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易学与朱熹的历史变易思想
1
作者 汪高鑫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9-180,共12页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易学家,在史学和易学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朱熹从《周易》的变通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认为“阴阳流变”是《易》之本质属性,阴阳互变经历从“渐化”到“顿变”的过程。从这一易学思想出...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易学家,在史学和易学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朱熹从《周易》的变通思想出发,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思想,认为“阴阳流变”是《易》之本质属性,阴阳互变经历从“渐化”到“顿变”的过程。从这一易学思想出发,他提出了系统的历史变易论:肯定人类历史的起源是理与气“妙合”的结果;历史发展呈现出质文互变规律和“渐化”到“顿变”的过程;只有圣人才能“通其变,使民不倦”。朱熹从“阴阳无始”易学思想出发,肯定《易》之“阴阳流变”具有循环特性。以此解说历史,认为上古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即呈现出一治一乱的循环规律,并接受邵雍“宇宙年谱说”,提出历史大循环论,以“一元”为一历史盛衰周期,“一元”结束便是新历史周期的开始。宋代以前的中国历史即为“一元”周期,其中上古三代为天理流行的盛世,汉唐为人欲横流的衰世,而宋代则是历史新纪元的开端。朱熹从“阴阳对待”易学思想出发,肯定阴阳之位永不变易。以此解说历史,肯定三纲五常万古不易,认为人具三纲五常,如同天有阴阳、地有刚柔;历史变易只是变易文物制度之“小体”,而纲常伦理之“大体”是不变的;文物制度的变易也需要以扶持纲常为目的;纲常不变特性决定了历史的可知性。朱熹历史变易思想肯定历史的必变性,努力揭示历史变易规律,有其合理性一面。他强调圣人“通其变”和纲常不易,是一种浓厚的圣贤史观与道德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朱熹 阴阳流行 阴阳无始 阴阳对待 历史变易思想
下载PDF
试论传统变易思想对洋务教育的影响
2
作者 王韵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5-49,共5页
以“中体西用”的儒学变易思想为核心理论的洋务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为中西文化的融汇沟通架起了桥梁。首先,“中体西用”观承认中西二学相需并存,缺一不可,从而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 以“中体西用”的儒学变易思想为核心理论的洋务教育导致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裂变,为中西文化的融汇沟通架起了桥梁。首先,“中体西用”观承认中西二学相需并存,缺一不可,从而对洋务教育乃至中国近现代的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见解。其次,“中体西用”观认可了中西二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刺激洋务教育在办学方向和体制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了冲击与突破,对封建教育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某些创新性的变革。第三,洋务教育对西学的认可和引进,促进了我国近代官方留学生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之成为中西文化融汇的主要载体和社会变革的力源之一。第四,洋务教育为中国近代学制的初步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变易思想 洋务教育 中体西用 近代化
下载PDF
试析康有为的变易思想
3
作者 吴乃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6-59,共4页
试析康有为的变易思想甲午战争前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甲午战争之前,康有为已经开始论述改革的必要性,但囿于眼界,他的变革依据仍然局限于“天变”的传统范畴之内,他所选择的变革也没有摆脱皇权的窠臼。甲午战争... 试析康有为的变易思想甲午战争前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甲午战争之前,康有为已经开始论述改革的必要性,但囿于眼界,他的变革依据仍然局限于“天变”的传统范畴之内,他所选择的变革也没有摆脱皇权的窠臼。甲午战争的惨败促使康有为以新的角度审视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变易思想 "补天" 阴阳整合进化论
下载PDF
中西文化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
4
作者 吴乃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82-86,共5页
中西文化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吴乃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甲午战争前后,康有为的交易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甲午战争之前,康有为已经开始论述改革的必要性,但困于眼界,他的变革依据仍然局限于“天变”的传统范畴之内,他所选择的变革也... 中西文化与康有为的变易思想吴乃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甲午战争前后,康有为的交易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甲午战争之前,康有为已经开始论述改革的必要性,但困于眼界,他的变革依据仍然局限于“天变”的传统范畴之内,他所选择的变革也没有摆脱皇权的窠臼。甲午战争的惨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中西文化 思维方式 君民共主 进化论 阴阳 甲午战争前 民主思想 近代化 变易思想
下载PDF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探析
5
