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怎样走过小学英语学习的“受难地”——谈英语学习中消极情感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
唐剑华
|
《学周刊(中旬)》
|
2013 |
0 |
|
2
|
“看”与“思”的联结——以佛罗伦萨圣马可修道院二层僧房中的《圣多明我跪拜受难的基督》为例 |
高妍
|
《美术大观》
|
2024 |
0 |
|
3
|
王墉:为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们谋幸福、求自由 |
|
《党的生活(黑龙江)》
|
2024 |
0 |
|
4
|
史铁生散文中受难者形象分析 |
刘岚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5
|
《新夏娃受难记》的女性主义读解 |
欧阳美和
徐崇亮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6
|
论《新夏娃受难记》对荣格神话原型批评的戏仿 |
李维屏
程汇涓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7
|
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基督受难原型 |
孙加
|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
2010 |
9
|
|
8
|
阿沃·帕特《约翰受难曲》创作技法与宗教思维研究 |
许琛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耶稣受难与鲁迅的英雄叙事 |
王列耀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身体流亡 精神返乡——论阿沃·派尔特《约翰受难乐》的“回归” |
班丽霞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1 |
3
|
|
11
|
《约翰受难乐》两首女高音咏叹调演唱与教学探析 |
聂普荣
冯存凌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2
|
战争受难记忆的保存与传递——以南京、广岛双城战争记忆为中心 |
郑毅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3
|
|
13
|
《受害者》中的受难与犹太伦理取向 |
刘兮颖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4
|
丝绸之路艺术中的复杂文化元素——亚美尼亚“耶稣受难”挂毯中的蒙元文化 |
乔雪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基督教音乐中的受难曲——试分析巴赫以及他的《马太受难乐》 |
侯柯
|
《大舞台》
|
2011 |
3
|
|
16
|
现代小说中的受难者形象分析 |
张艳梅
|
《河南社会科学》
|
2003 |
1
|
|
17
|
《只争朝夕》中的受难与救赎 |
刘兮颖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0 |
2
|
|
18
|
论受难原型在安徒生童话中的表现 |
唐惠华
|
《黑河学刊》
|
2004 |
2
|
|
19
|
巴赫《马太受难乐》框架性合唱的运用 |
吕常乐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2005 |
1
|
|
20
|
马拉默德小说的受难情结 |
王阿晶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