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9
篇文章
<
1
2
…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通过与洋流现象的取类比像重新认识经络的自然属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徐天成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数十年来的经络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未给经络研究带来出路。本文重拾取类比像的传统思维,认识经络与自然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站在宏观的层面而非从解剖的角度,从洋流现象调节气候与经络特性的相似点提...
数十年来的经络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未给经络研究带来出路。本文重拾取类比像的传统思维,认识经络与自然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站在宏观的层面而非从解剖的角度,从洋流现象调节气候与经络特性的相似点提出对经络的全新认识。同时指出近年来经络研究的误区,以期回归经络的本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洋流
取类比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类比像命名法在腧穴识记上的应用初探
2
作者
黄芳
曹铁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3期 2,共1页
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最头痛的莫过于背诵腧穴的定位与主治,尤其医疗系学生,课时少,无法要求他们背诵十四经穴定位歌,所以极易将名称相似的穴位混淆.
关键词
取类比像
命名法
腧穴
识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3
作者
胡方竹
吴日辉
+4 位作者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解读“天穴”及其特性,在充分挖掘“天穴”含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十六“天穴”的内在联系、临床运用,同时也拓展了对腧穴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去解读经络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穴
取
类比
象
主治规律
临床运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伯华
张苍
+1 位作者
张广中
朱慧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2-1513,共2页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湿邪
除湿治法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类比象”思维方式在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金亮
齐文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5-36,共2页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依据,作为一种线索指导人们解释、解决与之相类似、相关联的各种事物现象,是一种观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取类比象”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
13
6
作者
陈晓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回顾并分析“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其既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并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 ,寻究未知生命奥秘的积极作用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从而影...
在回顾并分析“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其既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并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 ,寻究未知生命奥秘的积极作用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从而影响中医理论准确表述的缺陷。为避免这一认识方法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宏观比类
特殊比类
认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议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在认识中药功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
15
7
作者
聂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8-28,共1页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取类,就是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按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象,就是把分类的事物,与不同的卦象相互比较,看哪类事物与哪种卦象相似,就把它归在这个卦象下面。笔者认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取类,就是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按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象,就是把分类的事物,与不同的卦象相互比较,看哪类事物与哪种卦象相似,就把它归在这个卦象下面。笔者认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都是中医取类比象思维的产物,并且直接指导中药功效的发掘。历代医家无不看重这一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药象
取
类比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
被引量:
10
8
作者
屠执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共1页
关键词
取
象比类
取
类比
象
《中医学概论》
《中医杂志》
思维活动
中医学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翟胜利应用传统中药理论中取类比象方法经验总结
被引量:
3
9
作者
马红
王劲松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思维方法。翟胜利教授主张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认识中药功用,即中药功用由其形、质、色、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决定,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性相求;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等层面。翟教授中药认...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思维方法。翟胜利教授主张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认识中药功用,即中药功用由其形、质、色、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决定,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性相求;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等层面。翟教授中药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胜利
中药
取
类比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象类比”与戏曲行业词语的比喻义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郭志菊
扬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到扩展,逐渐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一般词汇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词语
比喻义
取
象
类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类比象”在中药功效定义上的应用
被引量:
6
11
作者
付伟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7期198-199,共2页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发现的,其所有治疗作用都是临床实践的结果,具有传统性和可靠性。古人在使用药物治病的同时,也试图探索药物治病的机理,但基于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从微观的化学成分、生理病理角度对...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发现的,其所有治疗作用都是临床实践的结果,具有传统性和可靠性。古人在使用药物治病的同时,也试图探索药物治病的机理,但基于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从微观的化学成分、生理病理角度对其进行阐述,而只能简单客观地从药物的形态、气、味、质地、生长环境等因素中找规律以解释之。如对壮阳药“阳起石”,《本草图经》云:“今齐州城西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用取类比象法形象地揭示了阳起石性温善温肾壮阳的药理特性。这种药物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取
类比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金成
范维
史晓燕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人体
根本
心阳
肾阴
取
类比
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4,176,共2页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取
类比
象
喻昌
寓意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被引量:
8
14
作者
黄景贤
《国医论坛》
1989年第6期15-16,共2页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发明、创造提供线索,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等类型,由于类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因此类比法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法
中医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取类比象法鉴别中药材
被引量:
1
15
作者
周娟
肖敏勋
吴桂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中药材
取
类比
象
鉴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被引量:
1
16
作者
孔令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7期3449-3450,共2页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失衡,五志化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火热证
病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学的取类比象教学法探讨
被引量:
2
17
作者
付伟
牛林徽
《光明中医》
2015年第12期2710-2711,共2页
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类天然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为揭示其临床药效基础,在当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依药物的表观特征总结了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创造了诸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
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类天然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为揭示其临床药效基础,在当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依药物的表观特征总结了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创造了诸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无不带有浓重的"取类比象"色彩。如生姜、荆芥口味辛麻而发汗解表,大黄、芒硝质地沉重而泻下通便。正如清·徐灵胎所言:"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1]。若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理论方法用于中药学的教学,则能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药物的基本临床功效,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取
类比
象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难经》取象类比思维的运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
4
18
作者
李翠娟
齐达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取象类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思维方法,《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其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时同样大量运用了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如运用此方法解释五脏的解剖形态及特性、说明元气的重要性、描述脉象的特征、论述奇经八脉的功...
