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变形与受力现场监测研究
1
作者 杨松 刘晓明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年第7期157-157,159,共2页
通过对韶山一号工程尖卜洞隧道进行研究发现:尖卜洞隧道围岩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上下台阶的开挖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振动的影响,地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问题,但在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其沉降会逐渐趋于稳定。而钢... 通过对韶山一号工程尖卜洞隧道进行研究发现:尖卜洞隧道围岩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在上下台阶的开挖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振动的影响,地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问题,但在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之后,其沉降会逐渐趋于稳定。而钢支撑的应力值随时间变化曲线经历急剧增大~缓慢增大~趋于平缓这三个阶段,在拱部承受较大的土压力,为钢支撑的最不利部位;拱顶的压力比拱腰两测点的压力值明显偏大,在浅埋情况下拱顶部位为最不利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浅埋 现场监测 变形与受力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新建桥梁与排水改造对地铁结构受力影响分析
2
作者 陆法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73-177,共5页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开始兴建大型高架桥梁。然而,这些桥梁的设计和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城市环境的空间限制,桥梁的跨度布置和下部结构设计常常与周边既有建筑物距离较近。为深入分析新建桥梁与排水改造施工...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开始兴建大型高架桥梁。然而,这些桥梁的设计和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由于城市环境的空间限制,桥梁的跨度布置和下部结构设计常常与周边既有建筑物距离较近。为深入分析新建桥梁与排水改造施工对运营地铁结构的影响,基于广州地区某隧道工程桥梁段,采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NX,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三维动态模拟结果,深入总结出项目施工诱发的邻近地铁结构变形与受力情况。该项研究可为城市桥梁建设提供重要的计算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桥梁 排水改造 运营地铁 有限元分析 变形与受力
下载PDF
不同填土高度下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力学性能分析
3
作者 姜同辉 周锐 +1 位作者 荣向波 宋宇飞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7,共9页
施工阶段的填土高度对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为保障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施工安全,建立12个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其自重与土压力、自重与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整体结构的变形与所受应力... 施工阶段的填土高度对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为保障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施工安全,建立12个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拱涵的整体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其自重与土压力、自重与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整体结构的变形与所受应力.建立直径8.79 m第1号波纹管和直径11.00 m第6号波纹管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这两种直径拱涵在不同施工阶段填土高度下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到7 m,第1号波纹管的竖向位移与应力不断增加,第6号波纹管的位移与应力先减后增,管顶与管底的水平位移很小,但竖向位移很大;在自重与土应力作用下,土体和波纹管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为67.16 mm和39.28 mm,波纹管的最大拉力与压力分别为13.95 MPa和2.95 MPa;在自重与车辆作用下,波纹管的最大竖向位移为10.37 mm,最大拉力与压力分别为26.65 MPa和0.47 MPa.以上结果均满足拱涵结构的变形与受力要求,对于不同填土高度下较大的结构竖向变形,建议提高底层土体的压实度.研究成果对超大直径钢波纹管涵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与隧道工程 超大直径波纹管拱涵 整体与局部结构模型 施工阶段 变形与受力
下载PDF
软岩小净距公路隧道设计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二强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小净距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以某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模拟,基于现场试验,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建立优化支护结构方案。现... 小净距隧道施工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开挖,施工灾害问题尤为突出。为确保软岩隧道的施工安全,以某小净距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计算模拟,基于现场试验,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建立优化支护结构方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变形的发展表现为变形快速发展阶段、变形缓慢发展阶段和变形平稳阶段,隧道开挖对近地表围岩变形的影响范围约为2.5倍洞径。深仰拱和锁脚锚杆技术在现场实施后,测得围岩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分别控制在97.33 mm和44.23 mm,约束围岩变形效果明显,最终结构受力也较为均匀。设计优化的成功实施可为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小净距隧道 施工技术优化 围岩变形与受力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基于荷载-结构法的沉管隧道ANSYS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海洋 王正仲 《山东交通科技》 2019年第1期81-82,85,共3页
为研究沉管隧道在水底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荷载-结构法的二维沉管隧道模型。通过分析变形与受力云图得到结论:(1)顶板跨中位置竖向变形最大,底板中墙位置变形最大;(2)弯矩最大值出现在顶板中墙位置,剪力最... 为研究沉管隧道在水底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基于荷载-结构法的二维沉管隧道模型。通过分析变形与受力云图得到结论:(1)顶板跨中位置竖向变形最大,底板中墙位置变形最大;(2)弯矩最大值出现在顶板中墙位置,剪力最大值出现在顶板跨中位置,轴力最大值出现在中墙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有限元 变形与受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