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方伟 侯友夫 +3 位作者 张立强 袁晓明 宋喜福 席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22-3727,共6页
为揭示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规律,建立油膜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膜温度场进行求解,并研制专门的液黏传动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间油膜的温度随摩擦副... 为揭示液黏传动变形界面间油膜温度场分布规律,建立油膜的三维物理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采用FLUENT软件对油膜温度场进行求解,并研制专门的液黏传动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间油膜的温度随摩擦副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油膜温度与时间近似呈线性关系;同时,有沟槽区和无沟槽区油膜的温度沿径向递增,且有沟槽区油膜的温度远低于无沟槽区的温度;变形界面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是,变形界面间油膜的平均温度略低于平行界面间油膜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黏传动 变形界面 温度场 油膜
下载PDF
支持形态自定义和自感知的可变形界面设计方法
2
作者 周子洪 尤伟涛 +4 位作者 陆胤瑜 郗宇凡 王可幸 王冠云 孙凌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3,共10页
可变形界面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时代下如何应用新兴技术推动可变形界面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人机交互界面研究的前沿。通过分析可变形界面的三大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感知载体与交互方式是促进智能技术融入可变形... 可变形界面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界面,智能时代下如何应用新兴技术推动可变形界面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人机交互界面研究的前沿。通过分析可变形界面的三大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了感知载体与交互方式是促进智能技术融入可变形界面的重点。围绕界面形态的自定义设计,探索了将模块化惯性传感器网络融入可变形界面的设计过程;围绕界面形态的自感知设计,探索了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实现界面形变动作的精准识别,并设计了相应的快速原型平台以提高设计效率。为评估自感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就不同形态界面的形变动作识别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为评估形态自定义设计方法的可用性,就传感器网络的实时性、传感器硬件能耗以及硬件成本做了实验和讨论。最后,给出了可变形界面在柔性可穿戴设备、智能交互玩具、新型输入控制设备三个领域中的设计实例,表明上述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开发具有相应形态功能的可变形界面,并推动可变形界面的应用场景朝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界面 传感器网络 机器学习 快速原型
原文传递
变重力下低温液氮界面流动及温度分布
3
作者 章敏 刘秋生 +1 位作者 陶跃群 何乃峰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6-862,共17页
为了研究残余重力加速度g对液氮贮箱自加压期间贮箱内流体的流动、相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压强分布的影响,针对液氮贮箱,采用流体体积(Volume-of-Fluid,VOF)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g条件下液氮贮箱的自加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g情况下,贮... 为了研究残余重力加速度g对液氮贮箱自加压期间贮箱内流体的流动、相分布、温度分布以及压强分布的影响,针对液氮贮箱,采用流体体积(Volume-of-Fluid,VOF)方法数值模拟了不同g条件下液氮贮箱的自加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大g情况下,贮箱内压强沿g的方向逐渐增大,贮箱内气枕的温度随贮箱壁面的持续漏热而不断升高,且靠近壁面区域气体的温度最高,靠近液体区域气体的温度最低;随着g的减小,贮箱内的液体更容易沿贮箱壁面爬升,贮箱内流体温度差异性逐渐减小;在小g情况下,贮箱内流体流动稳定后会将气枕包裹于贮箱中部,形成球形气泡,贮箱内流体温度的差异性随时间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在零重力环境下,贮箱壁面漏热(q_(w)=0.5 W·m^(–2))存在与否对贮箱内流体运动和相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并且在起始一段时间间隔△t_(f)(0≤△t_(f)≤40 s)内,除贮箱壁面附近之外,q_(w)存在与否对贮箱内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也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界面变形 温度分层 贮箱壁面漏热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劈刀运动历程对热超声键合界面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俊 郭永进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6-719,共4页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在铜金属化晶片上进行金引线热超声键合的过程,建立基于率相关材料特性的热超声键合有限元模型,对键合中的碰撞和超声振动两个键合阶段进行了仿真.通过引入键合界面单元变形量、接触率等参量,得出劈刀运动历程对...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在铜金属化晶片上进行金引线热超声键合的过程,建立基于率相关材料特性的热超声键合有限元模型,对键合中的碰撞和超声振动两个键合阶段进行了仿真.通过引入键合界面单元变形量、接触率等参量,得出劈刀运动历程对键合界面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而也揭示了其对键合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超声键合 率效应 界面变形 键合强度
