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国维境界说与皎然取境说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羽霞 景遐东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3-57,共5页
王国维的境界说与皎然的取境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情境关系上,两者都强调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皎然重心性以禅境论诗境;王国维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及"事境"理论,拓宽了意境内涵;在对"真"的推崇上,两者"真"... 王国维的境界说与皎然的取境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情境关系上,两者都强调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但皎然重心性以禅境论诗境;王国维明确提出情景交融及"事境"理论,拓宽了意境内涵;在对"真"的推崇上,两者"真"内涵都有诗意的真实之义,但皎然之真与佛性玄心相关,王国维之真与赤子之心相关;在意境创作方法上,两者都认识到意境创造有虚有实,应虚实结合,皎然提倡苦思与灵感结合,王国维更强调意境是主体在客体基础上的发挥和能动创造;在对后天文学修养对意境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视方面,皎然注重主体的悟性,王国维则精妙剖析意境创造的过程;在语言对意境创造的作用上,二人都反对多用典,提倡清新的风格,但皎然注重辞藻的修饰,王国维注重锤炼字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王国维 取境 比较
下载PDF
皎然取境说浅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高东洋 《潍坊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皎然的取境说在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意境”概念,提出了“取境”理论,在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其境论主要体现在取境、缘境及境象有虚实等几个方面,对诗歌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规律,做出了简明... 皎然的取境说在中国古代意境理论发展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意境”概念,提出了“取境”理论,在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其境论主要体现在取境、缘境及境象有虚实等几个方面,对诗歌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规律,做出了简明概括,对后世意境理论的完善和成熟及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取境
下载PDF
论皎然自然观和取境说的统一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小燕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4-96,共3页
以皎然的《诗式》为文本,将其提出的"自然观"与"取境说"加以论述,并证明这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即追求的是在取境的过程中体现出自然,达到自然观与取境说的统一。
关键词 皎然 《诗式》 自然观 取境 统一
下载PDF
微造瘘经皮肾境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谢虹 邓晓俊 《医学信息》 2010年第5期1472-1473,共2页
目的 探讨对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m—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术中护理。从而达到提高mini—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MPCNL治疗的5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 目的 探讨对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im—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术中护理。从而达到提高mini—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质量。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MPCNL治疗的55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措施。结果55例经皮肾镜取石患者有12倒发生并发症,其中发生出血6例,结石残留5例,低体温1例,12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都经及时发现并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因术后并发症而发生严重后果。结论mim—P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可靠,但术中术后大出血、结石残留、术后感染仍是mini-PNL较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石术 肾结石 术中 护理
下载PDF
喻境相映 韵味隽永——“就境取喻”的审美功能探析
5
作者 傅望华 《语文天地》 2003年第09M期6-7,共2页
“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是孙犁那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里作者不是把飞快的“小船”比作“脱缰的野马”,或“离弦的箭”,或“出膛... “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是孙犁那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里作者不是把飞快的“小船”比作“脱缰的野马”,或“离弦的箭”,或“出膛的子弹”……而是将它比作风光秀丽的“荷花淀”水光荷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喻” 审美功能 《荷花淀》 小说 高中 语文 教学 阅读
下载PDF
以漫促游:日本地方城市的振兴之路——以鸟取县境港市水木茂之路的建设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缪 《丽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末,受各种社会环境变化影响,日本鸟取县境港市中心商店街走向衰退。为激活地方振兴经济,境港市在日本国内率先开辟了一条利用漫画元素重建街道的旅游道路——水木茂之路。在再造街道的20多年时间里,政府、公共机构和民间三... 20世纪80年代末,受各种社会环境变化影响,日本鸟取县境港市中心商店街走向衰退。为激活地方振兴经济,境港市在日本国内率先开辟了一条利用漫画元素重建街道的旅游道路——水木茂之路。在再造街道的20多年时间里,政府、公共机构和民间三方力量团结协作,通过全方位利用妖怪元素,完善道路设施,打造旅游硬件环境,设计并实施开展相关活动和节日,丰富文化软件建设,同时借助新闻、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等内容,通过媒体宣传提升知名度、影响力和游客数量。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原本以水产品销售为主的传统商店街转变为以妖怪文化为标志的旅游街道,境港市成功实现了区域经济振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振兴 文化产业旅游 港市 水木茂之路 妖怪漫画
下载PDF
喻在境中 意趣横生——“就境取喻”的艺术美
7
作者 傅望华 《语文知识》 2001年第4期4-6,共3页
孙犁描述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其中许多充满湖泊渔乡生活气息的画面描写,洋溢着诗情画意。文中写道:“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个鲜活的“比喻”新颖别致,飞快的小船不比作... 孙犁描述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其中许多充满湖泊渔乡生活气息的画面描写,洋溢着诗情画意。文中写道:“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个鲜活的“比喻”新颖别致,飞快的小船不比作“脱缰的奔马”或“离弦的箭”,而是比作“荷花淀”中时时处处可见到的“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从小说描写的情境中取“喻体”,使得“喻”与“境”融合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喻” 艺术美 中学 语文 《荷花淀》 修辞
