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叙述文本在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现实用户间的叙述滑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 阿斯比恩·格伦斯塔德 哈尔瓦德·莫伊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6,共6页
随着算法技术的无边界渗透,“叙述闭锁”成为算法叙述文本巨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悖论样态。本文从算法信息生发过程的叙述文本特征出发,基于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现实用户之间的距离关系波动,考察二者之间由预设的镜像弥合到实践中裂... 随着算法技术的无边界渗透,“叙述闭锁”成为算法叙述文本巨量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悖论样态。本文从算法信息生发过程的叙述文本特征出发,基于隐含读者与真实读者/现实用户之间的距离关系波动,考察二者之间由预设的镜像弥合到实践中裂隙的变化,算法叙述文本由此从叙述闭锁向叙述开放滑动,真实读者/现实用户的自我认知也从封闭趋向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叙述文本 隐含读者 真实读者/现实用户 镜像弥合 叙述滑动
下载PDF
认知贯穿叙述文本内外:评云燕的《认知叙述学》
2
作者 杜光慧 《探索与批评》 2022年第1期181-188,共8页
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诗学》中探讨过悲剧的净化作用。悲剧必须对观众有一种情感效力,并且通过"怜悯和恐惧"产生一种精神净化(亚里士多德,2006,p.19)。长久以来,读者或观众都是被动的。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或是观看一场戏... 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就曾在《诗学》中探讨过悲剧的净化作用。悲剧必须对观众有一种情感效力,并且通过"怜悯和恐惧"产生一种精神净化(亚里士多德,2006,p.19)。长久以来,读者或观众都是被动的。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或是观看一场戏剧,读者似乎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欣赏者。至20世纪60年代,文学理论界一些文学批评家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文本和作者转移到读者身上,他们提出的读者导向批评重视读者的个人阐释,认为个体读者创造了文本的意义。作者要依据特定的方式来创作,读者的阅读恐怕更是如此,他们并不是随意地阐释,而是跟随"心智"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界 文学批评家 读者导向 《诗学》 净化作用 叙述文本 文学作品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论交流叙述中的文本存在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委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0,共7页
在交流叙述学视野中,叙述文本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存在,有些叙述文本是交流双方的一种共同确认,即是一种普遍双向文本,有些则是接受者的一种"追认",即单向文本。但归根结底是交流双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本,即都是一种普遍双向文... 在交流叙述学视野中,叙述文本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存在,有些叙述文本是交流双方的一种共同确认,即是一种普遍双向文本,有些则是接受者的一种"追认",即单向文本。但归根结底是交流双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本,即都是一种普遍双向文本。任何叙述交流都存在一种二次叙述,其实这种二次叙述是一种"二度文本化"过程,最后会形成"二度文本",这种文本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抽象文本",只有这种"二度文本"被重新符号化,才能具象为真实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叙述 叙述文本 普遍双向文本 二度文本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叙述目标、文本与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康立芳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9年第5期64-68,44,共6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叙述旨在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四个选择"、坚定"四个自信"。应注重叙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围绕"纲"与"要"设置专题。应尊重历史本来面目、坚持正确政治导...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叙述旨在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领会"四个选择"、坚定"四个自信"。应注重叙述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围绕"纲"与"要"设置专题。应尊重历史本来面目、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科学处理文本与过程、内容与形式、"理论"与"故事"、历史人物的贡献与局限、历史事件的必然与偶然、历史进程的主流与支流的关系;组建与时俱进的素材库;将综合与专题、文字与图像、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叙述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叙述目标 叙述文本 叙述方法
