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台东部早中寒武世古气候的识别标志及变化旋回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国仁 《辽宁地质》 1997年第4期282-290,共9页
本文依据蒸发岩及伴生沉积构造、沉积红层、碳酸盐类及鲕粒沉积、古生物、古风化壳类型、古水温、海绿石等沉积标志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山东沂水地区为分析重点,结合华北地层区的特征,将华北东部的早中寒武世古气候初步划分为... 本文依据蒸发岩及伴生沉积构造、沉积红层、碳酸盐类及鲕粒沉积、古生物、古风化壳类型、古水温、海绿石等沉积标志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山东沂水地区为分析重点,结合华北地层区的特征,将华北东部的早中寒武世古气候初步划分为六个温暖潮湿—干燥炎热气候变化旋回(基本上与三级海平面变化一致,周期1Ma~10Ma),13个气候期。进而确定本区属于温带—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地处中低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识别标志 变化旋回 华北地台 寒武世
下载PDF
影响气候变化的第四纪地质事件与现代气候变暖
2
作者 张树宝 师明川 《河北地质》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气候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在第四纪漫长的200~300万年里,气候变化经历了多次旋回和波动(冰期与间冰期、冰阶与间冰阶)。本文通过揭示气候变化的地质事件等自然变化规律.来... 气候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原因。在第四纪漫长的200~300万年里,气候变化经历了多次旋回和波动(冰期与间冰期、冰阶与间冰阶)。本文通过揭示气候变化的地质事件等自然变化规律.来说明第四纪时期气候变化过程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在应对世界气候变暖上,尽可能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但也应当遵循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防范和利用这种气候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地质事件 气候变暖 变化旋回
下载PDF
包气带剖面中古水文-气候信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宗宇 毕二平 +2 位作者 聂振龙 叶浩 南云驹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9,共5页
包气带作为联系地表各层圈相互作用的敏感带 ,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 ,是最有可能的古水文 气候变化记录档案。研究中以 2个包气带剖面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剖面上土壤水的Cl-含量变化进行研究 ,利用Cl-质量平衡方法探讨识别其所代表的古水文... 包气带作为联系地表各层圈相互作用的敏感带 ,具有特殊的记忆功能 ,是最有可能的古水文 气候变化记录档案。研究中以 2个包气带剖面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剖面上土壤水的Cl-含量变化进行研究 ,利用Cl-质量平衡方法探讨识别其所代表的古水文 气候记录的方法 ,恢复研究区的古水文补给历史。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 3 0 0a以来的古水文 气候状况有过 3次干 /湿变化旋回 ,并且反映在地下水补给速率的变化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古气候信息 古水文补给 氯质量平衡 干/湿变化旋回 补给速率
下载PDF
藏南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从陆表海盆地到裂谷盆地 被引量:10
4
作者 史晓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2-302,共11页
珠峰地区的三叠系形成于大陆拉伸背景。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5个层序组,分属于2个中层序。发生在Induan阶初期(约250Ma),Anisian阶早期(约239Ma),Carnian阶初期(约231Ma)和Norian早期(约223Ma)的4个海侵事件最为重要,可... 珠峰地区的三叠系形成于大陆拉伸背景。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5个层序组,分属于2个中层序。发生在Induan阶初期(约250Ma),Anisian阶早期(约239Ma),Carnian阶初期(约231Ma)和Norian早期(约223Ma)的4个海侵事件最为重要,可作为跨越板块的地层对比标志。藏南地区在三叠纪经历了从泛大陆到大陆裂谷的构造演化,早—中三叠世以陆表海盆地浅水环境为主,晚三叠世以深水断陷盆地为特征。晚三叠世晚期,与长期全球海平面下降相伴随,过量的陆源碎屑输入造成该地区由深水盆地转化为河流作用明显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层序地层 海平面变化旋回 沉积演化 西藏 珠穆朗玛峰
下载PDF
皖南网纹红土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69
5
作者 胡雪峰 沈铭能 方圣琼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安徽宣城向阳剖面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1)网纹红土含有较高的胶结性很强的次生氧化铁 ,样品前处理时单颗粒的分散效果将会显著地影响粒度测试结果。向阳剖面不含 >2mm的砾石 ,砂粒 ( >6 3μm)的含量也很低 ,粘粒 ( <2 ... 安徽宣城向阳剖面高分辨率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1)网纹红土含有较高的胶结性很强的次生氧化铁 ,样品前处理时单颗粒的分散效果将会显著地影响粒度测试结果。向阳剖面不含 >2mm的砾石 ,砂粒 ( >6 3μm)的含量也很低 ,粘粒 ( <2 μm)和粗粉砂 ( 10~ 5 0 μm)明显富集 ;2 )除底部外 ,向阳剖面粒度组成特征反映了明显的风成特性 ,但不能因此忽视其强风化特征的存在 ,尤其是剖面中、下部的网纹红土。应肯定向阳网纹红土的风成特性 ,但不能简单地称其为风积成因 ;3)向阳剖面磁化率值与粘粒和细颗粒含量无显著正相关性 ,说明磁化率值不能指示网纹红土的风化强度 ;4 )向阳剖面粒度分布特征无法提供该剖面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旋回的证据。向阳网纹红土更多地体现了其具有原始风成沉积和后期强烈风化的双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次生氧化铁 古环境 向阳剖面 粒度组成 风成特性 旋回变化
