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密度多层绝热最优层密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田刚 李延娜 +3 位作者 姚淑婷 陈叔平 王丽红 冶文莲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48,共5页
基于正交实验法对变密度多层绝热(VD-MLI)设计不同层密度组合方案,同时采用逐层传热分析模型进行漏热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层密度组合的VD-MLI漏热量不同,VD-MLI最优层密度组合方案为低密度区8层/cm,中密度区14层/cm,高密度区20层/cm。... 基于正交实验法对变密度多层绝热(VD-MLI)设计不同层密度组合方案,同时采用逐层传热分析模型进行漏热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层密度组合的VD-MLI漏热量不同,VD-MLI最优层密度组合方案为低密度区8层/cm,中密度区14层/cm,高密度区20层/cm。在最优层密度组合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热端温度条件下,液氮、液氧、液态甲烷VD-MLI满足漏热量要求的最小厚度。热端温度165K,液氮最小厚度9mm,液氧8mm,液态甲烷6mm;热端温度300K,液氮最小厚度39mm,液氧38mm,液态甲烷36mm;热端温度400K,液氮最小厚度94mm,液氧93mm,液态甲烷9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绝热 传热分析模型 正交实验 密度组合
下载PDF
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法研究下扬子地区的岩石圈构造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胜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35,共16页
本文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方法研究下扬子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并讨论其大地构造涵义及演化问题。文中给出了三次样条密度-深度函数的重力正演公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得到岩石圈内G_5、G_6、G_7三个主要密度界面,它们分别相应于... 本文用多层变密度直接反演方法研究下扬子地区的岩石圈结构,并讨论其大地构造涵义及演化问题。文中给出了三次样条密度-深度函数的重力正演公式,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得到岩石圈内G_5、G_6、G_7三个主要密度界面,它们分别相应于中地壳低密度层底面、Moho面和上地幔顶部低密度层上界面。通过岩石圈结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杭州湾—海盐—嘉兴—长兴—高淳—芜湖隐伏深断裂是一条北西向的一级构造边界,它对下扬子区的大地构造发展和地壳演化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岩石圈构造 反演
下载PDF
变密度流体层中气泡浮升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乾 楼映中 贺治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8-735,共8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耦合气体和两层不同密度液体的直接模拟数值模型,以研究变密度流体层中气泡浮升的运动特性.基于高精度空间离散的5阶加权本质无振荡格式和时间离散的3阶Runge-Kutta格式,提出一种多水平集函数耦合的数值方法,实现了气液... 本文开发了一种耦合气体和两层不同密度液体的直接模拟数值模型,以研究变密度流体层中气泡浮升的运动特性.基于高精度空间离散的5阶加权本质无振荡格式和时间离散的3阶Runge-Kutta格式,提出一种多水平集函数耦合的数值方法,实现了气液相界面和各液体表面的捕捉以及交界面处密度和黏度的计算.模型用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应用于水、油两层流体中气泡运动的研究,有效地捕捉了复杂条件下气泡浮升运动的精细结构.研究发现:相较于均匀密度流体层中的运动,气泡在变密度流体层中运动时,其下方的压差液柱更容易在底部发生断裂分离;气泡上方液体的厚度较大,则气泡处于水下变形阶段的时间就越长,并使气泡底部的形态更趋向于扁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密度流体 水平集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温储罐用多层绝热材料绝热性能优化
4
作者 余家愿 周文杰 +1 位作者 徐佳琦 邱一男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6期712-718,共7页
为探讨多层绝热材料(MLI)间隔物层的层密度和间隔层材料的热导率对绝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层与层模型,在20~300 K的温度范围内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多层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与间隔层材料热导率和层密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 为探讨多层绝热材料(MLI)间隔物层的层密度和间隔层材料的热导率对绝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层与层模型,在20~300 K的温度范围内采用仿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多层绝热材料的绝热性能与间隔层材料热导率和层密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间隔层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变密度和变间隔层材料复合多层绝热结构(VDS-MLI)。在设定的仿真条件下,等层密度,采用涤纶薄膜和干法纸作为间隔层材料的多层绝热结构的漏热热流分别为0.3596 W/m^(2)和0.3642 W/m^(2),而VDS-MLI结构的漏热热流为0.3213 W/m^(2),相较于前两种结构,VDS-MLI的绝热效果分别提升10%和12%。结果表明,在特定温度范围内,VDS-MLI漏热热流密度显著降低,MLI的绝热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研究为多层绝热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并有望在低温绝热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材料 绝热 变层密度 热导率
下载PDF
真空失效下变密度多层绝热传热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张尚武 陈叔平 +2 位作者 陈联 马晓勇 李棉峰 《压力容器》 2024年第9期23-30,共8页
为探究真空失效条件下,不同气体和夹层真空度对多层绝热传热性能的影响,搭建了真空失效实验平台,针对反射层为50层的变密度多层绝热,采用N_(2),Air,Ar,CO_(2)作为破空气体,开展了真空度为10^(-1),10,102,103 Pa的真空失效试验,并测得低... 为探究真空失效条件下,不同气体和夹层真空度对多层绝热传热性能的影响,搭建了真空失效实验平台,针对反射层为50层的变密度多层绝热,采用N_(2),Air,Ar,CO_(2)作为破空气体,开展了真空度为10^(-1),10,102,103 Pa的真空失效试验,并测得低温液体蒸发率和热边界温度的变化,获得了变密度多层绝热表观导热系数。结果表明:对于同种气体,表观导热系数随夹层真空度降低而增大,尤其是当真空度介于10^(-1)~102 Pa时,表观导热系数上升更明显;对于不同气体,夹层真空度为10^(-1)Pa时,Air为破空气体时表观导热系数最大,其次为CO_(2),N_(2),Ar,而夹层真空度在10~103 Pa时,表观导热系数大小依次为N2,Air,CO_(2)和Ar,不同破空气体在不同真空度时表现出不一致的表观导热系数关系,此差异是由于气体的物性以及不同真空度下的传热机理不同引起的。该研究为探究真空失效下多层绝热传热机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容器 真空失效 密度绝热 表观导热系数 绝热性能
下载PDF
变密度多层低温绝热结构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张良 谭宏博 吴昊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7-1365,共9页
