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的喷砼边坡变形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忠球 周先雁 邓宗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在不同的边界温度作用下边坡应力场的交变特性和作用特点;边坡喷层面与岩层结合面处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喷砼边坡坡顶与坡脚均为容易发生破... 采用有限元的方法考虑地应力与温度应力的耦合作用,分析了在不同的边界温度作用下边坡应力场的交变特性和作用特点;边坡喷层面与岩层结合面处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指出在温度应力与地应力的耦合作用下,喷砼边坡坡顶与坡脚均为容易发生破坏的地方,通常坡顶的破坏形式为拉张破坏而坡脚则为剪切破坏.分析所得的温度场变化和变形与观测值变化规律一致,当温度变化剧烈时,边坡的防护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在分析喷射混凝土边坡变形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为优化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定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边坡 喷射混凝土 温度应力 变形控制分析
下载PDF
围岩超前支护与“岩土变形控制分析工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建宇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5,共5页
从现代隧道工程的理念出发,为最大限度地获益于地层的自承能力,软弱岩体中隧道工程的关键在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开挖后及时施作"系统支护",是控制围岩变形的主要措施。此外,对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土体的"超前支护"可... 从现代隧道工程的理念出发,为最大限度地获益于地层的自承能力,软弱岩体中隧道工程的关键在于控制围岩的变形。开挖后及时施作"系统支护",是控制围岩变形的主要措施。此外,对掌子面前方未开挖岩土体的"超前支护"可以遏制其"预变形"Pietro Lunardi提出的"岩土变形控制分析工法"(ADECO-RS Aapproach)强调对"超前核心体"的约束,推荐在掌子面设置纵向锚杆。这种工法在防范围岩坍塌和优化工法方面的效果已在实际工程中得以体现。为了更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该工法的实质,本文着重对"超前核心体"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求对超前支护的机理有进一步理解,避免过分强调或夸大其功能,以便在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正确地运用,达到规避风险和优化工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隧道 系统支护 超前支护 岩土变形控制分析工法 超前核心体 超前支护机理
下载PDF
大型油罐浮顶单盘变形的成因分析和控制工艺
3
作者 苏绍华 《安庆科技》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型油罐浮顶单盘变形的成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大型浮顶油罐采用水浮正装法安装时,控制单盘变形的一种工艺方法。
关键词 大型浮顶油罐 单盘变形 应力分析控制工艺
下载PDF
深井煤层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江军 齐明友 王令永 《山东煤炭科技》 2009年第2期128-129,共2页
该文结合协庄煤矿深部矿压显现规律,从影响巷道稳定性因素、巷道破坏形式、失稳破坏的特征入手对回采巷道失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维持回采巷道稳定的手段和措施,消除了深部回采巷道因失稳给生产和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深井 巷道围岩 变形失稳分析控制
下载PDF
承载式客车白车身尺寸控制分析
5
作者 徐海军 陈浩 《装备制造技术》 2013年第4期144-145,148,共3页
通过对承载式客车白车身尺寸要求、焊接变形原因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承载式客车白车身尺寸控制要点,并从工艺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白车身尺寸 焊接 变形分析控制
下载PDF
基于软弱围岩山区隧道监测分析的新工法应用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勐 丁文其 +2 位作者 李华 谭文明 韩自强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1-47,共7页
软弱围岩条件下山区隧道的修建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已难以完全满足特殊条件下隧道的建设。基于这一现状,文章总结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的要点,依托云南省功东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 软弱围岩条件下山区隧道的修建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传统的隧道施工方法已难以完全满足特殊条件下隧道的建设。基于这一现状,文章总结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的要点,依托云南省功东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通过对现场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某台阶法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及变形规律,发现软弱围岩隧道在开挖并进行初期支护后有一段较长的变形期,此时期内需要针对变形及受力特点做好监测,直到监测数据稳定后方可减小监测频率。在此基础上,还对比了现有施工方法与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的优劣,说明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的适用性,为山区软弱围岩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建议和新工法推广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围岩 山区隧道 监测分析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工法 新工法应用
