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速变桨距风力机功率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任海军 何玉林 +3 位作者 杜静 黄帅 苏东绪 李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63,共5页
针对风力机运行区域特点,提出变速变桨距风力机功率控制策略。以风力机专业设计软件Bladed为工具,对风力机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结合C++语言对Bladed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其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和Bladed进行数据交换,控制风力机功... 针对风力机运行区域特点,提出变速变桨距风力机功率控制策略。以风力机专业设计软件Bladed为工具,对风力机功率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结合C++语言对Bladed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其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和Bladed进行数据交换,控制风力机功率输出,优化风力机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额定风速以下,外部控制器能够追踪最大功率;在额定风速以上,外部控制器能够使输出功率幅值小于采用内置控制器时的输出功率幅值,并使输出功率值稳定在额定值附近;在全负荷最优控制阶段,外部控制器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实现控制平滑过渡。外部控制器的功率控制性能更优,验证了所提功率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功率控制 外部控制器 C++ 语言
下载PDF
变桨距风力机叶片的气动优化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占芳 周振凯 颜世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3-126,共4页
首先利用Wilson方法进行叶片的外形初步设计,然后以设计攻角作为变量,以额定风速下功率系数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1 MW变桨距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再设计。通过对3叶片1 MW风力机进行的气动性能评价结果表... 首先利用Wilson方法进行叶片的外形初步设计,然后以设计攻角作为变量,以额定风速下功率系数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1 MW变桨距风力机叶片气动外形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再设计。通过对3叶片1 MW风力机进行的气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风力机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说明采用该优化方法进行变桨距风力机设计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定桨距变转速风力机气动性能测试与流场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高翔 胡骏 +1 位作者 王志强 张晨凯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7,192-193,共6页
针对非并网风电系统,搭建了风力机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了流场测量系统。利用该平台和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磁粉制动器的励磁电流实现对风轮转速的高精度控制。通过测量分析发现了风轮后气流旋转方向与风轮旋转方向相反的规律,得到了输出功率... 针对非并网风电系统,搭建了风力机性能测试平台,设计了流场测量系统。利用该平台和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磁粉制动器的励磁电流实现对风轮转速的高精度控制。通过测量分析发现了风轮后气流旋转方向与风轮旋转方向相反的规律,得到了输出功率越大,其尾迹内气流的轴向速度越小的结论。该实验结果为定桨距变转速风力机的转速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非并网风电系统风力机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并网风电 转速风力机 扭矩 功率 速度分布 流场测量 L型五孔探针
下载PDF
变桨距风力机在全风速段内的桨距角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传斌 梁俊宇 +1 位作者 赵明 郑飘飘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0,共5页
分析了变桨距控制策略的基本原则,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1.5 MW的DFIG机组全风速段内桨距角控制模型,将传统模型与改进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模型与改进模型都能有效控制桨距角特性,且改进模型在最大风能追踪区,风速上升时,可... 分析了变桨距控制策略的基本原则,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1.5 MW的DFIG机组全风速段内桨距角控制模型,将传统模型与改进模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模型与改进模型都能有效控制桨距角特性,且改进模型在最大风能追踪区,风速上升时,可以有效抑制桨距角波动,并控制功率稳定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距角控制 风力机 全风速段
下载PDF
加装叶片涡流发生器对变桨距风力机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瑞 马超善 +3 位作者 方亮 田楠 郭瑞 郝宗卿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68,共5页
以风力机专用厚翼型DU99-W-405LM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洁净翼型段及安装涡流发生器后的翼型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可有效推迟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力,降低阻力,改善叶片气动性能,并揭示了涡流发生器控... 以风力机专用厚翼型DU99-W-405LM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洁净翼型段及安装涡流发生器后的翼型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攻角范围内涡流发生器可有效推迟流动分离,提高翼型升力,降低阻力,改善叶片气动性能,并揭示了涡流发生器控制流动分离的机理.通过甘肃西滩风场1.5 MW风机安装涡流发生器前后功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风速7~10 m/s风力机功率增量最大,最大值达到181.42 kW,比安装前功率提高了28.8%,试验数据表明安装涡流发生器改善叶片的气动特性是有效的,可以提高风力机机组发电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涡流发生器 数值模拟 抑制分离 功率优化
下载PDF
基于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实验台齿轮箱设计优化
6
