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之探究
1
作者
窦红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
宗徽宗时期创办的画学在中国美术史上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却独树一帜,是后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徽宗朝画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管理、教学、招生、考核办法等方面。...
宗徽宗时期创办的画学在中国美术史上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却独树一帜,是后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徽宗朝画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管理、教学、招生、考核办法等方面。虽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对宗徽宗时期画学取士标准的内容有所涉及,但都因篇幅限制或论题重点不同,或举有遗漏,或语焉不详。基于此,根据史料记载,探究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设立的思想文化背景,从“立意新妙”“形态自然”“笔韵高简”三个方面论述北宋国子监画学的取士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国子监画学
取士标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与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屈永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从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度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取士的标准经历了一个由职业性到非职业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非职业性最突出的表现。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主要有儒家政治理论的价值取向、考试制度本身...
从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度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取士的标准经历了一个由职业性到非职业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非职业性最突出的表现。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主要有儒家政治理论的价值取向、考试制度本身的特征、专制政治中官员考核的非社会化以及小农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相对简单等。取士标准的非职业性严重制约着思想文化、政治实践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取士标准
非职业性
历史成因
官僚制度
科举
取士
制度
原文传递
得书难易与取士之标准
3
作者
王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5-155,共1页
对于唐代为什么以诗赋取士,已有不少论者探讨,如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一文就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原因,即: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作用、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政治集...
对于唐代为什么以诗赋取士,已有不少论者探讨,如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一文就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原因,即: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作用、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取士标准
诗赋
印刷术
科举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魏六朝“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以文人处境与取士标准的转变为视角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俪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东汉以后,"文人无行"成为针对文人群体的主要批评话语。东汉时"文人无行"话语主要侧重于批评文人为求官不择手段,"苟容取幸"的行为;南朝以后,"文人无行"的侧重点转为批评文人倚仗文才傲视他人,...
东汉以后,"文人无行"成为针对文人群体的主要批评话语。东汉时"文人无行"话语主要侧重于批评文人为求官不择手段,"苟容取幸"的行为;南朝以后,"文人无行"的侧重点转为批评文人倚仗文才傲视他人,"恃才傲物"的行为。"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演化,反映出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取士标准由"以德取士"到"以文取士"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拥有社会地位却缺少相应权力保障的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士
文人无行
取士标准
恃才傲物
原文传递
王安石与司马光人才观之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人才观
取士标准
人才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
被引量:
6
6
作者
曹南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157,共12页
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新学与旧学、新党与旧党的分野渐趋激烈化。面对新学的冲击,清廷将"中体西用"一说构建为一种全新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将其同时体现于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与学堂的课程设置之中。这种以崇正学、收摄人心为诉求...
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新学与旧学、新党与旧党的分野渐趋激烈化。面对新学的冲击,清廷将"中体西用"一说构建为一种全新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将其同时体现于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与学堂的课程设置之中。这种以崇正学、收摄人心为诉求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对清末新思想、新学说逐渐传播的一种因应,体现出清廷试图维护统治稳定的意图,也影响到了科举改制的实际施行,造成清末最后几届科举考试的命题与取士标准都呈现出似新实旧的样貌,继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考士子中的新书销售与新学传播。然而,不管官方是否真的存有鼓励和提倡新学的意图,清末科举改制也为清末的新学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制度推力,在科举"指挥棒"的指引之下,新学、新书也由此在读书人中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科举改制
命题与
取士标准
新名词
新学传播知识转型
原文传递
以汉字为中心的书法文化与国民文化素养
被引量:
2
7
作者
胡泊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1,共2页
中国书法自古就与文化和教育紧密相联,从汉代设立书学博士,到唐代“身、言、书、判”的取士标准,到清代科举的“馆阁体”之书,书法不仅与个人修养——识字和写字,而且与艺术才性、民族文化都紧密相关,其中的纽带就是中国汉字。可...
