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地区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均衡隆升:运动学涡度的指示
1
作者 吴晓冬 朱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9,共19页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 在胶东半岛西北部,围绕着玲珑岩基所发育的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属于独特的双向变质核杂岩。这一变质核杂岩的东、西边界上,分别发育了倾斜相背的招平与焦家伸展拆离剪切带。双向变质核杂岩的剥露是否也有均衡隆升的贡献,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本次工作以采自这两条边界拆离剪切带不同部位的糜棱岩样品为分析对象,分别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具体又分别使用了Wallis投图法和刚性颗粒网格法)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测量。对于招平拆离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7~0.73,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80~0.93。对于焦家剪切带,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58~0.74,而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获得的涡度值为0.79~0.93。对于剪切带的同一样品,这两种测量方法给出的结果明显不同。应用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数据所获得这两条剪切带的减薄率,也明显高于应用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数据的计算结果。理论分析与实例表明,刚性残斑长短轴比值法所获得的涡度值代表了剪切带的早期变形,而石英c轴组构与主应变比值法所得结果指示了晚期变形。由此表明,玲珑双向变质核杂岩边界拆离剪切带演化中,伴随着纯剪组分的明显降低,指示了剪切带产状的变陡,为均衡隆升的结果。均衡隆升发生在核杂岩演化的晚阶段,是早白垩世郭家岭期同构造花岗闪长岩侵位的响应。本文结果指示,双向与不对称变质核杂岩具有相似的演化规律,都经历过晚阶段均衡隆升,对中—下地壳的剥露具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拆离剪切带 运动学涡度 一般剪切 均衡隆升 玲珑双向变质
下载PDF
岩浆核杂岩和变质核杂岩特征对比及控矿实例--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构造群落及控矿模式
2
作者 杨兴科 何虎军 +3 位作者 晁会霞 朱昊磊 韩珂 王北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39,共20页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2类核杂岩有... 以南秦岭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为例,通过核杂岩的构造群落、变质程度、岩浆侵位与变形时代、构造层次与演化、控矿特征与控矿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及测年研究,对比2类核杂岩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结果表明,2类核杂岩有相似的结构样式,但构造群落和演化差别较大。牛山-凤凰山变质核杂岩核部为新元古代武当岩群和耀岭河岩组中深变质岩,其中可见新元古代石英闪长岩和加里东期辉石岩-辉绿岩株,说明是在新元古代或加里东期形成的。核杂岩与外围震旦系-泥盆系浅变质岩间由剥离断层及韧性剪切带分割。志留系梅子垭岩组为浅变质强变形的岩片组合,发育多层次韧性剪切、固态流变、滑脱-逆冲-走滑变形3期新生面理及其置换。而牛山北岩浆核杂岩核部和外围是浅变质岩,在核部和外围填图、测试时发现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4期侵入岩,与岩浆核杂岩相关的有三叠纪-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株和晚侏罗世花岗岩脉2期侵入岩。研究发现,与岩浆核杂岩伴随的岩浆侵位、韧性剪切变形与热变质增温-变斑晶加大-自然金沿S 2面理分布-金矿化热液蚀变等的时代均集中在晚三叠世-侏罗纪,指示了时代较新的陆内造山期岩浆核杂岩的脆-韧性剪切变形-立交桥式岩浆-热力垂向增生-热液蚀变成矿时空关联特点及深部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构造群落 脆-韧性剪切带 控矿构造模式 金矿成矿规律 南秦岭
下载PDF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 被引量:69
3
作者 马寅生 崔盛芹 +4 位作者 吴淦国 吴珍汉 朱大岗 李晓 冯向阳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 经过野外宏观观测、室内显微分析及同位素年龄测定,基本厘定医巫闾山是一个白垩纪时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由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新元古界相接触,并为中新元古界组成的韧性流变的中间层所环绕。变质核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 孙家湾- 稍户营子正断层) 与盖层上部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白垩纪碎屑岩相邻。变质核杂岩的变形片理、线理及运动指向说明该变质核杂岩为对称型变质核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北宁市 变质 医巫闾山 构造特征
下载PDF
用陆块旋转解释藏东南渐新世—中新世伸展作用——来自点苍山及邻区变质核杂岩的证据 被引量:48
4
作者 刘俊来 曹淑云 +6 位作者 翟云峰 宋志杰 王安建 修群业 曹殿华 高兰 管烨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8,共9页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点苍山 变质 地块旋转 伸展作用 红河断裂带
下载PDF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的厘定及其成因 被引量:45
5
