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被引量:63
- 1
-
-
作者
范俊佳
琚宜文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25-335,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9CB219601
2006CB202201)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35
40972131
4017205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5039-003
2009ZX05039-004)
-
文摘
煤储层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聚集场所和运移通道,煤储层孔隙结构不仅制约着煤层气的含气量,而且对其可采性也有重要影响。文中选取淮北煤田和沁水盆地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煤样,通过对研究区不同变质与变形煤样的宏微观构造观测、镜质组反射率与孔隙度测试以及压汞实验分析,研究了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将研究区煤储层主要划分为5类,即:高变质较强至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Ⅰ类)、高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Ⅱ类)、中变质较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Ⅲ类)、中变质较弱变形程度煤储层(Ⅳ类)及低变质强变形程度煤储层(Ⅴ类)。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的孔隙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Ⅰ类和Ⅱ类煤储层吸附孔占主导,Ⅰ类煤储层孔隙连通性差,Ⅱ类煤储层因后期叠加了构造裂隙,孔隙连通性变好;Ⅲ类煤储层中孔、大孔增多,但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变差;Ⅳ类煤储层吸附孔较多,中孔、大孔中等,且煤储层内生裂隙发育,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渗透性明显变好;Ⅴ类煤储层吸附孔含量较低,中孔较发育,大孔不太发育,有效孔隙少,孔隙连通性差。由此,变质程度高且叠加了一定构造变形的煤储层(Ⅱ类)以及中等变质程度变形较弱且内生裂隙发育的煤储层(Ⅳ类),其煤层气有较好的渗透性,可采性较好。
-
关键词
变质变形类型
煤储层
镜质组反射率
孔隙结构
煤层气
可采性
-
Keywords
metamorphic-deformed type
coal reservoir
vitrinite reflectance
pore structure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