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确定方法的讨论”一文的讨论
1
作者 刘玉桥 吴淦卿 《矿产勘查》 2009年第7期11-12,共2页
文章回答了方玉树先生在文献[1]中提出的几个问题,主要说明我们在文献[6]中举例的意图,对89地基规范条文说明的理解以及用具体数据说明方先生的错误所在,最后指出方先生的"等效转变"是错误的想法。
关键词 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拱坝结构的振测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2
作者 刘晓亮 《河北水利》 2018年第3期35-35,共1页
拱坝泄流具有高水头、大流量、振动大的特点,为保证坝体安全稳定,需要设置传感器对其进行安全监测。以拱坝纵剖面为悬臂梁的结构形式,提出平均加速度幅值—变形比法。研究表明,平均加速度幅值—变形比法更好。
关键词 拱坝 传感器优化布置 平均加速度幅值-变形比法
下载PDF
两种计算沉降深度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桂茹 张裕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1年第2期78-80,共3页
通过具体算例得到同一个基础上各点用变形比法与应力比法所得到的沉降计算深度,并进行了比较,说明变应比法所得到的沉降计算深度不尽合理,进一步又分析并说明其产生不合理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沉降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对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方法的一点意见
4
作者 张荍毅 吴淦卿 《矿产勘查》 2009年第11期7-8,共2页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对"沉降计算深度"的理解,然后分析了不同定义下沉降计算深度的合理性,指出按"建筑地基规范GB5007-2002"中用变形比法定义的沉降计算深度不尽合理。
关键词 建筑物的沉降计算 沉降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深厚软土地基群桩沉降计算深度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福江 马建林 +1 位作者 朱林 乐大维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4-1151,共8页
选取京沪高速铁路3处桥梁群桩深厚软土地基为试验点,采用单点沉降计和液位沉降计联合观测,并通过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对深厚软土地基群桩的沉降计算深度进行现场测试。现场实测表明,对于粉砂类持力层、... 选取京沪高速铁路3处桥梁群桩深厚软土地基为试验点,采用单点沉降计和液位沉降计联合观测,并通过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和传输,对深厚软土地基群桩的沉降计算深度进行现场测试。现场实测表明,对于粉砂类持力层、粉质黏土持力层和黏土类持力层,计算沉降深度分别约为桩基外缘轮廓短边长度的1.2倍、1.5倍和2.1倍。测试结果和规范法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10%应力比的情况下,应力比法计算得出的计算沉降深度与实测值较接近,其平均值比实测值高约15%;在20%应力比的情况下,应力比法计算得出的计算沉降深度较实测值偏小,平均值比实测值低27%;由变形比法计算得到的计算沉降深度通常偏大,平均值比实测值大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软土地基 群桩 沉降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四谈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关于桩基础沉降计算深度问题分析
6
作者 徐激抒 吴淦卿 徐文忠 《矿产勘查》 2009年第10期4-6,共3页
几十年来,"建筑地基规范"地基及桩基础的沉降计算深度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应力比法及变形比法。文章通过土力学原理研究和实体试验资料分析,提出桩基础沉降计算深度一些意见。
关键词 沉降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也谈沉降计算深度问题
7
作者 刘玉桥 《矿产勘查》 2008年第8期-,26,共2页
本人一直对规范中采用变形比法确定沉降深度抱有不同观点,正好编者在上期中号召读者来讨论此问题,故立即撰写此文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沉降计算深度 应力比法 变形比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