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谈英汉互译中的叙述视角转换
1
作者
王喻
《林区教学》
2012年第10期50-51,共2页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与另一种文字之间的转换,它还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影响下的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转换。从英汉语言不同的叙述视角对比入手,列举了英汉语言中对某些相同的事物、现...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与另一种文字之间的转换,它还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影响下的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转换。从英汉语言不同的叙述视角对比入手,列举了英汉语言中对某些相同的事物、现象所采用的不同叙述视角示例,并由此分析了能够运用于英汉互译中的几种叙述视角转换技巧,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英汉各自的语言习惯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互译
叙述视角转换
思维方式
对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
被引量:
16
2
作者
罗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5,共9页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罗钢在现代小说中,尽管仍有部分小说从头至尾采取单一的叙述视角,但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倾向于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和他所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有意识地调整、变化叙述角度,在一个文本中同时交叉使...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罗钢在现代小说中,尽管仍有部分小说从头至尾采取单一的叙述视角,但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倾向于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和他所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有意识地调整、变化叙述角度,在一个文本中同时交叉使用几种叙述视角,这样,如何自然地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第一人称
叙述
者
人物
视角
第三人称代词
主人公
叙述
自我
第一人称叙事
经验自我
叙事方式
反映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佬》的叙述视角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继芸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9-21,34,共4页
文章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汤亭亭如何通过"多重复合化的视角"以及"视角间的转换"来揭示《中国佬》中的主题意义。汤亭亭有效地运用视角的优势,回顾了先辈的奋斗史,将历史事实和想象相结合,重新书写...
文章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汤亭亭如何通过"多重复合化的视角"以及"视角间的转换"来揭示《中国佬》中的主题意义。汤亭亭有效地运用视角的优势,回顾了先辈的奋斗史,将历史事实和想象相结合,重新书写华裔和华裔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佬》
叙述视角转换
华裔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叙事学关照下的文化超越——论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小说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添天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是当代华裔作家阵营中试图突破美国主流文学对华裔作家文化隔离的一批主力军。论文分别选取三人的代表作品《触礁的爱情》、《谁是爱尔兰人》、《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小说中叙事视角转换、反讽手法和不...
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是当代华裔作家阵营中试图突破美国主流文学对华裔作家文化隔离的一批主力军。论文分别选取三人的代表作品《触礁的爱情》、《谁是爱尔兰人》、《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小说中叙事视角转换、反讽手法和不可靠叙述的分析,试图修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缺陷,凸显文本文学性与文化性的互涉性,阐明作者借助不同叙事策略以增加文本张力及其如何与小说主题表达相得益彰,从而完成对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现实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超越
叙述视角转换
反讽
不可靠
叙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叙事学角度看《倾城之恋》
被引量:
1
5
作者
殷宏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5期71-72,共2页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她的小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她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作一技术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
叙述
视角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叙述
者
女性叙事
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赫索格》的复调性
6
作者
赵秀兰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4期17-24,共8页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充斥着主人公赫索格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体现出主人公与自我的对话,但同时,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使得这些内心独白透露出主人公与他者之间的对话的泛音。这些对话展现了多种意识之间的冲突。基...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充斥着主人公赫索格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体现出主人公与自我的对话,但同时,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使得这些内心独白透露出主人公与他者之间的对话的泛音。这些对话展现了多种意识之间的冲突。基于此,本文以巴赫金提出的复调理论为关照,从主人公的自我意识、与他者的对话和叙述视角的转换三个方面,对《赫索格》的复调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索格》
