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难意识:《野草》的一条精神线索
1
作者 王吉鹏 王姝懿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66-69,共4页
鲁迅思想中有着浓郁的受难精神,这种受难并不是盲目地代人受过,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独自承担,而是与他的童年生活背景、社会环境作用以及所受中外文化中受难意识的熏陶有关。作品《野草》中的受难意识集中体现在《秋夜》《复仇(其二)》... 鲁迅思想中有着浓郁的受难精神,这种受难并不是盲目地代人受过,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独自承担,而是与他的童年生活背景、社会环境作用以及所受中外文化中受难意识的熏陶有关。作品《野草》中的受难意识集中体现在《秋夜》《复仇(其二)》《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及《这样的战士》等篇章,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精神主线,体现在敢为人先的探索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受难意识
下载PDF
用伦理解读人生,以传统救赎自我——评《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月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0-173,共4页
索尔·贝娄一直非常抗拒"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是他不仅从来没有否认自己的犹太身份,而且尽力描摹并解读美国犹太人的苦难及救赎。刘兮颖博士的新作《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是迄今国内第一... 索尔·贝娄一直非常抗拒"美国犹太作家"的标签,但是他不仅从来没有否认自己的犹太身份,而且尽力描摹并解读美国犹太人的苦难及救赎。刘兮颖博士的新作《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是迄今国内第一部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对贝娄的主要作品进行了深刻阐释的论著。作者认为由于对犹太人的"选民"身份、受难精神等犹太意识的不同伦理取向,导致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大相径庭。该书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之维重释经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难意识与犹太伦理取向:索尔·贝娄小说研究》刘兮颖 文学伦理学批评 犹太身份犹太伦理
原文传递
谈乔治·爱略特小说的“受难”意识
3
作者 彭应翃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9-74,共6页
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往往洋溢着浓郁的宗教受难意识,其表现形式是,多以一位圣母似的女性在人世间承受苦难的经历作为小说情节的主线,在其行为背后熔铸了作者浓郁的宗教意识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对其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宗教与哲学内涵... 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往往洋溢着浓郁的宗教受难意识,其表现形式是,多以一位圣母似的女性在人世间承受苦难的经历作为小说情节的主线,在其行为背后熔铸了作者浓郁的宗教意识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对其的深刻影响。正是这种宗教与哲学内涵的存在,使乔治·爱略特的小说显示出博大深邃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爱略特 小说评论 宗教 受难意识 唯物主义哲学 人本主义
下载PDF
论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诗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玲 吴晓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1-37,共7页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 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奇异的,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所呈现的生命意识更为令人深思和引人注目。昌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生命意识主要有四方面组成:宿命感、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和受难意识。昌耀的生命意识来自于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耀 生命意识 宿命感 荒诞意识 孤独意识 受难意识
下载PDF
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中的受难式伦理主题探究
5
作者 赵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在犹太人的理念中,犹太伦理观与犹太受难意识是他们在进行日常行为时所要遵守的准则。在犹太人看来,犹太伦理观与受难意识所表现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的震撼要远远大于物质世界对于他们的刺激。伯纳德·马拉默德也在他的小说中释放这... 在犹太人的理念中,犹太伦理观与犹太受难意识是他们在进行日常行为时所要遵守的准则。在犹太人看来,犹太伦理观与受难意识所表现的精神世界带给他们的震撼要远远大于物质世界对于他们的刺激。伯纳德·马拉默德也在他的小说中释放这一思想,在他看来,犹太伦理受难意识表现出了人类在精神世界方面的可贵之处。马拉默德在其小说中展现出了具有人文关怀性的犹太伦理受难意识,这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伦理 犹太受难 受难意识 精神世界
下载PDF
荣耀与受难——以布莱希特《伽利略》为例
6
作者 王前超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8期19-20,共2页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伽利略诞辰450周年之际推出了布莱希特的话剧《伽利略》,在这个以伽利略一生为描摹的剧本中,伽利略被塑造成具有深刻"受难意识"的悲剧英雄,而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伽利略",却是具有更加激进与&qu...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伽利略诞辰450周年之际推出了布莱希特的话剧《伽利略》,在这个以伽利略一生为描摹的剧本中,伽利略被塑造成具有深刻"受难意识"的悲剧英雄,而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伽利略",却是具有更加激进与"前卫意识"的受难者。文本性与舞台性的相互交锋在演出的过程中被极度放大。笔者认为,要认识"伽利略"人物自身的完整性,必须先要从文本性的"受难"角度切入,继而再结合舞台表现的"荣耀",而非把二者对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莱希特 《伽利略》 受难意识 文本性
下载PDF
《魔桶》对犹太性主题的表现与超越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犹太性是一种存在于犹太作家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情结。受难以求上帝的救赎是几千年来犹太人的经验生活和超验生活的主要内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魔桶》中的犹太性主要表现为受难-救赎的主题。主人公列奥处于受难状态,经历了彷徨和忏... 犹太性是一种存在于犹太作家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情结。受难以求上帝的救赎是几千年来犹太人的经验生活和超验生活的主要内容。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魔桶》中的犹太性主要表现为受难-救赎的主题。主人公列奥处于受难状态,经历了彷徨和忏悔后,他选择受难的妓女斯苔拉为妻,以求通过再受难来救赎自我和他人重返上帝之路。小说不仅反映了犹太人的苦难,也超越种族抒写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纳德·马拉默德 《魔桶》 列奥·芬克尔 犹太性 受难意识
下载PDF
老舍笔下理想人物的悲剧性抗争
8
作者 杨杰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61-63,共3页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于理想人物的构建。他们有的通过消解自身以实现新的进步,有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做着注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挣扎,还有的则以生命为代价,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力图守护个体与民族的尊严。这种... 在老舍的小说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于理想人物的构建。他们有的通过消解自身以实现新的进步,有的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做着注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挣扎,还有的则以生命为代价,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力图守护个体与民族的尊严。这种种抗争固然方式各异,但无不带有悲剧性的意味,而正是在这种悲剧性抗争的表现之中,凸显出老舍内心的受难意识及对于生存价值的丰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理想人物 悲剧性抗争 受难意识
下载PDF
蚩尤崇拜与民族认同——论当今中国苗族树立“精神共祖”的过程及背景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志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5,共8页
本文回溯与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苗族社会中"蚩尤热"兴起的过程及背景,对蚩尤与苗族的渊源关系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了若干回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苗族知识分子为中心推动的"苗学研究"... 本文回溯与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苗族社会中"蚩尤热"兴起的过程及背景,对蚩尤与苗族的渊源关系的历史形成过程进行了若干回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苗族知识分子为中心推动的"苗学研究"和苗族民族认同意识重构之间的关系。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社会中兴起的"蚩尤崇拜",事实上是从"他者"叙事到"自我"内化的一种转变,是凝聚苗族民族认同意识最为核心的"受难者记忆"进行重构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蚩尤热 民族认同 受难意识
下载PDF
雄浑悲壮的赞歌
10
作者 刘创明 《作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1-42,共2页
《心灵史》表现了浓厚的伊斯兰教内蕴:雄浑阳刚的"父性"精神、悲壮凄美的受难意识。二者使作品增添了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撼人心弦的力度。
关键词 “父性”精神 受难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