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体外成膜过程,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探讨氟化物对耐氟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亲代菌株,分为亲代组(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养基中)、耐氟组(耐氟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体外成膜过程,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探讨氟化物对耐氟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亲代菌株,分为亲代组(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养基中)、耐氟组(耐氟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养基中)和含氟组(耐氟菌株生长于含氟量为1 g/L的BHI培养基中)。通过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组在6、12、18、24、36、48 h生物膜形成情况,采用SPSS 21.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到生物膜生物量随时间增加,24~36 h达到最大值且相对稳定。亲代组及耐氟组生物膜生物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含氟组生物量在实验的6个时间点均明显少于耐氟组( P <0.05)。(2)扫描电镜可见生物膜随时间的延长结构更加复杂,含氟组在实验时间内未见形成完整生物膜。(3)激光共聚焦实验通过细菌活死染观察到6~24 h生物膜呈绿色荧光,以活菌为主;36~48 h生物膜呈黄色荧光,以死菌为主。在不同时间段,实验组之间细菌密度及活菌比例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通过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亲代菌株体外成膜情况无明显差异;氟化物对耐氟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后续药物对生物膜防治作用的研究及代谢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耐氟变形链球菌对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诱导培养耐氟变形链球菌UA159-FR及其亲代菌株UA159,选用复合树脂Z350和自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制备牙本质-树脂复合体试件。将试件分为4组,分别浸入UA159-FR菌液...目的:探讨耐氟变形链球菌对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诱导培养耐氟变形链球菌UA159-FR及其亲代菌株UA159,选用复合树脂Z350和自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制备牙本质-树脂复合体试件。将试件分为4组,分别浸入UA159-FR菌液、UA159菌液、BHI培养基、PBS中孵育14 d,每48 h换液1次,之后进行推出试验,检测试件粘接强度的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4组粘接断面的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UA159-FR和UA159侵袭下,牙本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显著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粘接界面多为混合破坏,扫描电镜下可见大量的树脂突及部分粘接面破坏。结论:耐氟变形链球菌可破坏复合树脂粘接界面,引起粘接强度下降,破坏程度在短期内与亲代菌株无显著差异。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体外成膜过程,并与亲代菌株进行比较;探讨氟化物对耐氟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亲代菌株,分为亲代组(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养基中)、耐氟组(耐氟菌株生长于无氟BHI培养基中)和含氟组(耐氟菌株生长于含氟量为1 g/L的BHI培养基中)。通过结晶紫染色、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3组在6、12、18、24、36、48 h生物膜形成情况,采用SPSS 21.0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结晶紫染色法观察到生物膜生物量随时间增加,24~36 h达到最大值且相对稳定。亲代组及耐氟组生物膜生物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05);含氟组生物量在实验的6个时间点均明显少于耐氟组( P <0.05)。(2)扫描电镜可见生物膜随时间的延长结构更加复杂,含氟组在实验时间内未见形成完整生物膜。(3)激光共聚焦实验通过细菌活死染观察到6~24 h生物膜呈绿色荧光,以活菌为主;36~48 h生物膜呈黄色荧光,以死菌为主。在不同时间段,实验组之间细菌密度及活菌比例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通过对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及亲代菌株体外成膜情况无明显差异;氟化物对耐氟菌株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实验为后续药物对生物膜防治作用的研究及代谢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文摘目的:探讨耐氟变形链球菌对树脂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诱导培养耐氟变形链球菌UA159-FR及其亲代菌株UA159,选用复合树脂Z350和自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制备牙本质-树脂复合体试件。将试件分为4组,分别浸入UA159-FR菌液、UA159菌液、BHI培养基、PBS中孵育14 d,每48 h换液1次,之后进行推出试验,检测试件粘接强度的变化。扫描电镜下观察4组粘接断面的情况。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UA159-FR和UA159侵袭下,牙本质-复合树脂粘接强度显著降低,组间无显著差异。粘接界面多为混合破坏,扫描电镜下可见大量的树脂突及部分粘接面破坏。结论:耐氟变形链球菌可破坏复合树脂粘接界面,引起粘接强度下降,破坏程度在短期内与亲代菌株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