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张勇 李伟宏 +3 位作者 程志鹏 王斌 王思珩 王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4,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是一种多结构域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通过磷酸化特定的蛋白质,引起下游的信号转导和生物效应。近年来,随着对RIPK1的深入研究,学者发现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RIPK1通过激活特定通路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促进细胞存活及炎症反应。另一方面,RIPK1通过与胱天蛋白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作用促进凋亡,或与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作用促进坏死性凋亡的发生。RIPK1作为上游信号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其支架功能和激酶活性可以调节癌症进展,也可以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抑制肿瘤进展;此外,还能产生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其双重作用在调节癌症的发生、发展及机体免疫反应方面都有所展现,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控制癌症进展。该文从RIPK1的结构入手,深入探讨其功能,特别是其在调节癌症进展和免疫反应方面的功能,为癌症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坏死复合物 癌症 免疫反应 靶向治疗
下载PDF
RNA干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基因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生物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周丽君 刘云龙 张道秀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对肾透明细胞癌(ccRCC)生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RIPK1在ccRCC中的表达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情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发生凋亡、坏死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和RIPK3表达变化。结果小干扰RNA(siRNA)干扰48 h后,RIPK1-siRNA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0.563±0.042)低于NC-siRNA组(0.944±0.039;t=11.550,P=0.003);siRNA干扰72 h后,RIPK1-siRNA组吸光度值(0.408±0.019)低于NC-siRNA组(1.717±0.108;t=20.620,P<0.001)。与NC-siRNA组(72.000±12.120)比较,RIPK1-siRNA组(31.660±10.020)ccRCC细胞的迁移数量明显减少(t=4.442,P=0.011)。与NC-siRNA组(0.360±0.090、0.510±0.060、0.880±0.070)比较,RIPK1-siRNA组ccRCC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MLKL、RIPK3表达明显增加(0.780±0.070、1.490±0.100、1.680±0.130;t=6.380,P=0.003;t=8.656,P=0.001;t=14.150,P=0.001)。结论RIPK1是ccRCC内调控细胞增殖、死亡及迁移能力的重要基因,抑制RIPK1能够促进ccRCC发生凋亡及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培 牛立盼 +3 位作者 朱兵兵 杨承霞 金秀芳 刘凤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 目的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筛选出DMED大鼠115只,随机选取80只分为DMED模型组(DMED组)、GSK872干预组(RIP3i组)、伊木萨克片干预组(Y组)及GSK872与伊木萨克片联合干预组(RIP3i+Y组),每组20只。干预14 d后,通过随机血糖检测、阿扑吗啡(APO)实验和性行为学实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N组比较,DMED组大鼠随机血糖升高,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降低(P<0.05);与DMED组比较,RIP3i组、Y组及RIP3i+Y组大鼠随机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升高(P<0.05),其中RIP3i+Y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和伊木萨克片干预均可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而二者联合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SK872 伊木萨克片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文正燕 孙传俊 杨献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caspase-8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mRNA在不同阶段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75例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67)、肝硬化(LC)组(n=61)和肝细胞肝癌(HCC)组(n=47);另选择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对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4组受试者PBMC中MLKL、RIPK3、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9.364、1009.381、159.407,P<0.05)。CHB组、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C组、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HB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HB组(P<0.05)。HCC组患者PBMC中MLKL、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C组,caspase-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5)。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不同阶段HBV感染组患者PBMC中MLKL mRNA表达与RIPK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14、0.432、0.449,P<0.01),MLKL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56、-0.378、-0.721,P<0.01),RIPK3 mRNA表达与caspase-8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415、-0.400、-0.416,P<0.01)。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CHB和HCC的AUC分别为0.918、0.859和0.912,三者联合鉴别CHB和HCC的AUC为0.945。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鉴别LC和HCC的AUC分别为0.768、0.834和0.839,三者联合鉴别LC和HCC的AUC为0.895。结论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PBMC中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MLKL、caspase-8及RIPK3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鉴别诊断不同阶段HBV感染患者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癌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 CASPASE-8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下载PDF
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品青 姚煜 +2 位作者 丁凯 薛晨祺 邱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1期97-100,10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 目的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三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MIP-3α、RIPK3水平升高,且与短期内死亡有关,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分析有助于提示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介导坏死样凋亡参与心脑血管损伤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7
