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量训练方法在铅球训练中的运用探讨
1
作者 张丽梅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5-49,共5页
变量(重量)训练在铅球投掷训练中被广泛使用。轻器械投掷发展专项速度,易于形成良好的动作节奏;重器械发展专项能力效果显著;不同重量器械训练的合理搭配是科学训练的关键。在训练的各年龄阶段、各时期,运用变量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选用... 变量(重量)训练在铅球投掷训练中被广泛使用。轻器械投掷发展专项速度,易于形成良好的动作节奏;重器械发展专项能力效果显著;不同重量器械训练的合理搭配是科学训练的关键。在训练的各年龄阶段、各时期,运用变量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选用器械重量、合理地安排投掷比例,能有效满足不同的训练目标。了解变量训练方法在训练实施中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解决铅球投掷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安排训练内容。通过分析对铅球投掷训练中变量训练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掷 训练方法 器械重量 变量训练方法
下载PDF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的影响:最佳训练效应区间的探究
2
作者 王晓林 董德龙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最佳训练效应区间.运用Stata 15.1和GrapfPad Prism8.0对所纳入81篇文献中的1 435名被试者进行周期、频率、量、间歇时间、负重等5个变量的效应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漏斗图对文献质... 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最佳训练效应区间.运用Stata 15.1和GrapfPad Prism8.0对所纳入81篇文献中的1 435名被试者进行周期、频率、量、间歇时间、负重等5个变量的效应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漏斗图对文献质量和发表偏倚进行检验评价,并根据爆发力指标计算平均效应量Cohen’s d值(ES)和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1)训练周期:各种爆发力指标(跳跃、冲刺、抛掷能力)随训练周期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无负重跳跃、冲刺和投掷能力在10周后达大效应(ES≥1.2);负重跳跃、冲刺能力在8周和9周后达到大效应.(2)组内间歇时间:30~60 s是发展爆发力的最佳组内间歇时间(中等效应,ES≥0.6).(3)组间间歇时间:发展跳跃和投掷能力的最佳组间间歇为0.5~1 min(青少年)和3~4 min(成年人);而发展冲刺能力的最佳组间间歇时间为0.5~1 min(青少年)和1~1.5 min(成年人).(4)周训练频率≤2次和>2次之间的平均效应量无显著差异(P>0.05).(5)周训练量:爆发力指标随训练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小幅度上升,但波动性较大.(6)额外负重%(自重):跳跃能力和冲刺能力分别在8%~10.5%和2.5%~8%的额外负重时达到峰值效应.研究结论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的影响在训练周期、间歇时间、额外负重%及训练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因此选择不同训练变量的最佳效应区间是训练设计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爆发力 训练变量 训练方案 最佳效应
下载PDF
有氧和力量同期训练对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浩楠 汪军 +2 位作者 张锋 臧峰 周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1-89,共9页
综述有氧和力量同期训练对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发现可能是由于耐力训练激活的AMPK、Sestrin和p53等蛋白对mTORC1信号通路产生抑制,进而促使骨骼肌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耐力训练可活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噬-溶酶... 综述有氧和力量同期训练对骨骼肌肥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发现可能是由于耐力训练激活的AMPK、Sestrin和p53等蛋白对mTORC1信号通路产生抑制,进而促使骨骼肌蛋白质合成速率下降;也可能是由于耐力训练可活化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和自噬-溶酶体系统使骨骼肌蛋白质降解,或两者同时存在从而抑制骨骼肌肥大,但其机制尚无定论。研究认为,同期训练不同的训练顺序和训练变量可能会对骨骼肌肥大及其分子机制亦产生不同影响。建议未来进行同期训练时,应予以考虑不同训练变量这一因素以最大限度降低同期训练对骨骼肌肥大的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训练 肌肉肥大 训练变量 干扰效应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力量训练的分类及应用
4
作者 马浩 王哲 黄强年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第12期27-27,29,共2页
力量训练广泛被推荐用来提高大众的身体健康,力量训练获得的益处取决于如何正确控制力量训练的相关变量。将骨骼肌分类为"大"或"小"不利于获得定量训练信息,应该简单地分类为多关节或单关节运动。另外一个可行的替... 力量训练广泛被推荐用来提高大众的身体健康,力量训练获得的益处取决于如何正确控制力量训练的相关变量。将骨骼肌分类为"大"或"小"不利于获得定量训练信息,应该简单地分类为多关节或单关节运动。另外一个可行的替代分类是复合练习或孤立练习。这两种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出所涉及的骨骼肌的总量,有助于精确定量。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神经肌肉健康、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的下降可能导致青少年运动相关伤害率的高发。因此,应在学校中开展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量训练 骨骼肌体积 训练变量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理论研究、实践运用与监控方法
5
