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波长同时照明的菲涅耳域非相干叠层衍射成像 被引量:6
1
作者 潘安 王东 +3 位作者 史祎诗 姚保利 马臻 韩洋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104,共11页
传统的叠层衍射成像往往采用单波长照明,即使使用多波长来提升恢复质量也是采用依次照明的方式,同时对相干性要求很高.非相干光照明一直被认为不利于衍射成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同时照明的非相干叠层衍射成像方案及相应的多路复用叠... 传统的叠层衍射成像往往采用单波长照明,即使使用多波长来提升恢复质量也是采用依次照明的方式,同时对相干性要求很高.非相干光照明一直被认为不利于衍射成像.本文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同时照明的非相干叠层衍射成像方案及相应的多路复用叠层衍射成像算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相比于传统的相干叠层衍射成像方案,该方案不仅能够很好地恢复物像,同时也能够恢复不同波长下分别对应的物体的光谱响应、复振幅探针和光谱比例,从而获得更多的物体信息,具有多通道和多光谱的优势.同时,通过彩色图像编码的方式,能够实现物体的真彩色复原和图像质量的增强.此外,还证明了该算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研究了最多可分辨波长的数量.该研究结果为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的信息多路复用及多光谱成像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展现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相干 叠层衍射成像 迭代算法 多波长
下载PDF
基于叠层衍射的数字水印算法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祥磊 潘泽 +1 位作者 王雅丽 史祎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85-94,共10页
基于叠层衍射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衍射数字水印算法:叠层水印.通过双随机相位编码和探针,实现对水印图像的分块加密,密文经过衰减处理,加载在振幅型宿主图像的空域上,伪探针记录下宿主图像,并加载到传输图像的相位上.模拟实验结果表... 基于叠层衍射成像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衍射数字水印算法:叠层水印.通过双随机相位编码和探针,实现对水印图像的分块加密,密文经过衰减处理,加载在振幅型宿主图像的空域上,伪探针记录下宿主图像,并加载到传输图像的相位上.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叠层水印可以很好地提取水印图像的振幅、相位信息.其次,叠层水印可以解决水印不可感知性与密文信息提取质量之间的矛盾.最后,通过鲁棒性研究验证了:叠层水印具有很好的抗噪声和抗剪切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探针的数目和交叠率进一步提高其鲁棒性,并给出其在GIF图像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衍射 双随机编码 数字水印 鲁棒性
下载PDF
厚样品三维叠层衍射成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潘安 张晓菲 +2 位作者 王彬 赵青 史祎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叠层衍射成像是一种新兴的无透镜成像技术,目前限制这项技术发展的是光束透过样品时的乘法近似假设,这意味着在可见光域微米级分辨率下,叠层衍射成像的样品厚度不能超过数十微米.通过将样品沿轴多层切片的方式,在模拟实验和光学实验中... 叠层衍射成像是一种新兴的无透镜成像技术,目前限制这项技术发展的是光束透过样品时的乘法近似假设,这意味着在可见光域微米级分辨率下,叠层衍射成像的样品厚度不能超过数十微米.通过将样品沿轴多层切片的方式,在模拟实验和光学实验中均实现了对毫米量级厚样品的三维叠层衍射成像.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单波长并不能很好地恢复三维厚样品,从而有必要引入多波长光束照明,随着波长数量的增加,三维厚样品的复原质量不断提高.光学实验使用两组不同厚度的样品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研究了波长数量对复原结果的影响.随着波长数量增加,复原图像质量不断提高,证明了模拟实验的结论.利用所建光学实验装置,在三波长照明条件下取得了最好的成像与分离效果.同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叠影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研究结果对提高厚样品三维叠层衍射成像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样品 三维叠层衍射成像 迭代算法 多波长
下载PDF
基于叠层衍射成像的二元光学元件检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磊 窦健泰 +4 位作者 马骏 袁操今 高志山 魏聪 张天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147,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层衍射成像(ptychography)的二元光学元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二元光学元件表面微观轮廓的检测以及特征尺寸的标定.相比于传统的二元光学元件检测方法,其使用无透镜成像技术,简化了系统结构并可适用于特殊环...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层衍射成像(ptychography)的二元光学元件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对二元光学元件表面微观轮廓的检测以及特征尺寸的标定.相比于传统的二元光学元件检测方法,其使用无透镜成像技术,简化了系统结构并可适用于特殊环境下的检测.该方法可直接通过采集多幅衍射图,利用叠层衍射成像迭代算法可精确地复原大尺寸待测元件的表面微观轮廓,提高大尺寸器件的检测效率.本文模拟仿真了台阶高度与噪声大小对纯相位台阶板复原结果的影响,并在光学实验中选取计算全息板为样品,复原样品的表面微观轮廓信息以及得到台阶高度.以白光干涉仪检测结果为标准,该方法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前提下,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衍射成像 二元光学元件 相位复原 特征尺寸标定
下载PDF
极大似然噪声估计的高动态范围叠层衍射成像术
5
作者 李文杰 谷洪刚 +3 位作者 刘力 钟磊 周玉 刘世元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171,共7页
衍射场作为叠层衍射成像技术(ptychography)的重要约束,其信息的丰富度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重构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极大似然噪声估计的高动态范围(ML-HDR)叠层衍射成像方法,即在探测器线性响应假设下,构建复合高斯噪声模型,根据极大似然... 衍射场作为叠层衍射成像技术(ptychography)的重要约束,其信息的丰富度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重构质量。提出一种基于极大似然噪声估计的高动态范围(ML-HDR)叠层衍射成像方法,即在探测器线性响应假设下,构建复合高斯噪声模型,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求解最优权重函数,由多张低动态范围衍射场合成高信噪比衍射场。对比了单次曝光、传统HDR和ML-HDR三种方法的重构质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次曝光,ML-HDR能将动态范围拓宽8位,重构分辨率提升至2.83倍;相比传统HDR,ML-HDR能提高重构图像的均匀性和对比度,且无需额外标定硬件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成像 叠层衍射成像术 高动态范围 相位恢复 极大似然估计
原文传递
基于叠层衍射成像术的量化相位显微成像 被引量:6
6
