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灌溉模式和施肥处理对受涝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明
徐涛
俞湾青
苏甜
刘方平
杨士红
-
机构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29,共6页
-
基金
江西省水利厅科技项目(202124ZDKT0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303)。
-
文摘
为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和施肥处理对受涝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受涝稻田土壤质量的改良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常规灌溉(W1)和间歇灌溉(W2)2种灌溉方式和稻草还田+化肥(F1)、稻草还田+化肥+土壤调理剂(F2)、稻草还田+化肥+炭基肥(F3)3种施肥处理配施对分蘖期、抽穗期、收割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间歇灌溉对水稻全生育期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分别增加5.60%、13.16%、29.76%。与施肥处理F1相比,F2、F3处理的全生育期脲酶活性均值分别增加3.81%、8.65%;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值在分蘖-抽穗期分别增加6.74%、2.29%,收割后分别减少9.58%、20.85%;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值分别显著减小37.03%、37.37%(p<0.05)。间歇灌溉配施土壤调理剂或炭基肥可以更有效增加受涝稻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其中,炭基肥对提高脲酶活性的效果优于土壤调理剂。间歇灌溉能够减小土壤调理剂和炭基肥施用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改善受涝稻田土壤质量。
-
关键词
灌溉模式
施肥
受涝稻田
间歇灌溉
土壤调理剂
炭基肥
土壤酶活性
-
Keywords
irrigation mode
fertilization
waterlogging paddy fields
intermittent irrigation
soil conditioner
biochar-based fertilizer
soil enzyme activities
-
分类号
S274.3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S15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