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波构造控制的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算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佟恺林 李瑞 唐建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1-697,3,共7页
常规纵波构造控制的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算法在处理复杂地区低信噪比、地下构造起伏较大的转换波地震资料时,容易出现"纵横波叠加剖面构造层位不匹配,导致转换波的构造校正量计算不准确"和"算法收敛于局部极值,叠加剖面... 常规纵波构造控制的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算法在处理复杂地区低信噪比、地下构造起伏较大的转换波地震资料时,容易出现"纵横波叠加剖面构造层位不匹配,导致转换波的构造校正量计算不准确"和"算法收敛于局部极值,叠加剖面出现零空间漂移"的现象。本文针对常规算法的此缺点,分析了该算法的理论原理,提出增强纵横波叠加剖面匹配质量和压制"零空间"现象的改进措施:使用纵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构造层位来匹配控制转换波共检波点叠加剖面的构造层位,达到增强纵波CMP叠加剖面和转换波ACCP叠加剖面的层位匹配一致性的目的,提高计算地下构造校正量精度,进而估算较准确的纵横波速度比值;计算共检波点叠加道与拉平后的转换波构造层位之间的绝对静校正量,以克服静校正处理的"零空间"漂移现象。实际转换波资料的应用表明,改进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常规纵波构造控制的CRP叠加道相关算法的剩余静校正处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叠加道相关算法 剩余静校正 纵横波速度比 “零空间”漂移
下载PDF
优势道叠加技术在岩性油气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毅 毛宁波 何丽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06,共8页
WZA-7N构造位于多个物源交汇区,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制约,常规的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地刻画岩性边界,不仅增加了勘探风险,还影响了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一勘探难题,根据叠前道集中不同地震道分辨率、... WZA-7N构造位于多个物源交汇区,是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由于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制约,常规的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地刻画岩性边界,不仅增加了勘探风险,还影响了储量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针对这一勘探难题,根据叠前道集中不同地震道分辨率、成像质量以及反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结合井上合成记录与VSP走廊叠加道上的波组特征,设计了一套优势地震道叠加的技术流程,提高了地震分辨率,重新落实了岩性边界。实践证实,新的岩性解释方案与现有钻井资料吻合较好,进一步表明了优势道叠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和岩性边界解释精度,是适合该区岩性油藏精细勘探的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 VSP走廊叠加道 优势叠加 地震分辨率 岩性边界
下载PDF
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速度的变化及其对共中心点道集叠加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范国章 牟永光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引入裂缝张量因子 ,可以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式的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计算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纵波速度 ,进而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型的地震响应 ,并探讨裂缝引起的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剩余时差以及带来...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引入裂缝张量因子 ,可以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式的地质模型。利用波动方程计算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沿不同方向传播的纵波速度 ,进而建立不同裂缝分布模型的地震响应 ,并探讨裂缝引起的共中心点道集动校正剩余时差以及带来的沿偏移距叠加和沿方位叠加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的裂缝分布模式对地震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各向性介质 纵波速度 共中心点 叠加 影响 裂缝性油气藏 叠加 模型
下载PDF
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及其在广角OBS折射波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龙龙 邹志辉 黄忠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3-1006,共14页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虚折射干涉法 广角OBS 折射波 相邻虚拟叠加 远偏移距
下载PDF
基于射线理论的角度道集提取方法综述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广智 王文龙 +1 位作者 印兴耀 李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96-1707,共12页
本文研究了提取角度道集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炮检距和入射角之间的转换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资料特征进行合理选取.插值法和菲涅尔带法依然是提取角度道集的基本方略,信噪比高的资料运用插值法可以高精度地还原AVO特性.... 本文研究了提取角度道集过程中的不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炮检距和入射角之间的转换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资料特征进行合理选取.插值法和菲涅尔带法依然是提取角度道集的基本方略,信噪比高的资料运用插值法可以高精度地还原AVO特性.提取部分叠加道集的方法也有多种,在有噪音的情况下,角度扫描道集上的部分叠加能更加准确得体现AVO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 部分叠加道 插值 AVO 信噪比
下载PDF
叠前分角度道集的瞬时谱差异信息提取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学华 贺振华 +1 位作者 赵岩 钟文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188+195-196,共6页
