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闷的象征——论阮籍《咏怀诗》的心理体验及叙说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上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8-81,共4页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这种意旨模糊缘于作者对苦闷的心理体验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者借助否定、隐喻、虚化等语言策略和意象经营手法,把复杂的心理体验导向多义性... 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同时也是绝对的难解之作,“百代之下,难以情测”。这种意旨模糊缘于作者对苦闷的心理体验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作者借助否定、隐喻、虚化等语言策略和意象经营手法,把复杂的心理体验导向多义性的诗学叙说方式。以阮籍苦闷的心理体验为切入点,可以更深入认识《咏怀诗》“诗无达诂”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心理体验 叙说方式
下载PDF
“倒金字塔”与新闻的叙说结构
2
作者 赵照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6年第3期28-32,共5页
“倒金字塔”是新闻一种典型的、影响深远的结构样式.新闻教科书常以《肯尼迪遇刺丧命》的报道作为它最简捷,最直观的范例:
关键词 新闻 叙说结构 结构样式 报道 语言材料 题材 叙说方式
下载PDF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奠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读后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永宽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6年第11期76-77,共2页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已迈入蓬勃发展之境,然而在这蓬勃发展中,也有诸多需要我们做更多理性分析、冷静思考之处。比如,在研究内容上,如何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与独立品性,张扬学术思维?在叙说方式上,如何具有更多的文化...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已迈入蓬勃发展之境,然而在这蓬勃发展中,也有诸多需要我们做更多理性分析、冷静思考之处。比如,在研究内容上,如何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与独立品性,张扬学术思维?在叙说方式上,如何具有更多的文化气质与感染力,为人所乐见?如何使平心静气、洞幽究微之学更加丰繁起来?都值得我们多加关注。近蒙沈壮海教授手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夜阑人静,灯下披览,书中敏锐独到的见解,灵动质感的语词,恣肆激扬、纵横捭阖而又不乏精辟的宏论,俯拾即是。诸多令人悠然心会的阐释或命题,令人领略到一种理智的参悟和深致的思辨。捧卷即不忍释手,感念丛生,诉诸笔端,愿与同好分享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文化视野 文化底蕴 人民出版社 问题意识 学术思维 叙说方式 文化气质
下载PDF
在没有山岗的地方俯视世界——于坚诗歌的民间特征
4
作者 田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6-81,共6页
于坚的诗以平民立场和视角自觉地审视社会和人生,以其话语的民间性和叙说的民间 感染力勾画出了具有独特品质的民间特征。他的诗从时代主题中撤退,消解崇高,张扬平凡、存在在诗 歌中的位置;他解构象征,拒绝隐喻,以鲜活通脱的口语... 于坚的诗以平民立场和视角自觉地审视社会和人生,以其话语的民间性和叙说的民间 感染力勾画出了具有独特品质的民间特征。他的诗从时代主题中撤退,消解崇高,张扬平凡、存在在诗 歌中的位置;他解构象征,拒绝隐喻,以鲜活通脱的口语化语言言说,利用平面化的冷抒情方式在调侃和 诙谐中表现出幽默与反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坚 民间特征 话语 叙说方式
下载PDF
网络事件中意见的形成及引导
5
作者 王创业 穆雪峰 《网络传播》 2014年第8期43-45,共3页
网络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社会中的一件小事能否演变成为网络事件,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网友对事件的演绎,用一种中国特有的叙说方式——“二元对立”将其加以加工、放大,让这些事件在网民的看帖、跟帖中完... 网络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社会中的一件小事能否演变成为网络事件,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网友对事件的演绎,用一种中国特有的叙说方式——“二元对立”将其加以加工、放大,让这些事件在网民的看帖、跟帖中完成叙说,最终引起共鸣。如此一来就会在网络上形成“强势意见”,而真正的民意就会处在劣势地位,被压制、被掠夺,最终形成诺依曼所谓的“沉默的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事件 “沉默的螺旋” 引导 中国社会 二元对立 叙说方式 网友
下载PDF
近代大众传媒与晚清谴责小说
6
作者 蔡之国 华南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135,138,共5页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近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新,而是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已兼具"目的"和"手段"双重甚至多重意义,...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近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新,而是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已兼具"目的"和"手段"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并代表着一种权力和意义对晚清谴责小说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话语以及叙说方式等进行着无所不在的渗透。这使晚清谴责小说的文本本身与传统文学的面貌不同,需要在大众传媒的视阈下才能给予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近代大众传媒 传播主体 传播话语 叙说方式
下载PDF
近代大众传媒视阈下的晚清谴责小说
7
作者 蔡之国 华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6-122,144,共8页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近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新,而是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已兼具"目的"和"手段"双重甚至多重意义,... 晚清谴责小说是在近代大众传媒的语境下产生的、有别于传统小说的"新小说"。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传播技术的革新,而是作为文化和文明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已兼具"目的"和"手段"双重甚至多重意义,并代表着一种权力和意义对晚清谴责小说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话语以及叙说方式等进行着无所不在的渗透。这使晚清谴责小说的文本本身与传统文学的面貌不同,需要在大众传媒的视阈下才能给予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近代大众传媒 传播主体 传播话语 叙说方式
下载PDF
第一人称的叙说与倾诉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小纲 杨宣华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第一人称 叙说方式 倾诉方式 电影音乐 叶小纲 人物采访 作曲家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对近年来中国大陆口述历史发展现状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英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口述历史借助大众媒介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打破了传统文献史料的正统性与固定性,有助于普通民众参与历史的叙述与书写,也有助于深入认识人类思维及叙说方式的特质。口述历史的价值在于让人们尽可能地发现和积累更丰富和更鲜活的史料,
关键词 口述历史 中国大陆 反思 现状 文献史料 大众媒介 民众参与 叙说方式
原文传递
新型叙事 另类文本——读马平的长篇小说《草房山》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野 《草地》 2004年第6期69-70,共2页
马平的长篇小说<草房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因为,<草房山>的出现不只是意味着文学书肆里又多了一部农村题材作品,而是在于他给百年乡土创造了另类文本,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领会到了新型叙事的特异魅力.
关键词 叙说方式
原文传递
今夜,窗外有雪(外五首)
11
作者 曹晓红 《陕西文学》 201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耳朵醒着,呼吸,倚在夜的臂弯里,隔窗,捕捉一缕微光,低头,与心对视,这是和自己,最好的叙说方式,窗外,下雪了,还有谁和我一起,听雪,无眠?世界再次陷入无声,黑暗有了安全感,伸手,拥自己入怀,雪覆盖了夜色,我听见某个城池中,有孤独一点点碎... 耳朵醒着,呼吸,倚在夜的臂弯里,隔窗,捕捉一缕微光,低头,与心对视,这是和自己,最好的叙说方式,窗外,下雪了,还有谁和我一起,听雪,无眠?世界再次陷入无声,黑暗有了安全感,伸手,拥自己入怀,雪覆盖了夜色,我听见某个城池中,有孤独一点点碎裂、陷落,此时,想赋予雪更多的修辞,怎奈被这静寂禁言,还是闭上眼吧,今夜。窗外有雪……走进冬,风冷,雪悄然而至,落地无声,最后一片叶子,瑟缩着,告别枝头,雪花深情地凝视,俯身,拥吻大地,大地不语,任雪,覆盖写满字句的经年,寒冷,清晰成一种概念,一些过往不曾遗忘,天空晴朗,和你微笑的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说方式 安全感 种概念 大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