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友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在“媒介即信息”的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文学形态及其审美的变化,还带来相应的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随着媒介地位的提升,文学批评的标准从艺术性、审美性向技术性、商业性转移。信息交互带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加... 在“媒介即信息”的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不仅影响到文学形态及其审美的变化,还带来相应的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随着媒介地位的提升,文学批评的标准从艺术性、审美性向技术性、商业性转移。信息交互带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打破了传统学院派对文学话语权的掌控,使得文学批评的主体得到扩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对象———文学文本也发生巨大变异,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学、话本小说、微文学等批评对象的审美特性及运作机制与传统文学相比差异较大。由于学院派、媒介、读者、作者等不同批评主体秉持的传统审美理念,不能有效地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文本进行有效阐释,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不及物、空洞化、批评标准的模糊性、批评实践的以偏概全等问题。我们呼唤建构一种立足于文本自身的本文诗学,以应对电子媒介时代文学批评的审美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媒介 文学批评 审美变异 本文诗学
下载PDF
论绿色服饰的传统审美及其变异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卉芳 周铁锤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绿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简要论及了绿色的审美变异。最后指出: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审美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一部色彩史也是一部... 以文献资料为依据,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绿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并简要论及了绿色的审美变异。最后指出:美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审美意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一部色彩史也是一部衡量社会自由开放的社会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自由和开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 服饰文化 传统审美 审美变异
下载PDF
视觉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于正剧”等“雷剧”收视狂潮怪象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哲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特别是在影视文化领域,生产者在追求多创新、多收视、多收益的同时,逐步走向了视觉的狂欢化。电视剧创作者往往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内容上采用颠覆式改编去赢得视觉的快感。这虽... 在消费社会中,视觉文化已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特别是在影视文化领域,生产者在追求多创新、多收视、多收益的同时,逐步走向了视觉的狂欢化。电视剧创作者往往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在内容上采用颠覆式改编去赢得视觉的快感。这虽然在形式上是一种进步,但消费者在享受快感的同时,审美取向也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当前,"雷剧"独霸荧屏,观众虽然感觉不满,却依然引发收视狂潮。探析这一怪象背后的审美变化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于正剧” 收视狂潮 审美变异 “雷剧”
下载PDF
论新时期贾平凹乡土小说的诗性伦理——兼及当代乡土叙事的审美变异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席建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80,243-244,共11页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一直不乏自我转变与超越,而诗性意识似乎构成了风格流变的某种源起。围绕乡土诗意的认同与游离,叙事的演进包含着城、乡理想的持续蜕减,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失范与困顿。在这一过程中,乡土叙事的张力被不断触探与审视,社会与文化承担渐趋颓杂与迷乱;深厚的乡土情结导致了乡土立场上的"藕断丝连",理智上的走向城市又非全身心投入,失衡的文化结构与艺术心理酝酿出乡土诗意的深度消解,难以在理想主义层面获得重构。这场由诗性精神演化而至的文学困局,不仅昭示出贾平凹小说乃至新时期乡土小说在思想资源、审美逻辑上的某些特征与局限,也表明了当代乡土叙事的历史性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新时期乡土小说 诗性叙事 城乡结构 审美变异
下载PDF
网络原创视频:视觉文化传播与审美变异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志永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充分释放了网络用户的话语权。网络原创视频在网络视觉文化领域的发展异常活跃,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网络原创视频不仅是审美的对象,同时也是审美的创造者,它在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嬗变或... 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充分释放了网络用户的话语权。网络原创视频在网络视觉文化领域的发展异常活跃,成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网络原创视频不仅是审美的对象,同时也是审美的创造者,它在呈现出新的审美特征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嬗变或变异。从创作、传播和评论鉴赏这一系列的审美活动来看,网络原创视频的审美变异出现了审美范式的视觉化,审美主体的大众化、草根性,审美观念的精英主义式微,审美趣味的娱乐化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原创视频 视觉文化 传播 审美变异 审美范式
下载PDF
审美膨胀与价值迷失——“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审美变异
6
作者 李海霞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期254-254,共1页
消费时代人类审美的重要表征是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美已经渗透到当代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正在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美被泛化、被低俗化、被物质化,失去了原先的厚重,表面的审美膨胀掩饰着内在价值的迷失和变异。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 审美变异 救赎
下载PDF
试论鲁迅诗歌语言的审美变异
7
作者 韩晓光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了鲁迅诗歌语言的六种变异现象,即词语错配、语序倒装、语词转品、结构伸缩、语气错综、节奏异常。并认为这种变异,有效地增强了诗歌、语言的弹性,拓展了诗歌的审美空间。
关键词 鲁迅 诗歌语言 审美变异 语言艺术
下载PDF
审美观念变异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郝萍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109-110,共2页
青少年行为变异是诱发其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青少年行为变异的原因可以发现,审美观念的变异是一个显著的因素。
关键词 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变异 行为变异
下载PDF
文学经典重拍与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秀葵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5-128,共4页
文学经典重拍一直是影视界的热点现象,观众及学术界始终对此褒贬不一。对经典重拍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重拍的必要性;二是如果要重拍,怎样拍得更好。从审美文化心理结构角度看,文学经典重拍体现了审美惯性和审美变异性的内在统一... 文学经典重拍一直是影视界的热点现象,观众及学术界始终对此褒贬不一。对经典重拍认知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重拍的必要性;二是如果要重拍,怎样拍得更好。从审美文化心理结构角度看,文学经典重拍体现了审美惯性和审美变异性的内在统一,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在经典重拍实践中应遵循承传与重构、技术与艺术辩证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重拍 审美文化 审美惯性与审美变异 稳态性与历史建构性 承传与重构
下载PDF
论审美的社会传播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智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73-81,共9页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审美的社会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作了阐释,着重剖析审美传播过程的因素和内容,并对传播中审美价值变异的现象、本质及意义作了探讨.
