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水平: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
1
作者 周楠 臧宁 +4 位作者 王少凡 李梓璇 陈玲 李蓓蕾 曹洪健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3,共9页
基于844名初一学生自陈问卷数据(平均年龄13.21岁,男生53.00%),考察了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的关系,检验了青少年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发现一般焦虑可中介情感虐待和忽视与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社交... 基于844名初一学生自陈问卷数据(平均年龄13.21岁,男生53.00%),考察了童年早期情感受虐与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的关系,检验了青少年一般与社交焦虑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发现一般焦虑可中介情感虐待和忽视与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社交焦虑只中介了情感虐待与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青少年手机成瘾的正向联系。与手机使用相关的教育工作应重点关注有早期情感创伤的青少年,尤其是其家庭经济地位和焦虑情绪的作用,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情感受虐 青少年早期手机成瘾 社交焦虑 一般焦虑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下载PDF
受虐妇女杀夫案中的防御性紧急避险之认定
2
作者 刘欣雨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8期419-427,共9页
对于家庭暴力案件中受虐妇女杀夫行为导致施暴者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定罪轻罚,仅从量刑角度找到从宽处罚的理由,忽略了从定罪角度给予其妥当化的定性评价从而出罪的可能性。通过正当防卫扩张论以及期待可能... 对于家庭暴力案件中受虐妇女杀夫行为导致施暴者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定罪轻罚,仅从量刑角度找到从宽处罚的理由,忽略了从定罪角度给予其妥当化的定性评价从而出罪的可能性。通过正当防卫扩张论以及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评价受虐妇女杀夫行为从而出罪的路径都存在问题。防御性紧急避险为受虐妇女杀夫的行为提供了一条更合适的出罪路径,满足时间条件、不得已条件以及限度条件的,就能够评价为防御性紧急避险而阻却违法。首先,家庭暴力是一种临近的不法攻击或持续性危险。其次,杀夫行为是受虐妇女迫不得已的选择。最后,对杀人行为进行利益衡量。因此,家庭暴力的受暴妇女身处遭受家庭暴力甚至被施暴致死的危险当中,为保护自身以及其他亲人的生命法益,走投无路,趁施暴者不备将其杀死的行为,符合防御性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可以此作为其出罪事由。为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杀夫行为的定性问题找到一种解决思路,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In the case of domestic violence, the battered woman’s act of killing her husband leads to serious injury or death of the abuser, the way of judicial practice is usually conviction and light punishment, and the reason for lenient punishment is found o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tencing, ignoring the possibility of giving proper qualitativ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iction to convi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evaluating the ways of battered women killing their husbands through the theory of justifiable defense expansion and the theory of expectant possibility. Defensive emergency hedging provides a more appropriate way for battered women to kill their husbands. If it meets the conditions of time, necessity and limitation, it can be evaluated that defensive emergency hedging is illegal. First, domestic violence is an imminent unlawful assault or ongoing danger. Secondly, the act of husband killing is a forced choice for battered women. Finally, the benefit of killing behavior is measured. Therefore, women who are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are in danger of being subjected to domestic violence or even killed by violenc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ir own lives and the legal interests of other relatives,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kill the abuser when he is unprepared, which meets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defensive emergency avoidance and can be used as the cause of their crime. To find a way to solve the qualitative problem of battered women’s husband killing behavior in domestic violence, so as to better realize fairness and jus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受虐妇女 正当防卫 防御性紧急避险
下载PDF
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案的出罪事由
3
作者 姜盼盼 王雯慧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受虐妇女选择在家暴结束后趁丈夫熟睡或者以下毒的方式将其杀害,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民众的情感期待,出罪空间有限。其出罪难点是不符合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间条件,容易定性为事前防卫... 受虐妇女选择在家暴结束后趁丈夫熟睡或者以下毒的方式将其杀害,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民众的情感期待,出罪空间有限。其出罪难点是不符合正当防卫“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间条件,容易定性为事前防卫;如果通过“受虐妇女综合症”把这种家暴行为视为一种持续侵害行为,容易定性为事后防卫。因此,理解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案的出罪逻辑,应从紧急避险的“防御性”上做实质判断,受虐妇女为避免遭受家暴,当施暴丈夫对其实施不法侵害难以察觉时,基于生命权冲突的利益衡量,不得已选择反杀行为具有出罪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妇女反杀 防御性紧急避险 生命权
