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NF-α在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谢芬高 宋庆磊 张希洲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2期262-265,共4页
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TNF-α作为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活性的炎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在青光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病... 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TNF-α作为一种具有多效生物学活性的炎性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在青光眼、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色素性视网膜炎等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视力损伤 视网膜神经变性性疾病
下载PDF
脑铁代谢和神经变性性疾病 被引量:9
2
作者 钱忠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最近关于脑铁代谢研究的新成果 ,尤其是与脑铁转运、储存、调节相关的某些突变基因的发现 ,足以得出以下结论 ,即异常增高的脑铁至少是部份神经变性性疾病的起始原因。研究显示 ,脑铁过量积聚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引起的某... 最近关于脑铁代谢研究的新成果 ,尤其是与脑铁转运、储存、调节相关的某些突变基因的发现 ,足以得出以下结论 ,即异常增高的脑铁至少是部份神经变性性疾病的起始原因。研究显示 ,脑铁过量积聚主要是由于遗传性和非遗传性因素所引起的某些脑铁代谢蛋白功能异常或表达失控。正是异常增高的脑铁触发一系列病理反应 ,最终导致神经变性性疾病病人脑神经元死亡。本文简要叙述了目前对脑铁分布、功能和脑铁代谢蛋白的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铁代谢 神经变性性疾病 神经退行
下载PDF
NA干扰及其在神经变性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云成 赵永波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21-326,共6页
RNA干扰 (RNAi)是指生物体内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现象 ,它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表达模拟基因敲除技术。RNAi主要通过dsRNA被核酸酶Dicer切割成 2 1~ 2 5nt的小干扰RNA(siRNA) ,由siRNA介... RNA干扰 (RNAi)是指生物体内利用具有同源性的双链RNA(dsRNA)诱发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的现象 ,它可以通过抑制蛋白表达模拟基因敲除技术。RNAi主要通过dsRNA被核酸酶Dicer切割成 2 1~ 2 5nt的小干扰RNA(siRNA) ,由siRNA介导识别并靶向切割同源mRNA分子而实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RNAi的作用机制将逐步被阐明 ,其技术也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并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RNAi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小干扰RNA 神经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临床较常见脑变性性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4
作者 李涛 刘梅丽 崔世民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 3种临床较常见的脑变性性疾病的病理、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 ,研究其疾病类型与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10例... 【目的】观察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多发性硬化、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等 3种临床较常见的脑变性性疾病的病理、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 ,研究其疾病类型与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10例脑变性性疾病 ,并与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CT、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作为脑变性性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结论】CT、MRI及磁共振影像新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磁化传递技术以及磁共振波谱的应用均可为病变的定性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资料 ,但必须与临床及病理相结合 ,才能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性疾病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 多发硬化 一氧化碳中毒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神经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仁富亮 宋少伟 李恩东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5期156-157,159,共3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细胞之一,在很久以前它的存在就已经得到确认。从细胞起源的角度来说,它的机能还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培养和细胞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它的作用也渐渐地被发现和解明。不仅在炎症性神经疾病方面,在...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构成细胞之一,在很久以前它的存在就已经得到确认。从细胞起源的角度来说,它的机能还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细胞培养和细胞分离技术的不断提高,它的作用也渐渐地被发现和解明。不仅在炎症性神经疾病方面,在缺血性疾病和变性疾病发生时,在变性的神经细胞周围也发现有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这些来自变性神经细胞且通过特定通路被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对神经有保护作用。不过,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变性神经细胞还有贪食、处理的作用,它可以直接作为效应器来伤害神经细胞。本文讨论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相互之间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 神经变性性疾病 细胞因子 谷氨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Β 多发硬化(MS) 阿尔茨海默氏病(AD)
下载PDF
MRI检测神经变性性疾病脑铁含量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劲 张雪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变性性疾病 铁含量 MRI 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 多发硬化 哈—森病
下载PDF
NF-κB在学习记忆以及神经变性性疾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苏旸 邓玉林 庆宏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2-435,共4页
NF-κB通过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NF-κB在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变性两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NF-κB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切入点,着重阐述NF-κB参与学习记忆过程的分子途径,及其... NF-κB通过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广泛参与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NF-κB在神经保护和促进神经变性两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NF-κB在神经系统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切入点,着重阐述NF-κB参与学习记忆过程的分子途径,及其在神经病理过程中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学习记忆 神经变性性疾病
