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原小说《虚构》的叙事交流模式
1
作者 李润菡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虚构》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作家马原最得意之作,也是他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马原打破传统小说固化创作思路,采用特色性叙事交流模式,以混同"真实作者""隐含作者""... 《虚构》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代表作家马原最得意之作,也是他创作核心理念"小说即虚构"的最好阐释。马原打破传统小说固化创作思路,采用特色性叙事交流模式,以混同"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塑造"不可靠叙述者""显性受述者"的形象以及构建虚实难辨的叙述情境的方式使读者身陷充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马原的叙述圈套"中。分析《虚构》的叙事交流模式,对读者挖掘作品深层内涵,理清作品内在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原 虚构 叙事交流模式
下载PDF
《玛丽与马克思》的叙事模式及艺术意味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兴文 巫阿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68,共2页
澳大利亚黏土动画《玛丽与马克思》参与很多动画影展皆获大奖。电影情节简单,但叙述方式堪称经典,把观众带入了一场有关友情、自我和剖析自我的精神之旅。本文基于叙事学的叙事交流理论,探讨了影片的叙事交流模式及其艺术意味。影片... 澳大利亚黏土动画《玛丽与马克思》参与很多动画影展皆获大奖。电影情节简单,但叙述方式堪称经典,把观众带入了一场有关友情、自我和剖析自我的精神之旅。本文基于叙事学的叙事交流理论,探讨了影片的叙事交流模式及其艺术意味。影片存在两个层次的叙述模式:一个是故事外叙述者(即画外音)与观众的交流层,另一个是故事内叙述者玛丽与马克思的交流层。两个层次相辅相成,在两者的激荡之下,实现了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的信息与情感交流,使文本的意义浮出水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与马克思》 叙述者 受述者 叙事交流模式
下载PDF
亦真亦幻——《普宁》的叙事伦理
3
作者 尹静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融虚幻与真实于一体。该作品叙事方式独特,不可靠叙事强化了读者与叙述者及叙述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叙事主题则体现在作者对时间和意象的独具匠心的安排上,从而引导读者去思索普宁的人生境遇。这反映了纳博科... 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融虚幻与真实于一体。该作品叙事方式独特,不可靠叙事强化了读者与叙述者及叙述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叙事主题则体现在作者对时间和意象的独具匠心的安排上,从而引导读者去思索普宁的人生境遇。这反映了纳博科夫对现实与虚构的艺术理解,更是其对人类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深刻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宁》 叙事交流模式 主题体现 时间 意象
下载PDF
多向度的叙事交流:当代西方修辞叙事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8
4
作者 邱小轻 唐伟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50,150,159,160,共12页
修辞叙事学始于第一代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克莱恩对情节的修辞效果研究,历经第二代和第三代芝加哥学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今已成为后经典叙事学主要流派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修辞叙事学的学理基础具有多样性,国内的... 修辞叙事学始于第一代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罗纳德·克莱恩对情节的修辞效果研究,历经第二代和第三代芝加哥学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今已成为后经典叙事学主要流派之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修辞叙事学的学理基础具有多样性,国内的推介与研究则主要围绕以詹姆斯·费伦为首的修辞性叙事理论。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评介修辞性叙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论著,然后述评叙事交流模式的最新发展,继而逐一梳理修辞性叙事理论主要概念的内涵和意义,最后概括和评价该理论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叙事 修辞性叙事理论 叙事交流模式 修辞三角 修辞虚构性
原文传递
《迷梦情缘》的叙事策略解读
5
作者 海晓丽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17,121,共4页
电影《迷梦情缘》将历史故事与现代故事融合在一起讲述,主题新颖复杂,叙事结构独特。本文试图运用经典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从叙事交流模式、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来解读《迷梦情缘》这部电影巨作,借此探讨该电影是如何把握小说... 电影《迷梦情缘》将历史故事与现代故事融合在一起讲述,主题新颖复杂,叙事结构独特。本文试图运用经典主义叙事学的基本理论,从叙事交流模式、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来解读《迷梦情缘》这部电影巨作,借此探讨该电影是如何把握小说的创作主旨以及展现作家与众不同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交流模式 叙事时间 叙事视角 历史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