为探究航天低温领域的轻质高效绝热技术,探究能够满足重量和绝热性能要求的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本文总结归纳了两种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类型,利用逐层传热模型对两类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的热流密度、层间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仿真,并与定密度... 为探究航天低温领域的轻质高效绝热技术,探究能够满足重量和绝热性能要求的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本文总结归纳了两种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类型,利用逐层传热模型对两类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的热流密度、层间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仿真,并与定密度多层绝热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量保持不变时,采用减小低密度区间隔物相对密度、增大间隔物厚度的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热流密度较定密度多层绝热结构显著降低,是一种适用于低温液体贮存的轻量化、性能优良的低温绝热技术。本文的研究厘清了体现重量和绝热性能优势的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为今后开展变密度多层绝热结构优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绝热结构 性能比较 间隔物厚度 相对密度 轻量化
原文传递
仲-正氢转化对蒸气冷屏组合结构绝热性能提升研究
7
作者 许张良 谭宏博 吴昊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382-391,共10页
为探究蒸气冷屏-变密度多层绝热组合绝热结构中耦合不同仲-正氢转化类型对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提升效果,建立了采用连续转化与绝热转化的组合绝热结构稳态传热模型,并分析了蒸气冷屏屏位与仲-正氢转化器位置对组合绝热结构性能的影响。... 为探究蒸气冷屏-变密度多层绝热组合绝热结构中耦合不同仲-正氢转化类型对液氢储罐绝热性能的提升效果,建立了采用连续转化与绝热转化的组合绝热结构稳态传热模型,并分析了蒸气冷屏屏位与仲-正氢转化器位置对组合绝热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绝热转化相比,采用连续转化时绝热结构的性能更优,其最小漏热热流密度为0.117 5 W·m^(-2),与不采用仲-正氢转化相比减少了13.48%;若采用绝热转化,当仲-正氢转化器到VCS盘管入口的距离与盘管总长度之比为30%~77.5%时,漏热热流密度达到最小值0.121 0 W·m^(-2),比不采用仲-正氢转化减少了10.30%;转化器安装在盘管中间附近位置,可提高绝热转化的起始温度与仲-正氢转化吸热量,对抵消外界热流、改善绝热性能有益。研究结果为液氢温区组合绝热结构的设计提供定量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气冷屏 密度绝热 仲-正氢转化 绝热性能 转化器位置
下载PDF
变密度流体层面中物质粘性对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林其文 《爆轰波与冲击波》 2000年第2期81-88,共8页
考虑与加速度方向垂直的精细结构层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完整的色散方程。对精细结构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整体模式的增长率和粘性系... 考虑与加速度方向垂直的精细结构层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完整的色散方程。对精细结构的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整体模式的增长率和粘性系数有关,但粘性效应的作用并不大,线性阶段,精细结构的存在不会对整体模式不稳定性产生重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流体界面 物质粘性 R-T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洪来 孙沂昆 +2 位作者 张阿莉 李永 潘海林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1期13-18,共6页
低温推进剂由于其比冲高、无毒无污染,是载人和深空探测的首选推进剂。为解决空间恶劣的热环境和微重力环境下推进剂大量蒸发损耗及推进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等问题,以低温推进剂的在轨贮存与管理技术为研究对象,给出低温推进剂绝热的贮存... 低温推进剂由于其比冲高、无毒无污染,是载人和深空探测的首选推进剂。为解决空间恶劣的热环境和微重力环境下推进剂大量蒸发损耗及推进剂的气液两相混合等问题,以低温推进剂的在轨贮存与管理技术为研究对象,给出低温推进剂绝热的贮存方案和微重力气液分离的管理方案。并对其中的适用中短期任务的方案进行日蒸发率等指标核算,然后对方案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对系统方案中的蒸发量控制等影响进行讨论。最终给出针对载人登月等短期项目的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与管理的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管理与贮存 密度复合材料 低温隔热支撑 蒸汽冷却屏
下载PDF
应用于ZBO存储的SOFI/VD-MLI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延娜 陈叔平 +3 位作者 姚淑婷 王田刚 王丽红 冶文莲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18,共4页
低温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技术是制约航空航天探测不断深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变密度多层绝热的组合型绝热(SOFI/VD-MLI)技术是泡沫塑料绝热与变密度多层绝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绝热方式,其绝热效果好、质量轻,在飞行器地面发射阶段和空... 低温推进剂长期在轨储存技术是制约航空航天探测不断深入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变密度多层绝热的组合型绝热(SOFI/VD-MLI)技术是泡沫塑料绝热与变密度多层绝热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绝热方式,其绝热效果好、质量轻,在飞行器地面发射阶段和空间在轨阶段均能发挥良好的绝热作用,广泛用于航天低温推进剂的存储。文中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构原理等方面介绍SOFI/VD-MLI技术,重点分析SOFI/VD-MLI技术的优点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型绝热 泡沫塑料绝热 密度绝热 ZBO存储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贮箱气冷屏复合绝热结构综合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1
作者 余建榕 张强 +1 位作者 康慧芳 章丹亭 《真空与低温》 202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气冷屏复合绝热(VSC)结构可以有效减少低温推进剂蒸发损耗。目前尚缺乏对气冷屏复合绝热结构的综合优化设计,现有的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漏热量与多层变密度材料导热性能及冷屏屏位之间的关系。为此,考虑多层变密度材料导热系数随冷... 气冷屏复合绝热(VSC)结构可以有效减少低温推进剂蒸发损耗。目前尚缺乏对气冷屏复合绝热结构的综合优化设计,现有的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漏热量与多层变密度材料导热性能及冷屏屏位之间的关系。为此,考虑多层变密度材料导热系数随冷屏位置的变化,对复合绝热结构进行综合优化设计,研究冷屏位置和多层变密度结构的相互影响规律,分析了最佳层密度与最佳屏位。结果表明,加入气冷屏后,降低中密度区层密度,增加高密度区层密度可以进一步减少漏热量。对于不同的层密度组合,存在一个最佳屏温,当冷屏处于该温度时漏热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屏复合绝热 密度绝热 漏热量 密度 屏位