关键词 审美的社会传播 审美对象的共享性 审美传播关系 审美传播媒介 审美传播方式 审美价值的变异
下载PDF
浅析审美与犯罪心理
11
作者 韩毅娟 《公安教育》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审美情趣 犯罪公理 心理美学 变异审美 情感
下载PDF
快餐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大学生审美异化
12
作者 余永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快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具有负面影响。我们应合理利用快餐文化通俗化、趣味性、便捷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高... 快餐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审美具有负面影响。我们应合理利用快餐文化通俗化、趣味性、便捷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审美异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餐文化 当代大学生 审美变异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下的当代西方建筑技术审美模式研究
13
作者 程世卓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7期202-203,共2页
20世纪末西方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随之也发生了意识领域变革,反映在建筑领域最突出的便是在建筑技术的物质支撑下出现了新的审美模式:技术奇观化、技术产品化和技术娱乐化。它们构成了以消费经济为核心的当代西方社会的建筑图景之一。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当代西方建筑 审美变异 技术审美模式
下载PDF
近体诗语词超常嵌合及其审美功能
14
作者 韩晓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0-35,共6页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影响着诗人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英国诗人雪莱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这种“变形”,实际上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对语言符号实现其审美变异,使常规语言在他...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有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影响着诗人对语言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英国诗人雪莱说过:“诗使它触及的一切变形”。这种“变形”,实际上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主观审美意识,对语言符号实现其审美变异,使常规语言在他们笔下被强化、浓缩、颠倒、扭曲、断裂等,从而将普通语言符号转化为诗中的艺术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体诗 审美功能 诗歌语言 语言变异 错配 常规语言 语言形式 岑参 乡愁 审美变异
下载PDF
论艺术语言与发话主体内觉体验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太琼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年第2期55-60,共6页
艺术语言的创造,是发话主体由于情感的原因所产生的内觉体验的反应,艺术语言的内觉体验,是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也是发话主体"立象以尽意"具体体象,艺术语言之象不是自然之象,而是发话主体内体验之象,即心理之象,艺术语言是变... 艺术语言的创造,是发话主体由于情感的原因所产生的内觉体验的反应,艺术语言的内觉体验,是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也是发话主体"立象以尽意"具体体象,艺术语言之象不是自然之象,而是发话主体内体验之象,即心理之象,艺术语言是变异化的言语,言语形式上超越语法,但合内觉体验之法,所以艺术语言给人以"如入桃源",或置身于"极乐世界",给人以新颖、别致,具有很大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内觉体验 变异审美 超越语法
下载PDF
从《西厢记》到二人转《大西厢》的审美变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大博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2-148,共7页
本文以二人转《大西厢》为切入点,试从戏剧冲突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剧本语言等角度将二人转《大西厢》与文人《西厢记》进行比较,并着力阐发《西厢记》整合于二人转和东北地域文化之后而发生的审美变异。
关键词 西厢记 大西厢 二人转 审美变异
原文传递
试论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镇邦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89-92,共4页
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文体,其文体特征值得研究;只有从研究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开始,才可能把握小说文体的方方面面。作为作者正在写作中的专著《小说文体学》一章的摘要,论述了小说文体的虚拟性、故事性、兼容性及其语言的审美... 小说作为当代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文体,其文体特征值得研究;只有从研究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开始,才可能把握小说文体的方方面面。作为作者正在写作中的专著《小说文体学》一章的摘要,论述了小说文体的虚拟性、故事性、兼容性及其语言的审美变异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虚拟性 故事性 兼容性 语言的审美变异
下载PDF
诗歌意象语言与日常语言
18
作者 刘芳 《天中学刊》 2009年第1期89-91,共3页
诗歌意象语言以日常语言为基础,其审美价值的实现须借助于日常语言的概念意义,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语言,是对日常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审美变异,这种审美变异突出表现在承担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与形容词、动词等之间搭配的... 诗歌意象语言以日常语言为基础,其审美价值的实现须借助于日常语言的概念意义,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语言,是对日常语言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审美变异,这种审美变异突出表现在承担诗歌意象语言主体的意象词语与形容词、动词等之间搭配的超常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意象语言 日常语言 基础 审美变异
下载PDF
法国文学的科技化境域
19
作者 张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近现代以来,号称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对文学的渗透也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科学技术积极健康的作用和唯科技主义对人类生活的异化,都明显地在文学、特别是法国现代派文学中体现出来。科... 近现代以来,号称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对文学的渗透也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科学技术积极健康的作用和唯科技主义对人类生活的异化,都明显地在文学、特别是法国现代派文学中体现出来。科技能否驯化文学,科技化境域中的文学与科技的多重互动关系,尤其是文学的科技化趋势是本文集中探索的焦点。它切入的是文学、诗学和比较文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质文代变 审美变异 诗意熵增
下载PDF
数字化标志设计的审美变异
20
作者 刘杨 《艺术教育》 2012年第9期158-159,共2页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使标志设计形式的创新及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受众对标志形象的审美感知。文章以具体案例为依据阐释数字化背景下,标志审美元素的拓展、审美范畴的延伸及审美规则的新范式。以此... 数字化技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使标志设计形式的创新及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受众对标志形象的审美感知。文章以具体案例为依据阐释数字化背景下,标志审美元素的拓展、审美范畴的延伸及审美规则的新范式。以此构建数字化标志审美变异的理论框架,为现代标志的数字化发展趋向提供审美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标志设计 审美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