基于不同角度叠加道集中含流体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或能量)及其低频信息变化更明显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不同角度叠加道集的低频地震信息进行流体识别的方法,即分别对小(近)角度和大(远)角度叠加的地震道集进行瞬时谱分解,再... 基于不同角度叠加道集中含流体层地震反射波的振幅(或能量)及其低频信息变化更明显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叠前不同角度叠加道集的低频地震信息进行流体识别的方法,即分别对小(近)角度和大(远)角度叠加的地震道集进行瞬时谱分解,再利用低频分量构建瞬时谱差异信息提取的计算公式,进而得到流体识别剖面。文中应用该方法分别处理了陆上和海上资料,检测的油气异常与实际钻井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叠加道 瞬时谱分解 低频差异信息 AVO 油气检测
下载PDF
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邱苏 胡旭芝 沈骥千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2期49-51,F004,58,共5页
总结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工作经验,提出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自由观测面的条件下,反射界面可分为简单倾斜平面、规则曲面和自由反射界面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 总结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工作经验,提出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自由观测面的条件下,反射界面可分为简单倾斜平面、规则曲面和自由反射界面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讨论共反射面元的叠加方法。综合一般情况下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提出了“鳞片法”的处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测面 自由反射界面 不对称抽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地震信号去噪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浩 李宗杰 +1 位作者 薛姣 顾汉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基于超完备子波库的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在自适应分解地震道时未能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故难以直接、准确地去除噪声。为此提出了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噪方法,以多个连续地震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方向矢量中值滤波法计算同相轴倾... 基于超完备子波库的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在自适应分解地震道时未能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故难以直接、准确地去除噪声。为此提出了基于稀疏反演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噪方法,以多个连续地震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方向矢量中值滤波法计算同相轴倾角,以中间道为标准将同相轴校正后再水平叠加;然后采用基于基追踪降噪的稀疏反演方法分解叠加道,选择与叠加道中有效信号匹配的子波作为中间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最后根据其它道相对中间道的校正量,对中间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进行反校正,分别构建各道匹配追踪分解的子波库。将基于有效信号匹配子波构建的子波库代替超完备子波库,在搜寻最佳匹配子波时选择性地提取地震道中有效信号,可直接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单道信号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去除噪声的可行性;合成和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单道匹配追踪方法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且去噪后剖面的横向连续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连续地震 稀疏反演 叠加道 超完备子波库 去噪 横向连续性
下载PDF
共转换点道集S变换谱相似性的多波地震数据横波波场提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德智 韩立国 +4 位作者 杨飞龙 李辉峰 苑强 孙楠 杨文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1363,共13页
横波速度动校正后的共转换点(CCP)道集内,同时刻的各道横波信号S变换(ST)谱与其叠加道ST谱具有相似关系.因此,可基于这种相似关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来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首先对共中心点(CMP)道集应用纵波速度动校正并在各道... 横波速度动校正后的共转换点(CCP)道集内,同时刻的各道横波信号S变换(ST)谱与其叠加道ST谱具有相似关系.因此,可基于这种相似关系设计自适应滤波器来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首先对共中心点(CMP)道集应用纵波速度动校正并在各道减去叠加道来去除数据中的纵波波场;然后在CCP道集应用横波速度动校正,将地震道振幅水平调整至叠加道振幅水平并做S变换,以叠加道ST谱为参考对地震道ST谱进行自适应滤波,去除数据中的残余纵波和噪声;最后,将滤波结果的振幅水平恢复至滤波前振幅水平.理论和实际数据试算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提取多波地震数据中的横波波场,为多波多分量横波数据处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提取 叠加道 S变换谱 自适应滤波器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LS区近道地震反射性质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应明雄 陈殿远 +2 位作者 刘建英 刘仕友 陈祖银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54,共9页
针对目标区叠前地震道集表现为中远偏移距频率较低,近偏移距频率较高,高频成分随偏移距增大能量衰减较快的特点,开展了叠前速度谱分析、近道相关分析以及井数据正演模拟对比分析,排除了近偏移距高频能量反射是多次波的可能性。由于目标... 针对目标区叠前地震道集表现为中远偏移距频率较低,近偏移距频率较高,高频成分随偏移距增大能量衰减较快的特点,开展了叠前速度谱分析、近道相关分析以及井数据正演模拟对比分析,排除了近偏移距高频能量反射是多次波的可能性。由于目标区薄互层储层分布受调谐效应影响,常规AVO分析无法有效进行油气检测。在正演模拟识别储层组合特征的基础上,对叠前道集进行分频处理,消除近道薄层反射影响后,对目标进行AVO分析,最终井震匹配,证实了分频AVO技术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也为薄互层储层烃检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利用近道薄层反射进行优势道叠加,新生成的叠加数据体主频明显提高,储层AVO效应减弱,流体信息增强,从而明显提高了横向和纵向上的预测精度,显示了优势道叠加技术在该区储层流体预测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 多次波 正演模拟 分频AVO 优势叠加
