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西北变工互助探微(1946-1949)——以偏关县为个案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贺文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04-108,共5页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互助的开展情况、组织及绩效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当时运动的真相,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西北 偏关县 变工互助
下载PDF
儿童保育与革命事业:互助变工托儿所的历史实践(1943-1949)
2
作者 孙霞 《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解决照料子女的私人家庭劳动和进行生产工作的公共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女干部和家属们依托供给制,在政府帮助下创办了互助变工托儿所。基于集体互助和情感信任组建托儿所的集体保育既是家庭劳动也是社会工作,将照料子...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解决照料子女的私人家庭劳动和进行生产工作的公共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女干部和家属们依托供给制,在政府帮助下创办了互助变工托儿所。基于集体互助和情感信任组建托儿所的集体保育既是家庭劳动也是社会工作,将照料子女的事情由家庭私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由国家、集体和家庭共同来承担。互助变工托儿所呈现出家国一体、公私协力、互助变工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将儿童托育塑造为具有政治属性的革命事业,实现了革命愿景中的儿童公育,并辅助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收两利之便。小型互助托儿所的创办为新中国成立后更深层次动员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变工托儿所 女干部 集体保育 革命事业
下载PDF
从晋绥边区变工互助看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具体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攀峰 《毛泽东思想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变工互助的发动和组织是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主要策略涉及依托农会等组织进行宣传、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各阶层民主参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等四个方面。不仅密切了党群和军民的血...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变工互助的发动和组织是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具体实践和运用,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主要策略涉及依托农会等组织进行宣传、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各阶层民主参与、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等四个方面。不仅密切了党群和军民的血肉关系,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深入人心,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权在农村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为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边区 变工互助 社会动员思想 策略
原文传递
抗日根据地的变工互助运动 被引量:4
4
作者 贺金林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8,共8页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此时,由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的合作社模式成为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生产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是其主要形式。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各种类型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等其他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运动的快速发展与组织形式的提升。变工互助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为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的阶级状况,解放了广大妇女,给农村送去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都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开展农业合作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农业生产方式 变工互助运动 变工 合作社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中共晋西北根据地的变工运动述论 被引量:5
5
作者 董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6-66,共11页
1941年后,中共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形势十分严峻。为打破被动局面,发展农村生产,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响应中央号召,于1943年至1945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变工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但其发展并不顺利,农民对运动带来的变化心存... 1941年后,中共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形势十分严峻。为打破被动局面,发展农村生产,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响应中央号召,于1943年至1945年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变工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但其发展并不顺利,农民对运动带来的变化心存疑虑,接连表现出心理和实际行动的排斥和抗拒。为解决矛盾,中共先后诉诸教育"翻身户"、典型示范、物质奖励、民主评议、群众监督和记录工分等办法,最终实现对变工队的有效管理,形成一种新的乡村工作方法和社会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办法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成为中共未来制度化治理社会的一个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互助 农村治理 晋西北根据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