下载PDF
为何她无法脱离家暴——谈受虐妇女综合征
4
作者 侯志明 《心理与健康》 2024年第11期14-16,共3页
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施暴十几年,妻子忍无可忍已经逃亡在外两年多的家暴案例。与以往不同的是,打热线求助的不是当事人,而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女,我先后接触了三个人之后,第四位才是受暴者本人——“小姨”。最开始是位男士,越洋给红枫中心... 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施暴十几年,妻子忍无可忍已经逃亡在外两年多的家暴案例。与以往不同的是,打热线求助的不是当事人,而是她的外甥和外甥女,我先后接触了三个人之后,第四位才是受暴者本人——“小姨”。最开始是位男士,越洋给红枫中心发邮件求助,说小姨被其夫打骂十几年,现躲藏在外,怕遭毒手,甚至不敢上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暴 受虐妇女综合征 求助 当事人
原文传递
躯体受虐儿童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
5
作者 谢紫璇 靳青洋 +1 位作者 王叮妍 张芳华 《区域治理》 202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说明虐待对儿童的身心影响与相关研究现状,研究聚焦于儿童躯体虐待,针对躯体虐待产生的可能原因与对策进行了文献统整,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完善司法制度缺失、普及正确教养观、建立儿虐专责机构、与社工与其他组织多... 说明虐待对儿童的身心影响与相关研究现状,研究聚焦于儿童躯体虐待,针对躯体虐待产生的可能原因与对策进行了文献统整,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进行分析,提出应从完善司法制度缺失、普及正确教养观、建立儿虐专责机构、与社工与其他组织多方协作以减少躯体受虐儿童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受虐儿童 法治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受虐反杀案中正当防卫的认定
6
作者 普敬洁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6期0110-0112,共3页
家庭暴力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恶劣的行径,在我国仍然频繁发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受虐妇女不堪忍受 家庭暴力而杀死丈夫的案件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由于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造成了举证难、认定难的境况,导致 了她们最终只能采取“以... 家庭暴力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恶劣的行径,在我国仍然频繁发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受虐妇女不堪忍受 家庭暴力而杀死丈夫的案件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由于家庭暴力案件的特殊性,造成了举证难、认定难的境况,导致 了她们最终只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在忍无可忍之时采取极端手段杀死丈夫来摆脱家庭暴力。在我国的司法实践 中,这类案件因为不符合我国传统的正当防卫理论,大多被判为故意杀人罪,只是在量刑时会酌情减轻。本文认为应该 在考虑受虐妇女综合征的情况下,结合虐待行为的特殊性质,正确认定此类案件中的正当防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家庭暴力 受虐妇女综合征
下载PDF
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和基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曾子豪 彭丽仪 +6 位作者 詹林 刘双金 欧阳晓优 丁道群 黎志华 胡义秋 方晓义 《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 基于抑郁的差别易感性模型,以301名大学生(年龄=19.15±0.63岁,年龄范围为17~20岁)为研究对象,并引入关键环境因素(儿童期受虐和主观幸福感)和重要位点(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大学生抑郁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1)儿童期受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儿童期受虐和大学生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儿童期受虐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3) MAOA基因rs6323和TPH2基因rs17110747多态性在主观幸福感与大学生抑郁症状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携带rs6323位点G/G与T/T纯合子和rs17110747位点G/G与G/A基因型,携带rs6323位点G/T和rs17110747位点A/A基因型个体主观幸福感对抑郁症状的负向预测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受虐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抑郁症状 MAOA基因rs6323 TPH2基因rs17110747
下载PDF
司法逻辑视角下受虐妇女杀夫案的出罪进路 被引量:2
8
作者 章粟粲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9-98,共10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受虐妇女杀夫案的出罪空间狭窄,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此问题仍致力于寻找单一化出罪进路以求实现日后同一化解决。然而,受虐妇女杀夫案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案件,一味追求同案同判恐难实现此类案件的个案正义。以司法逻辑重... 我国司法实践中,受虐妇女杀夫案的出罪空间狭窄,而目前国内学界对此问题仍致力于寻找单一化出罪进路以求实现日后同一化解决。然而,受虐妇女杀夫案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案件,一味追求同案同判恐难实现此类案件的个案正义。以司法逻辑重新审视此类案件,以非常规案件中普遍存在的“情随案变”的情境化特点为受虐妇女寻求新出路。结合规范依据,挖掘类案中存在的情节因素,以情境化的视角和方式适用,使得正当防卫、缺乏期待可能性等出罪事由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为受虐妇女杀夫案拓展新的情境化出罪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妇女杀夫案 司法逻辑 出罪进路 情境化 情节因素
下载PDF