下载PDF
基于地震信号相似性的S变换域多次波压制技术
11
作者 张宏智 王大龙 +3 位作者 张春牛 韩健 黄德智 杨飞龙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6,共9页
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如何保护一次反射波的同时高效准确地识别并压制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笔者在共中心点(CMP)叠加压制多次波方法的基础上,基于CMP道集地震信号与叠加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特征在S变换域进行多... 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如何保护一次反射波的同时高效准确地识别并压制多次波是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笔者在共中心点(CMP)叠加压制多次波方法的基础上,基于CMP道集地震信号与叠加道地震信号的相似性特征在S变换域进行多次波压制。首先,利用多次波速度动校正并对CMP道集数据减去叠加道数据完成第一次多次波减除,此时,波场中残余的多次波以随机噪声的形式存在;然后,对减除多次波的地震波场应用一次波速度动校正,并以一次波速度叠加道为初始模型对CMP道集S变换谱进行相似性滤波完成第二次残余多次波去除。针对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较好地压制多次波,提高反射波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波压制 地震信号相似性 叠加道 S变换 滤波
下载PDF
P—SV转换波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陈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5-167,共3页
P—SV转换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关算法在构造较复杂时不能正确计算静校量,专家学者根据纵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构造对转换波静校正量进行了改正,但不能准确对比纵、横波叠加剖面。转换波多域迭代的方法可以不使用纵波资料解决构造量,... P—SV转换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关算法在构造较复杂时不能正确计算静校量,专家学者根据纵波共接收点叠加道集构造对转换波静校正量进行了改正,但不能准确对比纵、横波叠加剖面。转换波多域迭代的方法可以不使用纵波资料解决构造量,具体做法是:①采用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关算法计算检波点静校正量;②生成共炮点叠加剖面,并在叠加剖面上选择与共检波点叠加道集对应的层位;③利用共炮点叠加剖面上的层位对共接收点道集相关求取的静校正量进行构造改正;④重复②、③步骤到共炮点叠加能量不增加时为止。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共接收点叠加道 共炮点叠加道 迭代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P-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23
13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1 位作者 周熙襄 钟本善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43-146,14,共4页
P-SV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当地下构造平缓时,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地下构造倾斜或者较为复杂,该方法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不能计算出正确的静校量。通过... P-SV转换波静校正一直是转换波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当地下构造平缓时,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当地下构造倾斜或者较为复杂,该方法就失去了成立的前提,不能计算出正确的静校量。通过理论上的推导和试验,发现通过改进其计算公式,可以使该方法应用到复杂地下构造地情况下。为此对这种改进的共接收点叠加道相干算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算法可以分3步进行:①估算静校正量;②在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选择一个最优相干时窗进行相干运算,求取静校正量;③根据纵波对应层位的地下构造对相干结果进行校正。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验证,改进后的算法可以解决地下反射层构造复杂时转换波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共接收点叠加道 静校正 相干
下载PDF
转换波的静校正 被引量:22
14
作者 郭桂红 王德利 +2 位作者 何樵登 傅旦丹 韩庆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2-544,554,共4页
横向不均匀风化层和甚低速剪切波使得P-SV转换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这种大的静校正量不可能通过常规的P波折射静校正得到消除。采用模型相关和曲线圆滑消除接收点静校正量。其步骤为:(1)利用优化共接收点叠加道确定总的接收点... 横向不均匀风化层和甚低速剪切波使得P-SV转换波静校正量大且横向变化剧烈。这种大的静校正量不可能通过常规的P波折射静校正得到消除。采用模型相关和曲线圆滑消除接收点静校正量。其步骤为:(1)利用优化共接收点叠加道确定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2)利用圆滑的方法得到对构造起伏的估计;(3)总的接收点静校正量减去构造起伏便得到了接收点的静校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静校正 共接收点叠加道 地震勘探
下载PDF
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技术在大庆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民 刘学伟 +6 位作者 王桂水 石战结 裴江云 陈志德 关昕 王丽娜 林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P-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是陆地多波勘探的"瓶颈"问题,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法。针对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即将基于三分量微测井资料的模型法和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组合在一起进... P-SV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是陆地多波勘探的"瓶颈"问题,目前尚未有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法。针对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转换波组合静校正方法,即将基于三分量微测井资料的模型法和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组合在一起进行转换波静校正。模型法较好地解决了转换波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改进型共接收点叠加道集相干法解决了转换波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转换波静校正问题,消除了因静校正问题造成的假构造现象,增强了同相轴的连续性,提高了转换波地震剖面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勘探 转换波静校正 模型法 共检波点叠加道集相干
