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分配系数联邦Kalman滤波在塔机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昊 陈志梅 +1 位作者 张井岗 孙辉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95-100,共6页
鉴于塔机的复杂结构,建立了应用联邦Kalman滤波算法的塔机定位系统,并提出了改进的变分配系数联邦Kalman滤波方法,在联邦Kalman滤波系统的循环滤波过程中,分配系数随噪声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此联邦Kalman滤波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大噪... 鉴于塔机的复杂结构,建立了应用联邦Kalman滤波算法的塔机定位系统,并提出了改进的变分配系数联邦Kalman滤波方法,在联邦Kalman滤波系统的循环滤波过程中,分配系数随噪声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此联邦Kalman滤波方法适用于复杂的、大噪声的信息融合系统,对目标状态估计更为精确有效,可以有效提高塔机系统的定位精度,实现塔机的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其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变分配系数 联邦Kalman滤波 塔机定位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极值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淑丽 傅伟 +1 位作者 柳青松 叶贵清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用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齿顶厚为零及重合度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单位变位系数和、单位中心距变动系数、单位齿顶高变动系数、最大变位系数、齿轮变位系数求解公式,并研究了变位系数的分配公式。
关键词 齿轮传动 最大系数 分配系数
下载PDF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极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淑丽 傅伟 +2 位作者 袁强 叶贵清 柳青松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对齿轮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齿顶厚为零及重合度计算公式推导出单位变位系数和、单位中心距变动系数和单位齿顶高变动系数、最大变位系数和齿轮的变位系数求解公式以及相应的数表,为齿轮变位系数的分配提... 在对齿轮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齿顶厚为零及重合度计算公式推导出单位变位系数和、单位中心距变动系数和单位齿顶高变动系数、最大变位系数和齿轮的变位系数求解公式以及相应的数表,为齿轮变位系数的分配提供了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最大 系数数表 分配系数
下载PDF
利用公法线长度选择变位系数新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邓鹏 许明恒 +1 位作者 高宏力 叶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3-34,14,共3页
公法线长度综合反映了齿轮模数、齿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有关参数,是齿轮测绘中最主要的标注参数。在变位齿轮测绘中,提出通过实测一对齿轮副的公法线长度来分配变位系数的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参数值比通过实测... 公法线长度综合反映了齿轮模数、齿数、压力角、变位系数等有关参数,是齿轮测绘中最主要的标注参数。在变位齿轮测绘中,提出通过实测一对齿轮副的公法线长度来分配变位系数的方法。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参数值比通过实测单个齿轮公法线长度得到的参数值更精确,更接近实际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数分配 公法线长度 偏差 外啮合 角度
下载PDF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极值研究
5
作者 李淑丽 傅伟 +2 位作者 袁强 叶贵清 柳青松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8年第2期39-43,共5页
本文在对齿轮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齿顶厚为零及重合度计算公式推导出单位变位系数和、单位中心距变动系数和单位齿顶高变动系数、最大变位系数和齿轮的变位系数求解公式以及相应的数表,为齿轮变位系数的分... 本文在对齿轮传动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变位齿轮无侧隙啮合方程、齿顶厚为零及重合度计算公式推导出单位变位系数和、单位中心距变动系数和单位齿顶高变动系数、最大变位系数和齿轮的变位系数求解公式以及相应的数表,为齿轮变位系数的分配提供了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传动 最大系数 数表 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遗传算法优化区熔铈的再分配过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俊 任清波 +2 位作者 胡祖麒 刘勋 蒙大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33-3638,共6页
通过冷坩埚感应区熔提纯铈以避免坩埚材料的污染。溶质再分配数值模型结合遗传算法(GA)搜寻优化区熔参数以提高溶质的再分配效率,并考虑变溶质分配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5次区熔后的化学结果分析显示,具有相近分配系数的Fe和Ni在试棒... 通过冷坩埚感应区熔提纯铈以避免坩埚材料的污染。溶质再分配数值模型结合遗传算法(GA)搜寻优化区熔参数以提高溶质的再分配效率,并考虑变溶质分配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15次区熔后的化学结果分析显示,具有相近分配系数的Fe和Ni在试棒中部分别降低50%和90%,主要差别为初始含量不同。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主要差别源于后续区熔实验过程中较窄熔区的不稳定。研究结果表明,GA是一种获得最优熔区长度的有力工具,但是需要采取有效办法获得稳定的熔区以促使杂质顺利迁移,另外杂质的初始含量应尽可能降低以获得好的提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坩埚 区熔 遗传算法 变分配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