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熊门师弟对“口之于味”章的诠释看道德何以可能
- 1
-
-
作者
谢永鑫
-
机构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98-102,共5页
-
文摘
先秦儒学对道德本质的思考是以性命之辨的形式出现的,"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朱熹认为此章说明感官欲望和道德法则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皆为"命"所限。熊十力及其三大弟子都重视此章并对此章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熊十力主张性命合一,以感官欲望与道德法则都出自宇宙本体的宇宙论进路批评程朱的命定论倾向;徐复观、牟宗三不赞成熊十力的观点而主张性命对扬、性内命外;唐君毅主张此章的"命"是指"义命",也就是说,感官欲望、道德法则与外在命运是工夫实践中活生生的统一。依据唐的诠释,道德的来源是主体心性与外在环境的感应过程,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在工夫实践过程中显现的情景化的主客、天人之间的感应。
-
关键词
熊门师弟
口之于味
性
命
道德
-
Keywords
Xiong Shili and his students
The Mouth to the taste
Xing
Ming
Moral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熊门师弟对《孟子》“口之于味”章的解释
- 2
-
-
作者
谢永鑫
-
机构
许昌学院法政学院
-
出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
文摘
"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熊十力及其三个弟子都重视并解读过此章。解读此章的关键是如何解释其中的"命"字。熊十力以性命合一的宇宙论批评了以赵岐为代表的传统解释的命定论倾向;徐复观主张性内命外;牟宗三认同赵岐的注释,批评熊、徐的观点;唐君毅认为"命"是指"义命"。四人的解释构成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唐氏的解释最为恰当。
-
关键词
口之于味
性
命
唐君毅
-
Keywords
The Mouth to the Taste
Nature
Fate
Tang Junyi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