作者 潘安 张艳 +4 位作者 赵天宇 汪召军 但旦 史祎诗 姚保利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6,共26页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透镜相位恢复技术,叠层衍射成像大大提高了传统相位迭代恢复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抗噪能力,具有大视场、高对比度、高分辨率、无需标记、长工作距离、不丢失相位低频分量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量化相... 作为一种新兴的无透镜相位恢复技术,叠层衍射成像大大提高了传统相位迭代恢复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抗噪能力,具有大视场、高对比度、高分辨率、无需标记、长工作距离、不丢失相位低频分量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量化相位显微成像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特别是传统叠层衍射成像术(CP)和傅里叶叠层衍射成像术(FP)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及相关应用,着重介绍了快速FP及基于FP的荧光显微成像技术,总结了CP和FP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计算成像 相位恢复 量化相位成像 叠层衍射成像 傅里叶叠层衍射成像
原文传递
基于叠层衍射成像的傅里叶叠层显微像差校正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瑾华 张继洲 +5 位作者 李佳男 李杰 陈毅文 汪心 王舒珊 许廷发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通过拓展频谱的方法合成细节信息更为丰富的单帧图像,实现在大视场下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然而,成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像差往往导致成像模糊,重建图像分辨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层衍射成像的像差...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通过拓展频谱的方法合成细节信息更为丰富的单帧图像,实现在大视场下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然而,成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像差往往导致成像模糊,重建图像分辨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层衍射成像的像差校正方法,在更新频谱和光瞳函数时,通过自适应选取频谱和光瞳函数当前值与最大值的最佳比例,提高了迭代重建的质量。利用上述方法,首先重建加载混合像差的仿真图像,并选用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为评价指标。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嵌入式光瞳恢复算法,本文方法可以大幅提升重建光瞳函数的PSNR和SSIM,分别增长14.9%和1.4%。为进一步验证算法在真实图像上的有效性,采集了人体血细胞样本图像并进行重建,结果表明,重建图像清晰,能够准确分辨细胞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系统 傅里叶显微成像 像差校正 叠层衍射成像 泽尼克多项式 嵌入式光瞳恢复
原文传递
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的突破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震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5-343,共9页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材料微观结构和物态高分辨率表征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电子显微学领域一个新的突破是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它突破了常规成像技术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了原子晶格振动决定的终...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是材料微观结构和物态高分辨率表征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近年来,电子显微学领域一个新的突破是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它突破了常规成像技术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了原子晶格振动决定的终极分辨率,并且能够实现纳米尺度电磁物态的高精度成像。文章主要简述了电子叠层衍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原理和最新进展,最后讨论其应用前景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学 电子叠层衍射成像 微结构表征 磁织构成像
原文传递
探测器光电特性对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齐乃杰 何小亮 +2 位作者 吴丽青 刘诚 朱健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0-64,共15页
从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的解析求解模型出发,通过在频域中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描述为待测样品与照明光空间频谱的线性方程组,将探测器的光电参数和线性方程组的个数以及每个方程的未知数个数直接关联.根据方程组存在唯一解的条件,从理论上定... 从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的解析求解模型出发,通过在频域中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描述为待测样品与照明光空间频谱的线性方程组,将探测器的光电参数和线性方程组的个数以及每个方程的未知数个数直接关联.根据方程组存在唯一解的条件,从理论上定量分析叠层相干衍射成像对探测器采样间隔、靶面宽度、像元尺寸、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等关键光电参数的要求以及图像重建所受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对理论分析和预测的正确性进行了数值验证,得出了参数不理想情况下叠层相干衍射成像仍能获得高质量重建像的物理机制,对于提高重建质量和改进实验装置具有直接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光电特性 相位恢复 相干衍射成像 相干衍射成像
下载PDF
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发展综述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新宇 毕筱雪 +5 位作者 董政 耿直 徐晗 张一 董宇辉 张承龙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122,共21页
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发展和光源相干性的提升,叠层相干衍射成像(ptychography)得到快速发展.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解决了传统相干衍射成像算法收敛速度较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算法停滞等问题,具有成像视场大、算法鲁棒性强、对误差... 随着同步辐射技术的发展和光源相干性的提升,叠层相干衍射成像(ptychography)得到快速发展.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解决了传统相干衍射成像算法收敛速度较慢、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算法停滞等问题,具有成像视场大、算法鲁棒性强、对误差容忍性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正成为相干衍射成像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提出的背景;然后详细总结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的发展脉络、主要的算法流程以及应用场景,并且介绍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算法及应用潜力;最后介绍了叠层相干衍射成像算法具体的并行化实现及常用软件包.本文有助于建立叠层相干衍射成像领域算法本身、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方法全局研究视角,对于促进叠层相干衍射成像方法学的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衍射成像 算法 成像方法学 人工智能