原文传递
Tau基因多态性与神经变性疾病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美鸿 吴成斯 徐仁伵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49-2151,共3页
Tau基因及其编码的微管相关蛋白异常最早发现于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对Tau基因研究的深入,Tau基因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有新的发现,最近研究表明,Tau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额颞叶痴呆(FTD)、肌萎缩侧索... Tau基因及其编码的微管相关蛋白异常最早发现于阿尔茨海默病(AD),随着对Tau基因研究的深入,Tau基因与神经变性性疾病的研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且有新的发现,最近研究表明,Tau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额颞叶痴呆(FTD)、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皮质基底节变性(CBD)、帕金森病(PD)的发病存在潜在的相关性.本文将概述Tau基因的构成,Tau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部分神经变性性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基因 多态 神经变性性疾病
下载PDF
灵孢多糖在神经炎性变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彦青 王翰斌 +4 位作者 杨立志 张嘉旭 宋丽娟 王青 马存根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38-1042,1062,共6页
神经炎性变性疾病(NIDs)以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目前的疗法只能缓解症状,还没有方法来阻止这些疾病的进行性加重。NIDs具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 神经炎性变性疾病(NIDs)以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坏死为特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运动神经元疾病等。目前的疗法只能缓解症状,还没有方法来阻止这些疾病的进行性加重。NIDs具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凋亡等共同病理机制。灵孢多糖(GLPS)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由于其抗炎、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已被广泛用于NIDs的研究。通过系统综述GLPS在体外和体内NIDs模型中的作用,探讨其在抗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NIDs的治疗和GLPS的研究应用提供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变性疾病 灵孢多糖 抗神经炎症 抗氧化 机制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对神经变性疾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晔 王俊娟 吴云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佳。最近研究结果显示,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可能具有治疗神经变性性疾病的潜能。SIRT1有广泛的生物...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巨大负担。目前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佳。最近研究结果显示,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可能具有治疗神经变性性疾病的潜能。SIRT1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能够提高神经元对毒性物质(如MPTP、淀粉样蛋白和突变的SOD等)的抵抗力,促进神经网络的形成。本文就SIRT1在神经变性疾病中可能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延顿舞蹈病 肌萎缩侧所硬化症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神经保护异常蛋白沉积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1-34)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退变性疾病TLIF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宏伟 陈晓华 +1 位作者 马海召 尚春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对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椎间孔行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率及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9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LIF,实验组术后...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1-34)(PTH)对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经后路椎间孔行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椎间融合率及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9例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LIF,实验组术后第一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20μg PTH一次。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术前与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骨人交联碱性磷酸酶(BALP),I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I型胶原N-端肽)肌酸酐(NTX/Cr)。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腰椎骨密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LP和NTX/Cr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H对老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TLIF术后疗效较好,能增加患者骨密度,提高血清BALP和NTX/Cr水平,增加椎间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后路椎间孔行腰椎椎间融合术 甲状旁腺激素(1-34) 骨密度 骨代谢
下载PDF
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与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丽 刘国良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4,共2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也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神经变性性疾病。是大脑、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由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功能减退或丧失的一组病群。比如:阿尔兹海默病(AD...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也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神经变性性疾病。是大脑、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由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功能减退或丧失的一组病群。比如:阿尔兹海默病(AD)、帕金森氏病(P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享廷顿氏病(HD)、肯尼迪病(KD)、Friedreich共济失调(FROA)、Pick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疾病 FRIEDREICH共济失调 线粒体 肌萎缩侧索硬化 神经退化疾病 神经变性性疾病 阿尔兹海默病 帕金森氏病