作者 彭姣阳 田静 +1 位作者 罗秀菊 彭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 坏死样凋亡是一种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调节性细胞坏死方式,在心肌梗死、脑卒中、药源性心肌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损伤相关性心脑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是一种参与调节细胞坏死样凋亡的关键蛋白之一。RIPK1介导细胞坏死样凋亡参与(1)心肌损伤,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和药源性心肌毒性等;(2)脑损伤,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3)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靶向抑制RIPK1能减少坏死样凋亡,对心脑血管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表明RIPK1可能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潜在的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类型RIPK1抑制剂,包括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高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向内旋转从而与N端发生相互作用的活性构象的Ⅰ型,靶向RIPK1的D-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残基中苯丙氨酸朝外的非活性构象的ATP竞争性Ⅱ型和结合激酶结构域的疏水变构口袋的Ⅲ型,它们通过不同的靶点和机制抑制RIPK1的激酶活性,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RIPK1依赖的坏死样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总结了RIPK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心肌梗死 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抑制剂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参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记忆性CD8^+T细胞的应答
8
作者 秦波音 王超 +4 位作者 刘洋 任晓楠 方钟 李顺 周晓辉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4期213-219,共7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d,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甲型H1N1流感病毒 记忆性CD8+T细胞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凯 耿慧武 +5 位作者 姬强 朱克超 卢晨 夏杰 刘晓颖 于在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且分析10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对应正常黏膜组织中RIP1的表达情况。结果 71%食管鳞癌组织中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20%食管鳞癌癌旁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其TNM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癌旁组织中高表达的RIP1蛋白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RIP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病理分级、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对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调控人结肠癌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海玉 张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0-726,741,共8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在人结肠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E3泛素连接酶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partite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6,Trim16)对其作用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其对凋亡、坏死细胞数目的影响。分别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RIPK1在细胞程序性坏死中的表达。构建稳定表达Flag标记的RIPK1的HT-29细胞株,采用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应用NiNTA pulldown试验检测筛选出的E3泛素连接酶对RIPK1泛素化的调控。结果 TNFα能够成功诱导HT-29细胞程序性坏死。HT-29细胞在TNFα和半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处理后,表现出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伴随着炎性因子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Flag标记的pulldown试验结合质谱检测发现一个与RIPK1有相互作用的E3泛素连接酶Trim16,体外实验表明Trim16可以增强RIPK1的泛素化程度,其可能调节RIPK1在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结论 RIPK1在TNFα和z-VAD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3泛素连接酶Trim16对此过程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人结肠癌细胞 程序性坏死 E3泛素连接酶 三重结构域包含蛋白16(Trim16)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振 郭洁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对TIA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235例TIA患者(TIA组)纳入研究,另匹配与TIA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当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ABCD2评分对TIA患者进行危险分级评分。TIA患者在出院后至少随访90 d,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再发TIA、脑梗死及死亡,以此将TIA患者进一步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 TIA组血浆RIP3水平(p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437.61(364.63,483.67) vs. 379.18(330.54,405.41),Z=5.966,P<0.001],事件组血浆RIP3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500.31(470.53,534.92) vs. 423.20(360.88,481.08),Z=5.419,P<0.001]。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r=0.50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是TIA患者ABCD2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0.531,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500 pg/m L是TIA患者出院90 d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71,95%CI 1.327-13.105,P=0.01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和ABCD2评分预测出院90 d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分别为0.821(0.751,0.891)和0.879(0.816,0.9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4,P>0.05)。结论血浆RIP3对TIA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分级评估系统(ABCD2)评分 预后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小希 邹文 +1 位作者 孟刘坤 宋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表达及其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8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1)和非ISR组(n=137)。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自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IPK1表达水平。结果PCI术后,两组RIPK1表达水平均降低,非ISR组低于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PCI术前、术后RIPK1降低程度(△RIPK1)高于IS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RIPK1诊断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68、78.43%、84.67%,其诊断效能高于术前RIPK1和△RIPK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血管病变支数、术后RIPK1和血管病变长度,均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RIPK1与ISR呈线性关系。结论RIPK1与ACS患者PCI后1年内ISR有关,其高表达水平提示PCI术后1年内发生ISR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伟楠 周艳琼 +4 位作者 李昌龙 朱敏 黄东海 罗丽红 梁锐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 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 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与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RIP3的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与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与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与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思颖 杨亚楠 +2 位作者 闫香珍 章海兵 罗礼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在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提取牙周炎患者及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Western blot检测RIP1蛋白的表达。在RIP1条件性基因敲除(RIP1^(-/-))小鼠和C57野生型小鼠上颌第二磨牙建立牙周炎模型,用Micro-CT扫描成像分析对比两组小鼠实验侧牙槽骨丧失量。