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8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治疗伴髓外侵犯的难治复发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长期生存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朱玲 薛梅 +4 位作者 闫洪敏 段连宁 刘静 丁丽 王恒湘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治疗伴有髓外侵犯的难治性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母亲供髓的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1例伴髓外侵犯的难治复发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CyTBI加Ara-c,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 目的:探讨单倍型相合骨髓移植治疗伴有髓外侵犯的难治性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母亲供髓的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1例伴髓外侵犯的难治复发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CyTBI加Ara-c,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和供者应用G-CSF的方法,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胞素A、短程氨甲碟呤、霉酚酸酯、CD 25单抗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应用。结果:移植后+1个月造血重建,植入成功,免疫功能逐渐恢复,定期随访,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现已无病生存76个月。结论:单倍型相合骨髓是治愈高危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了长期生存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难治复发 髓外侵犯 骨髓移植 单倍型相合
下载PDF
髓系过氧化物酶和苏丹黑B染色缺乏的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例报道 被引量:7
2
作者 崔雯 秦爽 +4 位作者 许议丹 郝玉书 钱林生 薛艳萍 季林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3v)髓系过氧化物酶 (MPO)和苏丹黑B(SBB)染色缺乏的意义。方法 :报告 2例MPO和SBB染色缺乏的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对 2例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例 ... 目的 :探讨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3v)髓系过氧化物酶 (MPO)和苏丹黑B(SBB)染色缺乏的意义。方法 :报告 2例MPO和SBB染色缺乏的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对 2例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例 1患者骨髓涂片原始 (粒 )细胞 4 .0 % ,微颗粒型早幼 (粒 )细胞 90 .0 % ;细胞化学染色氯醋酸酯酶 (chloroacetateesterase ,CE)阳性率 98.0 % ,MPO、SBB阳性率仅为 1 8.0 %、8.0 % ;例 2患者骨髓涂片原始 (粒 )细胞 30 .5 % ,微颗粒型早幼粒细胞 64 .0 % ;细胞化学染色CE阳性率 72 .0 % ,MPO、SBB均为阴性。 2例患者均使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 ,例 1患者 3天后放弃治疗 ,例 2获得缓解 ,但拒绝化疗 ,于 2 81天后因复发死于颅内出血。结论 :极少数急性变异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可出现MPO、SBB染色缺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变异型粒细胞白血病 髓系过氧化物酶 苏丹黑B 染色缺乏
下载PDF
一例少见原始细胞伴有Auer存在的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常子维 李秋红 +10 位作者 朱华锋 冯苗娟 苏小丽 侯丽萍 董莹 高山 于书春 田志强 李丽宁 赵亚萍 高广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4期6679-6683,共5页
目的:报道一例少见类型的可变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M3V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例,同时通过文献回顾研究M3V的特点及发生、发展及诊疗情况。结果:本病例骨... 目的:报道一例少见类型的可变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V)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M3V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运用图例,同时通过文献回顾研究M3V的特点及发生、发展及诊疗情况。结果:本病例骨髓以原始粒细胞为主,核仁明显,并有Auer小体,免疫表型为CD34^+CD2^+CD117^-CD13^+CD33^+。结论:本病例与以往大多数报道的M3V典型特点不完全一致,体现了M3V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复杂多变性。APL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干预,死亡率高,需要快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以减少早期出血和DIC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对于实验室诊断困难而临床特点疑似APL的患者在实验室最终诊断结果做出前给予必要的经验性治疗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V) 免疫表型 实验室诊断
原文传递
伴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邬成业 杨世伟 +6 位作者 李玉龙 董晓燕 于润红 张琳 商保军 史平玲 朱尊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1-254,共4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凝血障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性染色体异常 形态异常 变异型 维甲酸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姚强华 王颖超 +1 位作者 王叨 刘玉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龄9.0(7.0~13.0)岁,低、中、高危组患儿分别为24例、41例、38例,早期死亡13例。与生存组比较,早期死亡组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D-二聚体≥9 mg/L、骨髓早幼粒细胞≥90%、危险度为高危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早期死亡的13例患儿中,男10例、女3例,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4.0(2.0~7.0)d。13例患儿均死于出血,其中颅内出血13例,颅内出血合并肺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WBC≥10×109/L(OR=17.27,SE=1.12,95%CI:1.92~155.04)是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PL早期病死率高,初诊WBC≥10×109/L是APL患儿发生早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期死亡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1例
7
作者 余文俊 尹俊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37-237,共1页
[患者]男性,56岁,因畏寒、发热反复1个月,拟"发热查因"收入我科。查体:T39℃,神清,精神一般。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骨有压痛,心肺无特殊,脾于肋下3 cm处扪及,质软,无压痛、结节,肝肋下未及。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变异型 浅表淋巴结 出血点 发热 压痛
