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含取代噻二唑环结构的吡唑肟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1
作者 戴红 黄菊华 +5 位作者 金智超 成晓燕 黄凯薇 凌勇 汪清民 石玉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17-2623,共7页
为了从吡唑肟类化合物中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将取代噻二唑骨架引入到吡唑肟分子中,制备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取代噻二唑环结构的吡唑肟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 为了从吡唑肟类化合物中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将取代噻二唑骨架引入到吡唑肟分子中,制备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含取代噻二唑环结构的吡唑肟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部分化合物对蚜虫、褐飞虱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部分化合物对粘虫显示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噻二唑 吡唑肟 合成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一锅法合成、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英俊 孙亚珍 +2 位作者 靳焜 许永廷 孙淑琴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一锅法合成出了8个新的2-(1-萘乙酰氨基)-5-芳氨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等特点.新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1DNOE,MS和元素分析进... 采用超声波辐射与相转移催化联用技术,一锅法合成出了8个新的2-(1-萘乙酰氨基)-5-芳氨甲基-1,3,4-噻二唑化合物,这种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产率较高等特点.新化合物的结构利用IR,1HNMR,13CNMR,1DNOE,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人环氧酶-2(COX-2)活性抑制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5f对COX-2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高达95.59%;化合物5g对COX-2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目标化合物无抗惊厥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取代-1 3 4-噻二唑 一锅法合成 超声波辐射 相转移催化 生物活性
下载PDF
2—(1,11—十一亚甲基)—5—取代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陈莉 王道全 金淑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215,共4页
通过环十二酮与 N -取代氨基硫脲的缩合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 N -取代环十二酮缩氨基硫脲 ,经Mn O2 氧化关环 ,得到 1 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标题化合物 ,其结构经 IR,1 3C NMR,元素分析的确证 .初步实验表明 。
关键词 环十二酮 缩氨基硫脲 十一亚甲基取代亚氨基噻二唑 合成 杀菌活性
下载PDF
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玉婷 晏会新 +1 位作者 尹大伟 吕博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9年第1期8-12,51,共6页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是含有N、S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具有重要的化学和生物应用价值。本文主要论述2,5-二取代-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抗腐蚀、抗磨擦、液晶、农药、医药、分析化学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2 5-二取代-1 3 4-噻二唑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2,5-二取代芳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微波法合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华鸣 于海涛 +2 位作者 陈培丽 韩杰 孟继本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在微波辐射下 ,Lawesson试剂与相应的二芳基甲酰肼反应 ,生成 2 ,5 二芳基 1,3 ,4 噻二唑衍生物 .反应时间短 ,产率高 .所有产物结构经1H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认 .
关键词 2 5-二取代芳基-1 3 4-噻二唑衍生物 合成 微波辐射 LAWESSON试剂 二芳基甲酰肼 『杂环化合物
下载PDF
取代三唑-噻二唑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QSAR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长君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9-44,共6页
基于13种原子类型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t)用于描述21个取代三唑-噻二唑衍生物(STB)的结构,并与其麦芽生长活性(Wg)和抑菌活性(Ec)关联.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它们生物活性的QSAR模型,对于Wg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 基于13种原子类型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t)用于描述21个取代三唑-噻二唑衍生物(STB)的结构,并与其麦芽生长活性(Wg)和抑菌活性(Ec)关联.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它们生物活性的QSAR模型,对于Wg模型的相关系数(R2)和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系数R2cv依次为0.875和0.819,相应Ec模型为0.856和0.751.通过R2、F、R2cv、AIC、FIT、VIF等检验,上述模型具有令人满意的相关性、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结果显示—CH3、—C—、—NH—、—N、—OH、O、—O—、—S—等分子结构单元直接影响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Wg、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三唑-噻二唑衍生物 麦芽生长活性 抑菌活性 电性距离矢量 定量构效关系(QSAR)
下载PDF
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与2-氯代-1-(2,4-二氯苯基)乙酮的反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明 文丽荣 +3 位作者 付维军 于永良 胡方中 杨华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7-571,共5页
2 氨基 5 烷基 /芳基 1,3 ,4 噻二唑与 2 氯代 1 ( 2′ ,4′ 二氯苯基 )乙酮在热乙醇中反应生成一系列 2 烷基 /芳基 6 ( 4 ,4 二氯 )苯基咪唑并 [2 1 b] 1,3 ,4 噻二唑 .产物通过元素分析 ,IR ,1HNMR ,13 CNMR及MS分析 ,化合物... 2 氨基 5 烷基 /芳基 1,3 ,4 噻二唑与 2 氯代 1 ( 2′ ,4′ 二氯苯基 )乙酮在热乙醇中反应生成一系列 2 烷基 /芳基 6 ( 4 ,4 二氯 )苯基咪唑并 [2 1 b] 1,3 ,4 噻二唑 .产物通过元素分析 ,IR ,1HNMR ,13 CNMR及MS分析 ,化合物 5g的X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产物的芳基是在咪唑并 [2 2 b] 1,3 ,4 噻二唑的 6 位而不在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5-取代-1 3 4-噻二唑 2-氯代-1-(2′ 4′-二氯苯基)乙酮 热乙醇 咪唑并[2-1-b]-1 3 4-噻二唑
下载PDF
