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及口咽气道体积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1
作者 刘盼明 李政泽 +1 位作者 李军鹤 崔淑霞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28-537,共10页
目的评估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MSV)及口咽气道体积的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Ⅱ类患者90例,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所有样本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 目的评估成人骨性Ⅱ类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窦容积(MSV)及口咽气道体积的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人骨性Ⅱ类患者90例,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所有样本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影像进行双侧上颌窦及口咽段气道的三维重建,分别计算出其体积。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不同性别的MSV及口咽气道体积差异,并探索MSV与口咽气道体积的相关性。结果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平均MSV为(18360.42±3747.41)mm^(3),左右侧MS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垂直骨面型分组中,高角组MSV明显大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角组大于低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骨性Ⅱ类患者平均口咽气道体积为(17517.80±6056.33)mm^(3);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高角组、均角组至低角组口咽气道体积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V与口咽气道体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58(P<0.01)。结论在成人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中,下颌平面角较大者,MSV较大,口咽气道体积较小,且MSV与口咽气道体积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容积 口咽气道 骨性Ⅱ类 垂直骨面型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志敏 武杰 +1 位作者 门海燕 李洪发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51-355,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和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筛选出60例骨性Ⅰ类错作为对照组;将成人骨性Ⅲ类错分为上颌后缩组和下颌前突组,每组60例。采用第三方软件Invivo5将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口咽气道及舌骨位置,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上述3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成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分别较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大(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舌骨矢状向位置由前到后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舌骨垂直向位置,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显著高于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畸形上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容积、形态、走向、舌骨矢状位置影响更为显著。CBCT及Invivo5是评价上气道的实用工具,可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错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及舌骨位置、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口咽气道 舌骨位置 锥形束CT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腭帆成型与口咽气道扩大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建军 李进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8-169,共2页
手术在保留口咽腔正常解剖形态与功能的前提下 ,解除阻塞、重建并扩大口咽气道。术前经上气道Muller试验证实FujitaI型 5 6 / 6 2例。对 6 2例OSAS施行CO2 激光辅助腭帆成型 ,保留悬雍垂大部或全部 ,切开舌腭弓与咽腭弓 ,松解悬雍垂。... 手术在保留口咽腔正常解剖形态与功能的前提下 ,解除阻塞、重建并扩大口咽气道。术前经上气道Muller试验证实FujitaI型 5 6 / 6 2例。对 6 2例OSAS施行CO2 激光辅助腭帆成型 ,保留悬雍垂大部或全部 ,切开舌腭弓与咽腭弓 ,松解悬雍垂。术后无鼻咽部粘连及鼻腔反流发生。鼾声基本消失 2 9/ 6 2例 ,明显减轻 30 / 6 2例 ,近期总有效率 95 2 %。本术式基于口咽与腭帆肌群的解剖特点进行设计与重建 ,避免了软腭组织的过多切除 ,可达到明显提升腭帆、扩大口咽气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外科手术 腭帆成型 口咽气道扩大 OSAS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
下载PDF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对口咽气道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束嫘 周洪 邵文龙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比较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咽气道容积差异,评估拔牙矫治对口咽气道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其中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及非拔牙矫治各20例,采用锥形束CT(CBCT)头影测量技术,就... 目的比较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咽气道容积差异,评估拔牙矫治对口咽气道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其中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及非拔牙矫治各20例,采用锥形束CT(CBCT)头影测量技术,就矫治前、后3个骨性测量项目、4个牙性测量项目及口咽气道大小进行测量比较。配对t检验比较拔牙矫治组与非拔牙矫治组在矫治前(T0)与矫治后(T1)口咽气道容积差异,两样本t检验评估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咽气道容积的影响。结果无论拔牙矫治组还是非拔牙矫治组,矫治后面中部长度及下颌骨有效长度均较矫治前增大(P<0.01);在拔牙矫治组,矫治后上切牙唇倾度、下切牙唇倾度、上切牙凸距及下切牙凸距均较矫治前减小(P<0.01);拔牙矫治组与非拔牙矫治组,矫治前后口咽气道容积及气道最窄处面积的改变,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矫治组8例患者矫治后口咽部最狭窄区域相对牙合平面位置发生改变,而非拔牙矫治组6例患者矫治后口咽部最狭窄区域相对牙合平面位置发生改变。结论拔牙矫治Ⅰ类错牙合畸形,即拔除4个前磨牙,内收上前牙并不影响口咽气道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头影测量 口咽气道 拔牙矫治 非拔牙矫治
下载PDF
Ⅰ类错畸形患者应用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其口咽气道容积影响对比研究
5
作者 何珍 叶珊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1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Ⅰ类错畸形患者应用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咽气道容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接受错畸形矫治的97位Ⅰ类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拔牙矫治)和对照组(非拔牙矫治)。利... 目的对比研究Ⅰ类错畸形患者应用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对口咽气道容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接受错畸形矫治的97位Ⅰ类错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矫治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拔牙矫治)和对照组(非拔牙矫治)。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矫治后的基础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后面中部长度、下颌骨长度较矫治前长;拔牙矫治组矫治后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较矫治前减小。非拔牙矫治组矫治后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较矫治前增大。矫治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矫治前两组各项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矫治后拔牙矫治组面中部长度、下颌骨长度更短于非拔牙矫治组;上中切牙倾角、下中切牙倾角小于非拔牙矫治组;口咽气道容积及最狭窄部位面积均大于非拔牙矫治组。矫治后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矫治在Ⅰ类错畸形的治疗中,对口咽气道容积的影响更为积极,应在Ⅰ类错畸形的治疗中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错畸形 拔牙 矫治 口咽气道容积
