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边野餐》的叙事间离与诗意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崔萍 《视听》 2017年第11期78-79,共2页
《路边野餐》这部电影通过叙事的时间非线性、叙事主题的多义性及长镜头的运用打造了间离效果,是对当下电影语言的一种革新。而大量的诗歌独白、抒情意象的运用,使这部电影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它在叙事与抒情之间的微妙调和彰显出与... 《路边野餐》这部电影通过叙事的时间非线性、叙事主题的多义性及长镜头的运用打造了间离效果,是对当下电影语言的一种革新。而大量的诗歌独白、抒情意象的运用,使这部电影形成了独特的抒情风格。它在叙事与抒情之间的微妙调和彰显出与众不同的影像气质,与中国电影的抒情诗意传统形成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野餐》 叙事间离 诗意电影
下载PDF
论《福尔摩斯小姐》间离叙事的应用
2
作者 冯学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被各大创作者尝试应用。其中,《福尔摩斯小姐》系列电影对这一手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且成熟,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间离叙事,它将观众早已熟悉的主题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迅速塑造了伊诺拉的性格...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打破“第四面墙”不断被各大创作者尝试应用。其中,《福尔摩斯小姐》系列电影对这一手法的应用更为广泛且成熟,通过打破“第四面墙”的间离叙事,它将观众早已熟悉的主题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迅速塑造了伊诺拉的性格和形象,在增强与观众的亲近感外,将一个百年前的历史真实事件转化成让现代观众更容易体悟的电影故事,促进观众思考电影所要传达的观点。精彩的故事讲述之外,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了打破“第四面墙”的创作手法对电影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叙事 “第四面墙” 陌生化 亲近感 角色塑造
下载PDF
电影《黄金时代》的“间离”叙事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琪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0期99-99,共1页
间离效果,即欣赏者与被欣赏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隔离,从而使欣赏者处于一种独立认识和思考的状态,不同于新阶段的电影表现手法,是一次创新性的常识和表现。本文以电影《黄金时代》为例试析"间离"叙事的呈现,并对其叙事方法的原... 间离效果,即欣赏者与被欣赏者之间产生一定的隔离,从而使欣赏者处于一种独立认识和思考的状态,不同于新阶段的电影表现手法,是一次创新性的常识和表现。本文以电影《黄金时代》为例试析"间离"叙事的呈现,并对其叙事方法的原因和效果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黄金时代 间离叙事
下载PDF
荒诞镜像:孟京辉戏剧《第七天》的叙事重构与舞台美学
4
作者 王志国 王雪萍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孟京辉戏剧《第七天》通过间离叙事,将余华笔下的这个描述杨飞死后见闻的荒诞故事加以改编,使其从人物到主题均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戏剧淡化了原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对原作中的线性叙事进行“碎片化”处理,解构原作所刻画的亲... 孟京辉戏剧《第七天》通过间离叙事,将余华笔下的这个描述杨飞死后见闻的荒诞故事加以改编,使其从人物到主题均呈现出一种“陌生化”效果。戏剧淡化了原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对原作中的线性叙事进行“碎片化”处理,解构原作所刻画的亲情、友情及爱情。在充满荒诞意味的舞美、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配合下,重金属表演和俄狄浦斯故事的融入更是使剧作整体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加深观众对死亡的深切感触,达成对现实的深刻批判和个体存在意义的主动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间离叙事 改编 舞台探索
原文传递
荒诞世界的冷峻底色——刘健动画电影的美学突破
5
作者 郭涵之 《当代动画》 2022年第4期96-103,共8页
刘健的现实主义动画在欧洲各大动画电影节上广受赞誉,但在国内票房和观众接纳度上却不乐观,甚至遭遇传统观众和学派导演的质疑。目前学界对于刘健动画电影的研究较少,且侧重于题材与叙事结构的角度,对于动画形式对现实题材和高具象场景... 刘健的现实主义动画在欧洲各大动画电影节上广受赞誉,但在国内票房和观众接纳度上却不乐观,甚至遭遇传统观众和学派导演的质疑。目前学界对于刘健动画电影的研究较少,且侧重于题材与叙事结构的角度,对于动画形式对现实题材和高具象场景的艺术加工缺乏关注。本文从用色风格、绘画风格、光影构图与剪辑风格角度分析刘健是如何纯熟运用动画的表现形式,完成对于现实的还原与重构,通过动画语言建构现实主义叙事,在对严肃主题不损“痛感”地表达的同时真正实现了动画电影的成人化与“动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现实主义动画 色彩自觉 高具象场景 间离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