中国书法自古就与文化和教育紧密相联,从汉代设立书学博士,到唐代“身、言、书、判”的取士标准,到清代科举的“馆阁体”之书,书法不仅与个人修养——识字和写字,而且与艺术才性、民族文化都紧密相关,其中的纽带就是中国汉字。可以说,在汉字造型基础上的书法文化,在汉字与书艺之间,形成了传统书法文化和国民文化素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延续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文化素养
书法文化
中国汉字
中国书法
取士标准
个人修养
民族文化
造型基础
原文传递
对现代高校书法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8
作者
白洁
《书法赏评》
2015年第3期69-70,共2页
书法在古代文人志士眼里属于修养身心之道,书斋三五贤士,三杯两盏淡酒,雅玩、赋诗、挥毫自是高雅闲适之举,尤其是唐代“身、言、书、判”取士标准的制定,更是将书法抬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而自我国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
书法在古代文人志士眼里属于修养身心之道,书斋三五贤士,三杯两盏淡酒,雅玩、赋诗、挥毫自是高雅闲适之举,尤其是唐代“身、言、书、判”取士标准的制定,更是将书法抬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而自我国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以来,书法艺术的回归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之景,而在这繁荣背后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近几年来发展更为快速的高校书法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现代高校
教育存在
文化软实力
大繁荣
古代文人
取士标准
建设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之探究
1
作者
窦红英
机构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年第9期14-15,共2页
文摘
宗徽宗时期创办的画学在中国美术史上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犹如昙花一现,却独树一帜,是后世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徽宗朝画学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管理、教学、招生、考核办法等方面。虽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对宗徽宗时期画学取士标准的内容有所涉及,但都因篇幅限制或论题重点不同,或举有遗漏,或语焉不详。基于此,根据史料记载,探究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设立的思想文化背景,从“立意新妙”“形态自然”“笔韵高简”三个方面论述北宋国子监画学的取士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北宋
国子监画学
取士标准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与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屈永华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8-136,共9页
文摘
从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度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取士的标准经历了一个由职业性到非职业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非职业性最突出的表现。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主要有儒家政治理论的价值取向、考试制度本身的特征、专制政治中官员考核的非社会化以及小农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相对简单等。取士标准的非职业性严重制约着思想文化、政治实践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取士标准
非职业性
历史成因
官僚制度
科举
取士
制度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得书难易与取士之标准
3
作者
王蓉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5-155,共1页
文摘
对于唐代为什么以诗赋取士,已有不少论者探讨,如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一文就较为全面地概述了唐代以诗赋取士的原因,即:儒家的诗教传统;唐代诗歌的繁荣;李唐统治者作为北朝民族的作用、社会风习的作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诗赋本身具有的特性等。……
关键词
唐代
取士标准
诗赋
印刷术
科举制度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魏六朝“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以文人处境与取士标准的转变为视角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俪成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5-174,共10页
文摘
东汉以后,"文人无行"成为针对文人群体的主要批评话语。东汉时"文人无行"话语主要侧重于批评文人为求官不择手段,"苟容取幸"的行为;南朝以后,"文人无行"的侧重点转为批评文人倚仗文才傲视他人,"恃才傲物"的行为。"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演化,反映出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取士标准由"以德取士"到"以文取士"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拥有社会地位却缺少相应权力保障的生存状况。
关键词
文士
文人无行
取士标准
恃才傲物
Keywords
literati
"literati conduct immorally"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a scholar
medieval China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王安石与司马光人才观之比较
被引量:
2
5
作者
陈丽
机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社科系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人才观
取士标准
人才管理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C96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
被引量:
6
6
作者
曹南屏
机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6-157,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文化交流与近代中国的知识转型"(09&ZD070)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中日甲午之战以后,新学与旧学、新党与旧党的分野渐趋激烈化。面对新学的冲击,清廷将"中体西用"一说构建为一种全新的官方意识形态,并将其同时体现于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与学堂的课程设置之中。这种以崇正学、收摄人心为诉求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对清末新思想、新学说逐渐传播的一种因应,体现出清廷试图维护统治稳定的意图,也影响到了科举改制的实际施行,造成清末最后几届科举考试的命题与取士标准都呈现出似新实旧的样貌,继而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考士子中的新书销售与新学传播。然而,不管官方是否真的存有鼓励和提倡新学的意图,清末科举改制也为清末的新学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制度推力,在科举"指挥棒"的指引之下,新学、新书也由此在读书人中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关键词
清末科举改制
命题与
取士标准
新名词
新学传播知识转型
Keywords
reform of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in late Qing, criterion for question setting and recruitment, new terms, learning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以汉字为中心的书法文化与国民文化素养
被引量:
2
7
作者
胡泊
机构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1,共2页
文摘
中国书法自古就与文化和教育紧密相联,从汉代设立书学博士,到唐代“身、言、书、判”的取士标准,到清代科举的“馆阁体”之书,书法不仅与个人修养——识字和写字,而且与艺术才性、民族文化都紧密相关,其中的纽带就是中国汉字。可以说,在汉字造型基础上的书法文化,在汉字与书艺之间,形成了传统书法文化和国民文化素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延续千年。
关键词
国民文化素养
书法文化
中国汉字
中国书法
取士标准
个人修养
民族文化
造型基础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对现代高校书法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8
作者
白洁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
出处
《书法赏评》
2015年第3期69-70,共2页
文摘
书法在古代文人志士眼里属于修养身心之道,书斋三五贤士,三杯两盏淡酒,雅玩、赋诗、挥毫自是高雅闲适之举,尤其是唐代“身、言、书、判”取士标准的制定,更是将书法抬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高度。而自我国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以来,书法艺术的回归发展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之景,而在这繁荣背后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近几年来发展更为快速的高校书法教育。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现代高校
教育存在
文化软实力
大繁荣
古代文人
取士标准
建设文化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宋国子监画学取士标准之探究
窦红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与影响
屈永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4
原文传递
3
得书难易与取士之标准
王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汉魏六朝“文人无行”批评话语的形成与演化——以文人处境与取士标准的转变为视角
徐俪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5
王安石与司马光人才观之比较
陈丽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清末科举改制后的科举考试与新学传播
曹南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原文传递
7
以汉字为中心的书法文化与国民文化素养
胡泊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8
对现代高校书法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
白洁
《书法赏评》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