儿童期受虐及认知功能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其郎 陈小芬 吴科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115-118,共4页
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儿童期受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龙岩市第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分组,其中冲动组23例... 目的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儿童期受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龙岩市第三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以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分组,其中冲动组23例及无冲动组37例。评价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性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儿童期受虐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冲动组患者中存在儿童期受虐15例(65.22%),高于无冲动组7例(18.92%)(χ^(2)=13.092,P<0.05)。冲动组患者中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低于无冲动组(P<0.05)。冲动组患者各项实施认知评估以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测试结果低于无冲动组(P<0.05)。将对RBANS测试结果(0=未有影响,1=有影响)作为因变量,对认知评估、对服药认识、对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及总分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儿童期受虐及MoCA评分低下均为诱发冲动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儿童期受虐及认知功能低下会造成冲动性攻击行为;因此,早期对患者开展儿童时期是否受虐的调查,并评价其认知功能评分,有助于判定是否存在冲动攻击行为,并且可以开展早期的干预,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冲动性攻击行为 儿童期受虐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认知功能 相互关系
下载PDF
双相抑郁和单纯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及应对方式的差异分析
10
作者 龚粒 陈洁 陈龙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948-951,共4页
目的 研究双相抑郁和单纯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单纯抑郁组(n=43)与双相抑郁组(n=57)。记录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家... 目的 研究双相抑郁和单纯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心理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单纯抑郁组(n=43)与双相抑郁组(n=57)。记录患者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躯体快感缺失问卷(RPAS-C)、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C)、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儿童期受虐经历问卷(CTQ-SF)和应对方式量表(CSQ)评分。结果 单纯抑郁组RPAS-C、RSAS-C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DAS量表中脆弱性、吸引和排斥、寻求赞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完美化、强制性、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及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TQ-SF量表中情感忽视(EN)、躯体忽视(P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情感虐待(EA)、躯体虐待(PA)、性虐待(SA)及总分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幻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抑郁组退避、自责评分显著低于双相抑郁组,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评分显著高于双相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抑郁患者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儿童期虐待经历可能更多、躯体及社会快感缺失程度更为严重,深层认知结构及应对行为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单纯抑郁 儿童期受虐经历问卷 躯体快感缺失问卷 社会快感缺失量表 应对方式量表
下载PDF
性别、权力、资源和夫妻间暴力——丈夫受虐和妻子受虐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春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44,共14页
家庭暴力在中国因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才在中国得以公开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和行动都更多地受到男性施暴女性受虐这种性别范式的引导,对于男性受虐都采取选择性漠视的态度。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第三... 家庭暴力在中国因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才在中国得以公开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相关的研究和行动都更多地受到男性施暴女性受虐这种性别范式的引导,对于男性受虐都采取选择性漠视的态度。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全国性数据,发现除了包括性暴力在内的"肢体暴力","情感虐待"和"强制性控制"这两类夫妻间暴力在中国呈现"性别对称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和资源理论(包括相对资源理论和性别化的相对资源理论)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男性受虐和女性受虐的影响因素,发现丈夫受虐和妻子受虐遵循相似的模式;女性主义理论和资源理论在妻子受虐方面有相当解释力度,但是在丈夫受虐方面解释力度有限;门当户对的婚姻和夫妻平权的家庭中,夫妻间暴力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间暴力 丈夫受虐 妻子受虐 女性主义理论 资源理论