作者 李德威 刘德民 +2 位作者 廖群安 张雄华 袁晏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307,共5页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 藏南拉轨岗日带出露一系列穹状隆起,具有变质核杂岩体典型的3层结构型式。变质核由拉轨岗日岩群变质杂岩及侵入其中的花岗岩组成,围绕变质核发育多层顺层拆离断层,盖层主要为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浅变质岩石。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与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之间存在密切的时空联系,是喜马拉雅造山作用及相关隆升作用过程中发生热隆伸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拆离断层 拉轨岗日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辽宁南部万福变质核杂岩的发现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35
6
作者 关会梅 刘俊来 +3 位作者 纪沫 赵胜金 胡玲 Gregory A.Davis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9-208,共10页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 根据宏观与微观构造测量,结合白垩纪沉积盆地组成与结构、区域岩浆活动性及其测年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出在辽宁南部辽南变质核杂岩东侧存在另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即万福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拆离断层带由不同层次构造岩构成,上盘为元古宇岩石,下盘是太古宇岩石和就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质侵入体。万福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与辽南变质核杂岩构成一个变质核杂岩对,两者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变质核杂岩对的厘定可能为阐明华北晚中生代岩石圈的力学和流变学属性以及岩石圈减薄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福变质 伸展构造 晚中生代 石圈减薄 辽南
下载PDF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被引量:47
7
作者 赵海滨 莫宣学 +2 位作者 徐受民 李尚林 马伯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演化特征。中央侵人体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64Ma,变质的自云母和流纹质糜棱岩的变形年龄分别为142Ma和155Ma,北部边界断裂带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54.9±0.6Ma。中央侵人体的侵人时间代表了核杂岩的隆升时间,北部冲断带的年龄代表大规模的变形时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和构造流体的叠加使成矿更为有利,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组成及演化 燕山运动 兴凯运动 黑龙江新开岭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5
8
作者 张晓东 余青 +1 位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1-419,共9页
文中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和徐家围子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成因和演化 ,重点讨论了下列问题 :( 1)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具有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许多特征 ;( 2 )识别出组成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的多层次、低... 文中讨论了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和徐家围子伸展断陷的构造特征、成因和演化 ,重点讨论了下列问题 :( 1)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具有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的许多特征 ;( 2 )识别出组成中央基底隆起变质核杂岩的多层次、低角度韧性拆离体系 ,它们是使中地壳的中深变质岩层抽拉至上地壳的主要原因 ;( 3)穹窿状火山岩台地于晚侏罗世 ( 145.7±6.2 )Ma形成 ,受顶部拆离断层控制的伸展断陷于早白垩世 ( 133~ 12 0Ma)形成 ,而邻近顶部拆离断层的糜棱岩年龄为 ( 12 6.7± 1.54)Ma。这表明变质核杂岩的形成始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递进的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较深部的部分上拱至地表相伴生 ,推测该变质核杂岩的上拱和剥露、火山岩台地和伸展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是由伊泽奈奇和亚洲板块陆陆碰撞后的地幔拆沉作用、地幔的岩浆底侵作用以及伸展垮塌作用联合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火山台地 伸展断陷 构造特征 成因
下载PDF
辽南变质核杂岩饮马湾山和赵房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9