下载PDF
多层材料/气冷屏传热二维模型与绝热性能
12
作者 黄奕宁 王磊 +1 位作者 马原 厉彦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5,共7页
为更加准确地指导低温贮箱多层绝热(VD-MLI)/气冷屏(VCS)复合绝热结构的设计,建立了VD-MLI/VCS二维模型.考虑了VCS内蒸气升温对绝热性能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就传统一维模型和新建二维模型的预测能力与复合绝热结构的传热规律开展了对比分... 为更加准确地指导低温贮箱多层绝热(VD-MLI)/气冷屏(VCS)复合绝热结构的设计,建立了VD-MLI/VCS二维模型.考虑了VCS内蒸气升温对绝热性能空间分布的影响,并就传统一维模型和新建二维模型的预测能力与复合绝热结构的传热规律开展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VCS布置于VD-MLI第16层时漏热热流最小,为0.11 W/m^(2),最小漏热处一维模型对贮箱漏热量产生9%的低估;沿氢气流动方向贮箱漏热热流从0.02 W/m^(2)升高至0.23 W/m^(2),VCS冷却效果逐渐减弱.VD-MLI/VCS绝热结构的温度场随VCS的位置改变呈现不同形式的二维分布,造成贮箱各处绝热性能不一致,建议在VD-MLI总厚度的26.7%~68.3%内布置V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绝热 气冷屏 低温贮箱 二维建模 绝热性能
原文传递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f strain-depend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black phosphorus 被引量:2
13
作者 Wu Junwei Tao Yi +2 位作者 Chen Chen Chen Yuewen Chen Yunfei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 a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strai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black phosphorus(SLBP)nanoribbons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at room... 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MD)simulations a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echanical strai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black phosphorus(SLBP)nanoribbons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at room tempera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ain afects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nanoribbons by changing thephonon density of state(DOS)and mean free path(M FP).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shows a sharp enhancement with the tensile strain applied along the armchai diection,while it increases slowly with the strain applied along the zigzag diection.This phenomenon cm be mainly explained by effects of the phonon DOS and MFP.The increasing strain along the armchai direction weakens DOS and strengthens MFP clearly.However,when it comes to the increasing strain along the zigzag deection'DOS enliances significantly while MFP decreases slightly.The findings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nsile strain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reasonably and can provide a reliabl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MFP of black phosph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smgle-layer black phosphorus STRAIN thermal conductivity phonon density of state mean free path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 regulation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by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Jian-liang HU Zi-han ZHAO +4 位作者 Meng-xiao DONG Huan WANG Miao JIN Shi-quan HUANG Hong BO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814-2827,共14页
To regulate the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 of large aluminum structural forgings for aircraft,the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proposed.The microstructure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after the surface cumu... To regulate the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 of large aluminum structural forgings for aircraft,the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proposed.The microstructure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after the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EBS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was more sensitive to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than the strain rate.The dislocation density continued to increase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strain rate.Dislocation density and stored energy were accumulated by the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Besides,a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SRX)model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was established.The SRX volume fraction calculated by this model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could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SRX behavior of 7050 aluminum forgings during the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 regulation surface cumul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 dislocation density static recrystallization model
