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与洋流现象的取类比像重新认识经络的自然属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天成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489-1492,共4页
数十年来的经络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未给经络研究带来出路。本文重拾取类比像的传统思维,认识经络与自然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站在宏观的层面而非从解剖的角度,从洋流现象调节气候与经络特性的相似点提... 数十年来的经络研究未取得实质进展,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并未给经络研究带来出路。本文重拾取类比像的传统思维,认识经络与自然界事物间的密切联系,站在宏观的层面而非从解剖的角度,从洋流现象调节气候与经络特性的相似点提出对经络的全新认识。同时指出近年来经络研究的误区,以期回归经络的本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洋流 取类比像
下载PDF
取类比像命名法在腧穴识记上的应用初探
2
作者 黄芳 曹铁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3期 2,共1页
在针灸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最头痛的莫过于背诵腧穴的定位与主治,尤其医疗系学生,课时少,无法要求他们背诵十四经穴定位歌,所以极易将名称相似的穴位混淆.
关键词 取类比像命名法 腧穴 识记
下载PDF
基于“取类比象”小解“天”穴主治规律与临床应用特点
3
作者 胡方竹 吴日辉 +4 位作者 何迎禧 梁依琳 徐晓隽 段传 潘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4期72-75,共4页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 《经络腧穴学》中有十六个名称中含有“天”字的穴位,将其称为十六“天穴”。笔者基于取类比象的中医哲学思维,对十六“天穴”进行穴位的定位分析、主治规律的归纳。通过汉字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建筑、地理、养生、儒释道等各领域的文化现象来解读“天穴”及其特性,在充分挖掘“天穴”含义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十六“天穴”的内在联系、临床运用,同时也拓展了对腧穴的理解,提供新的角度去解读经络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穴 类比 主治规律 临床运用
下载PDF
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伯华 张苍 +1 位作者 张广中 朱慧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12-1513,共2页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 湿邪和针对湿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和临床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取类比象"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从如何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理解湿邪的概念、性质、特点;湿邪导致的皮肤病的皮损和疾病特点;除湿方法以及典型方剂举隅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取类比象在皮肤病湿邪与除湿治法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湿邪 除湿治法 教学
下载PDF
“取类比象”思维方式在细菌感染方面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金亮 齐文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5-36,共2页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 传统中医思维方式指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等,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依据,作为一种线索指导人们解释、解决与之相类似、相关联的各种事物现象,是一种观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试论“取类比象”及其局限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晓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回顾并分析“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其既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并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 ,寻究未知生命奥秘的积极作用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从而影... 在回顾并分析“取类比象”认识方法的由来、内涵及其对中医学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其既有助于从事物同一性的角度 ,宏观认识并把握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 ,寻究未知生命奥秘的积极作用 ,却也存在着忽视不同事物间的差异性 ,从而影响中医理论准确表述的缺陷。为避免这一认识方法的局限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宏观比类 特殊比类 认识论
下载PDF
小议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在认识中药功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聂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28-28,共1页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取类,就是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按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象,就是把分类的事物,与不同的卦象相互比较,看哪类事物与哪种卦象相似,就把它归在这个卦象下面。笔者认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取类,就是把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按其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比象,就是把分类的事物,与不同的卦象相互比较,看哪类事物与哪种卦象相似,就把它归在这个卦象下面。笔者认为,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理论都是中医取类比象思维的产物,并且直接指导中药功效的发掘。历代医家无不看重这一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药象 类比
下载PDF
到底是“取象比类”还是“取类比象” 被引量:10
8
作者 屠执中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共1页
关键词 象比类 类比 《中医学概论》 《中医杂志》 思维活动 中医学院
下载PDF
翟胜利应用传统中药理论中取类比象方法经验总结 被引量:3
9
作者 马红 王劲松 《北京中医药》 2014年第10期747-749,共3页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思维方法。翟胜利教授主张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认识中药功用,即中药功用由其形、质、色、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决定,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性相求;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等层面。翟教授中药认... 取类比象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思维方法。翟胜利教授主张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认识中药功用,即中药功用由其形、质、色、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决定,物从其类,同形相趋,同性相求;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等层面。翟教授中药认识论的重要观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胜利 中药 类比
下载PDF
“取象类比”与戏曲行业词语的比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志菊 扬清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 词语产生比喻义,要受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方面是事物之间联系的强度;一方面是人的思维定向、兴趣和情感等文化心理状态。"取象类比"思维在戏曲行业词语比喻义上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大量的戏曲行业词语的词义通过类比使词义得到扩展,逐渐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一般词汇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词语 比喻义 类比
