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日“忘记”类动词叙实性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吉田泰谦 袁毓林 《高等日语教育》 2022年第2期1-15,170,共16页
本文在袁毓林(2020c)的基础上,对汉日“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漂移及其句法语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文章指出,这两种语言中“忘记”类动词都会发生叙实性漂移(叙实vs.反叙实),而且动词的这种叙实性变化跟其宾语小句的现实性密切相关。具... 本文在袁毓林(2020c)的基础上,对汉日“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漂移及其句法语义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文章指出,这两种语言中“忘记”类动词都会发生叙实性漂移(叙实vs.反叙实),而且动词的这种叙实性变化跟其宾语小句的现实性密切相关。具体地说,当其宾语小句表示现实的事态时(通常采用限定式),“忘记”类动词蕴涵其宾语小句为真,表现出叙实功能;当其宾语小句表示非现实的事态时(通常采用不定式),“忘记”类动词蕴涵其宾语小句为假,表现出反叙实功能。也就是说,汉日“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跟其宾语小句在语义上的现实性与句法上的限定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在受到否定修饰时,叙实和反叙实用法的汉日“忘记”类动词都蕴涵其宾语小句为真,这种宾语小句都是现实性的。在受到情态修饰时,汉日“忘记”类动词的叙实性与其宾语小句的现实性是两可的,具体情况由句中的标记性词语、上下文、甚至背景知识来决定。当汉日“忘记”类动词的宾语小句以疑问形式出现时,往往表示现实的事态,于是“忘记”类动词具有叙实的语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日“忘记”类动词(“忘记”「忘れる」) 叙实/反叙实 性漂移 实/非现 限定/非限定
原文传递
从语言的“多声性”看“假装”句的解读歧异 被引量:8
2
作者 袁毓林 《语言战略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90,共14页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 新闻标题“王思聪假装在奋斗”能否推出“王思聪在奋斗”?12位接受调查的研究者对这个句子的语义解释及动词“假装”的叙实性有3种不同的意见:(1)“王思聪在奋斗”为真,即“假装”为叙实动词;(2)“王思聪在奋斗”为假,即“假装”为反叙实动词;(3)“王思聪在奋斗”真假不定,即“假装”兼属叙实动词与反叙实动词。文章引入巴赫金的“多声性”概念,并用话语评价理论介入子系统中的“借言”及其类型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上述标题的新闻文本的正文;特别是离析出“指导性声音”及其所引用的“支持性声音”和“反对性声音”,说明话语中相关的多种声音之间的对话和辩论。接着,从语言的“多声性”及其辩论性(对话性)、未完成性(开放性)的角度,剖析上述标题句子包含的多种声音及其辩论关系和对话的未完成性,以此说明“假装”句语义解读的歧异性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假装”句恰好处于不同声音和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连接点上,所以并不一定揭露真相或昭示真理(或判定真假),由此进一步讨论“假装”的概念结及其语用上的多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实/反叙实动词 多声性 借言 引用 对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