下载PDF
我国宪法平等条款的文本叙述与制度实现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文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80,共12页
对平等的追求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往。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 对平等的追求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往。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认为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平等条款。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宪法》上的平等条款除了第33条第2款外,还有其他5个平等条款,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宪法》上的平等制度体系。同时我国宪法文本中还有大量的"区别对待"的内容。我国《宪法》平等条款的实现方式具有特殊性,表现为我国《宪法》上的规定主要通过制定法律而得以实现,即"通过法律的实施"。当然,"通过法律的实施"并不绝对,诸如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制度均具有直接的规范效力而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平等制度允许"合理的差别"限制的是"不合理的差别"。对于如何判断"合理的差别"与"不合理的差别"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领域,结合具体的事件适用不同的规则,为此,应将平等制度的适用领域主要分为私生活领域与公生活领域分别予以探讨。新时期我国平等制度的发展具有新的内容,包括平等已经由法律适用的平等向法律制定的平等转变、反歧视成为平等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等,这些内容值得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上的平等条款 文本叙述 制度实现
下载PDF
论《极花》文本叙述的悖论与矛盾
6
作者 刘传霞 《百家评论》 2016年第6期16-22,共7页
贾平凹新作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以农村拐卖妇女为题材的现实感极强的小说,作品发表以后引起了热议。这部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寻常的拐卖妇女案件,叙述了一个到城市里打工的农村女孩子胡蝶,从被拐卖、拼死出逃、被解救到最终又... 贾平凹新作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以农村拐卖妇女为题材的现实感极强的小说,作品发表以后引起了热议。这部小说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寻常的拐卖妇女案件,叙述了一个到城市里打工的农村女孩子胡蝶,从被拐卖、拼死出逃、被解救到最终又回到拐卖她的男性家庭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叙述 矛盾 悖论 长篇小说 拐卖妇女 故事情节 作品发表 现实感
下载PDF
情调:《北京人》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艺术契合点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丹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5-37,共3页
作为曹禺剧作最高艺术成就的体现,《北京人》以情调作为其文本叙述与舞台叙述的艺术契合点。全剧通过平静如水的情节叙述。
关键词 《北京人》情调 文本叙述 舞台叙述 情节叙述 性格塑造 氛围叙述
下载PDF
《邪不压正》与双层文本叙述
8
作者 唐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46-147,共2页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作品之后,姜文就开始尝试在电影中建立双层文本,即在表层的叙事之外,又有另外一层众说纷纭的表意。姜文的电影充满了碎片化的情节,以及人物模糊不清的行为动机,诱发观影者寻找电影中的各种...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以现实主义为基调的作品之后,姜文就开始尝试在电影中建立双层文本,即在表层的叙事之外,又有另外一层众说纷纭的表意。姜文的电影充满了碎片化的情节,以及人物模糊不清的行为动机,诱发观影者寻找电影中的各种类比隐喻,以完成对深层文本的解读,其新作《邪不压正》亦然。片中,姜文借助李天然的复仇故事这一表层文本来调动观众的观影趣味,又在深层文本中,表达了本人的文化立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不压正》 姜文 双层文本叙述
下载PDF
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叙述性文本教学途径
9
作者 邹春盛 《福建教育》 2022年第11期40-43,共4页
在“情节、环境、人物”的所谓小说教学三要素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普遍出现干瘪无趣的现象,对于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新潮作品,敬而远之,无法进行正面的文本解读。有鉴于此,本文引进叙事学理论,从成年叙述者和少年叙述者、现实空间和... 在“情节、环境、人物”的所谓小说教学三要素的影响下,语文教学普遍出现干瘪无趣的现象,对于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新潮作品,敬而远之,无法进行正面的文本解读。有鉴于此,本文引进叙事学理论,从成年叙述者和少年叙述者、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预叙和伏笔、重复叙事来解读文本,拓宽小说教学的空间,在典型文本的对比分析中,找寻叙述性文本的教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文本细读 叙述文本