下载PDF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的司法实践及法官考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春斌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8-42,共5页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在国内外司法实践中均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考量受虐妇女杀夫的社会成因和现实处境、受虐妇女杀夫的心理状态、被害人的过错、受虐妇女是否有自首情节、受虐妇女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在国内外司法实践中均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应考量受虐妇女杀夫的社会成因和现实处境、受虐妇女杀夫的心理状态、被害人的过错、受虐妇女是否有自首情节、受虐妇女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典型既有判决对案件的借鉴价值及社会性别视角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妇女 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 社会性别
下载PDF
关于家庭暴力中受虐杀人的法律责任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维丽 王嘉懿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21-122,共2页
从刑事法律角度关注因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这一特殊刑事犯罪人群,从受虐人杀人量刑一般都较重的立场出发,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借鉴国外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充分考虑杀人的动机和原因,寻求一种... 从刑事法律角度关注因家庭暴力导致杀人的这一特殊刑事犯罪人群,从受虐人杀人量刑一般都较重的立场出发,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借鉴国外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充分考虑杀人的动机和原因,寻求一种符合我国立法精神的处理思路和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受虐杀人 受虐妇女综合症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下载PDF
国内儿童受虐状况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世昌 杜爱玲 张亚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552-554,共3页
儿童受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现象。儿童受虐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我国儿童受虐的概念、流行病学、受虐的方式、评估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研究等方面... 儿童受虐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种族、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虐待儿童现象。儿童受虐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我国儿童受虐的概念、流行病学、受虐的方式、评估以及与精神障碍相关研究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儿童受虐 定义 流行病学 评估
下载PDF
受虐儿童个性特征初探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黄国平 郭果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17-618,671,共3页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的个性特征 ,以期减少儿童受虐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儿童版 ) ,对随机抽取的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 2 82名学生施测。结果 :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共 86名 ,... 目的 :探讨受虐儿童的个性特征 ,以期减少儿童受虐事件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儿童版 ) ,对随机抽取的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 2 82名学生施测。结果 :1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共 86名 ,未曾遭受虐待者 196名 ;受虐组的N分 (情绪不稳 )高于非受虐组 ( 5 5 62± 10 60 5 2 65± 10 98,P <0 0 5 ) ,L分 (“掩饰”)低于非受虐组 ( 4 2 2 1± 9 87 46 0 4± 9 2 0 ,P<0 0 5 ) ;男性儿童中受虐组的P分高于非受虐组、L分低于非受虐组 (P均 <0 0 5 ) ,两组女性儿童的EPQ分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受虐可能与儿童个性因素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虐儿童 个性特征 家庭暴力 精神卫生 CA 身体健康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庆玲 雍那 +3 位作者 胡华 杨祥英 杜莲 蒙华庆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成年抑郁症患者及80例配比健康对照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自设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其人口学资料、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评估童年受虐情况和...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与童年受虐经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80例成年抑郁症患者及80例配比健康对照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自设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其人口学资料、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SF)评估童年受虐情况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评估应对方式,运用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童年受虐经历的相关性。结果 (1)抑郁症病例组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9.13,P<0.01),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2.01,P<0.01);有受虐经历的抑郁症病例组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有受虐经历的健康对照组(Z=-6.134,P<0.01),而其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452,P<0.01);抑郁症组中有受虐经历的患者消极应对分显著高于无受虐经历患者(Z=-2.159,P<0.05),积极应对分值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2)抑郁症患者童年受虐经历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1;r=-0.333,P<0.05)。(3)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水平能够被童年受虐待总分和躯体因子共同解释占34.4%(P<0.01)。结论童年受虐经历明显影响抑郁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且虐待程度越重,尤其有躯体虐待,其消极应对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应对方式 童年受虐经历