取象类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思维方法,《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其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时同样大量运用了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如运用此方法解释五脏的解剖形态及特性、说明元气的重要性、描述脉象的特征、论述奇经八脉的功能、阐释五腧穴的涵义等等。这一思维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促进了医学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取
象
类比
思维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玲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4,共2页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今后内眼脏腑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取象类比中所指的"象"应是局部组织生命现象的反映,即活体条件下呈现的"形"、"色"变化,而不是...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今后内眼脏腑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取象类比中所指的"象"应是局部组织生命现象的反映,即活体条件下呈现的"形"、"色"变化,而不是解剖学所见离体的"形象"。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此方法,是决定新理论是否切合临床实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象
类比
中医眼科理论
藏象学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取类比象”思维论中医之手部望诊
20
作者
曾佳丽
郑辉宏
陈洪宇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534-535,共2页
目的:基于中医文化中的“取类比象”思维对手部望诊进行探索阐述,拓展临床思维。方法:从望诊的基础、手型望诊和手鱼际望诊三方面对手部望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对望诊进行阐述,并以手型中手指、手掌...
目的:基于中医文化中的“取类比象”思维对手部望诊进行探索阐述,拓展临床思维。方法:从望诊的基础、手型望诊和手鱼际望诊三方面对手部望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对望诊进行阐述,并以手型中手指、手掌、手腕代表的内容、比例、胖瘦和指节的意义,手鱼际与胃的关联和手鱼际光泽等内容进行阐述,以判断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状态,对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和手部望诊的内涵,对提高中医临床望诊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望诊
手部望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与洋流现象的取类比像重新认识经络的自然属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徐天成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201310315019)
文摘
数十年来的经络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未给经络研究带来出路。本文重拾取类比像的传统思维,认识经络与自然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站在宏观的层面而非从解剖的角度,从洋流现象调节气候与经络特性的相似点提出对经络的全新认识。同时指出近年来经络研究的误区,以期回归经络的本真意义。
关键词
经络
洋流
取类比像
分类号
R224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类比像命名法在腧穴识记上的应用初探
2
作者
黄芳
曹铁军
机构
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处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3期 2,共1页
文摘
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最头痛的莫过于背诵腧穴的定位与主治,尤其医疗系学生,课时少,无法要求他们背诵十四经穴定位歌,所以极易将名称相似的穴位混淆.
关键词
取类比像
命名法
腧穴
识记
分类号
R224.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3
作者
胡方竹
吴日辉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中医临床学院
出处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基金
湖南省中管局科技项目重点课题(D2023001)。
文摘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解读“天穴”及其特性,在充分挖掘“天穴”含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十六“天穴”的内在联系、临床运用,同时也拓展了对腧穴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去解读经络腧穴。
关键词
“天”穴
取
类比
象
主治规律
临床运用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9
4
作者
李伯华
张苍
张广中
朱慧婷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2-1513,共2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No.LPGZS2012-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皮肤病学重点学科
+1 种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皮肤科专业)
北京中医药人才培养125计划第三批科研项目
文摘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湿邪
除湿治法
教学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类比象”思维方式在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金亮
齐文升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5-36,共2页
文摘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依据,作为一种线索指导人们解释、解决与之相类似、相关联的各种事物现象,是一种观察、比较、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细菌感染
分类号
R-3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取类比象”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
13
6
作者
陈晓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文摘
在回顾并分析“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其既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并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 ,寻究未知生命奥秘的积极作用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从而影响中医理论准确表述的缺陷。为避免这一认识方法的局限性 。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宏观比类
特殊比类
认识论
Keywords
Analogy by classification
microcosmic analogy
special analogy
cognitive theory
分类号
R22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议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在认识中药功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
15
7
作者
聂伟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8-28,共1页
文摘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取类,就是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按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象,就是把分类的事物,与不同的卦象相互比较,看哪类事物与哪种卦象相似,就把它归在这个卦象下面。笔者认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都是中医取类比象思维的产物,并且直接指导中药功效的发掘。历代医家无不看重这一思维方法。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药象
取
类比
象
分类号
R28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
被引量:
10
8
作者
屠执中
机构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共1页
关键词
取
象比类
取
类比
象
《中医学概论》
《中医杂志》
思维活动
中医学院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翟胜利应用传统中药理论中取类比象方法经验总结
被引量:
3
9
作者
马红
王劲松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出处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文摘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思维方法。翟胜利教授主张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认识中药功用,即中药功用由其形、质、色、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决定,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性相求;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等层面。翟教授中药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
翟胜利
中药
取
类比
象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象类比”与戏曲行业词语的比喻义
被引量:
1
10
作者
郭志菊
扬清
机构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文摘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到扩展,逐渐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一般词汇当中。