作者 顾海港 林勇刚 +3 位作者 李伟 傅林坚 崔宝玲 吴运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通过基于电液比例变桨距机构、控制器物理真机和主机数字模型相结合的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实验台,产生在不同风速下齿轮箱的各项参数,根据风场的风频,得到载荷谱,从而实现齿轮箱齿轮、轴的优化设计和轴承的最优选择,最终提高齿轮箱的整... 通过基于电液比例变桨距机构、控制器物理真机和主机数字模型相结合的变桨距风力机半物理实验台,产生在不同风速下齿轮箱的各项参数,根据风场的风频,得到载荷谱,从而实现齿轮箱齿轮、轴的优化设计和轴承的最优选择,最终提高齿轮箱的整体寿命和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仿真实验台 齿轮箱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变速变桨距风力机监控过程动态仿真
7
作者 刘雄 张宪民 +2 位作者 陈严 郑存家 叶枝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08-1013,共6页
研究了风力机基本工作状态及状态之间转变的监控过程,通过分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包括风轮气动、传动系统及发电机在内的风力机整机数学模型和监控过程的控制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以一600kW风力机为分析... 研究了风力机基本工作状态及状态之间转变的监控过程,通过分析变速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特点,建立了包括风轮气动、传动系统及发电机在内的风力机整机数学模型和监控过程的控制模型,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软件。以一600kW风力机为分析对象,对风力机基本工作状态及监控过程进行动态模型仿真,通过计算对比,验证了动态仿真的正确性。研究成果为风力机监控过程提供了便利的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工作状态 监控过程 动态仿真
下载PDF
具有间隙的风力机变桨距系统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8
作者 魏列江 王传民 +2 位作者 李娜娜 段晶 韩小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20,共5页
因加工、安装和磨损的原因,大型风力机的变桨距电液控制机构铰链处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过大的间隙会使得变桨过程超调量增大,调节过程震荡次数过多,甚至引起叶片与塔架共振,最终导致风力机停机事故。分析了变桨距机构铰链处间隙的形成机... 因加工、安装和磨损的原因,大型风力机的变桨距电液控制机构铰链处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过大的间隙会使得变桨过程超调量增大,调节过程震荡次数过多,甚至引起叶片与塔架共振,最终导致风力机停机事故。分析了变桨距机构铰链处间隙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对间隙进行补偿的方法,依据间隙的振-冲模型制定模糊推理规则,对PID控制器参数进行自适应整定。在间隙分别为0.2、0.4、0.6和0.8 mm时对常规PID控制器与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PID控制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方法使得变桨距控制系统超调量和震荡次数显著减小,有效地避免了系统变桨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电液控制系统 间隙非线性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下载PDF
兆瓦级变桨距风力机组齿轮箱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顾海港 林勇刚 +1 位作者 李伟 杨朝良 《机电工程》 CAS 2006年第10期1-3,共3页
齿轮箱故障是风力机常见的问题。通过B laded for windows软件,产生在不同风速下兆瓦级变桨距风力机组齿轮箱的各项参数,根据风场的风频,得到载荷谱,从而实现齿轮箱齿轮、轴的设计优化和轴承的最优选择,最终提高齿轮箱的整体寿命和结构... 齿轮箱故障是风力机常见的问题。通过B laded for windows软件,产生在不同风速下兆瓦级变桨距风力机组齿轮箱的各项参数,根据风场的风频,得到载荷谱,从而实现齿轮箱齿轮、轴的设计优化和轴承的最优选择,最终提高齿轮箱的整体寿命和结构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风频 齿轮箱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变桨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微微 张磊 井延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36-3440,共5页
风速的随机性和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导致难以获取风电机组精确的数学模型。鉴于实际的风电工程通常采用简单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器或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达到输... 风速的随机性和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导致难以获取风电机组精确的数学模型。鉴于实际的风电工程通常采用简单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PID)控制器或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控制器达到输出恒定功率的控制目标,不涉及复杂的智能控制算法,在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性分解原理的方法来规范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器的设计参数,将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问题分解为2个简单的子问题,即线性时不变主系统的追踪问题和辅系统的镇定问题。基于该原理,设计出了简单的PI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控制器优化设计,而且通过理论推导给出了该控制器的稳定性证明,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控制器能够大大增加输出功率的平稳性。这将为今后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器设计提供一定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风力机 控制器优化 加性分解 稳定性证明
下载PDF
基于风力发电系统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故障诊断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伟昌 张磊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151,共5页
在对风电机组变浆矩故障诊断优化的研究中,为了解决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故障诊断中的非线性和建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故障诊断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上述故障诊断方法的构造原理。以含有非线性项的变... 在对风电机组变浆矩故障诊断优化的研究中,为了解决风电机组变桨距系统故障诊断中的非线性和建模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故障诊断方法,并详细论述了上述故障诊断方法的构造原理。以含有非线性项的变桨距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风电机组SCADA系统数据为基础,通过构造ANFIS故障诊断模型来拟合风速、桨距角、电机转速、功率输出与风电机组运行状态之间的规律,实现故障诊断的自适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为变桨距故障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风力机 距系统 故障诊断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下载PDF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仿真