作者 汪高鑫 《皖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2-77,共6页
“通古今之变”是《史记》撰述的主旨之一。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重视以“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自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司马迁以《易传》“《易》穷则变”思想为其哲理基础,肯定“承弊易变”,... “通古今之变”是《史记》撰述的主旨之一。司马迁的历史变易思想重视以“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自黄帝以来三千年历史的治乱兴衰之变;司马迁以《易传》“《易》穷则变”思想为其哲理基础,肯定“承弊易变”,并以“使民不倦”为其目的;司马迁接受了三统、五德说的历史循环史观,肯定历史变易的循环性。同时也采纳了三统、五德说和《易传》的历史进化思想,而肯定历史循环变易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历史进化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历史变易思想 《史记》 "原始察终" "见盛观衰" 历史进化思想 方法论 历史循环史观
下载PDF
明清湖南思想家对周敦颐变易思想的继承
6
作者 宋小平 丁平一 《船山学刊》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湖湘文化 周敦颐 变易思想 动静观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试析《书谱》书家论的变易思想
7
作者 李巍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孙过庭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变易思想 ,在《书谱》的书家论中 ,从书家性格、心态、年龄与书风等三个层面 ,深入地分析了书法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从而为盛唐书家张扬艺术个性 ,形成浪漫主义的书风 ,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书谱》 变易思想 书家论 孙过庭 书风 书法创作 性格 心态
下载PDF
略论龚魏的历史变易思想
8
作者 陈可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变易思想 龚自珍 早期维新派 魏源 龚魏 封建君主专制 进化论 中国近代 社会现实 资产阶级改良派
下载PDF
《周易·系辞传》变易思想的育人价值探赜
9
作者 冯晨音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3-46,共4页
《周易·系辞传》集中涵盖了《周易》变易思想的精髓,探赜其育人价值兼具学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周易》通过察观天地、取道自然的方法汲取了宇宙“变易”之奥义,而“通变”是将“变易”世界观转化为引导世人积极价值观的关键。君... 《周易·系辞传》集中涵盖了《周易》变易思想的精髓,探赜其育人价值兼具学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周易》通过察观天地、取道自然的方法汲取了宇宙“变易”之奥义,而“通变”是将“变易”世界观转化为引导世人积极价值观的关键。君子在变易即通、推及事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运用变易思想,成其变化的能力,贵时适变,裁而贯通。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背景下,要积极推动变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在育人培养中推动落实包括处世原则教育、扬弃思维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应变方式教育在内的四维教育模式,发挥其深厚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系辞传》 变易思想 育人价值
下载PDF
《周易》变易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群 于红 +2 位作者 张烁 熊益亮 张其成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942-1944,1969,共4页
"变易"思想是贯穿于《周易》的核心思想,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正是建立在以《周易》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学说的构建,还是对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中医临... "变易"思想是贯穿于《周易》的核心思想,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正是建立在以《周易》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无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学说的构建,还是对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中医临床实践过程,变易思想均发挥着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周易》以卦爻象的变化组合形象阐述自然、社会、人事的"变易"之理,而中医学亦从运动、变化、发展的"变易"视角去观察和审视生命,去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去探究人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关系,变易思想已经成为中医学的灵魂所在。故而,分析和研究《周易》变易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医易会通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变易思想 中医理论 中医临床 医易会通