作者 纪沫 刘俊来 +3 位作者 胡玲 关会梅 G DAVIS 张维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81,共9页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 辽南变质核杂岩形成于晚中生代华北岩石圈伸展和减薄背景下,其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130Ma),在伸展作用下辽南地区发育拆离断层及其下伏韧性剪切带;第二阶段(130~120Ma),同构造花岗质岩体的主动侵位影响了拆离断层的演化;同时在124Ma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岩浆活动达到峰值;第三阶段(113Ma之后)花岗质岩体在较浅层次侵位于停止活动的拆离断层带。辽南变质核杂岩发育与演化过程在年代学意义上揭示了华北板块晚中生代时期的区域性岩石圈伸展与减薄过程。本文认为由伸展后期侵位的赵房岩体所记录的拆离断层停止的时限(113Ma)可以作为华北岩石圈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转捩点,113Ma之前华北板块广泛发育变质核杂岩、拉分盆地等一系列伸展构造,之后则以平稳的隆升和冷却过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南变质 花岗质 SHRIMP U-PB测年 早白垩世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与晚侏罗世伸展事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必龙 朱光 +2 位作者 姜大志 陈印 胡召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9-798,共20页
根据野外详细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巫闾山地区的伸展构造,认为区内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发育之前就出现了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其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变质基底内,但西侧被晚期早白垩世瓦子峪韧性剪切带切割,呈不... 根据野外详细调查,本文系统分析了医巫闾山地区的伸展构造,认为区内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发育之前就出现了变质核杂岩。该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其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变质基底内,但西侧被晚期早白垩世瓦子峪韧性剪切带切割,呈不完整的长环形带状展布。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核杂岩的下盘、拆离韧性剪切带及上盘底部具有一致的上盘向SSW的运动学指向。拆离剪切带和下盘中同构造侵入了大量浅色花岗岩脉,其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指示核杂岩形成于157~147Ma,表明研究区的伸展活动开始于晚侏罗世。医巫闾山晚侏罗世变质核杂岩的厘定,暗示燕山构造带上广泛出现的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应发生在区域性伸展背景下,华北克拉通北部可能从晚侏罗世已经开始发生破坏,到早白垩世达峰期并遍及整个华北克拉通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变质 同构造 伸展变形 燕山构造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及其对金矿的控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孟宪刚 冯向阳 +2 位作者 邵兆刚 马寅生 朱大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41-847,共7页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于白垩纪,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形成于白垩纪,属对称型变质核杂岩,中心为晚燕山期的医巫闾山二长花岗岩体,周围是代表地壳深部变形特点的太古宇变质岩组成的变质核。变质核北面和东面以拆离断层与盖层下部中元古界相接触,西面以阜新盆地东南缘边界正断层与白垩纪脆性变形碎屑岩相邻。在横剖面上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中的组合较齐全,且不同的构造带、构造部位对成矿和控矿作用不同,可分为:①产于拆离断层中深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排山楼金矿;②产于拆离断层中浅层次韧性流变层内的矿床———大板金矿;③产于盖层下部韧-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大樱桃沟金矿;④产于盖层上部脆性构造层中的矿床———五家子金矿。显示了变质核杂岩构造系统对该区金矿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剥离断层 控矿作用 金矿床 医巫闾山 辽西
下载PDF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武显 周新民 +2 位作者 李献华 谢国刚 李均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1-495,共5页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 .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 ,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 .通过锆石U -Pb法定年 ,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 ( 12 ...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 .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 ,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 .通过锆石U -Pb法定年 ,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 ( 12 7± 2 )Ma,该年龄代表了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年龄 ,并得到其他地质证据的支持 .还讨论了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同时期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及其可能的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年龄 星子变质 伟晶 庐山 锆石U-PB定年 浆活动 时空关系
