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的外治法
1
作者 彭娟 张朝晖 +1 位作者 马静 徐强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540-541,共2页
总结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的处理方式,结合肌腱愈合规律及化腐再生法的作用,提出化腐再生法促进肌腱血管化,加速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堵截感染这一新的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的外治法。
关键词 糖尿病足坏疽 化腐再生法 肌腱变性 外治法
下载PDF
整体清法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磊 柳国斌 +2 位作者 闫少庆 杨晓 奚九一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4期43-43,40,共2页
目的:观察整体清法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DFTG)的临床疗效。结论:整体清法对DFTG治疗有显著效果,优于活血化瘀法。
关键词 肌腱变性坏死症 糖尿病足 临床研究 治疗 清法 筋疽 活血化瘀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4
3
作者 奚九一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共4页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临床研究编者按: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率文献报道约占糖尿病人的0.9~1.7%,老年急者可高达2.8~14.5%,一般综合治疗半数以上要截肢,死亡率亦较高,在欧美已成为截肢适应症之一。作者...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临床研究编者按: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率文献报道约占糖尿病人的0.9~1.7%,老年急者可高达2.8~14.5%,一般综合治疗半数以上要截肢,死亡率亦较高,在欧美已成为截肢适应症之一。作者研究了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病因素,除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肌腱变性坏死症 筋疽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及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晴 邵腾腾 赵诚 《上海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42-45,共4页
从古至今,筋疽的含义包括背部疮疡、肘臂疮疡、足踝疮疡和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等,但现主要是指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在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病症理论的指导下,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总体上令人满意。
关键词 筋疽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后肌腱外露改善肌腱愈合2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昭和 唐修俊 +2 位作者 邓呈亮 魏在荣 王达利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亚急诊修复伴有肌腱外露和肌腱变性足外伤的整复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急诊及骨科足后开放性外伤伴肌腱外露病例25例,男21例,女4例,入院后经急诊清...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亚急诊修复伴有肌腱外露和肌腱变性足外伤的整复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到2016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急诊及骨科足后开放性外伤伴肌腱外露病例25例,男21例,女4例,入院后经急诊清创后保留仍有弹性的肌腱,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保护创面,亚急诊二期手术再次扩创后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皮瓣成活后出院并长期随访肌腱恢复程度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通过转移皮瓣修复创面,患者外露肌腱均得以保留,术后肌腱粘连6例,其余病例无肌腱粘连,皮瓣均成活。结论应用亚急诊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带蒂修复对受损变性的跟腱肌腱治疗有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致残率及恢复时间,提高修复效果,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伤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肌腱外露 变性肌腱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外伤后肌腱玻璃样变性一例
6
作者 王明明 李焕荣 +1 位作者 可国安 丁若虹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8-39,共2页
2012年12月,我们收治了1例体表包块的患者,入院初步诊断为腱鞘囊肿。手术将包块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示肌腱玻璃样变性。以往在临床中,我们常见的玻璃样变性组织,如瘢痕,而肌腱的局部变性增生所形成的假包块较少见,会引起误诊。因此... 2012年12月,我们收治了1例体表包块的患者,入院初步诊断为腱鞘囊肿。手术将包块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示肌腱玻璃样变性。以往在临床中,我们常见的玻璃样变性组织,如瘢痕,而肌腱的局部变性增生所形成的假包块较少见,会引起误诊。因此,笔者对此病例总结,希望能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外伤 肌腱玻璃样变性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晓阳 曾昭洋 +2 位作者 石育弘 王鑫 周丁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8-21,共4页
从古至今,筋疽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现多指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在临床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治疗费用高昂,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在筋疽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肌腱组织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肌腱组织形态... 从古至今,筋疽的内涵不断发生变化,现多指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在临床中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治疗费用高昂,为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在筋疽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肌腱组织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肌腱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等,因此通过研究炎症因子在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的作用机制研究,可能找到改善筋疽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截肢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因子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 筋疽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探讨
8
