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变通与补偿技巧在口译中的运用原则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芝莉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26-28,共3页
本文试图以翻译中的变通与补偿技巧为切入点,分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者如何恰当地利用这种翻译技巧中的各种手段,实现讲话者的话语与讲话者的中心意思、译入语接受者文化心理以及最终达到与讲话者核心意图这三个原则的"一致",... 本文试图以翻译中的变通与补偿技巧为切入点,分析在口译活动中,口译者如何恰当地利用这种翻译技巧中的各种手段,实现讲话者的话语与讲话者的中心意思、译入语接受者文化心理以及最终达到与讲话者核心意图这三个原则的"一致",旨在完善变通与补偿技巧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通补偿 中心意思 文化心理 核心意图 一致
下载PDF
《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中虚化动词“搞”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诗媛 韩江洪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是国内唯一一份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的综合性刊物,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关注《中国文学》中高频虚化动词的英译特点。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汉英平行语料库,以颇具特... 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是国内唯一一份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的综合性刊物,引起海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关注《中国文学》中高频虚化动词的英译特点。本研究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小说散文汉英平行语料库,以颇具特色的虚化动词"搞"为切入点,从翻译方法层面,分析了其英译特点及成因。本文认为,《中国文学》中"搞"的英译灵活运用了动词对译和变通补偿相结合的方法,呈现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特征,形成了忠实于原文而又可读性强的译文。本文结合《中国文学》(1951~1966)所处的时代背景,从翻译政策和译者受众意识等角度进行了原因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动词对译 变通补偿
下载PDF
古籍翻译中表达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0
3
作者 蒋坚松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50,共4页
中国古籍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英译<菜根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籍翻译中表达方面的某些问题.文章认为,译者的任务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努力再现... 中国古籍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英译<菜根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籍翻译中表达方面的某些问题.文章认为,译者的任务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同时,努力再现原作的风格和语言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籍 翻译 表达 直译 变通补偿
下载PDF
英语翻译中的风格等值问题探讨
4
作者 聂继德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文从如何在翻译中再现原作品风格切入 ,指出风格的翻译是风格的精神实质与物质构成要素的再现 ,风格是可以在把握原文全局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 ,如变通与补偿、找出最佳关联等 。
关键词 风格 风格等值 变通补偿 最佳关联
下载PDF
略论跨文化翻译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余丽霞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21-123,共3页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间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跨文化因素往往是一个令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译者可在直译的基础上,灵活这用各种变通和补偿手段,以求在替译语读者解读原语语言符号的同时,破解原语非语言符号——文化内涵。
关键词 跨文化翻译 直译 变通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