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季建国 侯小锋 +7 位作者 张荣 殷海萍 夏耘 涂静 宋志慧 张志华 邹建刚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评价窦性心动过缓人群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比较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性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缓组)67例和窦性心律、心率正常者(对照组)47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运动试验中的... 目的:评价窦性心动过缓人群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比较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性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缓组)67例和窦性心律、心率正常者(对照组)47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运动试验中的最大心率和动态心电图的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运动试验以运动后最大心率未达85%年龄预测心率,动态心电图以最大心率不超过100次/min。结果:①采用运动试验诊断标准:窦缓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16例(23.88%),对照组4例(8.5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窦缓组中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率为23.88%,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的7.46%(P<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率者,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优于动态心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缓 变时性功能不全 心率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崎 马虹 孙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计算其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并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为0.74±0.16,明显低于对照组0.9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计算其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并与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9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为0.74±0.16,明显低于对照组0.90±0.17(P<0.0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并且与有无心血管并发症及有无缺血性ST改变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普遍存在运动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率变时性功能不全 运动平板试验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心脏变时性功能测定在平板运动试验中的运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杨静 王国强 刘志华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694-695,共2页
对74例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计算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2%,特... 对74例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计算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81.1%,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提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结合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优于传统的ST段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变时性功能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韩雪 +3 位作者 纳志英 王月 尹琳 张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60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率、血压变化、运动时间(time)、代谢当量(mets);计算2级运动的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2)。HRV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60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心率、血压变化、运动时间(time)、代谢当量(mets);计算2级运动的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2)。HRV采用24h时域法分析,指标采用SDNN、SDANN、PNN50、rMSSD,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H组峰值心率及心率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148.75±11.81)bpm比(154.27±12.05)bpm],[(67.44±13.37)bpm比(74.12±14.43)bpm],P<0.05;EH组CIR2低于对照组(0.94±0.22比1.03±0.15),P<0.05;变时性功能不良(CI)的人数EH组29例(48.33%)明显多于对照组7例(17.5%),P<0.01;表明EH组存在CI的改变。EH组HRV指标均下降,P<0.05、P<0.01。结论变时性功能及HRV从不同的方面说明EH患者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损害,临床应重视变时性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试验 变时性功能 心率异性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卓伟明 王秀云 占亚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332-1333,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9例经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检查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TET传统标准结合C...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9例经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ing,TE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检查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TET传统标准结合CI与传统标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与传统标准相比,C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传统标准阳性的基础上结合CI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88.5%)和准确性(81.9%)较传统标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TET传统标准结合CI是诊断冠心病的一个可靠指标,可提高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 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变时性功能不全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脓毒血症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侯杰 王国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8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0年7月l日一2011年1月5日我院ICU收治脓毒血症164例,将其中伴CI的26例设为a组,不伴CI者设为非CI组,通过24h床边实时动态心电监测...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伴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0年7月l日一2011年1月5日我院ICU收治脓毒血症164例,将其中伴CI的26例设为a组,不伴CI者设为非CI组,通过24h床边实时动态心电监测记录患者ICU住院期间每日最高心率、静息心率,并计算运动峰值心率与预测最大心率值之比(rHR),观察两组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休克发生率、病死率。结果CI组峰值心率、静息心率、rHR均显著低于非CI组(P〈0.01),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于非cI组(P〈0.0l和〈0.05),两组CRP、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态心电监护记录的心率值变化可以进行CI诊断。脓毒血症患者伴有CI时可导致循环不稳定,预后较差,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预后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亚娟 陈倩 齐晓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冠心病的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两组的...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冠心病的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HR)、血压变化、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计算运动后峰值HR变化和cR指数,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并进行心率变异性的参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息HR增高,峰值HR降低,峰值静息HR差值降低,cR指数降低,变时性功能不全(CI)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冠心痛患者的CRT及HRV指标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灵敏有效的指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且CR与HRV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变时性功能 心率异性