下载PDF
基于对比学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智能检测算法模型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建立与验证
8
作者 孙胜利 李建英 +8 位作者 连荷清 李柏蕤 刘丹 王庚 王欣 黄媛 张建平 陈倩 吴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 目的利用学习统计软件建立基于对比大模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智能检测算法模型(简称M3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检索并统计北京协和医院8256例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建立M3筛查模型。采用2023年7—10月本院行全血细胞分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数据对M3模型进行验证。结果M3模型对全血细胞分析中M3的筛查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在筛查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方面有一定作用,成功筛出2例中性粒细胞蓝绿色包涵体。结论M3模型对M3诊断的特异性有待提高。后续研究将增加M3阳性病例以优化模型,在保证高敏感性的同时提高特异性,为全血细胞分析智能审核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检测算法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 全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何婉婷 陈佳琦 +3 位作者 任雨悦 高玉娟 刘红星 王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分类 实验室检查 FLT3-ITD突变
下载PDF
免疫表型在鉴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郜伟峰 单志娟 +4 位作者 周一平 裴新蕊 杨玉 侯艳军 周合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和HLA-DR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之间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至2024年间收治的42例APL患者和28例初治及复发的HLA-DR阴性AML患者。通过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D64、MPO、CD7、CD11c、CD9、CD123等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ROC曲线评估CD9和CD123的表达模式,以及CD64^(+)MPO^(+)CD7^(-)CD11c^(-)对APL的诊断价值。结果AML组患者的CD64、CD9、MPO阳性率显著低于APL组,而CD11c、CD7阳性率显著高于AP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MPO^(+)CD7^(-)CD11c^(-)的综合抗原积分表达模式在鉴别诊断APL方面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9,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5.0%,CD9/CD123的鉴别诊断APL的AUC^(ROC)为0.919,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4.0%;而联合应用CD9/CD123和综合抗原积分的诊断模式,AUC^(ROC)为0.955,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100%。结论CD9/CD123表达模式及CD64^(+)MPO^(+)CD7^(-)CD11c^(-)联合应用可作为鉴别诊断APL与HLA-DR阴性的AML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HLA-DR阴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流式细胞 CD123 CD9
下载PDF
亚砷酸诱导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分析
11
作者 赵宇 胡天铭 +2 位作者 金波 李慧波 张迎媚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42-47,共6页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 目的分析经单药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诱导治疗的老年(年龄≥60岁)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方法收集连续收治的71例老年APL患者和456例年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临床上可以快速获取的10个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参数,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ED率(22.5%,16/71)高于年轻患者(15.1%,69/4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老年感染相关ED(8.5%)和血栓相关ED(2.3%)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分别为2.0%和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和白细胞计数>10×10^(9)/L是两组患者ED的共同独立风险因素,低白蛋白血症(P<0.001)和血清纤维蛋白原<1g/L(P=0.001)还是年轻患者ED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单药ATO诱导治疗的老年APL患者的入院临床特征、ED发生情况及风险因素与年轻患者明显不同。因此,有必要对APL患者的ED情况进行年龄分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老年 期死亡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晓阳 藏美荣 +3 位作者 锁静 孟建波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深入了解三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机制。方法报告1例AS合并APL及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患者APL达到完全缓解期,继续巩固治疗。AS、APL和DIC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人白细胞抗原-B27、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23/17轴和其他免疫功能。结论AS与APL、DIC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从基因到免疫功能都存在着潜在的发病机制,其中的奥妙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人白细胞抗原-B27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23/17轴
下载PDF
应重视不同于成人患者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
13
作者 黄礼彬 唐燕来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减少治疗相关副作用和提高治疗安全性,这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随访 多中心研究 治疗安全性 APL 随访时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治疗后致QT间期延长1例
14