下载PDF
铝电解槽换极过程界面变形和阳极电流分布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曹曦 张钦菘 +4 位作者 赵志彬 刘雅锋 胡红武 董哲 吴海刚 《轻金属》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8,共9页
换极操作是预焙铝电解槽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新极最开始不能导电这一特点,使得电解槽的稳定性在换极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建立了电磁场与流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换极前后铝液中水平电流和铝液界面变形情... 换极操作是预焙铝电解槽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操作。新极最开始不能导电这一特点,使得电解槽的稳定性在换极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本文建立了电磁场与流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换极前后铝液中水平电流和铝液界面变形情况,结果显示,相比换极前,换极后的最大水平电流能够达到不换极时的2倍~3倍,铝液电解质界面变形幅度增加4~10 mm,界面变形超过10 mm和20 mm的面积占比增加了1.5倍和2.3倍。在电解槽上安装了阳极电流监测系统,以大量的阳极电流测量数据为依据,对换极前后的阳极电流大小、波动程度和电流恢复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仿真模型的结果解释了阳极电流大小和波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快电流恢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阳极电流 换极 水平电流 界面变形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中油相界面变形运移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崔万军 贾振岐 陈静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能够提高微观驱油效率.水驱后残余油流动表明聚合物驱使孔隙中残余油的界面发生了变化.通过室内油滴界面的变形运移实验,运用界面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油相界面变形运移的深层原因,分析了油滴在不同性质溶液中界面受力的情... 聚合物溶液黏弹性能够提高微观驱油效率.水驱后残余油流动表明聚合物驱使孔隙中残余油的界面发生了变化.通过室内油滴界面的变形运移实验,运用界面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油相界面变形运移的深层原因,分析了油滴在不同性质溶液中界面受力的情况.结果表明:流动的清水、表活剂溶液、甘油溶液对油滴界面没有拉拽作用,而聚合物溶液对油滴界面有拉拽作用;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拉力可以使油相界面呈锥形突起,锥形前端界面不断运移形成细丝状;提高聚合物驱微观驱油效率应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拉力并降低界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界面变形 黏弹性 界面张力 表活剂
下载PDF
界面变形对磁流变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祖织 侯友夫 王囡囡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09-1615,共7页
为了得到界面变形对磁流变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变形界面的产生形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从电磁场和液膜传动能力两方面分析了变形界面的传动性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传动圆盘的正常变形量小于100μm,变形后工... 为了得到界面变形对磁流变传动装置传动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变形界面的产生形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从电磁场和液膜传动能力两方面分析了变形界面的传动性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传动圆盘的正常变形量小于100μm,变形后工作间隙磁场变化量较小,一般小于0.01 T,约占工作间隙磁场的2%;变形对毫米厚度液膜传动性能的影响很小;对于较小变形量,界面变形并不能显著影响磁流变液的传动能力;对于较大变形量,由于磁流变液液膜剪切和挤压效应产生的剪切力作用,磁流变液扭矩传递能力有一定提升,但是这种剪切力不可调节,降低了磁流变传动装置的调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界面变形 磁流变传动装置 油膜
下载PDF
界面变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运 邹皓 钟志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深入研究界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力学行为的影响,在以往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基础上,引入界面柔度系数,考虑了界面变形引起的整体变形效应。在界面相对滑移本构方程基础上,通过组合梁力平衡方程得到了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 为深入研究界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力学行为的影响,在以往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基础上,引入界面柔度系数,考虑了界面变形引起的整体变形效应。在界面相对滑移本构方程基础上,通过组合梁力平衡方程得到了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理论计算公式。算例结果表明,该计算公式能准确反映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为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计算方法。结果还表明,界面刚度对整体变形影响较大,忽略界面变形的效应,组合梁挠度可能被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梁 界面变形 变形 界面刚度