下载PDF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被引量:17
13
作者 张金阳 廖群安 +2 位作者 李德威 张雄华 袁晏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5-701,共7页
藏南拉轨岗日带展布着串珠状变质核杂岩,其内出露的淡色花岗岩体构成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岩体既有在变质核杂岩内核中分布的,亦有在滑脱系分布的,岩体均表现出强力主动侵位的特征.淡色花岗岩可分为两期:早期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 藏南拉轨岗日带展布着串珠状变质核杂岩,其内出露的淡色花岗岩体构成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岩体既有在变质核杂岩内核中分布的,亦有在滑脱系分布的,岩体均表现出强力主动侵位的特征.淡色花岗岩可分为两期:早期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白云母淡色花岗岩.岩石高硅富铝,含白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特征富铝矿物,为S型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10Ma,源岩为MCT上部基底副变质岩.当挤压体制与伸展体制转换时,降压作用导致了岩浆的生成,同时,由于压力骤减,年轻造山带更为塑性的下地壳物质与软层隆起导致上地壳伸展,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岩浆对内核的上隆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淡色花岗 拉轨岗日 西藏萨迦
下载PDF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海会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海祥 朱炳泉 +1 位作者 涂湘林 孙大中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72,共4页
 单颗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星子变质核杂岩中的海会花岗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2 Ma~130 Ma,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生代,这与当时华南岩石圈的伸展构造环境一致。花岗岩中1 723±348 Ma的残...  单颗锆石UPb 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星子变质核杂岩中的海会花岗岩岩体的形成年龄为122 Ma~130 Ma,表明星子变质核杂岩形成于中生代,这与当时华南岩石圈的伸展构造环境一致。花岗岩中1 723±348 Ma的残留锆石年代信息显示,海会花岗岩是由古元古代地壳重熔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子变质 海会 花岗 铀-铅定年
下载PDF
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伸展运动学特征及剪切作用类型 被引量:41
15
作者 王新社 郑亚东 +2 位作者 张进江 G.ADavis B.J.Darby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8-245,共8页
叠加于大青山晚侏罗世大型推覆体之上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具有与经典变质核杂岩相似的几何形态和构造组成。核杂岩表现为多重拆离,南翼主拆离断层系控制了山前坡地地貌,北翼拆离系发生褶皱并呈分叉状。糜棱状岩带中的线理、面理和拆离... 叠加于大青山晚侏罗世大型推覆体之上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具有与经典变质核杂岩相似的几何形态和构造组成。核杂岩表现为多重拆离,南翼主拆离断层系控制了山前坡地地貌,北翼拆离系发生褶皱并呈分叉状。糜棱状岩带中的线理、面理和拆离断层面及其擦痕等构造要素产状协调一致,宏观同向伸展褶劈理(C')产状与拆离断层一致,少数已扩展为断层;显微C'具有与宏观C'相似的特点,为同向伸展褶劈理扩展为低角断层提供了显微尺度依据。运动学标志,如不对称褶皱、不对称布丁、不对称眼球、S-C组构、石英条带斜交面理以及C'等,指示核杂岩拆离系发生了褶皱并且具有相同的上盘向南东的剪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变质 伸展运动学 剪切作用 类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中蒙边界区亚干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涛 郑亚东 +2 位作者 李天斌 高永军 马铭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亚干核杂岩的变质核由条带状片麻岩、大理岩 糜棱状片 (麻 )岩、糜棱片麻状花岗岩、石英片岩等单位组成 ,拆离带由糜棱岩带、绿泥石化带、微角砾岩—假熔岩带、拆离断层面、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构成 ,上盘岩系主要有二叠系、侏罗系、白垩... 亚干核杂岩的变质核由条带状片麻岩、大理岩 糜棱状片 (麻 )岩、糜棱片麻状花岗岩、石英片岩等单位组成 ,拆离带由糜棱岩带、绿泥石化带、微角砾岩—假熔岩带、拆离断层面、断层泥和断层角砾构成 ,上盘岩系主要有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白云质大理岩异地块体。这些单位从构造角度可归结为 3层结构并发育 2个拆离带 ,显示了多层构造岩片由多个韧性拆离带经过长期递进伸展抬升叠置的特点 ,可能揭示了一种大陆内部多层伸展构造体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 亚干变质 伸展构造 折离断层 构造体系 结构
下载PDF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早白垩世伸展变形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刚 徐仲元 +3 位作者 刘正宏 李永飞 李世超 董晓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8-952,共15页