作者 侯萍萍 温志园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82-28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 1病例资料患儿,女,7岁,2023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完善骨髓MICM分型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IR,PML-RARαL基因阳性)。治疗前CK-MB 10.30U/L(正常值0-25U/L),血钾4.22mmol/L(正常值3.7-5.2mmo/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正常。按华南儿童癌症协作组-APL 2020诊疗方案(SCCCG-APL-2020)化疗[1],因医院无复方黄黛片,在诱导阶段、巩固阶段、维持阶段均予亚砷酸氯化钠注射液代替,亚砷酸用药方案为诱导阶段d5-CR≯42天;巩固(1)、(2)、(3)阶段均为d1-21,间歇期为1周;维持阶段共6个周期,其中(1)、(3)、(5)周期予亚砷酸治疗w1-3,每个周期为12周。剂量为0.16mg/(kg·d),用法为持续滴注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维持阶段 儿童癌症 窦性心律 复方黄黛片 儿内科 亚砷酸 心脏彩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非变异型与变异型的形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妮 刘丹丹 +2 位作者 潘金兰 姚丽 陈苏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非变异型t(15;17)与t(11;17)等变异型的实验室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确诊为AP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为t...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非变异型t(15;17)与t(11;17)等变异型的实验室特征的异同点.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6例确诊为AP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为t(15;17)非变异型组(n=59)及t(11;17)等变异型组(n=7),对两组患者的发病特征、外周血常规、外周血分类、骨髓象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非变异型t(15;17)APL患者与t(11;17)等变异型APL患者的血象、骨髓象表现特征类似,但前者血小板计数更低,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特征更典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异型APL与非变异型APL相比,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学表现特征存在差异,在细胞形态学诊断中需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t(15 17)非变异型 t(11 17)等变异型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杨阳 张明 姚春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两组均采用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保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化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8%(75/76),高于对照组的86.84%(6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AST、ALT、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ATL、AST、hs-CRP、IL-6水平,改善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复肝汤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 肝损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娩增 王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74-483,共10页
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伴有特征性t(15;17)(q22;q21)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变异型APL患者临床少见,其相关融合基因繁多,包括ZBTB16/RARA、NPM/RARA、NuMA/RARA、STAT5b/RARA、PRKAR1A/RARA、FIP1L1/RARA、BCOR/R... 经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伴有特征性t(15;17)(q22;q21)易位,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变异型APL患者临床少见,其相关融合基因繁多,包括ZBTB16/RARA、NPM/RARA、NuMA/RARA、STAT5b/RARA、PRKAR1A/RARA、FIP1L1/RARA、BCOR/RARA、OBFC2A/RARA、TBLR1/RARA、GTF2I/RARA、IRF2BP2/RARA、FNDC3B/RARA、STAT3/RARA、NUP98/RARG、PML/RARG、CPSF6/RARG、RARG/CPSF6、NPM1/RARG/NPM1、TBL1XR1/RARB融合基因等。上述融合基因的形成均涉及维甲酸受体(RAR)A、RARG、RARB。不同变异型APL相关融合基因具有不同分子学特征,因此携带不同APL相关融合基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存在个体化差异。笔者就变异型APL的发病机制,变异型APL相关融合基因的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患者治疗反应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癌基因融合 受体 维甲酸 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原文传递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18
作者 樊重 杨良春 +29 位作者 陈以乔 万伍卿 麦惠容 杨丽华 兰和魁 周敦华 李婉丽 郭碧赟 何飞 廖柳华 陈惠芹 甄子俊 贺湘玲 冯晓勤 陈国华 吉训琦 陈沫 黎巧茹 龙兴江 田川 符莹 罗杰思 黄丹萍 张晓莉 唐燕来 王丽娜 李毓 李彬 黄礼彬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6-90,96,共6页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下载PDF
LYR铁蛋白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转归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
19
作者 雷庆龄 林云碧 +2 位作者 黄体龙 宋春艳 肖祖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2038-2043,共6页
目的:探讨循环淋巴细胞比例(LYR)、铁蛋白、游离乳酸脱氢酶(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情转归的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初诊儿童APL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 目的:探讨循环淋巴细胞比例(LYR)、铁蛋白、游离乳酸脱氢酶(S-LDH)对初诊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情转归的影响及早期预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9例初诊儿童APL患者,根据治疗后病情转归分为完全缓解(CR)组、非CR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YR、铁蛋白、S-LDH水平,分析LYR、铁蛋白、S-LDH与病情转归的净相关性,ROC曲线分析LYR、铁蛋白、S-LDH预测病情转归的价值,并分析不同LYR、铁蛋白、S-LDH表达水平对病情转归的影响。结果:非CR组LYR低于CR组,铁蛋白、S-LDH高于CR组(P<0.05);LYR、铁蛋白、S-LDH与病情转归显著相关(P<0.05),三者的净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825、0.860、0.812;LYR、铁蛋白、S-LDH预测病情转归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12、261.22、511.39,AUC分别为0.779、0.802、0.797;OR危险度分析,LYR、铁蛋白、S-LDH高表达患者非CR的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0.120、12.783、9.579倍;LYR、铁蛋白、S-LDH联合预测非CR的AUC为0.916(95%CI:0.838-0.964),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3.10%。结论:LYR、铁蛋白、S-LDH水平与APL患者病情转归密切相关,为临床早期评估预测APL患者病情转归提供参考,以针对性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白血病 病情 循环淋巴细胞比例 铁蛋白 游离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