下载PDF
适应于界面大变形的高分辨率中心型ALE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妍 田保林 申卫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2-832,共11页
针对基于积分形式的Euler方程组耦合质量组份模型方程而发展的多介质整体ALE方法耗散大的问题,采用基于微分形式的Euler方程组所发展的高分辨率界面反耗散的思想来控制界面处的数值耗散,发展了一种二维平面中积分意义下的耦合质量组份... 针对基于积分形式的Euler方程组耦合质量组份模型方程而发展的多介质整体ALE方法耗散大的问题,采用基于微分形式的Euler方程组所发展的高分辨率界面反耗散的思想来控制界面处的数值耗散,发展了一种二维平面中积分意义下的耦合质量组份方程和体积组份方程的界面反耗散的高分辨率多介质中心型ALE方法,从而高分辨率地模拟大变形物质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中心型ALE方法 高分辨率 界面反耗散方法 界面变形
下载PDF
铝电解槽熔体涡运动对界面变形影响仿真研究
10
作者 张翮辉 张红亮 +1 位作者 徐宇杰 杨帅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维持较小的铝电解槽内铝液—电解质界面变形对控制极距(ACD)进而降低电解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300 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了电磁流场仿真,解析得到铝液—电解质的界面变形和熔... 维持较小的铝电解槽内铝液—电解质界面变形对控制极距(ACD)进而降低电解能耗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300 kA预焙阳极铝电解槽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CFX进行了电磁流场仿真,解析得到铝液—电解质的界面变形和熔体涡结构分布情况。研究发现,界面在涡结构的内部区域下凹而在涡外部边缘则向上隆起,相邻大涡连接区域的界面隆起高度较大;提高槽内水平电磁力分布的对称性可使熔体涡运动更为均匀,也是减小界面波动并维持规则的界面变形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电解槽 电磁流场 界面变形 数值计算
下载PDF
连接界面变形对转子动力特性影响的力学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海 刘继兴 +1 位作者 张大义 洪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量增大且伴随有一定的界面磨损问题,在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盘转子-支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接触端面同轴度偏差以及平行度偏差进行参数化描述,基于Lagrange方程得到考虑界面变形的高压刚性转子... 针对航空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振动量增大且伴随有一定的界面磨损问题,在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盘转子-支承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接触端面同轴度偏差以及平行度偏差进行参数化描述,基于Lagrange方程得到考虑界面变形的高压刚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微分方程。结果表明,界面变形将使得刚性转子系统产生附加激振力,同轴度偏差引起的附加激振力幅值与转速平方成正比,仅作用在相应自由度上;平行度偏差引起的附加激振力幅值仅与系统刚度和平行度偏差量有关,与转速无关,且其在支承自由度方向上存在一定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界面变形 Lagrange法 附加激振力 刚性转子系统
下载PDF
油水两相分层流界面波变形及破坏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张雯杰 尚作萍 +3 位作者 张宏兵 王洋辰 朱凌锐 程凯歌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6,共8页
油水两相流在管内从分层流到分散流流动状态的改变主要由界面波形态改变引起,但目前具体转变机理仍未知,为此,本文结合振幅稳定性给出油水两相分层流界面波的正弦波模型,从受力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界面波所受力的计算模型,得到其变形及... 油水两相流在管内从分层流到分散流流动状态的改变主要由界面波形态改变引起,但目前具体转变机理仍未知,为此,本文结合振幅稳定性给出油水两相分层流界面波的正弦波模型,从受力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界面波所受力的计算模型,得到其变形及破坏的临界预测方程,根据预测方程即可判断界面波状态,并通过数值拟合发现油水界面波的变形与管道倾角及两相速度有关,而易破坏程度与其波长和管道倾角均成正比,该结果对提高油水运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分层流 界面变形与破碎 预测模型 受力分析
下载PDF
Ti和Fe连续驱动摩擦焊焊接界面宏观变形及微观形貌研究
13
作者 温国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4-27,31,共5页
为了给钛/钢连续驱动摩擦焊制造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钛和钢主体元素的纯钛和纯铁进行连续驱动摩擦焊试验,研究了焊接时间和摩擦压力对界面宏观变形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摩擦压力的增大,界面宏观变形增大。随着焊接时... 为了给钛/钢连续驱动摩擦焊制造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钛和钢主体元素的纯钛和纯铁进行连续驱动摩擦焊试验,研究了焊接时间和摩擦压力对界面宏观变形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摩擦压力的增大,界面宏观变形增大。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界面宏观变形变化不大。焊接界面两侧组织细化明显,Fe侧由细小的铁素体晶粒组成,Ti侧由细小的α晶粒组成。塑性层厚度随摩擦压力增加而增加,且近似为线性关系,焊接时间对塑性层厚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驱动摩擦焊 异种金属 界面变形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冶金渣气系统中Marangoni-热毛细对流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王计敏 陈喜 +1 位作者 汪彬彬 吴玉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1-2812,共12页
