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IgG二聚体含量对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雷婷婷 张巍 +3 位作者 李长清 叶生亮 杜晞 马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研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二聚体含量对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蛋白纯化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制备不同浓度的IgG二聚体,... 目的研究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二聚体含量对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蛋白纯化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制备不同浓度的IgG二聚体,然后采用直接添加的方式,制备得到含有不同浓度IgG二聚体的IVIG。最后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Fc段受体结合能力的检测方法,考察IgG二聚体含量对IgG Fc段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当IVIG中IgG二聚体含量为1.11%~10.30%时,其与THP-1细胞表面Fc段受体的结合能力为97.67%~135.33%,且这种结合能力与IgG二聚体的含量呈正相关。当IgG二聚体含量超过13.22%时,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与IgG二聚体含量则没有相关性。结论一定浓度的IgG二聚体对IVIG中IgG Fc段与THP-1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但尚需动物实验和临床数据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IgG二聚体 IgG Fc段 THP-1细胞 受体结合能力
下载PDF
PCDFs的Ah受体结合能力的定量结构效应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芳 孙晞 +2 位作者 李柏生 王小利 徐顺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4-326,共3页
应用单苯环氯取代方法取G1~G10 10个分子结构描述符,通过正向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对于Ah受体结合能力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AR)模型.与有关文献相比,此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竞争结合Ah受体logEC50值,各自变量间... 应用单苯环氯取代方法取G1~G10 10个分子结构描述符,通过正向逐步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对于Ah受体结合能力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AR)模型.与有关文献相比,此模型能更好地预测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竞争结合Ah受体logEC50值,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PCDFs分子Ah受体结合能力与其分子氯取代位点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 Ah受体结合能力 定量构效关系(QSAR)
下载PDF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Ah受体结合能力的QSAR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艳 堵锡华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于化学拓扑理论,计算了26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tv、电拓扑状态指数En.用多元回归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Ah受体结合能力与其中5Xpv、4Xvpc、E9的定量关系.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最佳的定量结构-生物活性相关(QSAR... 基于化学拓扑理论,计算了26种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的分子连接性指数mXtv、电拓扑状态指数En.用多元回归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Ah受体结合能力与其中5Xpv、4Xvpc、E9的定量关系.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最佳的定量结构-生物活性相关(QSAR)模型,相关系数优于文献.用Jackknife法和LOO交互检验证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与预测能力,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二苯并呋喃 Ah受体结合能力 连接性指数 定量结构-生物活性相关性
下载PDF
H9N2亚型AIV HA蛋白第226位点氨基酸多样性分析及3株病毒受体结合能力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爱荣 桑晓宇 +8 位作者 高晓龙 李元果 张坤 于志君 王铁成 杨松涛 夏咸柱 高玉伟 柴同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65-968,991,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家禽业中流行的H9N2亚型AIV的HA蛋白第226位氨基酸残基的多样性,并用固相糖链ELISA方法检测实验室保存的3株H9N2亚型AIV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我国分离的H9N2流感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对其第226位...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家禽业中流行的H9N2亚型AIV的HA蛋白第226位氨基酸残基的多样性,并用固相糖链ELISA方法检测实验室保存的3株H9N2亚型AIV病毒的受体结合能力。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我国分离的H9N2流感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对其第226位(参照H3亚型HA位点)氨基酸残基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固相糖链ELISA方法对3株H9N2亚型AIV的受体结合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与H9N2流感病毒受体结合能力相关的HA226位点已呈现出多样性,分别为HAL226、HAQ226、HAM226和HAF226,其占有比率分别为81.85%、17.57%、4.81%和0.11%;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近几年分离的H9N2流感病毒以HAL226为主。受体结合能力检测显示,CK/JN/3(HAL226)只具有结合人样受体的能力,CK/JL/06(HAQ226)只具有结合禽样受体的能力,而CK/JN/2(HAF226)则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其中与人样受体结合能力稍高。结论当前我国家禽中流行的H9N2亚型AIV中以具有HAL226位点特征的毒株占优势,而这一位点特征与病毒结合人样受体有关。因此,H9N2亚型AIV具有突破种间屏障并引发新的流感大流行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AIV HA226 多样性 受体结合能力
原文传递
多溴二苯醚取代特征对其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龙 程冰川 李鱼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3-750,共8页
以已知18种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实验值为因变量,构建基于取代基参数的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以补足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值,借助全析因实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取... 以已知18种多溴二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实验值为因变量,构建基于取代基参数的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以补足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值,借助全析因实验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取代位置对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的主效应及二阶交互效应,并分别从总取代基数、两苯环取代相似性、同一苯环取代基分布性综合研究PBDEs取代特征对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受各取代位置主效应和二阶交互效应的显著影响,邻位取代基可显著降低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对位取代基则显著增强,间位取代基主效应较弱,主要通过与邻对位取代基间的二阶交互效应影响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总取代基数、两苯环取代相似性与PBDEs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无显著相关性,而同一苯环上取代基间分散性越大,同系物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基参数 多溴二苯醚 芳香烃受体结合能力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全析因实验 相似性分析
原文传递
分子电性作用矢量预测多氯代苯并呋喃Ah受体结合能力
6
作者 冯涛 周小华 周兴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8-720,共3页
首先用分子电性矢量(MEIV)表征多氯代苯并呋喃(PCDFs)136种同系物的结构,再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多氯代苯并呋喃(PCDFs)Ah受体的结合能力与分子电性矢量之间的定量关系(QSAR)模型,两者的相关性较显著,(n=26,R=0.925,SD=0.570,F=15.210... 首先用分子电性矢量(MEIV)表征多氯代苯并呋喃(PCDFs)136种同系物的结构,再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多氯代苯并呋喃(PCDFs)Ah受体的结合能力与分子电性矢量之间的定量关系(QSAR)模型,两者的相关性较显著,(n=26,R=0.925,SD=0.570,F=15.210)。此外先用逐步回归方法(SMR)从该模型中选6个参数建立新模型,其相关系数为R=0.917;再用留一法互相检验,其相关系数R_(cv)=0.828,表明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比较好。最后预测其余的100多个多氯代苯并呋喃(PCDFs)的Ah受体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代苯并呋喃 分子电性作用矢量 Ah受体结合能力 定量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乾义 张莹 +9 位作者 胡永浩 娄慧 姜永萍 李雁冰 田国斌 邓国华 施建忠 关云涛 杨焕良 陈化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选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SC/01)株为亲本毒株,构建了SC/01的八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获得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救获株Rescue-A/Sichuan/01/2009(R-SC/01)。对救获毒株R-SC/01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证明救获毒株与亲本毒株... 选取甲型H1N1流感病毒A/Sichuan/01/2009(SC/01)株为亲本毒株,构建了SC/01的八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并获得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救获株Rescue-A/Sichuan/01/2009(R-SC/01)。对救获毒株R-SC/01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证明救获毒株与亲本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R-SC/01的小鼠半数感染量及受体结合特性与亲本野毒SC/01一致。SC/01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特别是跨宿主传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病毒 反向遗传操作系统 受体结合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