下载PDF
江西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粒度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熊平生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491,共7页
对赣南地区黄金剖面(HJ)和沙河剖面(SH)红土粒度特征研究表明:(1)两个剖面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HJ和SH剖面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1.51%、55.02%,其中粗粉砂(10~50μm)分别为29.14%、30.79%;粘粒组分(&l... 对赣南地区黄金剖面(HJ)和沙河剖面(SH)红土粒度特征研究表明:(1)两个剖面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HJ和SH剖面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1.51%、55.02%,其中粗粉砂(10~50μm)分别为29.14%、30.79%;粘粒组分(<4μm)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69%、23.13%,风尘"基本粒组"明显富集,反映赣南红土具有风成特性。砂粒组分(>63μm)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78%、21.84%。粒度频率由3个明显的峰段组成,概率累积曲线由两个拐点1.5Φ和10.5Φ分为三段,悬浮粒组分占优势,跃移组分和次生组占的比例相当;推测赣南红土系风成作用形成,沉积后经历了风化成壤作用的改造。(2)SH和HJ红土剖面的磁化率曲线、Kd值曲线和风化强度曲线纵向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近似地出现6个峰谷旋回波动,粒度组成曲线和参数曲线也有相应的反映。初步推测赣南红土形成经历了6个"沉积-成土"旋回,对应于6次气候冷暖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和沙河剖面 粒度组合 6个旋回变化
下载PDF
黄县盆地黄县组沉积演化及煤与油页岩共生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莹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6期6-9,15,共5页
在系统收集黄县盆地黄县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盆地分析学等理论与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县组煤与油页岩共生的成因机制。在黄县组中可以识别出1个超长期旋回、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黄县组发育煤... 在系统收集黄县盆地黄县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盆地分析学等理论与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县组煤与油页岩共生的成因机制。在黄县组中可以识别出1个超长期旋回、2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黄县组发育煤与油页岩共生组合,其沉积环境演化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即盆地初始形成阶段、盆地缓慢扩张阶段、盆地逐渐萎缩阶段、再次缓慢扩张阶段、快速扩张阶段以及逐渐消亡阶段。受构造活动、可容空间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控制,盆地初始形成、萎缩和消亡阶段不利于煤和油页岩的共生;盆地缓慢扩张阶段有利于煤和油页岩的共生,其中厚度较大的油页岩主要发育在基准面上升-下降的转折位置;盆地快速扩张阶段发育煤层和泥灰岩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县盆地 黄县组 基准面旋回变化 沉积演化 煤与油页岩共生
下载PDF
渝东北巫溪地区晚奥陶世五峰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限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田 冯明友 +4 位作者 王兴志 陈波 张良华 刘小洪 王珏博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50,共11页
渝东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沉积期广泛发育硅质岩及页岩等细粒沉积物,深化其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全岩分析、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系统研究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Al2O3/(Al2O3+Fe2... 渝东北地区奥陶系五峰组沉积期广泛发育硅质岩及页岩等细粒沉积物,深化其海平面变化及沉积环境研究对页岩气勘探意义重大。综合全岩分析、主—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系统研究表明,巫溪地区五峰组Al2O3/(Al2O3+Fe2O3)均值为0.78、Y/Ho均值为29.05,指示其属陆源碎屑影响的大陆边缘—远洋沉积环境。微量元素UEF—MoEF及V/Cr—U/Th交会特征反映五峰组沉积期水体属硫化—缺氧状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δEu值具明显负异常、由下至上ΣREE渐增且轻稀土由相对富集变为无富集或轻微亏损,指示正常海水沉积、受热液作用影响不明显。多参数氧化还原指标U/Th、Ni/Co及V/Cr等共同指示五峰组沉积期属厌氧—贫氧环境,对应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由下至上逐渐变大,反映氧化性逐渐增强。综合研究表明,渝东北巫溪地区五峰组沉积期历经完整海侵—海退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并可细分为5个次级海平面变化旋回;早期属厌氧环境、晚期属贫氧环境,沉积环境由外陆棚向内陆棚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北 白鹿剖面 晚奥陶世 五峰组 氧化还原指标 草莓状黄铁矿 海平面变化旋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