下载PDF
取喻境中 境中取喻——“就境取喻”的审美功能探微
8
作者 万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 2006年第9期26-26,共1页
“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是孙犁那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里作者不是把飞快的“小船”比作“脱缰的野马”,或“离弦的箭”,或“出... “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这是孙犁那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描写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这里作者不是把飞快的“小船”比作“脱缰的野马”,或“离弦的箭”,或“出膛的子弹”……而是将它比作风光秀丽的“荷花淀”水光荷色中,处处时时可见的“离开了水皮的一条打跳的梭鱼”。“喻体”就在小说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喻”与“境”浑然天成,相映生辉,意趣盎然,给人以语言艺术美的享受!这里“喻体”的选取蕴涵了作者独到的艺术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喻” 审美功能 《荷花淀》 语言艺术 抗日斗争 诗情画意 特定情 白洋淀 梭鱼
下载PDF
论大足石刻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
9
作者 龙红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 大足石刻中的经典巨作之一——宝顶山石刻,与印度阿旃陀石窟构筑状况基本一致。艺术与环境的自然相生是众石窟追求的创造目标,但是,大足宝顶山石刻于此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取境、借境和造境,将艺术之美自然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崇高境界,成为了石窟寺园林艺术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宝顶山石刻 取境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意境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昌蒲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49,共2页
"意境"源于我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唐代王昌龄的《诗格》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明代朱成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王国维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古代诗论,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 "意境"源于我国古代的诗歌发展,唐代王昌龄的《诗格》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明代朱成爵在《存余堂诗话》中则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王国维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古代诗论,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结合西欧美学使意境说更加系统和完善。意境不仅表现在诗词上,而且是构成中国山水画艺术美的重要因素,还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本文浅析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发展、存在与内涵,并阐述如何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取境
下载PDF
皎然、司空图有关意境论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7-20,共4页
皎然与司空图在意境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对意境的理解 ,对意境的作用、创造和有关意境的美学意义的认识有相同处 ,亦有不同处。
关键词 皎然 司空图 兴象 象外之象 取境 中和之美 冲淡
下载PDF
境高与意真——从《潇相水云》的意境谈起
12
作者 钱永利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2期56-59,85,共5页
《潇湘水云》是一首艺术价值较高的古琴名曲.其“价值” 之一.便在意境方面一境界高远,意蕴深邃,它以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景物的动人描绘,表现了作者郭楚望有感于南宋政局国将不国的忧虑.本文试图从意境这一角度对此曲作一理解,... 《潇湘水云》是一首艺术价值较高的古琴名曲.其“价值” 之一.便在意境方面一境界高远,意蕴深邃,它以借景抒情的方法,通过对天地景物的动人描绘,表现了作者郭楚望有感于南宋政局国将不国的忧虑.本文试图从意境这一角度对此曲作一理解,并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南宋政局 王国维 古代文论 “无我之 借景抒情 取境 中国古代 《潇湘水云》
下载PDF
诗情画意绘江山——《海市》意境浅谈
13
作者 康文 《高校教育管理》 1981年第4期56-57,59,共3页
善于在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深邃的情思,是被公认的杨朔散文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借海市奇景,展现今日海岛生活兴旺美好的《海市》,就是富有这个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海市》的写作目的,是写真实的海市,... 善于在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深邃的情思,是被公认的杨朔散文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而借海市奇景,展现今日海岛生活兴旺美好的《海市》,就是富有这个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海市》的写作目的,是写真实的海市,即写庙岛群岛的巨大变化,热烈赞美解放后渔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尽情歌颂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和社会主义祖国繁荣昌盛。这个思想也许并不怎么奇特新颖,然而它的独特之处却在于:作者在写真实的海市之前,写了虚无缥渺的海市。以虚衬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意 杨朔 江山 诗的意 写真实 取境 庙岛群岛 渔民
下载PDF
诗情缘境发——浅谈皎然的意境论
14
作者 郭利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 在中国古典文论的“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皎然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创作方法理论上重视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意境观、“取境”的诗歌意境创造方法和“采奇于象外”的意境审美特征,大大发展了唐朝的意境论。皎然以其独特的“意境”论,为唐人研究诗歌意境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后人新的“意境”观点的进一步提出。他的“意境”论成为“意境”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皎然 取境 意象 审美特征
下载PDF