下载PDF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对冠心病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蓉 李国强 +3 位作者 杨延灵 朱志耘 黄璟棠 赵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8期930-933,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 目的评价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和非冠心病组,分析各组间心脏变时性功能。结果以CI为诊断标准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传统的ST标准(P〈0.05),但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传统ST标准联合CI标准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高于单独运用传统ST标准和CI标准(P〈0.05),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各组运动后最大心率与变时性指数低于非冠心病组,并随病变冠状动脉支数的增加而减低(P〈0.05)冠心病伴三支病变组未达目标心率者多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随受累冠状动脉支数增加,心脏变时性指数〈0.8者增多(P〈0.05)。结论CI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CI联合ST段改变法对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检测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9
作者 刘爱琴 王岩 +4 位作者 黄建新 封淑文 王丽丽 王娜 杜微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冠脉造影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将冠脉造影阳性(冠心病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组、冠心病组中ST段压低者与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良者进行对比...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冠脉造影者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行测量,将冠脉造影阳性(冠心病组)与冠脉造影正常组、冠心病组中ST段压低者与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良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运动后最大心率、变时性指数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明显低于冠脉正常组(P<0.05和P<0.01),ST段压低伴变时性功能不良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比ST段压低明显增高(P<0.05和P<0.0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中变时性功能变化的观察与分析,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时性功能 冠心病 心电描记术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
10
作者 包丽芳 胡申江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观察心脏变时性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运动中最大心率(MaxHR)...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特点及缬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12周,观察心脏变时性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运动中最大心率(MaxHR)未达年龄预测最大心率(220-年龄)的85%和心脏变时指数(CRI)<0.8、心率储备率(HRR)<80%为心脏变时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MaxHR(132±22)次/min、CRI0.70±0.20、HRR(57.5%)明显低于对照组(160±17)次/min(t=2.899,P<0.01)、CRI1.22±0.24(t=3.209,P<0.01)、HRR(2.5%)(χ2=28.81,P<0.01);经过缬沙坦每天80~160mg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MaxHR(144±18)次/min、CRI0.81±0.21、HRR(37.5%)明显高于治疗前MaxHR(t=2.131,P<0.05)、CR(It=2.024,P<0.05)、HRR(χ2=3.21,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存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受损有关,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的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变时性功能不全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博淼 刘洵 +2 位作者 王一春 谭思洁 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5-769,共5页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HRR1)的影响。方法:对3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变时性功能正常组(G1,n=19,HRR%≥0.8);变时性功能不全组(G2,n=11,HRR%<0.8)...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和心率恢复值(HRR1)的影响。方法:对3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变时性功能正常组(G1,n=19,HRR%≥0.8);变时性功能不全组(G2,n=11,HRR%<0.8),并测定受试者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HR)、摄氧量(VO2)、ST段下降数值和血压。12周运动康复后再次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上述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康复程序前相比,12周康复程序后,G1和G2组的VO2peak、HRR1均有显著增加(G1,8%,P<0.01;G2,4%,P<0.05)、(G1,18.6±3.3—23.8±4.5,P<0.01;G2,12.8±4.2—13.7±3.5,P<0.05),而G1比G2提高的更加明显。ST段降低显著改善(G1,-0.7±0.5—-0.2±0.5,P<0.05;G2,-0.9±0.5—-0.3±0.6,P<0.05)。HRR%有显著增加(G1,84.2±2.5—88.9±6.1,P<0.05;G2,60.2±8.3—75.8±3.8,P<0.05)。结论:12周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包括变时性功能正常者和变时性功能不全者)的运动能力,提高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上述积极作用对变时性功能正常者的体现则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运动心脏康复 心脏变时性功能 心率恢复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心脏变时性功能测定在动态心电图试验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青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7年第5期333-334,共2页
目的心脏变时功能测定是新近应用于诊断和评价冠心病预后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本文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评价冠心病者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先后行DCG检测和心脏负荷试验检查。结果根据最大心率120... 目的心脏变时功能测定是新近应用于诊断和评价冠心病预后的一种新型检测方法。本文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评价冠心病者心脏变时功能不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先后行DCG检测和心脏负荷试验检查。结果根据最大心率120次/分,分为冠心病伴心脏变时功能不正常组(A组)38例及冠心病伴心脏变时功能正常组(B组)27例,观察两组心脏变时功能,指标包括运动最大心率:心率恢复值5min、10min:运动后心率增高值5min、10min。这些指标两组相比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24h DCG检测应用心脏变时功能预测冠心病预后价值显著,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变时性功能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寥寥 俞幼燕 +1 位作者 钱赛芳 黄翯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8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特点,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MS组、T2DM组和对照组,根据心...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特点,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为MS组、T2DM组和对照组,根据心电图ST-T改变将MS组和T2DM组的研究对象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心肌缺血组,根据心脏变时性功能将MS组和T2DM组的研究对象分为CI组和变时性功能正常组,进行症状限制性平板心电运动试验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 MS组和T2DM组HRmax、rHR、心率储备、变时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其中MS组最小(P<0.05),心肌缺血组CI率和MS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心肌缺血组(P<0.05),CI和MS与心肌缺血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3.225,3.568,P<0.05),血脂异常、高血压、MS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1.993,2.68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发生心肌缺血风险高,变时性功能可作为反映心肌缺血的指标,MS则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和心肌缺血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心脏变时性功能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岚 江力勤 孙小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年第4期277-27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5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 目的探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以及心率变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5例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应用标准Bruce方案进行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同步监测血压和12导联心电图,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血压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心率变异、心肌缺血情况。