高品质钢材制造与钢铁在高温熔池冶炼过程中渣/金/气界面流动传热等物理机制息息相关。考虑熔池向外界散热和渣气相界面变形,耦合熔渣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建立高温矩形浅熔池内渣气流动传热模型,运用CLSVOF方法考察冶金渣气系统的界面Ma... 高品质钢材制造与钢铁在高温熔池冶炼过程中渣/金/气界面流动传热等物理机制息息相关。考虑熔池向外界散热和渣气相界面变形,耦合熔渣表面张力随温度变化,建立高温矩形浅熔池内渣气流动传热模型,运用CLSVOF方法考察冶金渣气系统的界面Marangoni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熔池内热毛细对流远强于Marangoni对流,热毛细对流显著影响冶金渣气系统的温度场分布和流场结构,贡献率约占96%。随着水平壁面温差增加,Marangoni-热毛细对流增强,相界面变形加剧,熔渣温度均匀性提高约0.018%/K,但是相界面附近壁面耐火材料腐蚀情况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气系统 Marangoni-热毛细对流 水平壁面温差 CLSVOF 数值模拟 界面变形 表面散热
下载PDF
冲击波作用下变形壁面载荷的提取及其研究
15
作者 王仲琦 缑宇超 +1 位作者 梁形形 徐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8-1305,共8页
为使防地雷等特种车辆研发过程中的仿真计算过程更加真实,提出一种壁面载荷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割拼接的方式提取出发生大变形界面上的壁面载荷,载荷呈现上升缓慢、下降缓慢且衰减段平滑的特点,将所得载荷解耦加载后所得变形结果... 为使防地雷等特种车辆研发过程中的仿真计算过程更加真实,提出一种壁面载荷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分割拼接的方式提取出发生大变形界面上的壁面载荷,载荷呈现上升缓慢、下降缓慢且衰减段平滑的特点,将所得载荷解耦加载后所得变形结果与耦合计算所得结果误差约为1%,与放大的冲击波载荷、固壁面载荷加载结果相比,准确性提高了5~10倍;改变结构尺寸等参量,对载荷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载荷特征与结构壁面厚度、半径、壁面距爆源之间的距离相关,且受爆源与界面之间间隔距离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变形界面 壁面载荷 爆炸冲击波
下载PDF
熔池表面变形对电弧行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芦凤桂 姚舜 +1 位作者 楼松年 张毓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7-60,共4页
在电弧与熔池统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熔池上表面变形对电弧行为特征的影响。用本模型计算出的平坦熔池表面电流密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与试验结果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而变形熔池表面的电流密度和热流密度分布则不再符合近似的高斯分布。这... 在电弧与熔池统一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熔池上表面变形对电弧行为特征的影响。用本模型计算出的平坦熔池表面电流密度和热流密度的分布与试验结果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而变形熔池表面的电流密度和热流密度分布则不再符合近似的高斯分布。这就为下一步研究电弧和熔池的工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焊 熔池 界面变形 统一模型 焊接 流密度 热流密度
下载PDF
骨小梁髋假体柄植入的应力分析
17
作者 李博 高丽兰 +5 位作者 陈亚 刘淑红 胡亚辉 吕林蔚 叶金铎 张春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3期29-35,共7页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中实心钛合金假体与骨小梁假体柄植入的应力。方法:基于Mimics软件逆向建立股骨模型,并使用Geomagic软件对股骨模型进行优化,再通过SolidWorks软件将模型实体化。将截骨后的股骨与金属股骨柄进行装配,并将装配好的...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中实心钛合金假体与骨小梁假体柄植入的应力。方法:基于Mimics软件逆向建立股骨模型,并使用Geomagic软件对股骨模型进行优化,再通过SolidWorks软件将模型实体化。将截骨后的股骨与金属股骨柄进行装配,并将装配好的模型导入ABAQUS中进行有限元计算。将股骨上部分为内侧近端点(小转子区)、外侧近端(大转子区)、股骨干近端点(茎突中段周围)、远端区域(茎突末端周围和远端)4个区域(处于不同整合状态),计算步态、爬楼梯载荷下植入实心钛合金假体和骨小梁假体前后的股骨应力以及区域未整合时的界面应力,并通过应力椭球分析骨界面的变形类型。结果:在小转子区,步态和爬楼梯载荷下骨小梁假体相比实心钛合金假体应力屏蔽率分别降低了20.5%和14.7%。实心钛合金假体存在不同整合状态时,步态与爬楼梯载荷下界面拉应力最大分别为10.842、12.900 MPa,剪应力最大分别为7.050、6.805 MPa;而骨小梁假体存在不同整合状态时,步态与爬楼梯载荷下界面拉应力最大分别为3.858、4.389 MPa,剪应力最大分别为4.156、3.854 MPa。2种不同载荷下,界面内侧剪应力椭球开口朝向两侧,骨界面发生拉伸变形;界面外侧剪应力椭球上下开口,发生压缩变形。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小梁假体的整体性能优于实心钛合金假体,且假体-骨界面未整合边缘易发生应力集中以及变形,引发进一步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骨小梁型假体 假体柄 应力屏蔽 界面强度 界面变形
下载PDF