关键词
戏曲词语
比喻义
取
象
类比
分类号
H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类比象”在中药功效定义上的应用
被引量:
6
11
作者
付伟
机构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7期198-199,共2页
文摘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发现的,其所有治疗作用都是临床实践的结果,具有传统性和可靠性。古人在使用药物治病的同时,也试图探索药物治病的机理,但基于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从微观的化学成分、生理病理角度对其进行阐述,而只能简单客观地从药物的形态、气、味、质地、生长环境等因素中找规律以解释之。如对壮阳药“阳起石”,《本草图经》云:“今齐州城西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用取类比象法形象地揭示了阳起石性温善温肾壮阳的药理特性。这种药物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取
类比
象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被引量:
1
12
作者
王金成
范维
史晓燕
机构
运城市中医医院
运城市中心医院
出处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人体
根本
心阳
肾阴
取
类比
象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蕾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4,176,共2页
关键词
格物致知
取
类比
象
喻昌
寓意草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被引量:
8
14
作者
黄景贤
机构
广西中医学院
出处
《国医论坛》
1989年第6期15-16,共2页
文摘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发明、创造提供线索,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等类型,由于类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因此类比法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法
中医思维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取类比象法鉴别中药材
被引量:
1
15
作者
周娟
肖敏勋
吴桂弟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广东省中药集团
出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中药材
取
类比
象
鉴别
分类号
R282.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被引量:
1
16
作者
孔令青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7期3449-3450,共2页
文摘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失衡,五志化火等。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火热证
病机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学的取类比象教学法探讨
被引量:
2
17
作者
付伟
牛林徽
机构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光明中医》
2015年第12期2710-2711,共2页
文摘
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类天然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为揭示其临床药效基础,在当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依药物的表观特征总结了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创造了诸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无不带有浓重的"取类比象"色彩。如生姜、荆芥口味辛麻而发汗解表,大黄、芒硝质地沉重而泻下通便。正如清·徐灵胎所言:"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1]。若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理论方法用于中药学的教学,则能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药物的基本临床功效,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中药学
取
类比
象
教学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4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难经》取象类比思维的运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
4
18
作者
李翠娟
齐达春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文摘
取象类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思维方法,《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其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时同样大量运用了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如运用此方法解释五脏的解剖形态及特性、说明元气的重要性、描述脉象的特征、论述奇经八脉的功能、阐释五腧穴的涵义等等。这一思维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促进了医学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难经》
取
象
类比
思维方法
分类号
R221.9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19
作者
刘玲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4,共2页
文摘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今后内眼脏腑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取象类比中所指的"象"应是局部组织生命现象的反映,即活体条件下呈现的"形"、"色"变化,而不是解剖学所见离体的"形象"。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此方法,是决定新理论是否切合临床实际的关键。
关键词
取
象
类比
中医眼科理论
藏象学说
Keywords
orientation analogy law
ophthalmic theory of TCM
theor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organs
分类号
R276.7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取类比象”思维论中医之手部望诊
20
作者
曾佳丽
郑辉宏
陈洪宇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534-535,共2页
文摘
目的:基于中医文化中的“取类比象”思维对手部望诊进行探索阐述,拓展临床思维。方法:从望诊的基础、手型望诊和手鱼际望诊三方面对手部望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对望诊进行阐述,并以手型中手指、手掌、手腕代表的内容、比例、胖瘦和指节的意义,手鱼际与胃的关联和手鱼际光泽等内容进行阐述,以判断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状态,对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和手部望诊的内涵,对提高中医临床望诊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取
类比
象
望诊
手部望诊
分类号
R241.2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通过与洋流现象的取类比像重新认识经络的自然属性
徐天成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取类比像命名法在腧穴识记上的应用初探
黄芳
曹铁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0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胡方竹
吴日辉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
李伯华
张苍
张广中
朱慧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取类比象”思维方式在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运用
杨金亮
齐文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取类比象”及其局限性
陈晓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小议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在认识中药功效中的应用
聂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
屠执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翟胜利应用传统中药理论中取类比象方法经验总结
马红
王劲松
《北京中医药》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取象类比”与戏曲行业词语的比喻义
郭志菊
扬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取类比象”在中药功效定义上的应用
付伟
《新中医》
CAS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王金成
范维
史晓燕
《河南中医》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
张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黄景贤
《国医论坛》
198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浅谈取类比象法鉴别中药材
周娟
肖敏勋
吴桂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孔令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药学的取类比象教学法探讨
付伟
牛林徽
《光明中医》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难经》取象类比思维的运用及其意义
李翠娟
齐达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刘玲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基于“取类比象”思维论中医之手部望诊
曾佳丽
郑辉宏
陈洪宇
《浙江中医杂志》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