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算法叙述文本在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现实用户间的叙述滑动 |
刘丽
阿斯比恩·格伦斯塔德
哈尔瓦德·莫伊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认知贯穿叙述文本内外:评云燕的《认知叙述学》 |
杜光慧
|
《探索与批评》
|
2022 |
0 |
|
3
|
论交流叙述中的文本存在方式 |
王委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叙述目标、文本与方法 |
康立芳
|
《思想政治课研究》
|
2019 |
1
|
|
5
|
我国宪法平等条款的文本叙述与制度实现 |
石文龙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6
|
论《极花》文本叙述的悖论与矛盾 |
刘传霞
|
《百家评论》
|
2016 |
0 |
|
7
|
情调:《北京人》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艺术契合点 |
王丹莉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
|
|
8
|
《邪不压正》与双层文本叙述 |
唐峰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9
|
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叙述性文本教学途径 |
邹春盛
|
《福建教育》
|
2022 |
0 |
|
10
|
文学史的写作类型与文本性质——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三次修订 |
贾毅君
南开大学
中文系
天津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11
|
“互文性”与中国古今小说演变中的文本仿拟 |
李桂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2
|
《断章》的视觉叙述策略与伦理构造 |
方维保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0 |
2
|
|
13
|
戏剧中的叙述者 |
陈军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4
|
《黑暗的心脏》中外层叙述者的属性 |
张敬品
石广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试论《红与黑》的文本构成 |
姚公涛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6
|
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以三篇经典课文为例 |
侯志中
|
《中学语文》
|
2019 |
0 |
|
17
|
沙与世界之互现:评方小莉《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
彭佳
|
《符号与传媒》
|
2016 |
0 |
|
18
|
与孤绝的灵魂相遇——试析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的文本创作 |
徐立平
|
《中学课程资源》
|
2008 |
0 |
|
19
|
请来文本背后看一看——《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度解读 |
鄂冠中
|
《语文教学研究》
|
2013 |
0 |
|
20
|
导演文本:戏剧叙事学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中间转换形式”及其理论归宿 |
苏永旭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