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张倩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9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12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7、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进行CRP水平检测对临床了解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的指导指标。可以做为病情发展程度的监控指标,其CRP水平值越高,脑梗死病情更重、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单志愿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1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d、7d、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均分别于发病后1d、7d、14d,对照组抽1次空腹静脉血进行CRP测定检查统计并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脑梗死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P<0.01有显著的差异性。脑梗死组:轻型、中型、重型CRP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血清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甜甜 徐贤 +1 位作者 孙燕 丘艳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青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T、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目的研究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青年男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T、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分析TCHO、LDL-C、HDL-C、TG、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TCHO、LDL-C、TG水平分别为(6.78±0.89)mmol/L、(4.22±0.56)mmol/L、(3.98±0.76)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4.33±0.65)、(2.67±0.35)、(1.36±0.56)mmol/L,T(4.10±0.56)ng/ml、HDL-C(0.62±0.10)mmol/L低于对照组的(6.23±0.89)ng/ml、(1.54±0.17)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HO、LDL-C、TG、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与血清T水平呈负相关,而HDL-C水平与血清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对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T水平的研究,分析血清T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发现血清T水平可能成为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男性高危人群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同时也为雄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提供新的理论证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睾酮水平 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探讨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燕敏 叶德力 缪灵莎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77-77,共1页
目的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88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 目的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88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以严重程度依次排序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由此可知血清免疫球蛋白中IgG、IgA、IgM指标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关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后,前后对比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程度的关键指标,其变化水平可准确判断出患者肝脏细胞的受损程度,从而可提高诊断率为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治疗前后血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车筱琪 苗林艳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2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血糖的治疗前后其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40例,同样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血糖的治疗前后其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每组40例,同样选取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状态下及血糖控制稳定4个月后早上8点、下午4点和凌晨0点的血清皮质醇(F)浓度的检测。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并且在高血糖状态下,早上8点、下午4点和凌晨0点的血皮质醇浓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持续4个月的血糖控制后,无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均恢复正常;而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皮质醇并未恢复。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存在着皮质醇分泌功能紊乱,因此就要求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血糖前后 血皮质醇浓度 变化及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