下载PDF
文学史的写作类型与文本性质——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三次修订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毅君 南开大学 +1 位作者 中文系 天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06-214,共9页
通过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原本与三次修订本之间的比较研究 ,首先分析了两种文学史的写作类型——学术专著型和教科书型的特点 ,以及刘著文学史的写作类型的变化 ;其次分析了三次修订带来的另一种变化——文本性质的变化 ,由此探... 通过对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原本与三次修订本之间的比较研究 ,首先分析了两种文学史的写作类型——学术专著型和教科书型的特点 ,以及刘著文学史的写作类型的变化 ;其次分析了三次修订带来的另一种变化——文本性质的变化 ,由此探讨了人文性叙述文本的特性 ,暗示了阐释性观念在叙述历史中的作用的限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 写作类型 人文叙述文本 修订 文本性质 学术专著 教材
下载PDF
“互文性”与中国古今小说演变中的文本仿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桂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6-99,共4页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贯通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最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章培恒先生倡导。自2001年11月由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至2010年12月由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浙江师范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五届"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期间已走过了十年的艰难探索之路。一方面,在学术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在研究实践还是学理思考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诸多困惑与歧见。值此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的确到了一个需要对过去十年的探索之路进行全面总结,进而走向更为深入的学理逻辑思考与学术体系建构的时间节点。为此,我们借助《河北学刊》发表一组专题讨论文章,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叙述 互文性 小说 仿拟 演变 中国 空穴来风 修辞方式
下载PDF
《断章》的视觉叙述策略与伦理构造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维保 《长江学术》 CSSCI 2020年第4期18-30,共13页
《断章》的视觉叙事综合运用了画本叙述和文本叙述两种方式。在运用画本叙事中,作者将自然人文物像在平面中进行了类似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设置和安排。在文本叙述中,作者通过可视性动词和代词的重复,构筑了叙述的连续性。《断章》通过... 《断章》的视觉叙事综合运用了画本叙述和文本叙述两种方式。在运用画本叙事中,作者将自然人文物像在平面中进行了类似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设置和安排。在文本叙述中,作者通过可视性动词和代词的重复,构筑了叙述的连续性。《断章》通过视线移动构筑了一个双向逐次相套的视觉叙述结构和视觉主体不断析出的立体空间,通过多层次空间的设计创造了历史景深。《断章》运用顶针和反复修辞,创造了视觉上的时空循环和追逐;通过意象的景观化,屏蔽了声音,创造了寂静的意境;通过虚词和修饰语的省略,祛除叙述的戏剧性,压制了情感,体现了洗涤红尘、简单拙朴的佛道精神。《断章》的视觉符号文本,呈现出浓厚的古典主义倾向。内在的儒家争霸意识和外在的清静无为的道家哲学,以及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怀,形成了其叙述的伦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故事叙述 视觉叙述 画本叙述 文本叙述 叙述伦理
下载PDF
戏剧中的叙述者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17-122,共6页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叙述 第二文本叙述 戏剧人物叙述
下载PDF
《黑暗的心脏》中外层叙述者的属性
14
作者 张敬品 石广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7-118,共2页
康拉德在其代表作Ⅸ黑暗的心脏》中使用了双重叙事框架。外层叙述者“我”的形象,常常被人冠以“不知名的”或“无名的叙述者”等。国内外学者对其内层叙述者马洛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外层第一叙述者的研究很少,许多评论家称之为“无名... 康拉德在其代表作Ⅸ黑暗的心脏》中使用了双重叙事框架。外层叙述者“我”的形象,常常被人冠以“不知名的”或“无名的叙述者”等。国内外学者对其内层叙述者马洛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外层第一叙述者的研究很少,许多评论家称之为“无名的叙述者”。从叙述学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外层叙述者有自己明确的属性,而对其属性的描述又有助于我们对康拉德叙述技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层叙述 文本叙述 属性