复调性
自我意识
与他者的对话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性的文人话语——论王泽群小说的叙事艺术
7
作者
孙盛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6-24,共9页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曾说:可能每个小说家首先都要写诗。福克纳毫无诗名而只以小说流芳后世,他所说的诗该是在境界、笔风、心灵的意义层面。王泽群是实实在在地由诗跨入小说,而且这中间的跨度长达近二十年。这段不短的作家个人...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曾说:可能每个小说家首先都要写诗。福克纳毫无诗名而只以小说流芳后世,他所说的诗该是在境界、笔风、心灵的意义层面。王泽群是实实在在地由诗跨入小说,而且这中间的跨度长达近二十年。这段不短的作家个人文学史历程中,王泽群由写诗向文坛举步,继而写作散文、剧本,年近不惑开始在小说领域耕耘,其文体选择正与文学史的顺序内在地一致。 从十七岁开始写作并发表诗歌,王泽群至今未停歇诗笔,他的诗语、诗情、诗意,在连绵的笔墨间浸润到其他类型的作品里,渗透在小说的篇章中,构成一纸纸沉稳跃动、充满诗性的文人话语,这便是王泽群小说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 造型与提纯:诗性的叙事语言 语言艺术家中那些最伟大的人物的最伟大的功绩也许恰恰就在于,他们对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悲剧性的沉默。现代阐释学家如是说。然而,语言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在沉默中无言寂灭,而是寻找更恰当而切近的话语重建“沉默如金”般的艺术穿透力。王泽群即在叙事文体中调动高度凝炼而简朴的语言进行情感和意象造型,把漫散的生活故事流汇集在短小而具统摄力的话语里。 《漠风不相识》是王泽群小说创作初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一对远离故乡的游子二十五年后重返故土的偶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话语
叙事艺术
主人公
小说文本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尘埃落定》
小说家
意象造型
作品
叙事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潜在叙述者
8
作者
谢迪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3期117-118,共2页
本文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菲茨杰拉德如何通过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菲茨杰拉德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
本文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菲茨杰拉德如何通过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菲茨杰拉德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
叙述
者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主题意义
原文传递
题名
谈英汉互译中的叙述视角转换
1
作者
王喻
机构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出处
《林区教学》
2012年第10期50-51,共2页
文摘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与另一种文字之间的转换,它还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影响下的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转换。从英汉语言不同的叙述视角对比入手,列举了英汉语言中对某些相同的事物、现象所采用的不同叙述视角示例,并由此分析了能够运用于英汉互译中的几种叙述视角转换技巧,从而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英汉各自的语言习惯和特色。
关键词
英汉互译
叙述视角转换
思维方式
对比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
被引量:
16
2
作者
罗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5,共9页
文摘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罗钢在现代小说中,尽管仍有部分小说从头至尾采取单一的叙述视角,但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倾向于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故事的需要和他所希望达到的叙述效果,有意识地调整、变化叙述角度,在一个文本中同时交叉使用几种叙述视角,这样,如何自然地从...
关键词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第一人称
叙述
者
人物
视角
第三人称代词
主人公
叙述
自我
第一人称叙事
经验自我
叙事方式
反映者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佬》的叙述视角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继芸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9-21,34,共4页
基金
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
项目编号:2015ZYXS48
文摘
文章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汤亭亭如何通过"多重复合化的视角"以及"视角间的转换"来揭示《中国佬》中的主题意义。汤亭亭有效地运用视角的优势,回顾了先辈的奋斗史,将历史事实和想象相结合,重新书写华裔和华裔的历史。
关键词
《中国佬》
叙述视角转换
华裔历史
Keywords
China Men
shift of perspective
ethical history of Chinese-America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叙事学关照下的文化超越——论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小说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添天