下载PDF
保留悬雍垂扩大口咽气道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6
作者 李正贤 刘阳云 +2 位作者 江文 冯秀荣 孙正良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评价保留悬雍垂 ,扩大口咽气道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 6例。结果 :术后随访 6~ 36个月 ,89%的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 ,以AHI下降 >5 ... 目的 :评价保留悬雍垂 ,扩大口咽气道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2 6例。结果 :术后随访 6~ 36个月 ,89%的患者主观症状明显改善 ,以AHI下降 >5 0 %为判定标准 ,有效率为 6 9.2 3%。结论 :此术式避免了过多切除软腭组织 ,有效地扩大了口咽气道 ,避免了腭咽关闭不全、鼻腔反流等并发症 ,提高了UPPP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雍垂 口咽气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综合征 腭帆 外科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口咽气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美丽 安玮 姚志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9例;实验Ⅱ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10例。所有患者采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BSSRO)术进行治疗,患者均在正颌外科手术前1周和术后3~6个月分别行CT和肺功能检查。应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下颌骨后退量与口咽气道的关系。结果在腭咽段,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腭咽段术后各组数据均较术前有所增大,但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咽段,两组手术后数值均减小,在横截面积和容积方面,两组的减小量有显著差异(P<0.05),即实验Ⅱ组较实验Ⅰ组减小更加明显。结论正颌手术中BSSRO术会引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舌咽段横截面积和容积明显减小,下颌骨后退量较大者舌咽段气道横截面积和容积减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气道容积 下颌骨 正颌手术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错口咽气道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任少春 门海艳 李洪发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口咽气道形态特征,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Ⅱ类错患者气道三维结构,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分为骨性Ⅱ类下颌后...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人骨性Ⅱ类错患者口咽气道形态特征,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Ⅱ类错患者气道三维结构,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分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和上颌前突组,以骨性Ⅰ类错为对照组(各40例),采用Invivo 5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气道各段截面积、体积、矢状径、冠状径、气道角度及舌骨位置等测量项目上,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相对于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及骨性Ⅰ类组有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明显呈现狭长、向后倾斜的口咽气道形态,而骨性Ⅰ类患者气道形态更为直立,且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口咽气道截面最狭窄。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畸形口咽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形态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口咽气道 锥形束CT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下颌骨与口咽气道形态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单东旭 乌兰其其格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2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女性下颌骨形态对口咽气道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骨性Ⅱ类均角型女性青少年患者40例,按照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分为青春期早期组及青春期晚期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拍摄CBCT影像,对下颌骨形态、口咽气道形态的相关指... 目的研究青少年女性下颌骨形态对口咽气道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骨性Ⅱ类均角型女性青少年患者40例,按照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分为青春期早期组及青春期晚期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拍摄CBCT影像,对下颌骨形态、口咽气道形态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春期晚期组的下颌骨测量参数和口咽气道容积、高度、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大于青春期早期组;两组的下颌体长及下颌骨总长与口咽气道的容积呈正相关关系(P<0.05);两组下颌骨体的宽度与口咽气道容积、最小横截面积呈正相关(P<0.05);青春期晚期组下颌体长及下颌骨总长与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咽气道容积增加。青少年女性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口咽气道形态与下颌骨结构大小密切相关,患者口咽气道的容积随下颌骨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口咽气道 下颌骨
下载PDF
口咽气道结合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学忠 王厚力 周玉淑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通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探讨更有效地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并发的Ⅱ型呼衰的新方法。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采用经口鼻面罩行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另一组首先放置口咽管,建立口咽... 目的通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探讨更有效地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并发的Ⅱ型呼衰的新方法。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采用经口鼻面罩行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另一组首先放置口咽管,建立口咽气道,然后再经口鼻面罩行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结果显示建立口咽气道的明显优于单纯的BiPAP机械通气,即能有效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又不增加病人痛苦,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和降低氧消耗。结论此方法在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各种辅助通气方法中,不失为一种好的通气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 呼吸机 呼吸衰竭 口咽气道 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均角型青少年口咽气道形态与上下颌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洁 王小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94-800,共7页
