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魏源山水诗的“变幻美” 被引量:2
1
作者 詹志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6-240,共5页
魏源在晚清诗坛独树一帜,他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具体征象表现为错彩镂金的“绚丽美”,寓理于景的“智思美”和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变幻美”。本文以魏源的... 魏源在晚清诗坛独树一帜,他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具体征象表现为错彩镂金的“绚丽美”,寓理于景的“智思美”和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变幻美”。本文以魏源的山水诗名篇《香港岛观海市歌》《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等为范例,探讨其山水诗的“变幻美”及其在学理上和发生论意义上的佛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变幻美 魏源 佛学
下载PDF
自然美特征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洋泉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73-77,共5页
形式美、变幻美和组合美形成了自然美的三个主要特征:通过阐述了自然美产生变幻美特征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构成组合美特征的诸种表现,无疑有助于提高自然美欣赏的能力,同时也能由此而产生如何珍惜、保护这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美好的大自然。
关键词 自然 特征论 形式 变幻美 组合
下载PDF
中国山魂 世界奇观——论黄山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作者 程景林 《黄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7,共5页
本文从四个角度,对黄山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指出:由于多样美、整体美、变幻美、节奏美的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使黄山达到中国山水美的极致,从而和黄河、长江齐名,成为我国壮丽山河和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黄山是... 本文从四个角度,对黄山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作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指出:由于多样美、整体美、变幻美、节奏美的相互联系、有机统一,使黄山达到中国山水美的极致,从而和黄河、长江齐名,成为我国壮丽山河和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黄山是大自然赋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瑰宝。深信黄山有更加辉煌壮丽的明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 多样 整体 变幻美、节奏
下载PDF
数学诗意课堂,引领学生审美
4
作者 胡云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12期76-76,共1页
文章给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审美的方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符号,阐释数学之美,进而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学习数学。
关键词 形状 和谐 抽象 变幻美
下载PDF
试论婺剧的儿童情趣 被引量:3
5
作者 钱兴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9,共7页
婺剧的预设观众是成人群体,但如果以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为参照标准来分析婺剧,可以发现这一剧种在人物话语特有的单纯活泼、稚拙朴素美学风格、民间儿歌元素运用、表现素朴价值观和纯真美好情感等方面都呈现出拙朴美;在幽默夸张、滑稽... 婺剧的预设观众是成人群体,但如果以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为参照标准来分析婺剧,可以发现这一剧种在人物话语特有的单纯活泼、稚拙朴素美学风格、民间儿歌元素运用、表现素朴价值观和纯真美好情感等方面都呈现出拙朴美;在幽默夸张、滑稽可笑的形式和变形手法运用方面、人物形象的"儿童化"稚憨和活泼特色、故事情节建构的浓郁喜剧性等方面体现出欢愉美;而在戏曲情节的惊险神奇、丰富的人物脸谱、特技和武功运用等方面则体现出变幻美。因此,婺剧就其本身的艺术特性而言,充满了天然的儿童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剧 拙朴 欢愉 变幻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