下载PDF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作者 汪高鑫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周易》的通变思想、邹衍的"五德"说和董仲舒的"三统"说。《周易》的通变思想是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哲理基础,为其解说历史的重要思想依据;邹衍"五德"说对司马... 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周易》的通变思想、邹衍的"五德"说和董仲舒的"三统"说。《周易》的通变思想是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哲理基础,为其解说历史的重要思想依据;邹衍"五德"说对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史记》所构建的五帝、三王和秦汉历史系统采纳了"五德"说,同时《史记》宣扬的革命思想也符合"五德"相胜之义;董仲舒"三统"说对司马迁历史变易思想的影响,包括《史记》受"民皇帝王"论的影响而创立五帝、三王古史系统、以"三道"循环变易来解说三代的历史、以"三正"循环而倡导汉朝"行夏之时"和强调变道的历史发展观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历史变易思想 通变思想 “五德”说 “三统”说 理论渊源
原文传递
古代变易思想对领导工作的启示
12
作者 侯琦 董闯 《党政干部学刊》 1998年第7期15-17,共3页
古代变易思想作为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曾经为历代改革实践提供过重要理论基础,因此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领导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我们会发现它同样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新时期的领导工作会有所启迪。
关键词 变易思想 领导工作 现代领导者 发展变化 复杂性 社会变革思想 自然界 启示 方法论 忧患意识
原文传递
变易主义和经世思潮的近代化意义──探寻近代重实反虚思想的脉络
13
作者 魏华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71-76,共6页
变易主义和经世思潮的近代化意义──探寻近代重实反虚思想的脉络魏华编者按:为推动我院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教委对我院的教学评价,本刊决定在保持原有风格、特色的情况下,自本期起将连续五期发表我院非经济类... 变易主义和经世思潮的近代化意义──探寻近代重实反虚思想的脉络魏华编者按:为推动我院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国家教委对我院的教学评价,本刊决定在保持原有风格、特色的情况下,自本期起将连续五期发表我院非经济类学科方面的部分论文,以全面展示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思潮 近代化 康有为 龚自珍 经世致用 变易思想 孙中山 林则徐 近代变革 魏源
下载PDF
文明比较视域下的本质论与变易论融通互鉴
14
作者 唐士其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3年第3期31-42,共12页
本文从文明比较的视野以本质论和变易论分别概括了西方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征,指出本质论和变易论注重的分别是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不变性和确定性,以及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本质论和变易... 本文从文明比较的视野以本质论和变易论分别概括了西方理性主义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特征,指出本质论和变易论注重的分别是事物当中具有普遍性、不变性和确定性,以及个体性、可变性和可能性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本质论和变易论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又表现出极强的互补性。虽然未必能够在两者基础上实现一种“伟大的综合”,但两者相互融通、相互补充,却能够大大提升和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论思想 变易思想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哲学比较
下载PDF
论沈约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天佑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9,共8页
沈约以发展变易思想审视历史,把历史看成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看到后代对前代的因革损益,认识到历史上许多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又以天人感应思想思考历史,将君主受命视为天意,以阴阳灾异解释历史现象。沈约还以民本思想为依据考察历史演变... 沈约以发展变易思想审视历史,把历史看成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看到后代对前代的因革损益,认识到历史上许多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又以天人感应思想思考历史,将君主受命视为天意,以阴阳灾异解释历史现象。沈约还以民本思想为依据考察历史演变,看到了民心对于巩固统治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要行善政,肯定那些因民、顺民官吏的业绩。他对人物的评价受到玄学思想的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以儒家伦理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发展变易思想 天命迷信思想 民本思想 玄学思想 儒家伦理
下载PDF
魏源的变易思想和历史进化观点——魏源史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泽 《历史研究》 1962年第5期33-59,共27页