下载PDF
波形匹配转换波剩余静校正实用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树林 李晨光 +3 位作者 吴波 王荐 唐建明 刘奇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8-246,204,共9页
基于纵横波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是利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信息,解决转换波资料较大时移剩余静校正量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时,出现了纵横波速度比值求解不准确和资料呈现浅、中深层静校正量不一致的情... 基于纵横波共检波点叠加道相关的剩余静校正方法是利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信息,解决转换波资料较大时移剩余静校正量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时,出现了纵横波速度比值求解不准确和资料呈现浅、中深层静校正量不一致的情况。详细分析了该方法出现以上情况的具体原因,针对该方法的工业化实施缺点,提出了改进措施;利用纵波构造控制解决转换波长波长剩余静校正量;采用常规剩余静校正进一步求解短波长剩余静校正量;应用长、短波长静校正量,再次进行速度分析和动校正,得到更精确的速度;进行动校正之后,采用基于纵横波CRP叠加道相关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和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求解最终转换波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应用表明,改进措施后,结合文中工业化实施流程能够进一步提高方法在处理多波资料时的适应能力和静校正量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叠加道相关 剩余静校正 层位控制 纵横波速度比
下载PDF
川中地区北斜坡二叠系碳酸盐岩储层弱反射信号处理技术
17
作者 何宗强 何青林 +5 位作者 韩嵩 曾鸣 刘晓兵 戴隽成 屠志慧 孔令霞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3年第4期99-106,共8页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储层与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小,难以形成强的反射界面,其内幕表现为断续、弱能量的地震反射特征,致使储层的地震响应更加微弱。针对原始地震资料反射信号弱、频率衰减严重的特点,以...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缝洞发育、非均质性强,储层与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小,难以形成强的反射界面,其内幕表现为断续、弱能量的地震反射特征,致使储层的地震响应更加微弱。针对原始地震资料反射信号弱、频率衰减严重的特点,以信号保真去噪、弱反射信号的振幅、频率恢复和叠后处理技术为研究重点,开展了深层碳酸盐岩弱反射信号处理技术攻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保真组合去噪技术较好地保护了二叠系储层弱反射信号;②采用地震处理获得的层速度,按照经验公式计算地层Q体数据并进行波动方程Q吸收补偿,对储层弱反射损失信号进行了较好的恢复;③偏移后采用优势道集叠加,并对新叠加数据体进行子波整形保真拓频,凸显了二叠系储层的地震响应。通过在射洪、西充等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获得了89%的储层预测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反射信号处理 保真去噪 波动方程 Q吸收补偿 优势叠加 子波提取 子波整形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叠前FAGVO计算方法及应用(英文)
18
作者 刘学清 王彦春 +3 位作者 张贵宾 马胜利 成丽芳 余文武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641-648,738,共9页
地下储层含烃类流体引起地震信号频率的衰减,目前对叠后地震资料的频率衰减研究较多,但是涉及叠前道集上的频率衰减研究较少。作者综合叠前AVO的计算公式及频率衰减积分计算式,对叠前部分叠加角道集的频率衰减梯度差值(Frequency Attenu... 地下储层含烃类流体引起地震信号频率的衰减,目前对叠后地震资料的频率衰减研究较多,但是涉及叠前道集上的频率衰减研究较少。作者综合叠前AVO的计算公式及频率衰减积分计算式,对叠前部分叠加角道集的频率衰减梯度差值(Frequency Attenuation Gradient vs.Offset,简称FAGVO)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显示完全弹性介质的FAGVO为零,粘弹性介质的FAGVO为负值,且FAGVO的绝对值大小与介质粘度、频率变化、反射系数及高频的衰减有关。FAGVO可以消除部分影响地下岩层频率变化因素的干扰,从而突出含烃储层频率衰减梯度的异常,达到利用叠前部分叠加道集进行含烃类流体检测的目的。该方法经过二维波动方程正演模型的验证,检测效果理想,且该方法对钻井信息的依赖较小,可应用于油气地震勘探阶段,尤其是无井区的勘探,既经济又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GVO 频率衰减 含烃类储层 叠前 部分叠加道
下载PDF
一种有效的转换波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公亭 刘江平 童庆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5期39-41,共3页
转换波技术由于具有常规P波勘探无法相比拟的优点而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的一门新技术。而静校正在转换波勘探中是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很多学者专家为此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转换波静校正问题的复杂性,该问题至今仍尚未圆满... 转换波技术由于具有常规P波勘探无法相比拟的优点而成为当前地震勘探中的一门新技术。而静校正在转换波勘探中是处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很多学者专家为此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转换波静校正问题的复杂性,该问题至今仍尚未圆满解决。本文首先在转换波的CRP(共接收点)叠加剖面上追踪拾取同相轴,然后结合纵波对应层位的地下构造求取接收点的横波静校正量。该方法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试算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波 静校正 CRP叠加道 追踪拾取
下载PDF
大庆葡南地区AVO烃类检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光华 刘怀山 蒋成刚 《海洋地质动态》 2007年第1期27-30,39,共5页
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技术是利用叠前CDP道集,分析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规律,估算界面泊松比,推断地层岩性和含油气情况的一门物探新技术。以大庆的葡萄花地区为例,采用AVO技术对烃类进行检测,对天然气分布进行预测。
关键词 AVO叠加道 烃类检测 葡萄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