取代三唑-噻二唑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CoMFA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艳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3-17,共5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CoMFA)方法建立了21个取代三唑-噻二唑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E_(c))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训练集中16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中6个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CoMFA模型的非交...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CoMFA)方法建立了21个取代三唑-噻二唑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E_(c))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训练集中16个化合物用于建立预测模型,测试集中6个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模型验证.已建立的CoMFA模型的非交叉验证系数(R 2)、交叉验证系数(R^(2) _(cv))分别为0.938、0.504,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贡献率依次为90.7%和9.3%,显示以立体场作用为主,对应于位阻与疏水作用.由此推断,影响取代三唑-噻二唑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疏水性,电荷分布仅占很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三唑-噻二唑衍生物 抑菌活性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的合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喜存 黄国利 +2 位作者 权正军 吕成伟 杨文龙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0-874,共5页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 以2-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1)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氯乙酰氨基-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乙酰亚胺(2)和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4-噻唑啉酮(3),化合物3进一步与取代苯甲醛发生类Knoevenagle缩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2-(5-取代苯氧甲基-1,3,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p.目标化合物4a~4p的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取代苯氧甲基-1 3 4-噻二唑-2-亚胺基)-5-(取代苯基亚甲基)-4-噻唑啉酮 噻唑啉酮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2-(1,11-十一亚甲基)-5-取代亚胺基-Δ~3-1,3,4-噻二唑啉的构象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明安 马祖超 +1 位作者 金淑惠 王道全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用NMR分子力学计算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 2 (1,11 十一亚甲基 ) 5 取代亚胺基 Δ3 1,3,4 噻二唑啉 (1)的构象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 1的十二员环采取D4 对称的 [3333]构象 ,噻二唑啉环与十二员环近似平面几乎垂直构成螺... 用NMR分子力学计算和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对 2 (1,11 十一亚甲基 ) 5 取代亚胺基 Δ3 1,3,4 噻二唑啉 (1)的构象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 1的十二员环采取D4 对称的 [3333]构象 ,噻二唑啉环与十二员环近似平面几乎垂直构成螺环 ,位于 [3333]构象的一个角碳 ,亚胺基上的取代基对母体十二员环骨架的构象及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 11-十一亚基)-5-取代亚胺基-△^3-1 3 4噻二唑 构象分析 NMR 分子力学计算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2-甲基-5-取代苯硫基-1,3,4-噻二唑的合成研究
11
作者 杨梅 李焰 +1 位作者 任君 冯锦锋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7期42-44,共3页
以取代碘苯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甲基-5-取代苯硫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碘化亚铜作催化剂、2-吡啶甲酸作配体,于70~80℃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24~36h。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 以取代碘苯和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2-甲基-5-取代苯硫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碘化亚铜作催化剂、2-吡啶甲酸作配体,于70~80℃在二甲基亚砜中反应24~36h。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质谱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碘苯 2-巯基-5-甲基-1 3 4-噻二唑 2-甲基-5-取代苯硫基-1 3 4-噻二唑 合成
下载PDF
新型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英俊 于洋 +5 位作者 靳焜 高立信 罗潼川 盛丽 邵昕 李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将自行合成的重要中间体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2)和2-氯硒基苯甲酰氯(6)反应,合成出了16个新颖的含苯并异硒唑酮结构的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7a^7p,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 将自行合成的重要中间体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2)和2-氯硒基苯甲酰氯(6)反应,合成出了16个新颖的含苯并异硒唑酮结构的2,5-二取代-1,3,4-噻二唑衍生物7a^7p,利用IR,1H 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周期25 B磷酸酯酶(Cdc25B)的活性(IC50=1.67~6.66μmol·L-1).所有化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均有抑制活性(IC50=0.73~4.50μmol·L-1),并且部分化合物的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齐墩果酸(IC50=1.90μmol·L-1).化合物7k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IC50=12.54μmol·L-1).部分化合物对羟自由基(HO·)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中等的清除能力,但对DPPH·均无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取代-1 3 4-噻二唑 苯并异硒唑酮 合成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新型单杂环偶氮化合物的合成
13
作者 李燕萍 李海龙 孔照明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76-78,共3页
本文以氨基硫脲、丙酸、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得中间体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经重氮化后与苯酚、H酸钠盐在冰盐浴条件下反应偶合制得四种新型单杂环偶氮化合物,期望得到新性能的染料.这些新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确证结构.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2-氨基 5-取代-1 3 4-噻二唑 重氮化
下载PDF
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姗姗 卢俊瑞 +5 位作者 辛春伟 卢博为 鲍秀荣 唐大伟 邹敏 刘倩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4-1920,共7页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唑类杂环"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12种新型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5a~7d.水杨酸甲酯在乙醇中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水杨酰肼与二硫化碳或... 根据生物活性叠加原理,将"邻羟基苯基"和"唑类杂环"分子片断合理组合,设计合成了三个系列12种新型2/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唑类化合物5a~7d.水杨酸甲酯在乙醇中与水合肼反应生成水杨酰肼,水杨酰肼与二硫化碳或硫氰酸铵和盐酸反应,生成5-邻羟基苯基-1,3,4-噁二唑-2-硫酮(2),5-邻羟基苯基-1,3,4-噻二唑-2-硫酮(3)和5-邻羟基苯基-4H-1,2,4-三唑-3-硫酮(4),最后在碱性条件下与(取代)卤代苯乙酮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等表征确认.抑菌测试表明,质量浓度为0.01%时,对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高达92%以上,具有强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高达82%以上,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这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不同菌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真菌、抗革兰氏阴性菌化合物.构效分析表明,苯乙酮环上取代基的类型对化合物抑菌活性有重要影响,引入Cl,Br等卤原子,能显著增强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而引入CH3供电基团,能降低其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1 3 4-噁二唑 2-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1 3 4-噻二唑 3-取代硫基-5-邻羟基苯基-1 2 4-三唑 表征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