下载PDF
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系统压力及蒸发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纪强 陈叔平 +3 位作者 高慧毅 金树峰 姚淑婷 王旭东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1,45,共5页
为研究低温液体吸热产生蒸发气(Boil-Off Gas,BOG)的动态过程,寻求合理调控低温液体压力和温度的方法,搭建了一套低温液体BOG再液化试验系统。以液氮为工质对120L高真空变密度多层绝热储罐进行了压力、温度及蒸发率测试试验,分析了以上... 为研究低温液体吸热产生蒸发气(Boil-Off Gas,BOG)的动态过程,寻求合理调控低温液体压力和温度的方法,搭建了一套低温液体BOG再液化试验系统。以液氮为工质对120L高真空变密度多层绝热储罐进行了压力、温度及蒸发率测试试验,分析了以上参数与时间的变化规律,计算了储罐静态蒸发率与漏热量。结果表明:储罐压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上升,在480min之前压力上升速率较快,为10.9Pa/s,之后上升速率逐渐减小。从液相到气相的温度依次升高,液相内部的温度相差较小,约为1.2℃;随时间的增加,液相和气液分界面的温度逐渐升高,气相的温度逐渐降低,480min后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初始充装率为0.7时,自然蒸发的BOG流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经计算,储罐静态蒸发率为2.04%/d,漏热量为4.1W。试验结果为后续开展低温液体BOG再液化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体 BOG 高真空密度绝热 蒸发率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Martian ionogram scaling by the Object Tracking Method 被引量:2
16
作者 WANG MingYuan PING JinSong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540-545,共6页
The 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 onboard the Mars Express(MEX) spacecraft started to collect data of the Martian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May,2005.By now a large amount of ionogram... The Mars Advanced Radar for Subsurface and Ionosphere Sounding(MARSIS) onboard the Mars Express(MEX) spacecraft started to collect data of the Martian topside ionosphere from May,2005.By now a large amount of ionograms has been obtained.It is important to extract vertical ionospheric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from the ionograms for further study.In this paper a new method,Object Tracking Method(OTM),is proposed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 the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by computer.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ree algorithms,namely the Hough transform,region growing segmentation algorithm and moving objects detection method from video sequences.In processing ionosphere echoes are treated as moving objects.The identification ratio of OTM for the MARSIS ionograms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SIS IONOGRAM Object Tracking Method (OTM)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evolution in Ir_(1-x)Pt_xTe_2 studied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17
作者 阮威 汤沛哲 +6 位作者 房爱芳 蔡鹏 叶存 李昕彤 段文晖 王楠林 王亚愚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98-805,M0004,共9页
The IrTe2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un- dergoes a series of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hase transi- tions when doped with Pt. The nature of each ph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phase transitions have attracted mu... The IrTe2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un- dergoes a series of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hase transi- tions when doped with Pt. The nature of each phase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phase transition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scanning tunneling mi- 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Pt-doped IrTe2 with varied Pt contents. In pure IrTe2, we find that the ground state has a 1/6 super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s inconsistent with Fermi surface nesting-induced charge density wave order. Upon Pt dop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s to a 1/5 superstructure and then to a quasi-periodic hexagonal phas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superstructur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global chemical strain and local impurity states that can be tuned systematically by Pt d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Te2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Density functionaltheory Charge density wav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