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庐山慧远的法身观
1
作者 史经鹏 《中国佛学》 2015年第2期141-172,共32页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庐山慧远的法身观。其一,慧远的法身生成论。这主要是关于菩萨的法性生身如何产生的问题而提出。慧远推测七住菩萨的法身是由'烦恼残气+形(三界外形)→妙行法性生身'构造而成。在其相关论述中,也充分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庐山慧远的法身观。其一,慧远的法身生成论。这主要是关于菩萨的法性生身如何产生的问题而提出。慧远推测七住菩萨的法身是由'烦恼残气+形(三界外形)→妙行法性生身'构造而成。在其相关论述中,也充分体现了慧远初期的大小乘思想。其二,慧远法身思想的演变。随着和鸠摩罗什的交流,慧远的大小乘观产生变化,其法身观亦因之不断演变,如他对真法身,变化身,法身与色身、相好等关系的理解都逐渐明朗起来,这是他接受鸠摩罗什般若学的影响所致。在具体演变过程中,由其对变化身的重视,可以看出慧远作为宗教领袖且领导修持念佛三昧的立场所在。总而言之,慧远的法身观不仅是他自己的佛学思考,还体现了晋宋之际中国佛教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特点,引领了中国佛教史上般若学到涅槃学的历史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慧远 生成论 真法 变化身 般若学
下载PDF
《贤者喜宴》(■)译注(六) 被引量:1
2
作者 巴卧.祖拉陈哇 黄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34-43,18,共11页
本文上承译注(五)。在本次译文中主要记载噶玛巴什死后转世为让迥多吉的情况,并叙述在大成就者乌坚巴的扶持下,让迥多吉幼年成长及学经的经过 噶玛巴什以黑帽派二世身份转世为第三世让迥多吉,其过程颇多神话虚构之词,无可取之处,但这件... 本文上承译注(五)。在本次译文中主要记载噶玛巴什死后转世为让迥多吉的情况,并叙述在大成就者乌坚巴的扶持下,让迥多吉幼年成长及学经的经过 噶玛巴什以黑帽派二世身份转世为第三世让迥多吉,其过程颇多神话虚构之词,无可取之处,但这件转世本身在藏传佛教制度上却有重要意义,即首次开创了活佛转世制度,以后流传下来并影响了黄教(黄帽派——格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成就者 黄帽 格鲁派 活佛转世 多吉 噶玛巴 贤者喜宴 巴什 暇满人 变化身
下载PDF
满文《大藏经》藏传佛教绘画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文华 《中国书画》 2004年第3期66-71,共6页
乾隆时期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大型丛书的编纂,著名的有:藏文《大藏经》(乾隆二年,1737年)、《龙藏》(乾隆三年,1738年)、蒙文《大藏经》(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藏全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乾隆... 乾隆时期是中国文化集大成的时期,其标志之一就是大型丛书的编纂,著名的有:藏文《大藏经》(乾隆二年,1737年)、《龙藏》(乾隆三年,1738年)、蒙文《大藏经》(乾隆十四年,1749年)、《大藏全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等,其中最晚编辑的一部大型丛书就是满文《大藏经》。本文要着重介绍的是其经版上的绘画。由于世人对它的情况知之甚少,故先对它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以便下文展开。满文《大藏经》,原题《清文翻译全藏经》、《国语译汉全藏经》,所谓的清文、国语,均指满族本民族的语文——满语。顾名思义,此藏经是用满文来翻译汉文《大藏经》。我们知道,在此之前,中国汉语《大藏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藏经》 经板 乾隆时期 文来 清文翻译全藏经 中国汉语 大型丛书 龙藏 变化身 大自在天
下载PDF
破解“变脸”三式
4
作者 陈光涌 唐治 《中国西部》 2001年第3期112-113,共2页
川剧"变脸"绝技为川剧数十种特技之首,是一种依据"相随心变"原理,通过神奇的脸谱变化将人物喜、怒、悲、恐、惊等内在思维和情绪加以直观表现的夸张、放大的艺术手法."变脸"大师彭登怀在介绍这一绝技渊... 川剧"变脸"绝技为川剧数十种特技之首,是一种依据"相随心变"原理,通过神奇的脸谱变化将人物喜、怒、悲、恐、惊等内在思维和情绪加以直观表现的夸张、放大的艺术手法."变脸"大师彭登怀在介绍这一绝技渊源的同时,还向本刊记者透露了"变脸三式"的秘决:摸、吹、扯.据传他本人曾经创下25秒内变完14张脸谱,并在露出本脸后变回4张脸谱的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变脸 第一个 余沧海 戏曲舞台 康芷林 《笑傲江湖》 变化身
下载PDF
西藏佛教绘画中的阿弥陀佛像
5
作者 小野田俊藏 《佛教文化》 1990年第2期61-63,共3页
西藏佛教的传统中,两种阿弥陀不作一个尊格即“阿弥陀佛”来称呼。作为报身的无量寿(Tshe dpag med,Amitayus)和作为变化身的无量光(’Od dpag med,Ami-tabha)始终被区别开来。笔者曾在《西藏撰述的净土教系佛典》(《佛教大学大学院研... 西藏佛教的传统中,两种阿弥陀不作一个尊格即“阿弥陀佛”来称呼。作为报身的无量寿(Tshe dpag med,Amitayus)和作为变化身的无量光(’Od dpag med,Ami-tabha)始终被区别开来。笔者曾在《西藏撰述的净土教系佛典》(《佛教大学大学院研究纪要》第七号)一篇杂文中谈到这一问题,这里想再次就两者在图像方面的差异叙述一下。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都只是座像,即结金刚结跏趺座(rdo rje skyi mo dru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光佛 变化身 曼茶罗 寿佛 佛教绘画 持金刚 大势至 提婆达多 阿弥陀三尊
下载PDF
低应变桩基检测有关典型问题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鸿斌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0年第5期148-151,共4页
桩基础质量直接影响到建(构)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所以桩基础检测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代表性的反射波法低应变测试,能够快速查找桩身缺陷和判别桩身完整性,被广泛应用到桩基检... 桩基础质量直接影响到建(构)筑物安全与正常使用,所以桩基础检测是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代表性的反射波法低应变测试,能够快速查找桩身缺陷和判别桩身完整性,被广泛应用到桩基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检测 低应变 应力波 阻抗变化
下载PDF
墩高对斜拉桥自振周期的影响
7
作者 李龙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5期265-266,共2页