12
作者 陈雪松 何豪 《电气工程》 2015年第4期173-178,共6页
当风力机运行在高风速区域时,捕获的风能超过了发电机组额定运行范围,因此,本文采用调节桨距角的方式维持发电机功率输出在额定值附近。首先介绍了变桨型风力机的特点和结构;接着针对风力发电系统非线性强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策... 当风力机运行在高风速区域时,捕获的风能超过了发电机组额定运行范围,因此,本文采用调节桨距角的方式维持发电机功率输出在额定值附近。首先介绍了变桨型风力机的特点和结构;接着针对风力发电系统非线性强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的策略实现桨距角的变换。通过分析模糊控制原理,设计自优化模糊PID控制器,并建立变桨控制仿真模型,完成与传统PID调节的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变桨风力机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5 kW离网型定桨与变桨风力提水机输出特性分析
13
作者 侯诗文 胡伟 +2 位作者 王星天 朱俊峰 李亮 《内蒙古水利》 2024年第S01期1-3,共3页
文章针对5 kW提水风力机机型在NACA系列进行叶片优化设计,同时对叶片随风速变化的变桨进行设计与分析,改变风力机提水在低风速下的启动力矩与功率输出,为改善风力提水机的启动性能、提高功率输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输出特性 风力机 变桨风力机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风力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结构改进研究
14
作者 杨壮凌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2年第7期52-56,共5页
兆瓦级风力机的液压系统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难度较大。了解大功率风力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小故障、故障早期阶段的发现和排除,故障诊断和排除时注意对预兆、运行记录的分析。介绍了一种典型的1MW风力机型号的... 兆瓦级风力机的液压系统一旦发生故障,维修难度较大。了解大功率风力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视小故障、故障早期阶段的发现和排除,故障诊断和排除时注意对预兆、运行记录的分析。介绍了一种典型的1MW风力机型号的液压系统维护常见故障实例,并提出其液压系统结构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液压系统 故障分析 结构改进
下载PDF
变桨距风力机多风况模拟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晓旭 白焰 +1 位作者 吕跃刚 徐大平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基于风力机的特性,运用叶素理论、涡流理论修正风速及权系数分配叶素的改进方法,建立了变桨距风力机模型,在matlab中编制了m文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风力机特性的精确模拟,然后,将m文件嵌入到matlab/simulink... 基于风力机的特性,运用叶素理论、涡流理论修正风速及权系数分配叶素的改进方法,建立了变桨距风力机模型,在matlab中编制了m文件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对风力机特性的精确模拟,然后,将m文件嵌入到matlab/simulink的M-function中,得到了在组合风速(基本风、随机风、阵风、渐变风)作用下的风力机功率响应曲线。最后,将仿真程序移植到伺服电机实验平台中,通过VBA编程与PLC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实验模拟,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完全吻合,证明了该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素 尾涡流 权系数 风力机模拟系统 仿真及实验
原文传递
带有RCC的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相中 伍小杰 柴建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7-451,共5页
介绍了带有转子电流控制器(RCC)的变桨距调节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策略。基于 Saber仿真软件,建立了变桨距风力机、绕线式异步发电机、转子电流控制器以及风速等的仿真模型,并以此为 基础深入研究了该类风力发电机系统... 介绍了带有转子电流控制器(RCC)的变桨距调节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策略。基于 Saber仿真软件,建立了变桨距风力机、绕线式异步发电机、转子电流控制器以及风速等的仿真模型,并以此为 基础深入研究了该类风力发电机系统的运行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引入转子电流控制可以明显改善发电机的输 出电能品质,降低变桨距风力机的调节频率,延长变桨距机构的使用寿命。制作了一套7.5kW模拟异步风力发 电机的RCC系统,对带有RCC的异步风力发电机系统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风力发电机 转子电流控制RCC 风力机 脉宽调制PWM
下载PDF
Blade pitch control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迎彬 张立勋 +1 位作者 李二肖 张凤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algorithms were present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to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B-VAWT) with or without pitch control was cond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aerodynamic force,flow structure and power coefficient.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ower coefficient for SB-VAWT with pitch control.According to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btained at various tip speed ratios(TS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lade pitch method can increase the power output and decrease the deformation of blade;especially,the total torque coefficient of blade pitch control at TSR 1.5 is about 2.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fixed pitch case.Furthermore,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pitch control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and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methods can improve the self-starting capacity of SB-VAWT,and the former is much better and its proper operating TSRs ranges from 0.4 to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collective pitch control individual pitch control self-starting capac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