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束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在复杂空区群残矿回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东 陈何 王湖鑫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130-132,共3页
空场法开采遗留的残矿凌乱无序、形态复杂,回采难度较大,基于集束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开发区域残矿整体崩落技术,成功应用在多个矿山复杂采空区治理与残矿回采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残矿回采 集束孔 变抵抗线爆破
下载PDF
大抵抗线、变抵抗线条件下集束孔精细化爆破技术
2
作者 王湖鑫 熊代余 陈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采空区已成为影响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危害源之一。处理采空区的同时,应尽可能回收其周边的残矿资源。由于暴露时间长,地应力集中,采空区及周边矿岩受到破坏。在对采空区周边残矿回收时,常面临大抵抗线、变抵抗线条件,... 采空区已成为影响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危害源之一。处理采空区的同时,应尽可能回收其周边的残矿资源。由于暴露时间长,地应力集中,采空区及周边矿岩受到破坏。在对采空区周边残矿回收时,常面临大抵抗线、变抵抗线条件,爆破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介绍的集束孔精细化爆破技术,根据爆破范围内最大抵抗线确定组成集束孔的炮孔个数,再根据各部分抵抗线变化情况,对装药的孔数进行调整,使爆破能量均匀分布于爆破范围矿岩,既保证矿岩破碎效果,又充分利用炸药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处理 残矿回采 抵抗线 变抵抗线 集束孔爆破 精细化爆破
下载PDF
地下残矿高效回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董凯程 解联库 +1 位作者 冯盼学 史晓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5-7,12,共4页
根据地下残矿开采形态复杂、安全条件差的特点,对比各种采矿方法优缺点,研究提出利用采空区为补偿空间的区域整体爆破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将残矿周围采空区作为爆破补偿空间,利用大直径深孔一次爆破落矿,集中出矿后对采空区进行大流量充... 根据地下残矿开采形态复杂、安全条件差的特点,对比各种采矿方法优缺点,研究提出利用采空区为补偿空间的区域整体爆破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将残矿周围采空区作为爆破补偿空间,利用大直径深孔一次爆破落矿,集中出矿后对采空区进行大流量充填。该技术在残矿开采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残矿 大直径深孔 变抵抗线 区域整体爆破
下载PDF
平行密集束状深孔高效爆破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建东 陈何 +1 位作者 孙忠铭 王湖鑫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5,64,共4页
近年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在深入开展束状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与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不同条件地下矿山的开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冬瓜山铜矿和华锡集团铜... 近年来,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在深入开展束状孔爆破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发了束状孔当量球形药包爆破技术与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不同条件地下矿山的开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冬瓜山铜矿和华锡集团铜坑矿地下开采工程,介绍了上述两项爆破技术的原理、特点、实际应用效果与扩展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开采爆破 束状孔 当量球形药包 变抵抗线爆破
下载PDF
束状孔大量落矿残矿高效回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建东 陈何 王湖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8,86,共4页
针对空场法开采中空区群治理和矿柱群回采的难点问题,以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为基础,开发了束状孔大量落矿残矿高效回采工艺技术,成功应用在多个矿山的采空区治理与残矿资源回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下矿山 开采爆破 残矿回收 束状孔 变抵抗线爆破
下载PDF
多空区极复杂大隐患环境下残矿安全高效回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冯盼学 解联库 刘建东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3年第4期5-7,共3页
针对可可塔勒铅锌矿多空区极复杂大隐患环境下的残矿开采,借助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采用束状深孔区域整体崩落为主、边角矿中深孔爆破落矿为辅的技术方案,并利用采空区底部扩漏形成的大漏斗出矿结构,不仅有效解决了复杂多空区的安全... 针对可可塔勒铅锌矿多空区极复杂大隐患环境下的残矿开采,借助束状孔变抵抗线爆破技术,采用束状深孔区域整体崩落为主、边角矿中深孔爆破落矿为辅的技术方案,并利用采空区底部扩漏形成的大漏斗出矿结构,不仅有效解决了复杂多空区的安全隐患,而且实现了残矿的大规模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空区 残矿开采 变抵抗线爆破 区域整体崩落
下载PD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alyses of the DCMU Resistant Mutants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Eustigmatophyceae)
7
作者 ZHANGJimin LIUShuang +2 位作者 YANGGuanpin ZHANGXuecheng GAOZhenhu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 2003年第1期65-68,共4页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was applied to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three mutants resistant to 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 (DCMU) were isolated. The cellular chlorophyll a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of the wil... Ultraviolet mutagenesis was applied to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and three mutants resistant to 3-(3,4-dichlorophenyl)-1,1-dimethylurea (DCMU) were isolated. The cellular chlorophyll a and total lipid content of the wild are higher in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DCMU than in the control without DCMU. Without DCMU, the growth rates and chlorophyll a contents of the muta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wild. Significant changes of fatty acid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have occurred in DCMU-resistant mutants growing in the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DCMU. The total lipid, palmitic acid (16∶0), palmitoleic acid (16∶1ω9) and oleic (18∶1ω9) content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vaccenic acid (18∶1ω11)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and the EPA content of dried powder increases slightly in the mutants. The study may provide a basis to improve EPA content in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DCMU MUTATION fatty ac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