目的研究均角型青少年口咽气道的形态与上下颌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12-15岁均角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全视野颌面部CBCT,按ANB角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间口咽气道容积、截面积、高度、矢状径和横... 目的研究均角型青少年口咽气道的形态与上下颌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12-15岁均角型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全视野颌面部CBCT,按ANB角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间口咽气道容积、截面积、高度、矢状径和横径等形态测量指标,分析口咽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上下颌骨的相关性。结果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和骨性Ⅲ类组口咽气道的容积分别为(17817.58±9122.52)mm 3,(14726.95±7588.61)mm 3,(15743.01±8807.74)mm 3。骨性Ⅱ类组的口咽气道容积、截面积等指标小于骨性Ⅰ类组和Ⅲ类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气道的容积与下颌骨的长度、上下颌骨的宽度及下颌骨距气道的距离呈正相关关系(P<0.05)。口咽气道的最小横截面积与ANB角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骨性Ⅱ类组的口咽气道容积、截面积等指标的均值小于骨性Ⅰ类组和Ⅲ类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口咽气道的形态与上下颌骨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口咽气道 上颌骨 下颌骨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不同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口咽气道大小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测量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小蓓 吴莉萍 +2 位作者 麦理想 陈沐 王大为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期44-48,共5页
目的比较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口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口咽气道大小与颌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40例恒牙早期青少年患者按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两种矢状骨面型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相匹配且垂直骨面型皆为均角型。每... 目的比较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口咽气道大小的差异,探讨口咽气道大小与颌面部骨骼形态的关系。方法将40例恒牙早期青少年患者按ANB角大小分为Ⅰ类、Ⅱ类两种矢状骨面型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相匹配且垂直骨面型皆为均角型。每位患者接受颅面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对口咽气道的截面积、矢状径、横径、长度、容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CBCT生成的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颌面部骨骼形态,对口咽气道大小与颌面部骨骼形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Ⅰ类矢状骨面型组与Ⅱ类矢状骨面型组口咽气道各测量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气道截面积、容积与前鼻嵴-后鼻棘距离、下颌角点-颏下点距离、关节点-颏顶点距离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NB角、颌凸角、面角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Ⅰ类与Ⅱ类矢状骨面型青少年患者的口咽气道大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患者口咽气道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下颌骨长度的影响,口咽气道随着上下颌骨长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状骨面型 口咽气道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骨型Ⅰ类和Ⅱ类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差异研究
13
作者 秦璐 邹冰爽 +1 位作者 余哲 赵颖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 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三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型Ⅰ类和Ⅱ类正畸患者口咽气道的三维结构差异.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骨面型分为骨型Ⅰ类组和骨型Ⅱ类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 目的 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三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型Ⅰ类和Ⅱ类正畸患者口咽气道的三维结构差异.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骨面型分为骨型Ⅰ类组和骨型Ⅱ类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摄的全头颅CBCT影像导入Dolphin Imaging 3D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口咽气道、腭咽气道、舌咽气道的气道容积、气道长度、最小横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矢状径、横径及其比例关系,对两组间的气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骨型Ⅱ类患者的舌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144.27±68.30) mm^2]及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矢状径[(8.28±2.58) mm]较骨型Ⅰ类患者[(193.93±71.54) mm^2,(9.76±2.22) mm]小(P≤0.05).结论 骨型Ⅰ类和Ⅱ类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矢状骨型对口咽气道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骨型分类
原文传递
口咽置管行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学忠 王厚力 周玉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84-585,共2页
目的 通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探讨更有效地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新方法。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单纯采用经口鼻面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另一组首先放置口咽管 ,建立... 目的 通过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探讨更有效地纠正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的新方法。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单纯采用经口鼻面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另一组首先放置口咽管 ,建立口咽气道 ,然后在经口鼻面罩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建立口咽气道的明显优于单纯BiPAP机械通气 ,可更有效地纠正呼吸衰竭 ,促进呼吸肌的恢复。结论 口咽气道结合呼吸机辅助通气 ,既能有效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 ,又不增加病人痛苦 ,可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和降低氧消耗 ,在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各种辅助通气方法中 ,不失为一种好的通气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机械通气 口咽气道置管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全麻拔管后气管导管变形情况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治明 王剑鸣 +1 位作者 欧阳帆 陈福春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360-362,共3页
目的 观察测量拔管后气管导管屈角,并对屈角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全身麻醉苏醒后,收集置管时间超过50 min的数量约300条(内径型号,ID:5.5-7.5)使用后的普通PVC气管导管,冷水冲洗后放到固定支架下摄取数码照片,同时记录... 目的 观察测量拔管后气管导管屈角,并对屈角形成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全身麻醉苏醒后,收集置管时间超过50 min的数量约300条(内径型号,ID:5.5-7.5)使用后的普通PVC气管导管,冷水冲洗后放到固定支架下摄取数码照片,同时记录气管导管的型号和留置时间。使用Corel Draw 12.0对符合要求的气管导管的屈角进行测量。对屈角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留置时间与气管导管屈角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型号气管导管的屈角。结果 气管导管屈角为86°-132°,平均(108.4±8.5)°,呈大致正态分布,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与气管导管屈角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072,P=0.232),而不同气管导管内径与屈角之间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F=167.216,P=0.000)。结论 气管导管口腔置管超过50 min后,会发生屈角变形,其屈角约为(108.4±8.5)°,其变形与气管ID有关,反映了口咽部气道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口咽气道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