氯盐干湿环境下TRC与老混凝土的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世平 赵璐 +1 位作者 强东峰 李鹏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46-350,共5页
采用双面剪切的加载方式研究了氯盐干湿循环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探究了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发... 采用双面剪切的加载方式研究了氯盐干湿循环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界面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技术探究了氯盐干湿循环作用下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氯盐干湿循环下,TRC与老混凝土界面微观结构会损伤劣化;与连续氯盐浸泡相比,氯盐干湿循环对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较大;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加固界面的粘结强度随着氯盐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氯盐溶液浓度下,加固界面的粘结强度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 界面性能 粘结强度 界面滑移变形
下载PDF
镁铝层合板单轴拉伸的界面结合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建军 李云 梁伟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针对由镁合金Mg(AZ31B)和铝合金Al(5052)板热轧而成的复合板,进行了单轴拉伸时的界面结合性能层间变形行为和界面的剪切结合强度的测试,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通过对比连接前组元单板的力学性能和连接后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定性分析了其... 针对由镁合金Mg(AZ31B)和铝合金Al(5052)板热轧而成的复合板,进行了单轴拉伸时的界面结合性能层间变形行为和界面的剪切结合强度的测试,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通过对比连接前组元单板的力学性能和连接后层合板的力学性能定性分析了其界面处变形不一致产生的机理,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来准确获得界面剪切结合强度,推导出了适合计算薄壁层合结构界面结合强度的公式.结果表明,界面变形不一致产生的机理是由于各组元板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界面变形 界面结合强度 拉伸力学性能
下载PDF
Interface,lattice strain and dislocation density of SiC_p/Al composite consolidated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nd torsion 被引量:4
20
作者 钱陈豪 李萍 薛克敏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1744-1751,共8页
Powder mixture of pure A1 and oxidized SiC was consolidated into 10% (mass fraction) SiCp/AI composites at 523 K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nd torsion (ECAP-T).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the composites wa... Powder mixture of pure A1 and oxidized SiC was consolidated into 10% (mass fraction) SiCp/AI composites at 523 K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nd torsion (ECAP-T). Th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the composites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The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for the interface was investigated. The elements at the interface were scann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the EDS mapping was also obtaine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1 pass, 2 passes and 4 passes ECAP-T. According to the XRD analysis, the influences of ECAP-T pass on the Bragg angle and interplanar spacing for AI crystalline plan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ECAP-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1 and SiC within the composites is a belt of amorphous SiO2 containing a trace of A1, Si and C which diffused from the matrix and the reinforcement. With the growing ECAP-T pass, the Bragg angle decreases and interplanar spacing increases for A1 crystalline planes, due to the accumulated lattice strain. The increasing lattice strain of A1 grains also boosts the density of the dislocation within A1 g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INTERFACE lattice strain dislocation d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