皎然的文势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向彤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2-34,共3页
关于皎然的诗论,举其"势"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见。"真情,精思,奇势,险境,高格"可以概括皎然的美学观。他的"文势"理论可谓追求奇险诗歌艺术的一种表现,极大地丰富了皎然的意境理论。
关键词 取境
下载PDF
论江南才媛王端淑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蓝青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王端淑是明清之际女性诗坛上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其诗歌内容丰富,时事感怀、咏史怀古、交游题赠等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诗歌创作题材;艺术风格上亦突破了女性诗歌习见的闺阁气与脂粉气,格调沉郁,取境清幽。王端淑之诗无论是题材内... 王端淑是明清之际女性诗坛上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其诗歌内容丰富,时事感怀、咏史怀古、交游题赠等诗,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女性诗歌创作题材;艺术风格上亦突破了女性诗歌习见的闺阁气与脂粉气,格调沉郁,取境清幽。王端淑之诗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审美追求均别树一帜,艺术价值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王端淑 诗歌 格调 取境
下载PDF
审美创造与艺术表现——论艺术创造的精神特性
17
作者 叶知秋 《社科纵横》 2000年第5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爱情关系 友情 对象 尽意 圣人 宇宙精神 取境 雅克·马利坦 艺术 审美创造
下载PDF
刘禹锡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运熙 《殷都学刊》 1992年第2期39-43,共5页
在中唐后期,刘禹锡是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创作风格豪健,成就突出,散文也写得好。他也发表过不少文学批评见解,虽不及白居易、元稹有系统,但也值得重视。 《董氏武陵集纪》是刘禹锡一篇重要的论诗文章。文章开头曰: 片言可以明百意,... 在中唐后期,刘禹锡是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歌创作风格豪健,成就突出,散文也写得好。他也发表过不少文学批评见解,虽不及白居易、元稹有系统,但也值得重视。 《董氏武陵集纪》是刘禹锡一篇重要的论诗文章。文章开头曰: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 理具,达于诗者能之。工生于才,达生于明,二者还相为用,而后诗道备矣。余尝执 斯评为公是,且衡而度之。刘禹锡指出,擅长诗歌者必须具有两种重要修养,工与达,即诗艺工巧和识见通达。诗艺工巧者,能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构思想象,表现丰富的意蕴和广阔的景象。识见通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文学批评 皎然 居易 散文 柳宗元 武陵 取境 识见 李绛
下载PDF
谢灵运与“大历十才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定璋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43-50,共8页
生活在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是一个多才多艺、著作颇丰的饱学之士。《南史》本传称他“少好学,博览群书”并非溢美。他在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造诣,而且通晓梵文,曾与高僧慧严、慧观等人翻译... 生活在晋宋之际的谢灵运(公元385—433年)是一个多才多艺、著作颇丰的饱学之士。《南史》本传称他“少好学,博览群书”并非溢美。他在文学、哲学、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造诣,而且通晓梵文,曾与高僧慧严、慧观等人翻译过佛经,称得上那个时代杰出的学问家。当然在他的诸多成就中最负盛名的还是他的文学创作。本文不拟对谢灵运作全面研讨,仅就其文学创作中的诗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山水诗歌 大历十才子 钱起 卢纶 司空曙 谢灵运诗 取境 佛经 审美主体
下载PDF
Modeling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伟 李宁 +3 位作者 邓忠坚 张庆 李明会 王学荣 《Chinese Birds》 2010年第4期236-243,共8页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 We modeled foraging habitats of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on a macro-habitat level using ArcGI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of habitats. Field work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to April in 2006 and 2008, and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in 2005 and 2008 in Dazhong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The selection of ecological factors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a resource selection index, distance analysis and the method of hierarchical habitat selection. The foraging habitat patches were modeled spatially by ArcG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overlapped considerably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number and total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The minimum and average areas of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spring, while the maximum areas of actual and potential foraging patches in the autumn were equal to those in the spring. Similarity in the selection for survival and safety consideration in both seasons was the main strategy for landscape factors of habitats by Hume’s Pheasant, while seasonal difference in selecting a landscape matrix was their secondary strategy, affecting landscape factors in the habitat. Changes of foraging patches in both seasons reflect a difference of resources requirement by the bird. Fragment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of foraging patches would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meta-population of Hume’s Pheas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e’s Pheasant (Syrmaticus humiae) foraging strategy habitat modeling habitat patc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