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变形音化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1
作者 叶玉英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变形音化"这一概念是刘钊先生于1991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古文字构形研究》中率先提出的。"变形音化"作为古文字构形的一条重要规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进一步加以梳理和总结的必要。变形音化是古文字构形演... "变形音化"这一概念是刘钊先生于1991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古文字构形研究》中率先提出的。"变形音化"作为古文字构形的一条重要规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有进一步加以梳理和总结的必要。变形音化是古文字构形演变的重要规律之一。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字例的考辨,疏于理论上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对变形音化研究中的一些理论如概念内涵的确立、变形音化产生的内在动因、变形音化之变化形式等问题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文字学 韵学 变形音化
下载PDF
“辔”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呈现的特殊演变现象
2
作者 刘钊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辔”字从商代甲骨文到唐代文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指出《说文》分析为“从丝从軎”的“辔”字本从“丝(或■)”从“叀”,后由从“叀”变为从“车”是“变形义化”,再由从“■”从“口”变为从“丝”从“軎”则是“变形...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辔”字从商代甲骨文到唐代文字的形体演变过程,指出《说文》分析为“从丝从軎”的“辔”字本从“丝(或■)”从“叀”,后由从“叀”变为从“车”是“变形义化”,再由从“■”从“口”变为从“丝”从“軎”则是“变形音化”。这两个相对的演变规律在一个字上相继出现,是比较特殊的例子,体现出汉字演变的复杂性。此外,从“口”的“辔”字,时代没有早过唐代的,说明《说文》对“辔”字的训释,很可能经唐或唐后之人篡改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形演变 变形 变形音化
原文传递
简析汉碑文字中的讹混现象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文文 林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7,112,共4页
本文对汉碑文字中的讹混现象进行研究,分别其类例,归纳其特点,探讨其原因,并从汉字发展演变的角度对讹混现象进行了辩证的思考。
关键词 汉碑文字 讹混 变形音化 变形
下载PDF
汉碑俗字所反映出来的两类汉字形体演变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文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3-74,共2页
通过对汉碑文字中一些有特点的俗字字形的分析,总结出汉碑文字所体现出来的两类字形演变规律:变形音化和变形义化。
关键词 汉碑文字 变形音化 变形
下载PDF
释甲骨文中的“度”及相关诸字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亚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4,共8页
殷墟甲骨文中的"度"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是"度"的表意初文,象手持直尺进行度量;另一种写作"■""■",是从表意初文演变过来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从"度"的字有两个:或释为"... 殷墟甲骨文中的"度"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是"度"的表意初文,象手持直尺进行度量;另一种写作"■""■",是从表意初文演变过来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从"度"的字有两个:或释为"■",是揣度、忖度、审度的意思;释为"■",是估量统计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度田 变形音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