下载PDF
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概述 被引量:30
7
作者 翟进营 杨会军 王莉莉 《隧道建设》 2008年第1期46-50,55,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Pietro Lunardi教授开始研究并逐步创立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该方法用中文解释为"新意法"。介绍新意法的理论基础、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的基本步骤以及新意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为新... 20世纪70年代中期,意大利的Pietro Lunardi教授开始研究并逐步创立了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该方法用中文解释为"新意法"。介绍新意法的理论基础、新意法隧道设计施工的基本步骤以及新意法与新奥法的不同之处,为新意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ADECO-RS法) 超前核心土 挤出变形 预收敛 收敛 约束作用 超前约束作用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变形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强 汪镇 +2 位作者 高飞 李佳 纪鸿朋 《公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5-403,共9页
在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CD/CRD法还是采用台阶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沉降与收敛等急剧变形和监测数据报警的情况,伴随出现拱顶掉块、边墙掉渣、掌子面挤出或崩落,甚至出现较大坍塌、冒顶等事故。如何发现变形发展的规律... 在黄土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采用CD/CRD法还是采用台阶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沉降与收敛等急剧变形和监测数据报警的情况,伴随出现拱顶掉块、边墙掉渣、掌子面挤出或崩落,甚至出现较大坍塌、冒顶等事故。如何发现变形发展的规律,掌握影响变形突变的关键因素,提前发现异常症状,为预防和过程控制做好基础工作,进而达到安全有序推进隧道施工的目标。通过统计分析湿陷性黄土隧道(团结隧道)施工中,在不同开挖工法和支护参数条件下,处于不同施工阶段时,其对应的变形数据变化情况,从而总结出一些变形发展的规律,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富水层 CD(CRD) 微台阶 变形分析控制
原文传递
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及超前核心土挤出位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飞 宋京 +2 位作者 唐勇三 林剑飞 贾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23-330,共8页
为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及超前核心土的挤出位移特征,用Solexperts AG公司生产的GMD滑动测微计对湄渝高速岐山隧道F215构造破碎带区域进行了挤出位移实测,通过有限差分程序进行系列数值试验,着重研究了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期间挤出位移... 为研究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及超前核心土的挤出位移特征,用Solexperts AG公司生产的GMD滑动测微计对湄渝高速岐山隧道F215构造破碎带区域进行了挤出位移实测,通过有限差分程序进行系列数值试验,着重研究了隧道穿越软弱围岩期间挤出位移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破碎带长度和硬软岩刚度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挤出位移的大小可反映前方围岩质量,挤出位移在超前核心土内的分布可反映前方围岩的节理裂隙发育情况;(2)隧道开挖在掌子面前方造成的扰动范围大致为1.5倍的隧道开挖跨度;(3)隧道接近前方变化地质区域时,挤出位移的增大或减小具有超前性;(4)软岩段长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影响掌子面进入软岩区后挤出位移的大小和变化趋势;(5)硬岩与软岩间的刚度比越大,挤出位移变化速率越大,且隧道由软岩区向硬岩区掘进时挤出位移的变化时机越早,而由硬岩区向软岩区掘进时的变化时机不受刚度比影响;(6)可将对挤出位移的监测分析作为超前地质预报的补充手段判断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软弱围岩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 挤出位移 滑动测微计 现场实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新意法及其预约束施工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伟明 彭丽云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新意法是基于围岩的压力拱理论和新奥法施工理论提出来的,是通过对岩体分类来确定超前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和刚度来控制岩体的变形。该方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型隧道中广泛采用,在我国... 新意法是基于围岩的压力拱理论和新奥法施工理论提出来的,是通过对岩体分类来确定超前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和刚度来控制岩体的变形。该方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型隧道中广泛采用,在我国仍处在探索使用阶段。在新意法核心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几种新意法预约束施工技术如全断面机械预切槽技术、预切成洞衬砌技术、旋喷注浆管棚技术、蜂窝状拱衬砌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法(新意法) 收敛 变形 预约束 施工技术
