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
1
作者 汪东兴 《传承》 1995年第3期16-16,共1页
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汪东兴(续上期)林立果探听到毛主席确实于9月12日下午回到中南海的消息后,深感谋害毛主席的阴谋已经破产。他在惊恐之余,给北戴河的叶群打电话,说情况紧急,两个小时以后飞往北戴河,并... 毛主席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的日子里汪东兴(续上期)林立果探听到毛主席确实于9月12日下午回到中南海的消息后,深感谋害毛主席的阴谋已经破产。他在惊恐之余,给北戴河的叶群打电话,说情况紧急,两个小时以后飞往北戴河,并说,他走后北京由周宇驰指挥。林立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革命集团 林彪 毛主席 中央政府 变阴 广州部队 分裂国家 海关机场 组织人员 师以上干部
下载PDF
外阴癌诊治进展
2
作者 吐鲁娜依·地里木拉提 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575-2582,共8页
外阴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仅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在绝经后妇女较为多见。但近些年来,外阴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外阴上皮内病变(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VSIL)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在年轻女性中... 外阴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仅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在绝经后妇女较为多见。但近些年来,外阴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外阴上皮内病变(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VSIL)是外阴癌的癌前病变,在年轻女性中发病率也有所提升。绝大多数外阴癌患者的组织学分型是外阴鳞状细胞癌(vulvar squamous carcinoma, VSCC)。外阴癌患者临床常表现为外阴瘙痒、溃疡,通常还可伴有疼痛、出血、排尿困难和阴道排液等。其治疗方式主要根据组织类型及手术分期决定,为手术结合放化疗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上皮内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林刚 杨佳林 高军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作为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的前体病变,其恶变程度较高、发展迅速且复发风险高。VIN诱发因素非单一性,患者主要以外阴瘙痒、不适等临床症状而被发现。目前治疗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预后也不能达到完全治愈,以上可能与...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作为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的前体病变,其恶变程度较高、发展迅速且复发风险高。VIN诱发因素非单一性,患者主要以外阴瘙痒、不适等临床症状而被发现。目前治疗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预后也不能达到完全治愈,以上可能与个体差异和需求有关。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坚持定期随访和复查是防治的关键。本文对近年VIN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 症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CO_2激光气化治疗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1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宋昱 戴斐 +2 位作者 隋龙 汪清 郑瑞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的评价CO2激光气化治疗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外阴和/或阴道CO2激光治疗的19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目的评价CO2激光气化治疗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2年3月至2012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外阴和/或阴道CO2激光治疗的19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1例患者中VaINⅠ115例,VaINⅡ~Ⅲ41例,VINⅡ~Ⅲ39例,其中4例同时有阴道及外阴病变。患者的平均年龄(44.1±11.6)岁。平均随访时间(29.0±13.7)个月。191例患者中有133例(69.6%)同时或先后诊断为宫颈疾病病变,其中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45.9%(61/133),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41.4%(55/133),宫颈癌12.8%(17/133)。术后139例无复发或残留,总体治愈率为72.8%。其中VaINⅠ治愈率为72.2%,VaINⅡ~Ⅲ治愈率为61.0%,VINⅡ~Ⅲ治愈率为82.1%。VaINⅠ、VaINⅡ~Ⅲ和VINⅡ~Ⅲ患者HPV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4%、92.9%和84.0%,术后转阴率分别为69.7%、68.0%和85.7%,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1.05±0.66)年、(0.93±0.65)年和(0.99±0.70)年。结论 CO2激光气化治疗外阴和阴道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下生殖道癌前病变常为多中心,治疗后病变残留率较高,应定期随访监测残留和复发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上皮内瘤 上皮内瘤 CO2激光气化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在34例外阴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梁开如 徐基成 +2 位作者 王小银 赵清平 张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宫颈门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VIN患者34例,分析其临床及诊断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中妇科检查异常17例,有明显临床症状12例,细胞学...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宫颈门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VIN患者34例,分析其临床及诊断情况。结果:34例患者中妇科检查异常17例,有明显临床症状12例,细胞学异常1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为VIN合并CIN7例均有细胞学异常;单一VIN27例中3例有细胞学异常。阴道镜下见6例有色素改变,余28例均为醋白上皮。病理检查结果经典型VIN29例,单纯型VIN5例。结论:阴道镜检查时在色素改变及醋白区域多点活检,可以提高VIN检出率,减少漏诊。阴道镜检查在VIN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镜 细胞学检查 上皮内瘤
下载PDF
6例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和平 陈先侠 +3 位作者 解正新 赵彩霞 汪勤 刘婷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 differentiated-typ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VI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VIN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 differentiated-type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dVI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VIN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3~80岁,平均62岁,临床特点大多表现为外阴白斑、激惹、瘙痒、疼痛、溃疡、触血。病理组织学特征表现:基底与副基底层显著增生,上皮角下延、吻合,细胞显著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伴异常角化;中、表层细胞高度分化,细胞间桥显著,伴明显的胞质嗜酸性改变,表层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邻近上皮真皮水肿与胶原化,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增生与角化过度。免疫表型:p53在dVIN中的阳性率为83.3%(5/6),p16不表达(0/6),dVIN基底层和副基底层细胞Ki-67增殖指数〉90%。4例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17个月,其中1例术后9个月死亡,1例术后6个月复发,复发和死亡的2例同时或异时伴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其余2例术后分别随访18个月和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dVIN是一种少见的高级别外阴上皮内病变,具有高的、潜在进展危险性,p53、p16及Ki-67联合使用有助于dVI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 分化型 P53 预后