机构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4,共6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多元文化下的越界书写"(项目批准号2009B28314)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是当代华裔作家阵营中试图突破美国主流文学对华裔作家文化隔离的一批主力军。论文分别选取三人的代表作品《触礁的爱情》、《谁是爱尔兰人》、《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小说中叙事视角转换、反讽手法和不可靠叙述的分析,试图修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缺陷,凸显文本文学性与文化性的互涉性,阐明作者借助不同叙事策略以增加文本张力及其如何与小说主题表达相得益彰,从而完成对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现实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
文化超越
叙述视角转换
反讽
不可靠
叙述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叙事学角度看《倾城之恋》
被引量:
1
5
作者
殷宏霞
机构
安徽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5期71-72,共2页
文摘
《倾城之恋》是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收入《传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她的小说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当代的很多文学评论家对张爱玲文学的研究和关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达到了和鲁迅相提并论的程度。她的小说自有其独特的魅力。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对她的中篇小说《倾城之恋》作一技术性的分析。
关键词
第三人称
叙述
视角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叙述
者
女性叙事
视角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赫索格》的复调性
6
作者
赵秀兰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4期17-24,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维多利亚小说中的空间想象与女性主体的建构(项目编号:15XJA752002)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骨干项目):卡勒德.胡塞尼小说研究(项目编号:SKGG14016)的支持
文摘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充斥着主人公赫索格的内心独白,这些内心独白体现出主人公与自我的对话,但同时,小说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使得这些内心独白透露出主人公与他者之间的对话的泛音。这些对话展现了多种意识之间的冲突。基于此,本文以巴赫金提出的复调理论为关照,从主人公的自我意识、与他者的对话和叙述视角的转换三个方面,对《赫索格》的复调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赫索格》
复调性
自我意识
与他者的对话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Keywords
Herzog
polyphony
self consciousness
dialogues between Herzog and others
the shift of point of view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性的文人话语——论王泽群小说的叙事艺术
7
作者
孙盛涛
出处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16-24,共9页
文摘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曾说:可能每个小说家首先都要写诗。福克纳毫无诗名而只以小说流芳后世,他所说的诗该是在境界、笔风、心灵的意义层面。王泽群是实实在在地由诗跨入小说,而且这中间的跨度长达近二十年。这段不短的作家个人文学史历程中,王泽群由写诗向文坛举步,继而写作散文、剧本,年近不惑开始在小说领域耕耘,其文体选择正与文学史的顺序内在地一致。 从十七岁开始写作并发表诗歌,王泽群至今未停歇诗笔,他的诗语、诗情、诗意,在连绵的笔墨间浸润到其他类型的作品里,渗透在小说的篇章中,构成一纸纸沉稳跃动、充满诗性的文人话语,这便是王泽群小说独具风格的叙事艺术。 造型与提纯:诗性的叙事语言 语言艺术家中那些最伟大的人物的最伟大的功绩也许恰恰就在于,他们对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悲剧性的沉默。现代阐释学家如是说。然而,语言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在沉默中无言寂灭,而是寻找更恰当而切近的话语重建“沉默如金”般的艺术穿透力。王泽群即在叙事文体中调动高度凝炼而简朴的语言进行情感和意象造型,把漫散的生活故事流汇集在短小而具统摄力的话语里。 《漠风不相识》是王泽群小说创作初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叙述了一对远离故乡的游子二十五年后重返故土的偶遇。
关键词
文人话语
叙事艺术
主人公
小说文本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尘埃落定》
小说家
意象造型
作品
叙事方式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潜在叙述者
8
作者
谢迪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年第3期117-118,共2页
文摘
本文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菲茨杰拉德如何通过人物内心的转换性有限透视来揭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题意义和强化审美效果。笔者认为菲茨杰拉德巧妙转换人物视角的叙述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视角艺术上的长处,使作品更具丰富的审美色调。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
叙述
者
叙述
视角
的
转换
主题意义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谈英汉互译中的叙述视角转换
王喻
《林区教学》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语言信号
罗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佬》的叙述视角研究
张继芸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叙事学关照下的文化超越——论雷祖威、任璧莲与谭恩美小说的艺术魅力
张添天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叙事学角度看《倾城之恋》
殷宏霞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赫索格》的复调性
赵秀兰
《外国语文研究》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诗性的文人话语——论王泽群小说的叙事艺术
孙盛涛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潜在叙述者
谢迪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