下载PDF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6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谢谦 孟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77-1078,共2页
关键词 亚急脊髓联合变性 临床分析 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感觉共济失调 周围神经 痉挛瘫痪 吸收不良 胃肠道内
下载PDF
变应性疾病患儿食物过敏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惠敏 潘敏欢 +3 位作者 霍毅婷 石斐 梁楚琴 孙宝清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目的:了解变应性疾病患儿食物过敏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怀疑食物过敏的变应性疾病患儿401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分析常见食物中蛋清、牛奶、虾、蟹、大豆和花生sIgE的阳性率,患儿食物... 目的:了解变应性疾病患儿食物过敏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怀疑食物过敏的变应性疾病患儿401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检测结果,分析常见食物中蛋清、牛奶、虾、蟹、大豆和花生sIgE的阳性率,患儿食物过敏特征和报告率,食物sIgE阳性率与自述食物过敏报告率及家族过敏史的关系。结果:患儿自述食物过敏报告率为34.4%,诱发过敏反应的食物主要为牛奶(14.7%)、鸡蛋(12.5%)和虾(7.0%);进食过敏食物后的症状以皮肤症状为主(41.3%);食物sIgE阳性率与自述食物过敏报告率相比,牛奶、蛋清和花生sIgE阳性率高于自述食物过敏的报告率(P〈0.01),而虾、蟹和大豆sIgE阳性率与自述食物过敏的报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sIgE级别组中,虾和蟹sIgE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自述食物过敏报告率高于阴性组(P〈0.05),但蛋清、牛奶、花生和大豆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6%食物过敏患儿有家族过敏史,有家族过敏史患儿中以男孩患过敏性疾病几率较女孩高(P〈0.01);父母双方过敏家庭的患儿蛋清sIgE阳性率、仅父亲过敏家庭的患儿牛奶sIgE阳性率均高于无家族过敏史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过敏的患儿自述食物过敏发生率高于非父母均过敏患儿(OR=1.91,95%CI:1.07~3.42);春夏出生患儿自述食物过敏报告率低于秋冬出生患儿(OR=0.644,95%CI:0.42~0.99)。结论: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幼儿是食物过敏高风险人群,这些家长应加强食物过敏的防范意识,尽早发现和干预,阻断或减缓变应性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变性反应疾病 免疫球蛋白E 问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纹状体黑质变性的症状和临床过程
15
作者 横地房子 刘芳 《日本医学介绍》 2005年第10期440-442,共3页
帕金森(Parkinson)病在高龄化社会的发病率很高,是占运动障碍者很高比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引起医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选译自《臨床医》杂志2004第30卷第11期,就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作系统阐述,内容详尽,新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帕金森(Parkinson)病在高龄化社会的发病率很高,是占运动障碍者很高比例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引起医学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选译自《臨床医》杂志2004第30卷第11期,就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作系统阐述,内容详尽,新颖,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专辑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陈谅教授审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黑质变性 帕金森病症状 临床过程 中枢神经变性疾病 神经变性性疾病 帕金森综合征 流行病学 运动迟缓 病变部位
下载PDF
聚谷氨酰胺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天盆 周新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CAS 2001年第2期61-62,共2页
亨延顿病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Ⅰ型 (SCA1) ,SCA2 ,SCA3 ,SCA6 ,SCA7,齿状核红核苍白球丘脑下部萎缩 ,脊髓延髓肌肉萎缩这几种聚谷氨酰胺病均有一定群体的神经元丢失。在相应群体的神经元细胞发现有胞内包涵体 。
关键词 神经变性性疾病 细胞凋亡 聚谷聚酰胺 细胞内包涵体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建强 袁志刚 《医学综述》 2008年第20期3058-3060,共3页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同位点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不同的遗传亚型。现已发现20余种亚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类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单基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同位点的三核苷酸重复扩增导致不同的遗传亚型。现已发现20余种亚型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数是由于致病基因内存在CAG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导致含有多聚谷氨酰胺链的突变蛋白在细胞核内沉积形成核内包涵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神经变性性疾病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春燕 张祥建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是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 ,也是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因子之一 ,在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性疾病和癫等疾病中起一定作用。在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时期 ,IL 6可发挥神经毒性或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脑外伤 变性性疾病
下载PDF
脑卒中与血管性痴呆
19
作者 金花鲜 白静丽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5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痴呆 脑卒中 变性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早老痴呆 脑血管病 老年人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与护理
20
作者 王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238-239,共2页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有时为灰质)弥漫性破坏为特征的进行性、变性性疾病,可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其病因不太明确,有人认为是由病毒引起的免疫改变过程。MS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0~4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且多...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有时为灰质)弥漫性破坏为特征的进行性、变性性疾病,可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其病因不太明确,有人认为是由病毒引起的免疫改变过程。MS的发病年龄一般在20~4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两倍,且多见于寒冷地区的白种人。由于MS的进展程度不同,1996年美国多发性硬化症协会(NM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硬化症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 寒冷地区 变性性疾病 进行损害 治疗与护理 感情支持 三叉神经痛 免疫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