下载PDF
慢性阴道炎并发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金钰铌 刘菀 +2 位作者 许静 鲁潇凝 李亚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发生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368例慢性阴道炎且疑似VIN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发生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368例慢性阴道炎且疑似VIN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是否发生VIN分为VIN组(n=46)和非VIN组(n=322)。对2组来院诊时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及预测正确率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VIN组与非VIN组的年龄、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ratio of 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NLR)、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感染(OR=29.254,95%CI=4.124~153.574)、IL-17(OR=4.604,95%CI=2.209~97.683)、NLR(OR=2.835,95%CI=1.357~5.405)、M-CSF(OR=2.361,95%CI=1.135~3.975)和Alb(OR=1.099,95%CI=1.015~1.263)均是慢性阴道炎并发VIN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的表达方程:Prob=1/(e^(-Y)),Y=40.507-3.376×HPV感染-1.527×IL-17-1.042×NLR-0.859×M-CSF-0.095×Alb。验证得出模型的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85.70%,正确率为85.90%。结论:慢性阴道炎患者发生VIN的危险因素有HPV感染、IL-17高表达、NLR高表达、M-CSF高表达、Alb低表达,以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区分能力良好,能有效评估阴道炎发生VIN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炎 上皮内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聚焦超声治疗129/J小鼠外阴上皮内瘤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丽萍 刘毅 +1 位作者 范秀芳 李成志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8,共5页
为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小鼠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影响,研究治疗前后VEGF表达变化,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入40只129/J型鼠腹部皮下,7周时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VulvarInteraepithelialNeoplasia,VINI~I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聚... 为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对小鼠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影响,研究治疗前后VEGF表达变化,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注入40只129/J型鼠腹部皮下,7周时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VulvarInteraepithelialNeoplasia,VINI~I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聚焦超声治疗组和假照组,治疗前后检测皮肤病理及VEGF表达变化。建立VINI~II小鼠模型16例,结果显示聚焦超声治疗组7例皮肤基本恢复正常,VEGF表达降低,与假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聚焦超声治疗小鼠外阴内上皮瘤样病变具有无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 聚焦超声疗法 129/J型鼠
下载PDF
FHIT蛋白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范余娟 罗雪慧 +3 位作者 杨开选 徐红 李雷 刘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Vulvar condyloma acuminatum,VCA)、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 thelial neoplasia,VIN)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VCA,39例VIN及20例正常外阴... 目的:探讨FHIT和p21蛋白在外阴尖锐湿疣(Vulvar condyloma acuminatum,VCA)、外阴上皮内瘤变(Vulvar intraepi thelial neoplasia,VIN)及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VCA,39例VIN及2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的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p21的表达。结果:FHIT在VCA组和VINI-Ⅱ,VINⅢ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01);FHIT在VCA组和VINⅢ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592);p21在正常外阴、VIN和VCA组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21在正常外阴、VIN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793),而在VIN和VCA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FHIT和p21基因异常表达与VCA和VIN的发生发展有关。(2)FHIT基因异常是外阴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上皮内瘤 FHIT P21
下载PDF
p16基因、人乳头瘤病毒与外阴癌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毅 武昕 +1 位作者 季鑫 吴爱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 目的探讨p16基因表达缺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外阴上皮内瘤变Ⅲ级(VINⅢ)、外阴鳞癌、外阴基底细胞癌及疣状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43例外阴鳞癌,23例外阴基底细胞癌,25例疣状癌,21例VINⅢ级和20例外阴正常皮肤中p16基因和HPV16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正常外阴皮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VINⅢ中为61.90%,在外阴鳞癌中为27.91%,在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中未被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HPV16DNA在正常外阴皮肤和外阴鳞癌中未被检出,在VINⅢ中为90.48%,在外阴基底细胞癌中为78.26%,疣状癌中为92%,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基因在外阴鳞癌Ⅰ~Ⅱ期中阳性表达率为34.62%,Ⅲ~Ⅳ期中为17.65%,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为42.31%,与中分化和低分化的10%及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中为34.48%,与有淋巴结转移的14.2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表达缺失与外阴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与外阴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降低呈正相关;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VINⅢ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外阴基底细胞癌和疣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内瘤