结果235例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中,3支冠脉病变者变时性功能不全者合并有ST段改变,心率变异呈SDNN、HF明显低于单支病变者;并且冠脉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可通过心脏变时功能预测冠脉病变情况,以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时性功能 心率 冠脉事件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迎春 郑艳 +1 位作者 于小林 李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72-874,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心脏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冠心病二级防治标准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变时性功能改变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68例)比较。采用分级运动试验法。将运动中最大心率(HRmax)与预测最大心率(190—年龄)的百分比(HRmax/PHRmax)<95%、心脏变时指数(CRI)<0.8、心率储备指数(HRR)<80%为心脏变时功能障碍的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HRmax/PHR-max未达到95%者35例(占55.6%),对照组11例(占16.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2.3,P<0.01);HRR指标未达到80%者,观察组34例(占54%),对照组(9例,13.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4.6,P<0.01);CRI指标未达到0.8者,观察组31例,占49.2%,对照组19例,占27.9%,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χ2=6.27,P<0.05)。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HRmax/PHRmax比值(98.3±4.8%/94.8±4.5%,t=-5.12,P<0.01)、CRI(0.997±0.15/0.805±0.12,t=-54.0,P<0.01)、HRR(90.0±9.6%/78.24±8.2%,t=-75.3,P<0.01)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1冠心病存在较明显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情况,以CI和HRR指标表现明显;2益气活血法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CI,对改善预后和预防心源性猝死(SCD)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冠心病 变时性功能不全 心电图分级运动试验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段琳 孟丽华 +2 位作者 孟庆峰 张召平 纪玉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9期1121-1122,1132,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 目的:研究原发性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患者136例与9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记录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Chronotropic incompetence,CI)的指标,分别分析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两组间差别及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可以作为诊断冠脉病变的独立敏感指标;关注静息心率的控制是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方向,静息心率和心脏变时功能,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静息心率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下载PDF
心率变异在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李克强 郭玲 +1 位作者 李瑛 李雯 《中外医疗》 2013年第9期79-79,81,共2页
目的探讨变时性功能不良与心率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心率变异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的临床意义再评估。方法选取136例平板运动试验者,进行变时性功能检测及HRV分析,以变时性功能不良者作为观察组,变时性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二组... 目的探讨变时性功能不良与心率变异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心率变异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的临床意义再评估。方法选取136例平板运动试验者,进行变时性功能检测及HRV分析,以变时性功能不良者作为观察组,变时性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二组间心率变异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时域指标SDNN、RMSSD比值下降,频域指标LF/HF比值增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时性不良患者心率变异降低,表明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是造成变时性功能不良的原因之一,应用HRV对变时性功能不良临床意义进行再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 心率 平板运动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玉翠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第1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情况,研究分析其和心肌缺血之间的联系,寻找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50例正常体检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MS组、T2DM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情况,研究分析其和心肌缺血之间的联系,寻找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该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和50例正常体检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MS组、T2DM组和对照组,按照患者心电图ST-T改变情况,吧MS和T2DM两组患者又分成心肌缺血和非心肌缺血两组患者,按照心脏变时性功能分成CI和正常组,对患者的平板心电运动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的HRmax、r HR、心率储备、变时性指数比其他两组要高,T2DM组比MS组要高(P<0.05),心肌缺血组患者的CI率和MS发病率比非心肌缺血组高(P<0.05),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就是血脂异常、高血压、MS。结论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会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症发生率提升,临床中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变时性功能来判断心肌缺血情况,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以及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心电图运动试验 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与其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浩 田忠秋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4期1932-1933,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经心电图诊断的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其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6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在经心电图诊断的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其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同期6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板试验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等一般情况以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HR高于正常人,但运动时HR峰值却低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静息和运动时HR峰值差以及CR指数也显著大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HRV的各项指标均小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心病患者CR指数的增高,其HRV的各项指标值也相应增加。结论 HR、CR指数以及HRV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且CR指数与HRV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脏变时性功能 心率异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改良法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世锋 赵峰 +2 位作者 聂连涛 王永生 李中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6期114-11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改良法(动态心电图联合楼梯运动试验)检测老年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资料完整顺利完成动态心电图改良法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 目的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改良法(动态心电图联合楼梯运动试验)检测老年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的差异。方法选择资料完整顺利完成动态心电图改良法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7例作为研究组,非冠心病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变时性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 (1)24 h最小心率值:研究组>对照组[(62.75±4.73)次/min vs.(48.92±4.47)次/min,t=21.31,P<0.05];(2)24 h最大心率值:研究组<对照组[(106.68±5.83)次/min vs.(136.17±7.34)次/min,t=31.37,P<0.05];最大最小心率差值:研究组<对照组[(43.92±7.62)次/min vs.(87.25±9.20)次/min,t=36.04,P<0.05];运动停止后1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14.76±1.57)次/min vs.(30.24±1.89)次/min,t=62.21,P<0.05]、运动停止后2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22.47±2.43)次/min vs.(39.49±2.19)次/min,t=52.05,P<0.05]、运动停止后3 min心率恢复值:研究组<对照组[(27.16±3.69)次/min vs.(46.26±2.47)次/min,t=44.44,P<0.05]。结论除外年龄因素,采用动态心电图改良法检测两组心脏变时性功能指标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冠心病 老年人 心脏变时性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