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时代生态文化符号教育价值新探索
- 1
-
-
作者
倪胜利
-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评论》
2019年第8期168-168,共1页
-
文摘
“内生和谐”的教育即促进受教育者个体或民族集体内部的内生发展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这是“内生和谐”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思想。向帮华博士的专著《内生和谐:教育价值论》既是对教育价值理论相关研究的理论丰富,也是其从另一角度对教育本质的创造性学术探究。据悉,该书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丝路战略下西南民族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文化路径研究”(编号15BMZ050)、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实效评价与跟踪研究”(编号BHA170115)和2016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供给侧视域下重庆教育领域精准扶贫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016YBJY064)等课题的成果。
-
关键词
受教育者个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教育本质
教育精准扶贫
文化路径
教育价值观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社会科学规划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国平
-
机构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继续教育》
2010年第7期26-28,共3页
-
基金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一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第一批立项课题<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个适性,是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所具有的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特性;成人高等教育的个适性质量指的是成人高等教育活动满足受教育者个体需要的程度——包括满足个体需要的层次的高低以及个体需要得到满足的比例的大小,它是反映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主要特征;受教育者个体的需要,包括就业需要、岗位工作需要、发展需要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等;衡量个适性质量水平的核心指标是受教育者个体为适应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活动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程度;个适性质量评价,应当与外适性质量评价相结合来开展。
-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个适性质量
受教育者个体
需要
-
分类号
G720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
-
题名站在教育家的高度当老师
- 3
-
-
作者
王宇航
-
出处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9Z期45-45,共1页
-
文摘
关于教育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标准:热爱教育,懂得教育,终身从事教育。从这样三条标准来看,我们认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在教育内外环境迅速变化的今天,需要教育家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教育的走向。当然,能成为教育家的人只能是少数。
-
关键词
受教育者个体
小学教师
教学工作
职业定位
霍姆林斯基
教师岗位
自我更新
耕耘者
二十一世纪
丁光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 4
-
-
作者
王中利
-
机构
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8X期32-33,共2页
-
文摘
小虎晚饭吃得不多,连他平时最喜欢的牛肉鸡蛋羹也没怎么吃。自从今天放学回来就有些不高兴,小嘴巴微微噘着,藏着无尽的委屈。我轻声问道:"怎么了?谁让我家的小虎子不高兴啦?"小虎沉默了半天。
-
关键词
告诉我
人生哲理
你喜欢
你那
人能
不知道
给你
教育研究
上一周
受教育者个体
-
分类号
G7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走进中学生的心灵花园——论课堂教学的真空地带
- 5
-
-
作者
刘雪玉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第6X期118-118,137,共2页
-
文摘
教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的把握连接于人的感性、关怀与生活。学校课堂正是缺乏对孩子心灵的正确导航,误解了教育的真谛,在孩子心里及课堂上形成了一片"真空地带"。关怀在一般的字典中是指一种"投注或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即在精神上有某种责任感,对某事或某人抱有担心和牵挂感。[1]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生理。
-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真空地带
受教育者个体
回归人
个体价值
精神生活
人生经验
和谐发展
诺丁斯
选拔功能
-
分类号
G6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思想工作对象的消极性心理及其矫正
- 6
-
-
作者
臧琪琳
-
机构
青州市委党校
-
出处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4-6,共3页
-
文摘
本文试图通过对思想工作对象的几种消极性心理的探讨,提出相应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以便有效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
关键词
工作对象
消极性
教育个体
受教育者个体
被教育者
教育方法
人际关系紧张
教育内容
批评教育
社会比较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中语文教学和德育
- 7
-
-
作者
苏纪华
-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78-81,共4页
-
文摘
德育,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总称。它的内涵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外延很广,凡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一切教育活动,均可列入德育范围,它包括政治思想品德教育课和各科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受教育者个体
思想品德教育
政治准则
教育活动
初中语文教材
祖国语言文字
校园文化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谈教育的整体性
- 8
-
-
作者
查有梁
-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1990年第4期1-2,共2页
-
文摘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是系统论的一种原型。五行学说作为一个大系统包含五个子系统(或五个要素),这五个子系统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相生、相克、抑制、掩蔽、促进,等等。各子系统相互联系,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五”,是泛指系统的要素的多样性,“行”,是指运动,流动,关系。五行学说的精华正在于强调系统是整体流动、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
关键词
五行学说
相克
系统的要素
五育
有机自然观
神经系
受教育者个体
现代系统科学
姿态美
平叔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
- 9
-
-
作者
张珊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8期152-152,共1页
-
文摘
以外语教育的人文价值为逻辑起点对其重新加以审视,弘扬民族文化,增进与世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中国外语教育的天然使命。当前我国外语教育对文化价值与功能认识不足,无力培养受教育者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共同两方面客观、正确的敏感性与认知,产生了对外语教育错误认知的社会群体心理,某种程度上造成对中西文化差异片面的理解,进而在多维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个体对祖国文化的态度及其外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
外语教育
社会群体心理
受教育者个体
外语语言能力
价值与功能
文化自觉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浅谈教育精神
- 10
-
-
作者
姚伟文
-
机构
广西贵港市教育局
-
出处
《未来教育家》
2013年第4期42-44,共3页
-
文摘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同样道理,教育事业也离不开教育精神的支撑。教育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是人的精神和教育本质力量的展现。教育精神是教育思想道德与文明素养的反映,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炼。
-
关键词
教育精神
教育队伍
教育事业
立德树人
和谐发展
思想道德
勤劳勇敢
品德信念
教育理想
受教育者个体
-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刍议
- 11
-
-
作者
金李会
-
机构
浙江省永康市民主小学
-
出处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5年第11期83-84,共2页
-
文摘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约有12.66亿人口,其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占1/3以上,约为4亿。这些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公民能否健康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其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状况,直接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兴旺发达。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但有些学校转而唯升学是追,把德育作为“软领域”,放弃了应有的责任。诚实守信是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诚信教育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抓好。
-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道德品质
社会环境
自身道德修养
主题班会
人生价值
电子媒体
受教育者个体
行为规范
陶行之
-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农村中学和谐德育的构建
- 12
-
-
作者
李秀琼
-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后溪中学
-
出处
《学校管理》
2011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和谐德育将"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以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以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
-
关键词
和谐发展
受教育者个体
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思想品德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知识
道德意志
共振效应
主体
-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能仅从数量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
- 13
-
-
作者
冰启
-
出处
《新城乡》
2016年第4期13-13,共1页
-
文摘
扩招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从1999年时的85万人,飙升至今年的765万人。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认为,这实际上是个被渲染、炒作出来的伪命题。真的如此吗?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社会一直存在争议,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确实难,而有关部门和高校却总是坚定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那么难。
-
关键词
毕业生总数
社会舆论
伪命题
择业目标
社会用人单位
教育模式
未来职业发展
受教育者个体
人才培养
社区学院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