文章就某高墩斜拉桥的墩身高度变化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进行研究。一般的桥梁研究中重心放在桥梁关键截面的受力、位移变化、几何非线性影响、连接约束是否合理、阻尼参数的设定居多。而文章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考虑墩高变化,研究了墩身逐... 文章就某高墩斜拉桥的墩身高度变化对自振周期的影响进行研究。一般的桥梁研究中重心放在桥梁关键截面的受力、位移变化、几何非线性影响、连接约束是否合理、阻尼参数的设定居多。而文章不考虑其他因素,仅仅考虑墩高变化,研究了墩身逐渐变短情况下,斜拉桥的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数据得出墩身高度变化对应的自振周期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斜拉桥 自振周期 高度 变化
下载PDF
低应变桩基检测有关典型问题探讨
8
作者 王刚 《门窗》 2020年第9期189-190,共2页
随着桩基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应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桩基施工的应用效果逐渐体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对较严格的方式不断检查与桩基相关的质量,确保没有质量问题后,才可开始下一阶段的施工。同时,高层建筑的各类隐患也不能... 随着桩基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相应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桩基施工的应用效果逐渐体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对较严格的方式不断检查与桩基相关的质量,确保没有质量问题后,才可开始下一阶段的施工。同时,高层建筑的各类隐患也不能轻易忽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开始进行一定的高质量和高标准的检查是其解决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桩基检测技术是否先进的一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检测 低应变 应力波 阻抗变化
下载PDF
《佛地经论》的法界说
9
作者 张文良 杨小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佛地经论》法界说的核心是清净法界。《佛地经论》通过"十种清净相"以及自性相、因相、果相、作业相、相应相、差别相之"六相",对清净法界进行了说明,前者意在阐明清净法界本性清净之原因所在,后者强调清净法界... 《佛地经论》法界说的核心是清净法界。《佛地经论》通过"十种清净相"以及自性相、因相、果相、作业相、相应相、差别相之"六相",对清净法界进行了说明,前者意在阐明清净法界本性清净之原因所在,后者强调清净法界之本质体现为"返本还源",并且以"清净法界"和"四智"的构造对"清净法界"向"如来三身"之转变进行了详细说明。《佛地经论》的法界说具有将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相杂糅的特征,它处在新旧唯识思想的转折点上,被后来的中国华严宗思想家所吸收,成为华严宗法界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地经论》 清净法界 本性清净 十清净相 六相 自性 受用 变化身
原文传递
八相成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传印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3-24,共2页
佛之八相成道,也叫做八相作佛、八相示现、释迦八相等。即总分释迦如来一代应化为八种仪相。即:一、降神,二、托胎,三、诞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关于佛的八相应化,诸经论中其说不一。陈真谛《摄大乘论... 佛之八相成道,也叫做八相作佛、八相示现、释迦八相等。即总分释迦如来一代应化为八种仪相。即:一、降神,二、托胎,三、诞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关于佛的八相应化,诸经论中其说不一。陈真谛《摄大乘论》卷下说:“变化身者以法身为依止。从住兜率陀天及退,受生、受学、受欲尘,出家往外道所修苦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相成道 释迦八相 摄大乘论 转法轮 变化身 经论 四教义 大乘起信论 因果经
原文传递
佛教的生命观——日本池田大作《论生命》一书介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军 缪家福 《法音》 1988年第1期9-13,共5页
池田大作是日本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论生命》是他众多佛学著作中讨论生命现象的专著。在该书中,他用佛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最奇妙、最精微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当... 池田大作是日本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论生命》是他众多佛学著作中讨论生命现象的专著。在该书中,他用佛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人类最奇妙、最精微的生命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当代西方著名学者 J·汤因比对该书的评价是:“池田大作先生对生命动力的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田大作 国际创价学会 日本创价学会 佛界 灵与肉 汤因比 变化身 阿修罗
原文传递
从科技术语想到佛学术语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有光 《群言》 1991年第12期22-23,共2页
不久前,北京举行一次科技术语的国际会议。在会议的休息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中国古代翻译佛学术语的有趣故事。谈谈这些早已忘记了的故事,或许有几分古为今用的意义吧。佛学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经过600年的酝酿,到唐朝(618~907)成为一股... 不久前,北京举行一次科技术语的国际会议。在会议的休息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中国古代翻译佛学术语的有趣故事。谈谈这些早已忘记了的故事,或许有几分古为今用的意义吧。佛学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经过600年的酝酿,到唐朝(618~907)成为一股强大的文化洪流。"唐僧们"到"西天"(印度)去取经(留学)。他们翻译佛经,遇到极大困难!举几个常见的佛学"术语"为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术语 东汉初 术语翻译 唐僧 旧译 科技翻译 现代汉语词典 天城体 变化身 上座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