下载PDF
疣型外阴上皮内瘤变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艾丽 曹碧兰 +2 位作者 袁伟 熊琦 黄洋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399,共2页
患者女,64岁。左侧腹股沟赘生物6年。皮肤科情况:左侧腹股沟见一约4cm×3cm大小肉红色赘生物,呈菜花状隆起,边界清楚,有蒂,表面粗糙,湿润,质脆,赘生物周围有暗红色斑疹。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乳头瘤样增生,表皮... 患者女,64岁。左侧腹股沟赘生物6年。皮肤科情况:左侧腹股沟见一约4cm×3cm大小肉红色赘生物,呈菜花状隆起,边界清楚,有蒂,表面粗糙,湿润,质脆,赘生物周围有暗红色斑疹。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乳头瘤样增生,表皮颗粒层及棘层上部见多量凹空细胞,棘层内见多量不典型增生的细胞,可见病理核分裂相。真皮浅层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行HPV分型检查示:高危型HPV病毒51亚型。诊断:疣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疣型 上皮内瘤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钰铌 李亚敏 +2 位作者 刘菀 许静 鲁潇凝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6-41,共6页
目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模型样本为10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134例外阴良性病变者及150例外阴完全正常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 目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建立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方法模型样本为10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134例外阴良性病变者及150例外阴完全正常者。对其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影响因素的截断值,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混淆矩阵回代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率。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吸烟、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外阴瘙痒、外阴触血、外阴肿物、外阴疼痛、绝经与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指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模型最大似然比(LR)检验具有差异(P<0.05)。混淆矩阵回代分析结果发现该模型总体预测正确率为78.44%(302/385)。结论应用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构建外阴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评价模型,能有效提高外阴上皮内瘤变正确筛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瘤 早期筛查 LOGISTIC回归 危险度评价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顾依群 高子芬 +4 位作者 王振清 孙笑非 卢利娟 王荔 汪颖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在外阴上皮内瘤变(VIN)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3、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HPV6/11、16/18、31/33型在55例VIN及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31/33、6/11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0)、20%(2/10)和0%(0/10);在VINⅡ中为53.57%(15/28)、39.28%(11/28)和10.71%(3/28);在VINⅠ中为17.65%(3/17)、5.88%(1/17)和29.41%(5/17);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3、Ki-67蛋白在V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10)和90%(9/10);在VINⅡ中为78.57%(22/28)和78.57%(22/28);在VINⅠ中为64.71%(11/17)和35.29%(6/17);在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经统计学分析,VINⅢ、Ⅱ组中的HPV16/18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Ⅱ组的HPV31/33感染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Ⅲ、Ⅱ组p53、Ki-67及VINⅠ组p53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INⅠ组Ki-67阳性表达率与VIN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VIN的发生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18、31/33型感染密切相关。VIN与外阴癌感染的HPV型别相同。在VIN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以及p53突变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上皮内瘤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蛋白 KI-67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发病高危因素及组织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刁雯静 郭奇桑 隋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发病高危因素以及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外阴瘙痒以及外阴色素减退在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外阴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结... 目的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发病高危因素以及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期对该病有进一步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因外阴瘙痒以及外阴色素减退在我院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外阴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结果,探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发病的高危因素及组织学特性。结果所有临床表现为外阴色素减退及瘙痒的患者共79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外阴皮肤上皮内非瘤样变者31例,诊断为非特异性皮肤组织慢性炎者48例。两组发病年龄与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因素中精神压力和化学物质或射线暴露史在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4.