作者 谢泽玮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23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70例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关节镜检查(金标准)与高频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收治的70例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关节镜检查(金标准)与高频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70例患者中,关节镜诊断为部分小撕裂型肩袖损伤50例(部分组),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20例(全层组)。两组的损伤部位、损伤到超声时间、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组的腱鞘积液、肩袖钙化、肌腱变性、肌腱增厚等超声特征占比均明显高于部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组的肌筋膜厚度、冈下肌腱厚度、冈上肌腱厚度都显著高于全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0例患者中,高频超声诊断为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19例,部分小撕裂型肩袖损伤51例,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00%(18/20)和98.00%(49/50),Kappa值为0.893。ROC曲线显示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914。结论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腱鞘积液、肩袖钙化、肌腱变性、肌腱增厚,尤其是可导致肌筋膜厚度、冈下肌腱厚度、冈上肌腱厚度增加,高频超声鉴别诊断部分及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与关节镜检查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层小撕裂型肩袖损伤 高频超声 腱鞘积液 肩袖钙化 肌腱变性 肌腱增厚
下载PDF
糖尿病足肌腱坏死隐性病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磊 刘立昌 +2 位作者 王义成 曹烨民 奚九一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坏死症)肌腱"隐性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动态观察成模大鼠体重、血糖;定期处死大鼠,检测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组织糖、糖基化终...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筋疽(肌腱坏死症)肌腱"隐性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动态观察成模大鼠体重、血糖;定期处死大鼠,检测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及组织糖、糖基化终产物(AGEs)、羟脯氨酸(Hyp)、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结果模型各组肌腱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组织糖、AGEs、Hyp、MPO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时间延长,肌腱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组织损害程度持续加重;组织糖、AGEs、MPO呈逐渐上升趋势,而Hyp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糖尿病模型大鼠后肢肌腱组织早期即出现隐性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肌腱组织糖含量升高、蛋白非酶糖化、肌腱基质病理改变和炎症反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筋疽 肌腱变性坏死症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集成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
10
作者 倪亚博 田兆荣 +5 位作者 杨建平 王玉琪 田博 龚瑞 赵薇 王志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603-1610,共8页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的97例患者(病例组),男54例,女43例,年龄29~56(37.4±9.6)岁。病例组患者根据肩关节... 目的探讨集成MRI(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中的定量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确诊冈上肌肌腱损伤的97例患者(病例组),男54例,女43例,年龄29~56(37.4±9.6)岁。病例组患者根据肩关节镜结果分为3个亚组:肌腱病组(37例,Ⅱ级)、部分撕裂组(34例,Ⅲ级)及完全撕裂组(26例,Ⅳ级)。同期招募无冈上肌肌腱损伤的正常肩袖志愿者28名(对照组),男16名,女12名,年龄23~49(36.1±7.2)岁,分级为Ⅰ级。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肩关节MRI轴位T_(1)加权像(T_(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轴位T_(2)加权像(T_(2)WI)脂肪抑制(FS)序列、斜冠状位T_(2)WI FS及斜矢状位质子密度加权(PDW)序列扫描,同时行SyMRI序列斜冠状位扫描。于T_(2)WI斜冠状位图像上根据冈上肌肌腱走形将其分为外侧、内侧及中间亚区,由2名放射科医生测量3个亚区的T_(1)、T_(2)及PD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分级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定量值与损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冈上肌肌腱3个亚区T_(1)、T_(2)及PD值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ICC值均>0.700。外侧亚区的T_(1)值、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_(2)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间及内侧亚区的T_(1)值、内侧亚区的T_(2)值及外侧、中间及内侧亚区的PD值在冈上肌肌腱损伤不同分级中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_(2)值是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123(1.037~1.216)、0.122(1.151~1.197);均P<0.001]。外侧亚区T_(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及Ⅲ级与Ⅳ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值分别为0.891(95%CI:0.801~0.981)、0.797(95%CI:0.680~0.914)、0.723(95%CI:0.594~0.853)(均P<0.001),中间亚区T_(2)值诊断Ⅰ级与Ⅳ级、Ⅱ级与Ⅳ级、Ⅱ级与Ⅲ级及Ⅰ级与Ⅲ级冈上肌肌腱损伤的AUC分别为0.946(95%CI:0.849~0.989)、0.886(95%CI:0.809~0.962)、0.746(95%CI:0.631~0.861)、0.843(95%CI:0.745~0.941)(均P<0.001)。外侧及中间亚区的T_(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呈正相关(r=0.542、0.615,均P<0.001),T_(1)值及内侧亚区的T_(2)值与冈上肌肌腱损伤分级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yMRI技术在冈上肌肌腱损伤程度分级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T_(2)值可作为损伤分级的有效量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定量磁共振成像 肩袖损伤 肌腱变性 合成磁共振成像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奥秘逐渐破解
11
《家庭用药》 2001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足 病理 特异性肌腱变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