对瓦子峪拆离断层带及下盘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进行构造变形及石英组构优选方位分析,这些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显示伸展活动具有从高绿片岩相的脆-韧性变形向低绿片岩相的脆性变形演化的特点,展示了由浅部地壳向地表抬升的过程... 对瓦子峪拆离断层带及下盘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进行构造变形及石英组构优选方位分析,这些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显示伸展活动具有从高绿片岩相的脆-韧性变形向低绿片岩相的脆性变形演化的特点,展示了由浅部地壳向地表抬升的过程。上盘同伸展断陷盆地中地层发育特点和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早白垩世伸展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逐渐减弱和剪切带北部伸展作用持续时间比南部长的特点,此次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132~117Ma。对比早白垩世与中、晚侏罗世的伸展方向并结合太平洋板块与依泽纳奇板块中生代的运动特点,推断医巫闾山地区中生代的伸展变形受到西太平洋地区板块活动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拆离断层 EBSD 40Ar 39Ar 医巫闾山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7 位作者 马寅生 邵兆刚 冯向阳 曲纬 张贺朋 付海涛 杨美玲 王建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本文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①变质核;②拆离断层;③中间过渡层;④伸展/滑脱带;⑤盖层;⑥医巫闾山背形;并简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着重指出沿变质核构造层中发育的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 本文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①变质核;②拆离断层;③中间过渡层;④伸展/滑脱带;⑤盖层;⑥医巫闾山背形;并简述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着重指出沿变质核构造层中发育的NNE向韧-脆性剪切带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和导矿构造,而NNE向构造中的近EW向次级断裂带则为本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现已探明的金矿体多沿这个方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构造特征 金矿床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拉脊山-化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旺生 冯光胜 +1 位作者 高山 孙林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7-413,共7页
中祁连拉脊山、化隆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化隆群变质岩系组成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上寒武统和岩体组成中间层 ;由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下白垩统组成盖层 .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对称... 中祁连拉脊山、化隆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化隆群变质岩系组成核 ;由脆 -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上寒武统和岩体组成中间层 ;由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下白垩统组成盖层 .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对称伸展和隆升的特征 .2 3~ 32Ma是快速隆升的时期 .主剥离断层剪切位移量约 2 5~ 2 7km ,并根据矿物对计算 ,变质核杂岩的伸展变质温度约 6 2 5~ 6 30℃ ,变质深度约 2 0km ,变质压力约为 0 .6 3GPa ,属偏低压型区域热流变质作用 .从青藏高原热壳、热幔、厚壳的演化历史及构造隆升活动来看 ,认为拉脊山、化隆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 ,是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结构和高原隆升的重要窗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热隆 伸展构造 拉脊山
下载PDF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岩石组构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朱大岗 孟宪刚 +6 位作者 冯向阳 邵兆刚 曲玮 张贺朋 付海涛 王建平 杨美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研究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 :变质核、拆离断层、中间过渡层、盖层和医巫闾山背形 ,并简述了其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医巫闾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层次变形构造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研究 ,确定了... 通过研究将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构造要素划分为 :变质核、拆离断层、中间过渡层、盖层和医巫闾山背形 ,并简述了其地质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医巫闾山花岗岩及周围不同时代岩石的不同层次变形构造开展了岩石组构特征研究 ,确定了韧 脆性构造变形时的力学性质和主应力方位 ,对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演化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构造要素 X射线衍射法 花岗 运动学 动力学 石组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