下载PDF
相干衍射成像研究进展:叠层扫描相干衍射成像和相干调制成像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福才 许文慧 +3 位作者 何振飞 吕文明 王秋 王航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169,共13页
相干衍射成像技术是一种无透镜计算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迭代算法求解相位问题,直接从衍射强度数据重构物体的振幅和相位图像信息,可获得由照明光源波长和数据记录有效数值孔径决定的衍射极限分辨率。由于相干衍射成像技术不依赖于高质... 相干衍射成像技术是一种无透镜计算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迭代算法求解相位问题,直接从衍射强度数据重构物体的振幅和相位图像信息,可获得由照明光源波长和数据记录有效数值孔径决定的衍射极限分辨率。由于相干衍射成像技术不依赖于高质量光学成像元件的使用,因而适合用于深紫外、X射线以及电子束等诸多很难制作高性能成像器件的辐射源。过去20年来新型光源(冷致电子枪、第三代和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器)、单粒子计数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面阵检测器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的发展。目前相干衍射成像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学等热门学科方向上已经显示出了相较传统方法的独特优势,在部分应用上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技术。文中概略回顾相干衍射成像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叠层扫描相干衍射成像和相干调制成像这两种快速发展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透镜成像 相干衍射成像 扫描相干衍射成像 相干调制成像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and strain response in Ti-6Al-4V plasma welding deposited material by combined EBSD and in-situ tensile test 被引量:2
12
作者 Martin BORLAUG MATHISEN Lars ERIKSEN +2 位作者 Yingda YU Ola JENSRUD Jarle HJEL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3929-3943,共15页
Additive layer manufacturing (ALM) of aerospace grade titanium components shows great promise in supplying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routes.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comprised of col... Additive layer manufacturing (ALM) of aerospace grade titanium components shows great promise in supplying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routes. Complex microstructures comprised of columnar remnants of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β-grains, with interior inhabited by colonies of finerα-plate structures, were found in samples produced by layered plasma welding of Ti-6Al-4V alloy. The application of in-situ tensile tests combined with rapid offline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EBSD) analysis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and drawing qualit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Non-uniform deformation occurs due to a strong variation in strain response between colonies and across columnar grain boundaries. Prismatic and basal slip systems are active, with the prismatic systems contributing to the most severe deformation through coarse and widely spaced slip lines. Certain colonies behave as microstructural units, with easy slip transmission across the entire colony. Other regions exhibit significant deformation mismatch, with local build-up of strain gradients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The segmentation occurs due to the growth morphology and variant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columnar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s through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s, interface alignment and preferred growth directions. Tensile tests perpendicular to columnar structures reveal deformation localization at columnar grain boundaries. In this work connections are mad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macro- and microstructural growth mechanisms and the observed microstructure of the Ti-6Al-4V alloy, which in turn is linked to observations during in-situ tensile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6Al-4V alloy additive layer manufacturing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in-situ tensile test plasma arc welding MICROSTRUCTURE plastic deformation
下载PDF
多波长高次谐波波面重建中样品吸收的影响
13
作者 梅波 曾志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1-168,共8页
高次谐波自身特性的表征是其在超快时间测量中应用的前提,但是由于其所处波段和宽带光源的特性,使得其三维时空相位的完整测量一直是高次谐波表征的难题。多波长高次谐波的相干合成可以获得阿秒脉冲,但是目前阿秒脉冲的相位测量也只能... 高次谐波自身特性的表征是其在超快时间测量中应用的前提,但是由于其所处波段和宽带光源的特性,使得其三维时空相位的完整测量一直是高次谐波表征的难题。多波长高次谐波的相干合成可以获得阿秒脉冲,但是目前阿秒脉冲的相位测量也只能获得一维时域信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态叠层衍射成像方案来解决高次谐波的空域测量,成功实现由多个极紫外(EUV)波长构成的高次谐波梳的空域复振幅重建,并研究了样品吸收对空域复振幅重建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多波长高次谐波重建速度和质量,存在最优的样品衍射图案对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高次谐波 叠层衍射成像 相位恢复 多波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