下载PDF
试论《红与黑》的文本构成
15
作者 姚公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 从文本叙述行动层的组合、叙述因子的构成和叙述的基本图式出发 ,分析《红与黑》的文本构成。笔者认为 :《红与黑》的文本由一个主要行动层和两个次要行动层组成 ;文本故事世界中的自由叙述因子不仅支撑着非自由叙述因子 ,而且充分体现了叙述者的个性特征 ;文本故事世界的叙述图式则展示了以张驰来调节的叙述节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与黑》 文本叙述 行动层 叙述因子 基本图式 斯丹达尔 法国 小说
下载PDF
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以三篇经典课文为例
16
作者 侯志中 《中学语文》 2019年第34期24-27,共4页
记叙文易写难工,写得不好,可能就成了流水账、温吞水,琐碎凌乱而又寡淡无味,缺少动人的力量。仔细品读《背影》《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三篇文学经典,探究其中叙述技艺——"背景""叠加""映照",可以增... 记叙文易写难工,写得不好,可能就成了流水账、温吞水,琐碎凌乱而又寡淡无味,缺少动人的力量。仔细品读《背影》《祭十二郎文》《项脊轩志》三篇文学经典,探究其中叙述技艺——"背景""叠加""映照",可以增强我们对经典丰富内涵的理解,进而领悟感人至深的叙述力量。如此,它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有诸多启示,为我们解读叙述文本打开了一扇窗。一、背景——打下叙述的底色"长向文坛瞻背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脊轩志》 《背影》 记叙文 《祭十二郎文》 文学经典 经典课文 叙述文本 品读
下载PDF
沙与世界之互现:评方小莉《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
17
作者 彭佳 《符号与传媒》 2016年第2期216-222,共7页
作者:方小莉书名: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ISBN:9787561494479“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威廉·布莱克《天真的语言》现代叙述学勃兴于结构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学界之时... 作者:方小莉书名:叙述理论与实践:从经典叙述学到符号叙述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ISBN:9787561494479“一沙见世界,一花窥天堂”——威廉·布莱克《天真的语言》现代叙述学勃兴于结构主义思潮席卷西方学界之时,正式提出“叙述学”(narrotology)一词的理论批评家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本身就是结构主义者和形式论者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名典型的结构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结构主义者 托多罗夫 理论与实践 热奈特 巴尔特 文本叙述 文学世界 现代小说 文本意义
下载PDF
与孤绝的灵魂相遇——试析七等生《我爱黑眼珠》的文本创作
18
作者 徐立平 《中学课程资源》 2008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孤绝 我爱 文本创作 李龙第 七等 当代小说 现代小说 创作个性 文本叙述 一只手
下载PDF
请来文本背后看一看——《烛之武退秦师》的深度解读
19
作者 鄂冠中 《语文教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3-14,共2页
文本是立体的。我们习惯了多角度、多层面和多主题的文本解读,但我们很少会绕到文本叙述的背后,即对文本叙述内容的对立假设或文本中被主体叙述忽略了的细枝末节,去思考并挖掘更深层次的文本意蕴。例如,教学传统名篇《烛之武退秦师... 文本是立体的。我们习惯了多角度、多层面和多主题的文本解读,但我们很少会绕到文本叙述的背后,即对文本叙述内容的对立假设或文本中被主体叙述忽略了的细枝末节,去思考并挖掘更深层次的文本意蕴。例如,教学传统名篇《烛之武退秦师》,师生们多将注意力放在领会烛之武说服秦伯撤军的精妙辞令上,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前人有评:“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文本解读 文本叙述 主体叙述 叙述内容 文本意蕴 教学传统 多主题
下载PDF
导演文本:戏剧叙事学研究不可忽略的重要的“中间转换形式”及其理论归宿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永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12-14,共3页
读了诸位先生的笔谈意见,受益很深。尤其是我国著名学者张玉书和王文融先生在百忙之中给我们提供的指导意见更是感人肺腑,语重心长。张玉书先生的笔谈意见汪洋恣肆,挥洒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王文融先生的笔谈意见一针见血,不惜现身... 读了诸位先生的笔谈意见,受益很深。尤其是我国著名学者张玉书和王文融先生在百忙之中给我们提供的指导意见更是感人肺腑,语重心长。张玉书先生的笔谈意见汪洋恣肆,挥洒自如,令人叹为观止。王文融先生的笔谈意见一针见血,不惜现身说法,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叙事学 舞台叙述 中间转换 文本叙述 反戏剧式的意象叙述 人物塑造 主题意象 导演 契合点 焦菊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