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犋变工队》:马歇尔背后的画 被引量:1
1
作者 盛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60,共15页
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试图调停日益激化的国共冲突。延安为马歇尔举办了欢迎晚宴,并在马歇尔背后的墙上悬挂了一件艺术作品——胡一川创作的《牛犋变工队》。作为延安自我形象的公共表达,这件在外交场合出现的画作不... 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试图调停日益激化的国共冲突。延安为马歇尔举办了欢迎晚宴,并在马歇尔背后的墙上悬挂了一件艺术作品——胡一川创作的《牛犋变工队》。作为延安自我形象的公共表达,这件在外交场合出现的画作不但再现了大生产运动中延安朝气蓬勃的日常生活和进取精神,也释放出延安寻求与美国合作解决国共争端的积极信号。对于延安而言,在公共空间悬挂艺术作品非常罕见,但也正是因此,才使得公共空间的属性变得温暖和柔软,让图像意义的传达变得自然而流畅。与此同时,巧妙的图像选择既回避了国共冲突,又与国民党外交场所通常悬挂的传统绘画拉开了差距,于无形中强调出延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犋变工队 胡一川 马歇尔 延安 木刻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互助生产组织之变工模式研究
2
作者 张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6-61,共6页
陕甘宁边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劳动力分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农忙时因送饭,放牛羊,牧骡马等要分散劳动力,使得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封锁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导致陕甘宁边区的... 陕甘宁边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劳动力分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陕北地区地广人稀,农忙时因送饭,放牛羊,牧骡马等要分散劳动力,使得生产效率极其低下。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封锁以及抗日战争的爆发,导致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形势愈加严峻。为了能有效的调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改善边区人民的生活,支援前线作战,一种新的互助生产组织,变工队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互助生产 变工队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劳动互助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文孝 高长林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86-90,53,共6页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劳动互助,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农业劳动互助运动。通过各种互助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克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组织劳动互助,发展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广泛地开展了农业劳动互助运动。通过各种互助组织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克服了当时边区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实现了丰衣足食,并为我们后来领导农业合作化运动创造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今天,认真学习研究这一历史经验,不仅可以了解边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当前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搞好农业生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互助组 陕甘宁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体生产劳动 组织形式 变工队 农业合作化运动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
下载PDF
柳青在米脂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长仓 《人文杂志》 1988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一九四三年五月,柳青怀惴着中央组织部的介绍信,骑着毛驴,离开了曾经令他神往激动过的延安,途经绥德往米脂走去。
关键词 柳青 延安 绥德 介绍信 组织部 变工队 陕甘宁边区 长篇小说 文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农业生产责任制
5
作者 王延礼 陶渊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11-14,共4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两年多来,我国农村广泛地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事实证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一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两年多来,我国农村广泛地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事实证明,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正确道路。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产生,不是始自今日,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九三三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中就规定,社员“帮助其它社员做工时,应照工计算工资,请其他社员来帮助时,也须照工资计算”。(《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册,第86页)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战期间,各解放区的农业劳动互助进一步发展,例如,在陕甘宁边区许多变工队又自己规定了大家必须遵守的劳动纪律,有的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 社会主义性质 生产资料 正确道路 变工队 包产到户 劳动者 事实证明 按劳分配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的变工互助运动 被引量:4
6
作者 贺金林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8,共8页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此时,由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的合作社模式成为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生产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是其主要形式。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各种类型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等其他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运动的快速发展与组织形式的提升。变工互助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为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的阶级状况,解放了广大妇女,给农村送去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都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开展农业合作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农业生产方式 变工互助运动 变工队 合作社
原文传递
沁源城关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董谦 张剑峰 方留碧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5期41-57,共17页
本文是作者于一九五八年写的一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考察报告。这次发表前进行了一些修改。文章分四个时期详细叙述和分析了山西省沁源县城关地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作者依据考察的事实,认为山西省沁源城关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变工互助... 本文是作者于一九五八年写的一份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考察报告。这次发表前进行了一些修改。文章分四个时期详细叙述和分析了山西省沁源县城关地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历史。作者依据考察的事实,认为山西省沁源城关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变工互助,到全国解放后组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对小农经济改造的途径、步骤、速度和方式方法,都是符合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的。但是到了一九五五年底和一九五六年初由初级社转高级社时,犯了急性病和行政命令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群众自愿互利的原则,因而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对造成这一失误的原因,作者也进行了一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互助合作 初级社 城关 扎工 变工队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沁源县 农民 抗日战争时期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的《绘图新三字经》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君平 寇月英 王志超 《党史文汇》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三字经 绘图 抗日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新华书店 共产党 变工队 晋冀鲁豫边区 战争期间
原文传递
致秦邦宪
9
作者 毛泽东 《教学与研究》 1984年第1期1-2,共2页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我们选登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的《致秦邦宪》和《致刘少奇》两封信,供同志们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 秦邦宪 群众运动 家庭人口 新民主主义社会 变工队 合作社 解放日报 改造 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
原文传递
忆周恩来同志对我的教诲
10
作者 陆石 《湖北文史》 2001年第4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周恩来 副主席 变工队 周总理 婆姨 东兴 大使馆 赵超构 警卫 我国领导人
原文传递
平凡而非凡的周总理
11
作者 陆石 赵中 《人民公安》 2001年第5期46-49,共4页
关键词 副主席 周总理 变工队 赵超构 东兴 周恩来 婆姨 延安 大使馆 副部长
原文传递
红花开在黄土高坡——回忆枣园文工团
12
作者 慕丰韵 《中华魂》 2002年第7期31-32,共2页
1942年的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界依据《讲话》精神,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整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延安文艺界开始面向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迅速发展起来,街头剧、秧歌队走向群众,走向农... 1942年的5月,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界依据《讲话》精神,联系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整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延安文艺界开始面向工农兵。群众的文艺活动迅速发展起来,街头剧、秧歌队走向群众,走向农村。中央社会部所属的西北公学,集中了一批文艺人才。他们是在整风过程中从鲁迅艺术学院、青年剧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队 扎工 苏联红军
原文传递
清涼山杂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沛 《新闻战线》 1961年第1期14-17,共4页
开荒去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陕北高原的春天,不时刮起漫天风砂,但是延水早已解冻,哗晔地日夜欢唱着,离清凉山不远的菜园子附近的几株杏树,已经放出了第一批清新白净的花蕊,春天正姗姗地漫步到高原上。开荒的季节又来到了。一个早晨,除了... 开荒去一九四三年的春天。陕北高原的春天,不时刮起漫天风砂,但是延水早已解冻,哗晔地日夜欢唱着,离清凉山不远的菜园子附近的几株杏树,已经放出了第一批清新白净的花蕊,春天正姗姗地漫步到高原上。开荒的季节又来到了。一个早晨,除了在石窑洞里编报的新闻部的几个同志以外,清凉山(包括解放日报和新华社)的大部分同志都下山了,按照平常编好的吃饭小组,几个人一圈,蹲在厨房旁边的空地上,迅速地吃完了早饭,有的去领镢头,有的整理整理自己的草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新华社 九四 新华通讯社 陕甘宁边区 清凉山 变工队 石窑洞 西北局 劳模 劳动模范 申长林 陆定一 新兵 全党办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