下载PDF
“取类比象”在中药功效定义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付伟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7期198-199,共2页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发现的,其所有治疗作用都是临床实践的结果,具有传统性和可靠性。古人在使用药物治病的同时,也试图探索药物治病的机理,但基于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从微观的化学成分、生理病理角度对...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发现的,其所有治疗作用都是临床实践的结果,具有传统性和可靠性。古人在使用药物治病的同时,也试图探索药物治病的机理,但基于时代的背景,他们不可能从微观的化学成分、生理病理角度对其进行阐述,而只能简单客观地从药物的形态、气、味、质地、生长环境等因素中找规律以解释之。如对壮阳药“阳起石”,《本草图经》云:“今齐州城西惟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谓之阳起山,其山常有温暖气,虽盛冬大雪遍境,独此山无积白,盖石气熏蒸使然也。”用取类比象法形象地揭示了阳起石性温善温肾壮阳的药理特性。这种药物理论初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功效 类比
下载PDF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成 范维 史晓燕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人体 根本 心阳 肾阴 类比
下载PDF
格物致知、取类比象思想在《寓意草》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4-174,176,共2页
关键词 格物致知 类比 喻昌 寓意草
下载PDF
简谈中医学的取类比象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景贤 《国医论坛》 1989年第6期15-16,共2页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 取类比象法,简称类比法,是中医学广泛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发明、创造提供线索,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类比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等类型,由于类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因此类比法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象法 中医思维
下载PDF
浅谈取类比象法鉴别中药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娟 肖敏勋 吴桂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0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中药材 类比 鉴别
下载PDF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令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7期3449-3450,共2页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正邪相争,阴阳失衡,五志化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火热证 病机
下载PDF
中药学的取类比象教学法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付伟 牛林徽 《光明中医》 2015年第12期2710-2711,共2页
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类天然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为揭示其临床药效基础,在当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依药物的表观特征总结了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创造了诸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 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一类天然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前人为揭示其临床药效基础,在当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上,依药物的表观特征总结了大量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创造了诸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产生无不带有浓重的"取类比象"色彩。如生姜、荆芥口味辛麻而发汗解表,大黄、芒硝质地沉重而泻下通便。正如清·徐灵胎所言:"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形,或取其色,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成之地"[1]。若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理论方法用于中药学的教学,则能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掌握药物的基本临床功效,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类比 教学
下载PDF
《难经》取象类比思维的运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翠娟 齐达春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取象类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思维方法,《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其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时同样大量运用了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如运用此方法解释五脏的解剖形态及特性、说明元气的重要性、描述脉象的特征、论述奇经八脉的功... 取象类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思维方法,《难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古典医籍,其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时同样大量运用了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如运用此方法解释五脏的解剖形态及特性、说明元气的重要性、描述脉象的特征、论述奇经八脉的功能、阐释五腧穴的涵义等等。这一思维方法的运用,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促进了医学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类比 思维方法
下载PDF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玲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4,共2页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今后内眼脏腑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取象类比中所指的"象"应是局部组织生命现象的反映,即活体条件下呈现的"形"、"色"变化,而不是... 取象类比法在中医眼科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今后内眼脏腑理论的创立过程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取象类比中所指的"象"应是局部组织生命现象的反映,即活体条件下呈现的"形"、"色"变化,而不是解剖学所见离体的"形象"。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此方法,是决定新理论是否切合临床实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中医眼科理论 藏象学说
下载PDF
基于“取类比象”思维论中医之手部望诊
20
作者 曾佳丽 郑辉宏 陈洪宇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7期534-535,共2页
目的:基于中医文化中的“取类比象”思维对手部望诊进行探索阐述,拓展临床思维。方法:从望诊的基础、手型望诊和手鱼际望诊三方面对手部望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对望诊进行阐述,并以手型中手指、手掌... 目的:基于中医文化中的“取类比象”思维对手部望诊进行探索阐述,拓展临床思维。方法:从望诊的基础、手型望诊和手鱼际望诊三方面对手部望诊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以“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指导,对望诊进行阐述,并以手型中手指、手掌、手腕代表的内容、比例、胖瘦和指节的意义,手鱼际与胃的关联和手鱼际光泽等内容进行阐述,以判断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状态,对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和手部望诊的内涵,对提高中医临床望诊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望诊 手部望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