下载PDF
兴隆船闸人字门焊接技术
11
作者 孙文勇 林宇 刘爱民 《科技与企业》 2013年第6期260-261,共2页
兴隆船闸主体段由上、下闸首和闸室组成,总长256m,航槽净宽23m,结构均采用整体式U形结构。上游通航水位为37.8m/35.9m,下游通航水位为37.8m/29.7m。在上、下闸首部位各布置了一扇钢质人字闸门。上闸首人字门分三节制造,下闸首分六节制... 兴隆船闸主体段由上、下闸首和闸室组成,总长256m,航槽净宽23m,结构均采用整体式U形结构。上游通航水位为37.8m/35.9m,下游通航水位为37.8m/29.7m。在上、下闸首部位各布置了一扇钢质人字闸门。上闸首人字门分三节制造,下闸首分六节制造。门叶现场直立拼焊成一体。门体的主要材料为Q345C,板厚从10~40mm不等。门体焊接工作量大,焊接强度高,工期紧张,施工空间狭小,门体结构复杂,焊接应力控制严格。从焊接变形分析、焊接前控制、焊接中的监控,对焊接工艺、焊接顺序等进行经验总结,为以后类似的人字门焊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工艺评定 变形分析及焊接前控制 焊接监控 焊接 顺序及工位安排
下载PDF
Study of mechanical principle of floor heave of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 in fully mechanized sub-level caving face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卫军 侯朝炯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floor strata mechanical circumstance of the roadway, the mechan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roadway floor, narrow pillar floor coal mass and floor strata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floor strata mechanical circumstance of the roadway, the mechan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roadway floor, narrow pillar floor coal mass and floor strata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 abutment pressure on coal mass beside the roadway was the main reason to lead to relative displacement of floor strata. And the roadway floor heave come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roadway floor strata is easily fractured by the stretch stress. Secondly, because the high abutment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floor strata, when the roadway floor strata are fractured, the coal mass floor strata at the same depth will be fractured, and broken rock will fluid into the open roadway. Thirdly, comparing with the coal mass floor, the roadway floor is relative asce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r heave roadway driving along next goaf in coal face with fully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mechanical principle
下载PDF
富水泥岩大断面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及加固方式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德安 梁雄 +2 位作者 汤宇 林三国 彭雨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777-7783,共7页
富水泥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面易失稳。以巴东隧道穿越富水紫红泥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岩土控制变形分析(ADECO-RS)及现场调查将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为“C类稳定形态”,提出超前帷幕注浆结合超前管棚的预加固措施。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泥岩... 富水泥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开挖面易失稳。以巴东隧道穿越富水紫红泥岩段为工程背景,基于岩土控制变形分析(ADECO-RS)及现场调查将开挖面稳定性评价为“C类稳定形态”,提出超前帷幕注浆结合超前管棚的预加固措施。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泥岩隧道开挖模型,分析开挖面失稳过程及前方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开挖面失稳过程呈现“挤出变形-局部塌落-明显溜塌”的渐进破坏特性。发生溜塌后,开挖面前方拱部径向4.5 m,纵向15 m范围松动区发育,孔(裂)隙率由0.1增至0.186;隧底出现相应范围的隆起区,颗粒接触力链分布稀疏,从宏细观层面进一步说明富水泥岩段开挖面前方失稳性强。考虑以上围岩扰动范围,提出了超前帷幕注浆参数,经现场应用,开挖面前方围岩加固效果良好,有效保证了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可为类似富水泥岩隧道设计、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富水泥岩 开挖面失稳 超前加固措施 岩土控制变形分析 离散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