提取2组小鼠对照侧及实验侧牙龈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RIP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建立牙周炎模型后,RIP1^(-/-)小鼠牙槽骨丧失量增加(P<0.01),牙龈组织中多个促炎和抗炎因子表达改变(P<0.05)。结论:RIP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实验性牙周炎小鼠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丹斌 马强 杜美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 目的:探讨血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05例NSTE-ACS患者纳入研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143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2例。另选取6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作为SAP组,6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RIP3水平,采用GRACE评分系统对NSTE-ACS患者进行评分。并对NSTE-ACS患者在出院后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且NSTEMI组血浆RIP3水平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527,P<0.001)。校正年龄、性别等参数,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Beta=0.454,P<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水平是NSTE-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OR=1.014,95%CI:1.001~1.028,P=0.034)。ROC曲线分析结果示血浆RIP3和GRACE评分预测出院6个月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840(0.718,0.961)和0.890(0.827,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患者血浆RIP3水平显著升高,并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对患者近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GRACE评分 预后
下载PDF
miR-376c-3p通过靶向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超 高雨婷 +5 位作者 刘子瑶 李涛 王晶哲 刘璐 谢岩 孙晓春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miR-376c-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上皮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然后,用miR-376c-3p mimic转染乳腺癌MCF-7与MDA-MB-231细胞,用平板克隆... 目的:探讨miR-376c-3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上皮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然后,用miR-376c-3p mimic转染乳腺癌MCF-7与MDA-MB-231细胞,用平板克隆实验、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其增殖与迁移能力。利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miR-376c-3p的下游靶基因,并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人乳腺上皮MCF-10A细胞相比,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中miR-376c-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平板克隆实验显示,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P均<0.0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miR-376c-3p表达上调可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显示miR-376c-3p可以与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glutamat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GRIP1)结合,且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过表达miR-376c-3p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GRIP1表达,同时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miR-376c-3p表达下调;在体外,过表达miR-376c-3p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通过靶向GRIP1调节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76c-3p 谷氨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增殖与迁移
下载PDF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18
作者 刘梅 蒋雪雪 查娟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39-341,352,共4页
目的评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在胃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IPK1的表达情况,采用ImageJ软件的IHC-Profiler插件对RIPK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特... 目的评价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在胃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RIPK1的表达情况,采用ImageJ软件的IHC-Profiler插件对RIPK1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RIPK1表达较高(P<0.05)。癌组织中RIPK1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RIPK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漆酶基因LACC1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加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19
作者 焦俊萍 鲍军强 +2 位作者 史慧敏 高超 田书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漆酶基因LACC1对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①采购C57BL/6J LACC1基因敲除(LACC1-/-)小鼠20只,野生型小鼠2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各15只,... 目的探讨漆酶基因LACC1对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①采购C57BL/6J LACC1基因敲除(LACC1-/-)小鼠20只,野生型小鼠2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各15只,比较两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脑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水平,采用微阵列分析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及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②制备小鼠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并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上调及抑制LACC1的表达,明确LACC1对脑梗死体外模型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AMPK、NLRP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L-1β、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TNF-α水平。结果MCAO/R模型野生型小鼠组脑梗死体积比例为(21.38%±4.06%),LACC1-/-小鼠组脑梗死体积比例为(19.0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同时LACC1-/-小鼠脑组织中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LRP3蛋白表达水平受到抑制。OGD/R细胞模型中,LACC1的下调抑制了NLRP3蛋白的表达、增加了p-AMPK蛋白的表达。OGD/R细胞模型中,LACC1的过度表达增加了IL-1β、IL-6、INF-γ、TNF-α、MDA和ROS生成,降低了CAT和SOD的水平(P<0.05)。结论LACC1可能通过AMPK/NLRP3途径加重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为脑梗死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C1 脑梗死 炎症反应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NOD样受体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新帅 华钰赟 +1 位作者 陈云 孟国梁 《生理科学进展》 2021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是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通过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途径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介导坏死性凋亡,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心脏、脑、肝脏、肾脏等损伤和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化合物可抑制RIPK3或者坏死性凋亡,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RIPK3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坏死性凋亡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