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其余因素如饮食偏好、抽烟饮酒、家族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异性皮肤组织慢性炎可能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前期的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类型,而精神压力和化学物质或射线曝露史可能是外阴上皮内非瘤样变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内非瘤样 高危因素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HPV感染与肛门及外阴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晶晶 隋龙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6,共3页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 是一组体积较小、无包膜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可引起鳞状上皮细胞增殖。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宫颈、阴道、外阴和肛门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等共同的致病因素。
关键词 上皮内瘤 HPV感染 肛门 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细胞增殖 human DNA病毒 双链环状
下载PDF
外阴乳头状瘤恶变4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勉 梅卓贤 凌家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乳头状瘤恶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琳 胡敏 朱维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700-2703,2707,共5页
目的:探索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分析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阴道镜下活检且高危HPV感染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索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分析持续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0年10月在本院行阴道镜下活检且高危HPV感染患者90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VIN组30例、SIL组30例、对照组(宫颈活检正常)30例,经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HPV是否转阴分为HPV持续感染组(27)和HPV转阴组(63例)。所有患者于入组时及随访6个月后行HPV检测,并于入组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分析不同病变患者阴道微生态差异,分析HPV持续感染及转阴者阴道微生态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持续性HPV感染的可能因素。结果:VIN组和SIL组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病(BV)及乳酸杆菌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持续性HPV感染率VIN组(43.3%)、SIL组(36.7%)、对照组(10.0%)依次降低(P<0.05)。HPV持续感染者TV、BV及乳酸杆菌减少发生率高于HPV转阴者(P<0.05)。BV及乳酸杆菌减少是HP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VIN及SIL患者均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且持续HPV感染率较高,持续性HPV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与BV及乳酸杆菌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内瘤 宫颈上皮内瘤 道微生态 持续感染
下载PDF
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外阴上皮内瘤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玲 《西部医学》 2009年第6期948-949,共2页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污浊白上皮为异常,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镜检查中以外阴出现污浊醋酸白上皮诊断VIN的敏感性为72.7%(8/1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污浊白上皮为异常,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阴道镜检查中以外阴出现污浊醋酸白上皮诊断VIN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4.2%(16/19),准确性为80.0%(24/30),假阳性率为15.8%(3/19),假阴性率为27.3%(3/11)。结论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污浊白上皮,对早期检出VIN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镜检查 图像 上皮内瘤
下载PDF
VEGF及CD34在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及外阴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静 武昕 +1 位作者 李威 赵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 目的:探讨外阴真皮组织内血管形成及密度(MVD)改变与外阴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及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关系。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CD34)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LS)和VIN中VEGF高表达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LS和VIN中MVD与正常皮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S组织中存在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代偿性刺激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上皮内非瘤样病 上皮内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原始造血细胞抗原
下载PDF
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彦 孙丽娟 +2 位作者 回允中 李蔚范 陈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6-687,共2页
目的:探讨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uVI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五洲妇儿医院门诊诊治的10例uV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性交疼痛... 目的:探讨普通型外阴上皮内瘤变(uVI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五洲妇儿医院门诊诊治的10例uV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3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和性交疼痛。妇科检查见外阴斑片疣状突起,多位于会阴联合或小阴唇内侧。病变部位活检,病理诊断均为uVIN,有7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对P16表达阳性。10例患者同时检测宫颈HPV,其中8例高危型HPV阳性,1例低危型HPV阳性,另1例阴性。有6例接受了外阴高频电熨治疗,1例行外阴切除术,2例阴道上药治疗宫颈HPV感染,1例未治疗失访。随访9例无复发和癌变。结论:uVIN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提高对年轻患者容易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的外阴病变的认识,积极正确地诊断uVIN,采用局部治疗,定期随访,预防复发,对于预防外阴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型外上皮内瘤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