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叙事妙品”的叙事学意义
1
作者 张利群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6-92,共7页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 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及其《读三国志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从叙事视角、方法、故事、情节、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建立小说理论系统,以"叙事"说确立了叙事本体论、小说创作论、叙事文学方法论的理论意义,也以"叙事之法"提供了叙事文本构成实践及其可操作性具体方法,推动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及其理论批评建设,形成叙事传统及其特色与优势,对现代小说发展与叙事学理论建设具有借鉴与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毛宗岗 小说评点 叙事 叙事之法 叙事 方法论
下载PDF
从《史记评林》看明代文人的叙事观 被引量:6
2
作者 周建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97,共12页
《史记评林》诸家评点中"文章之法"与"叙事之法"两种批评焦点的并行运用,或可被视作叙事文学批评史上从传统的"文章之法"向"叙事之法"转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后来发展成为金圣叹、毛纶及毛宗岗... 《史记评林》诸家评点中"文章之法"与"叙事之法"两种批评焦点的并行运用,或可被视作叙事文学批评史上从传统的"文章之法"向"叙事之法"转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后来发展成为金圣叹、毛纶及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那样较为成熟的"叙事之法"。其中对于《史记》"正体"、"变体"之分判,体现出明代评点者对于叙事文文体性质的关注,亦显示出他们对于何为"正体"、何为"变体"有着自觉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正"、"变"分判中,确立了传统叙事文写作之典范,此为明人评点《史记》在文学批评意义上的重要贡献。由于这样的发现和关注,《史记》作为传统叙事文之典范,其文学性质及意义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史记》所代表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及其性质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史记评林》在传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评林》 文章之法叙事之法 凌稚隆 叙事文体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叙事”概念考索——兼谈中国“叙事之学”的核心论域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志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190,共6页
中国文化典籍中,"叙事"一词由来已久,使用也广泛繁密。其语义经历了从按等级秩序安排事务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再到作为一种文类名称的衍化递变过程。当前学界试图彻底澄清"叙事"、"叙述"术语使用混... 中国文化典籍中,"叙事"一词由来已久,使用也广泛繁密。其语义经历了从按等级秩序安排事务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再到作为一种文类名称的衍化递变过程。当前学界试图彻底澄清"叙事"、"叙述"术语使用混乱情况的不同主张均未充分考量"叙事"、"叙事学"概念流行中久远深厚的民族文化集体无意识和枝繁叶茂的古代叙事(尤其是"叙法")理论大树两大根源。"叙事之法"不仅是中国古代"叙事之学"的核心论域,其在不同文体间的会通也凸显出中国"叙事之学"的民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事 叙事 叙事之法 叙事之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