下载PDF
儿童受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黄国平 郭果毅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儿童受虐的类型 ,对儿童受虐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儿童受虐的规律 ,为降低儿童受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筛查出 86名近一年... 目的 :探讨儿童受虐的类型 ,对儿童受虐的方式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儿童受虐的规律 ,为降低儿童受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筛查出 86名近一年内遭受虐待的儿童并对其受虐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近一年内受言语侮辱、拳打脚踢、经济控制、抓、咬、打耳光、忽视、用刀 ,棒、隔离、性虐待的儿童分别为 6 8.6 %、5 3.5 %、32 .6 %、30 .2 %、2 0 .9%、11.6 %、2 .3%、0 %。人均受虐方式 2种以上。结论 :受虐儿童常受多种虐待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受虐方式 家庭暴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研究 被引量:42
18
作者 杨世昌 张亚林 +1 位作者 黄国平 郭果毅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目的研究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两周后随机抽取 3 0例 ( 10 % )进行重测。根据儿童虐待定义对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评... 目的研究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度、信度。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和儿童受虐筛查表随机抽取湘潭某工厂子弟中学二年级学生 2 82名完成本次研究。两周后随机抽取 3 0例 ( 10 % )进行重测。根据儿童虐待定义对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两次测得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为 0 .93 ;Cron bach’sα系数为 0 .74,项目间平均相关系数≥ 0 .2 0。项目间有良好的鉴别力 ,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儿童受虐筛查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研究儿童群体是否受虐的分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受虐筛查表 效度 信度 家庭暴力
下载PDF
受虐儿童父母个性特征及其情感表达方式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世昌 杜爱玲 +1 位作者 王新友 李恒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受虐儿童父母个性特征及其情感表达方式。方法在河南新乡某3个自然村,共1310户,其中家有10-15岁儿童共370户,随机抽取200户,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多伦多述情障碍表(TAS),对儿童进行受虐筛查表施测,并... 目的探讨受虐儿童父母个性特征及其情感表达方式。方法在河南新乡某3个自然村,共1310户,其中家有10-15岁儿童共370户,随机抽取200户,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多伦多述情障碍表(TAS),对儿童进行受虐筛查表施测,并对父母中主要养育者进行EPQ、TAS评估。对196份有效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受虐组与非受虐组父母的受教育年限为(7.75±5.437)岁vs(7.28±2.532)岁,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13)。二组父母的年龄分别为:父亲(36.16±8.96)岁vs(39.06±7.99)岁(P=0.170);母亲(36.06±5.15)岁vs(37.62±5.70)岁(P=0.121)。监护人身份受虐组父亲31例,母亲49例;非受虐组父亲为35例,母亲81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χ^2=1.56P=0.212)。受虐与非受虐组父母的精神病倾向[t(父亲)=1.221P=0.227;t(母亲)=-0.471P=0.639],内、外向[t(父亲)=-0.449P=0.655;t(母亲)=-0.859P=0.392],神经质[t(父亲)=-0.524P=0.602;t(母亲)=-0.556P=0.579],掩饰度[t(父亲)=-1.263P=0.211;t(母亲)=0.733P=0.465],描述情感的能力[t(父亲)=0.946P=0.348;t(母亲)=0.815P=0.417],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t(父亲)=0.215P=0.831;t(母亲)=2.107P=0.037],幻想[t(父亲)=-0.088P=0.930;t(母亲)=-0.971P=0.333],外向性思维[t(父亲)=-0.648P=0.519;t(母亲)=-0.164P=0.8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进行虐待行为的父母并非存在人格问题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障碍,对儿童进行施虐不仅是病态父母的行为,正常父母也可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受虐 精神卫生 父母 个性特征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家庭暴力老年人受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柳娜 艾小青 +1 位作者 曹玉萍 张亚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9-423,共5页
家庭暴力中的老年人受虐问题,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社会疾病负担及社会相应福利机构负担。了解国际通用老年人受虐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老年人虐待发生的总发生率及各型虐待的发生率,以及社会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危... 家庭暴力中的老年人受虐问题,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社会疾病负担及社会相应福利机构负担。了解国际通用老年人受虐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老年人虐待发生的总发生率及各型虐待的发生率,以及社会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危险因素,有助于对老年人受虐进行识别与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暴力 老年人受虐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