一、魏源的生平与主要著述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初期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生于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卒于1857年(清咸丰七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官僚家庭.十五岁时,始究心阳明之学,并好读史.二十岁,随父至京师,问... 一、魏源的生平与主要著述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初期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字默深,湖南邵阳人,生于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卒于1857年(清咸丰七年).出身于中小地主官僚家庭.十五岁时,始究心阳明之学,并好读史.二十岁,随父至京师,问汉儒家法于胡墨庄,问宋学于姚学塽,学公羊于刘逢禄.与龚自珍和林则徐等友善,切磋学问,谈论时政.魏源不满现状,要求改革.西汉以来的公羊学微言大义便成为他倡导社会改革的理论基础.公羊学由武进庄存与和刘逢禄创于前,龚、魏继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变易思想 进化观 老子 社会改革思想 历史循环 海国图志 社会历史 太平天国 太古
原文传递
晚清经世文编现象的历史文化透视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2,共5页
自从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于1826年刊行后,到民国初年止,竟有19种仿《皇朝经世文编》的续编问世,形成了独特的经世文编现象。经世文编代表了一种著录形式的创立,具有体例精善,搜罗美备,注重时效的特点。经世... 自从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于1826年刊行后,到民国初年止,竟有19种仿《皇朝经世文编》的续编问世,形成了独特的经世文编现象。经世文编代表了一种著录形式的创立,具有体例精善,搜罗美备,注重时效的特点。经世文编一续再续的内在思想动力源自中国传统的交易思想。贯穿于经世文编的思想主旨是传统必须变革。经世实学的致用性使经世文编呈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经世文编宣扬的经世之学“政详学略”,究其本质而言属于政治文化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经世文编 变易思想 经世致用 政治文化
下载PDF
读《公羊传》札记
18
作者 许殿才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9-80,共2页
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从时代的远近和见闻条件的不同,区分出三世表述手法的不同。首先看出公羊的眼光比左氏、谷梁敏锐,也体现出公羊对历史的理解有深度,能划分出历史的不同阶段,这表明他看出了历史的进展。据... 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从时代的远近和见闻条件的不同,区分出三世表述手法的不同。首先看出公羊的眼光比左氏、谷梁敏锐,也体现出公羊对历史的理解有深度,能划分出历史的不同阶段,这表明他看出了历史的进展。据此说公羊有历史变易思想是不为过的。但所谓公羊三世说,我理解还是从董仲舒起,看出了公羊的这个突出特点和它的可塑性,由此借题发挥,直至近代龚自珍、魏源、康有为大倡公羊三世说,产生了巨大宣传效果,这可说是公羊学的复兴,更应该说是由近代经师们改造的新公羊学的出台,这应是公羊子始料所不及的。隐公六年:“秋七月。此无事,何以书?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时过,则何以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三世说 公羊传 公羊学 不同阶段 变易思想 康有为 董仲舒 龚自珍 历史 可塑性
下载PDF
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观简论
19
作者 段瑞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6-10,共5页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有一个优秀的传统思想: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已、变易不息的大流。但它缺乏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带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在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的发展观仍然具有古代朴素变易思想的特点;进化论... 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有一个优秀的传统思想: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生生不已、变易不息的大流。但它缺乏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带有朴素的、直观的性质。在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前期的发展观仍然具有古代朴素变易思想的特点;进化论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传统的变易思想与进化论相结合,形成了以进化论为基础的近代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民主主义革命 庸俗进化论 变易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康有为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激进民主主义 中国传统 地主阶级改革派 中国资产阶级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化学对哲学的若干影响
20
作者 徐刚 《上饶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24-29,共6页
无论是在中国早期的制陶、冶炼等工艺思想中,还是在后来有着相当长时期发展的本草学、炼丹术、农学等学科中,都大量散见着许多宝贵的古代化学思想。这些尚不系统的,然而又具有开拓意义的古代形态的化学思想、观,点、认识以及实践,... 无论是在中国早期的制陶、冶炼等工艺思想中,还是在后来有着相当长时期发展的本草学、炼丹术、农学等学科中,都大量散见着许多宝贵的古代化学思想。这些尚不系统的,然而又具有开拓意义的古代形态的化学思想、观,点、认识以及实践,从自然观、运动观、方法论诸方面对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发展都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化学 哲学 元素说 自然观 变易思想 唯象方法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