作者 张人杰 《品位·经典》 2021年第16期140-144,157,共6页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以简单定义为以不低于乳酸阈强度进行的高强度反复运动,中间穿插低强度运动或完全休息。HIIT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基本方法、训练变量控制、类型特征和生理刺激目标等方面。HIIT的实践运用主要集中于...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可以简单定义为以不低于乳酸阈强度进行的高强度反复运动,中间穿插低强度运动或完全休息。HIIT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基本方法、训练变量控制、类型特征和生理刺激目标等方面。HIIT的实践运用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即刺激心肺反应、刺激无氧糖酵解反应、刺激神经肌肉反应和骨骼肌肉的应变性。HIIT的监控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包括监控训练负荷、监控负荷反应以及监控睡眠、营养等其他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训练变量 生理刺激目标 实践运用 监控方法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溶浸开采浸出率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卜斤革 陈建宏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1期82-89,共8页
为了研究溶浸开采过程中浸出率的预测问题,以含锑硫化矿的浸出过程为例,采用经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浸出率。首先分析得出影响矿物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并将已有样本数据进行变量训练,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次利用粒子... 为了研究溶浸开采过程中浸出率的预测问题,以含锑硫化矿的浸出过程为例,采用经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浸出率。首先分析得出影响矿物浸出率的主要因素,并将已有样本数据进行变量训练,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次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该模型;最后分别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浸出率,并对比2种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含锑硫化矿浸出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时间、液固比、搅拌速度和HCl浓度,且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其与浸出率呈现高度非线性关系,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精度较高,对浸出率的预测更精确,相比BP神经网络,该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以及方差都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该预测模型对当前矿区溶浸开采的浸出率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浸开采 浸出率 变量训练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冲 王爱民 段玉丞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第6期87-91,共5页
后激活增强效应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高阈值运动单位的募集和羽状角的改变有关,在未改变最大力量或者最快动作速度的情况下提升了肌肉发力速率,进而促进了运动表现的提升;恢复是决定后激活效应表达程度的关键;急性训练变量、受训者特... 后激活增强效应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高阈值运动单位的募集和羽状角的改变有关,在未改变最大力量或者最快动作速度的情况下提升了肌肉发力速率,进而促进了运动表现的提升;恢复是决定后激活效应表达程度的关键;急性训练变量、受训者特征和评价方式是影响后激活增强效应的重要因素。未来可在后激活效应表达时间与长期适应方面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轻链磷酸化 发力速率 急性训练变量
下载PDF
Unseen head pose prediction using dense multivariate label distribu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Gao-li SANG Hu CHEN +1 位作者 Ge HUANG Qi-jun ZHAO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6年第6期516-526,共11页
Accurate head poses are useful for many face-related tasks such as face recognition, gaze estimation,and emotion analysis. Most existing methods estimate head pose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training data(i.e.,previous... Accurate head poses are useful for many face-related tasks such as face recognition, gaze estimation,and emotion analysis. Most existing methods estimate head pose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training data(i.e.,previously seen head poses). To predict head poses that are not seen in the training data, some regression-based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However, they focus on estimating continuous head pose angles, and thus do not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n predicting unseen head poses. In this paper, we use a dense multivariate label distribution(MLD) to represent the pose angle of a face image. By incorporating both seen and unseen pose angles into MLD, the head pose predictor can estimate unseen head poses with an accuracy comparable to that of estimating seen head poses. On the Pointing'04 database, the mean absolute errors of results for yaw and pitch are 4.01?and 2.13?,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experiments on the CAS-PEAL and CMU Multi-PIE databas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nse MLD-based head pose estimation method can obtain the state-of-the-art performance when compared to some exist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pose estimation Dense multivariate label distribution Sampling intervals Inconsistent labe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