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温变频理条工艺对针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罗红玉 吴全 +6 位作者 钟应富 袁林颖 张莹 杨娟 唐敏 王明乐 黎星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9-124,共6页
探索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工艺与机制,为实现针形茶自动化理条提供依据。比较不同的变温变频理条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高-高-中"方式理条的茶样感官品质得分最高(93分),香气... 探索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工艺与机制,为实现针形茶自动化理条提供依据。比较不同的变温变频理条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分析针形茶变温变频理条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高-高-中"方式理条的茶样感官品质得分最高(93分),香气尚鲜栗香、滋味尚鲜醇、叶底绿明亮,干茶、茶汤、叶底的-a*值分别高达0.47、5.07、3.33;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分别为28.65%、2.64%、3.78%和3.68 mg/g。在固定温度与频率情况下,理条前期,水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叶温、热容量、焓迅速升高,3 min时分别高达64.4℃、4.88 k J/(kg/℃)、173 k J/kg;中期,水分质量分数逐步减少,叶温逐渐上升,热容量保持稳定,焓迅速降低;后期,水分质量分数下降较快,叶温升高缓慢,热容量及焓降低,理条结束时焓最低,为147 k J/kg;熵变不断减少且大于零,说明理条过程不可逆,平均失水率为2.78%/min。理条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不同阶段其作用表现不同:理条前期以升温为主;中期以失水、升温为主;后期以失水为主,升温为辅。采取前期高温高频、后期适当降温降频的理条方式有利于形成针形茶色绿、鲜醇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茶 变温变频 理条工艺 品质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